分卷閱讀7
家就真的沒話語權(quán)了,劉氏(大夫人)或許一直在等自己出手吧…… 蕭源暗暗嘆了一口氣,多個繼母真煩心,非要試探來、試探去的,“你費這個心思干嘛?找個嬤嬤去教她些規(guī)矩,等學好了再放出來不就行了?!蹦抢C樣就讓她打發(fā)被關(guān)在院子里的無聊時間用吧。蕭源偏頭想到,過會讓奶娘去吩咐嬤嬤們對四姑娘客氣點,關(guān)幾天就夠了,她不是老巫婆,她們也不是容嬤嬤,更沒興趣當四姑娘的老師,教她如何為人處事。 二姑娘聽到“嬤嬤、放出來”,頓時頭皮一麻,在祖宅的蕭家諸姐妹,除了蕭源外,誰都嘗過關(guān)在院子里,那種滋味,嘗過一次,不會想再經(jīng)歷第二次的。二姑娘微微苦笑,也只有元兒才會一點都不在乎太太的感受,隨口說這種懲罰方式吧?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993693、秘密投的霸王票 ^_^ ———————————————————————————— 很多讀者文下都在嫡庶的關(guān)系,我這文是架空小白文,不考據(jù),但在開坑的時候,關(guān)于嫡庶問題,我也稍微查了一點資料,跟大家分享、討論下,也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八卦八卦(*^__^*) 嘻嘻…… 我查到的資料是這樣的,整個魏晉南北朝,對姬妾和庶子女都比較嚴苛,不像明清時期,庶子還有繼承權(quán),但在大環(huán)境下,南方和北方也有些不同。 北方,如讀者所說的,嫡庶觀念分的很清,上明確指出了,“河北鄙于側(cè)出,不預(yù)人流,是以必須重娶?!焙芏嗉彝ザ际恰暗沾襞?,妻御妾若婢”。 比如北朝,社會上出現(xiàn)嚴重的輕視庶子的風氣。庶生兒子不予入流,不錄家籍,甚至不被舉養(yǎng)。但大家也知道,北朝比較特殊,唔,整個上流社會都盛行怕老婆……姬妾的地位非常卑微,所以這種風俗其實婚姻制度的體現(xiàn)。 有個宰相叫盧玄,生了五個兒子,但只有兩個兒子計入族譜,剩下的三個因為庶出,族譜就干脆除名了。很多庶子因為“不預(yù)人流”,根本沒有機會當官。史料上記載了好幾個庶子,本身挺有才華的,但因為是庶子,一輩子不能當官,只能當個閑散人。 但凡事都有特例,比如說三國時期的將領(lǐng)鐘會、西晉時期的阮孚都是史料上注明的庶子,但那些人依然是一生官位顯達,并沒有由于庶孽而遭到任何歧視。鐘氏為穎川高門、阮氏為陳留士族,地望均屬河南。 然而上也明確寫出來了,“江左不諱庶孽,喪室之后,多以妾媵終家事”這段說就是說,南朝對庶子相對來說比較寬容,甚至有些人家讓侍妾管家。 在中記載的褚澄,就是庶子,尚宋文帝女廬江公主,拜為吳郡太守,后官至左中尚書,官運亨通。南齊初年朝廷重臣王儉也是庶子,尚宋明帝女陽羨公主。查不到這兩個公主是否為嫡出,但我想就算是庶出,好歹也是公主,嫁給嫡出的世家子是綽綽有余的,兩人尚公主,一來是說明他們才干好,二來說明南方對庶子相對比較寬容。 王儉的孫子,王規(guī)也是庶出,他的叔叔還常說,“此兒吾家千里駒也”一個庶子能得家族如此重視,就算他再有才干,也是和南方士族不太重視嫡庶出生有關(guān)。 瑯邪王氏還有一個叫王固的人,他的嫡母是梁武帝的meimei義興長公主,他本來是庶出,但還是被視為公主所生,得以封侯,難道這樣善待庶子,會讓公主傷心,讓皇帝憤怒? 這樣的例子,不僅王氏有,同樣高門的謝氏、幾個吳姓士族都有,大家興趣的可以去查查看。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南方士族對庶出的孩子,讓庶出的孩子同嫡出享受一樣受教育、當官的待遇,這些都不能算是特例了吧?家族對庶子都如此寬容,我想對庶女應(yīng)該更寬容吧,畢竟女兒和兒子還是不同的。庶子如果沒有嫡子,還有可能繼承家業(yè),而庶女不能繼承家業(yè),反而可以用來聯(lián)姻。 我文里設(shè)定蕭家祖宅在江南,是南方,所以家里對庶子、庶女的態(tài)度相對來說,寬容許多,比如大姑娘、二姑娘在江南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還是和蕭源一起受教育的,蕭源也是叫她們jiejie的。還有以蕭源所受的教育來說,她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對待庶出的姐妹如奴婢一般。 當然南方士族,“不諱庶孽”不等于不分別嫡庶。嫡、庶之間在繼承權(quán)方面差別還是很大的。 中寫過,桓石虔就是庶子,家里人雖然也是叫他“郎”也就是少爺,但并沒有被父親承認身份,只是家人的尊稱而已。王恭傳載,恭言“我有庶兒未舉,在乳母家?!?/br> 這情況和蕭家?guī)孜皇优那闆r類似,庶出的二子、四子下人也是叫郎君的,但那也只是叫叫而已,四郎君也就是四姑娘的弟弟,甚至沒有到過江南祖宅,更別說是入族譜了。二少爺,他的情況稍微好點,因為他的姨娘是嫡母的陪嫁丫鬟,他從小在祖宅長大,但這并不代表他會有資格繼承家業(yè)。 我這文里的三姑娘、四姑娘和六姑娘的情況,她們都是庶出,是女主的父親四處為官時候留下的庶女,蕭珣并沒有把這幾人帶回去,就讓她們跟著姨娘和乳母生活,有嬤嬤教導,但那些只是她們姨娘請來的嬤嬤,和蕭家出來的嬤嬤是不一樣的,所以相對來說,她們的教養(yǎng)要比從小養(yǎng)在祖宅的大姑娘、二姑娘差很多,蕭源對四姑娘是不在意,而四姑娘把這種不在意當福氣。三姑娘和六姑娘比四姑娘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她們姨娘的眼界要比五姨娘的眼界高些,因為她們出生和五姨娘不同,這些我都會在文后說的。 蕭源不可能和那些庶出的姐妹們一樣,在書房里完全不顧身份的對罵,更不可能說出如那種“你是庶女,我是嫡女,我們身份不同”,因為她壓根沒這個感覺,她們本來就是不同的。只有自卑才會強調(diào),蕭源不自卑,所以她根本不會去想,也不認為四姑娘的地位會危及到她。所以對于四姑娘的有些挑釁,她會不在意,能過就過了,打個不是太恰當?shù)谋确剑@和清代張英“讓人三尺又何妨”這種感覺是差不多,站在了那個位置,就不會太在意某些得失了,因為他們不缺。幾位庶女,她們相互看不順眼,她們只會斗嘴,也只能斗嘴,而蕭源不會參與這種事,但如果她有需要了,就會直接差遣嬤嬤去教訓四姑娘,這就是身份上的差距。 有人說我文里有寫嫡庶不分、寵妾滅妻,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是一樣地位,我看了我發(fā)的這幾章,看了幾遍都沒看出來我寫過這種事,或許你們看的不是我的文吧。 有讀者舉幾個皇帝的例子,說是皇帝的生母不得冊封,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想直接在留言下回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