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問起獸首瑪瑙了,這足以說明問題——她一定有這東西,不然干嘛問呢。 昌東把地墊推進(jìn)車底,手把住邊杠,后背貼地,麻利地滑了進(jìn)去。 肥唐艱難地撅著屁股探頭進(jìn)來,手電光在車底晃來晃去:“哪呢?照哪啊?” 昌東眼睛盯著盤護(hù)板,扳手在上頭哐哐敲了兩下:“肥唐,看在大家認(rèn)識的份上,我提醒你,葉流西已經(jīng)懷疑你了,別惦記她的東西了?!?/br> 肥唐說:“怎么可能!” “東哥,你不了解情況,是她主動問,我才講的……” 昌東說:“巧合這種事,最多一次,再多就刻意,你這都幾次了?” “她去了西安,鑒了瑪瑙杯,沒隔兩天,你從西安來,你是做古玩的,你知道這玩意值錢,你搜過她的車,你還要跟她進(jìn)戈壁,她不懷疑你,難不成當(dāng)你是上天安排的緣分?” 肥唐說:“……哈?” 昌東摁住他腦袋,把他推出去了。 都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肥唐真是白白發(fā)際線褪那么高了。 —— 萬事俱備,臨出發(fā)的時候,葉流西過來跟昌東做確認(rèn)。 “上路之后,吃飯喝水應(yīng)該是包的了吧?” “包?!?/br> “汽油呢?還要再給錢嗎?” “暫時不要,后備油箱都已經(jīng)裝了,沿路可以小補。但到羅布鎮(zhèn)上需要再加一次?!?/br> 葉流西覺得自己的錢保不住了,她的車排量小,加滿還要小五百呢,越野車更吃油,上千上千地計。 “你買的那些裝備,”她強調(diào),“我都不要,我就是使用,我給的錢,夠使用費了吧?” “夠?!?/br> 葉流西覺得他語氣有點不耐煩,有必要為自己說句話:“我也就是最近手頭緊,寬裕的時候,我也揮金如土的?!?/br> 她是對“揮金如土”這個詞有什么誤解嗎,昌東實在忍不住:“你知道想揮金如土,得多少錢嗎?” 葉流西說:“我不需要知道,我有隨時揮金如土的準(zhǔn)備,給我金我就揮。” …… —— 這次出發(fā),不比柳園到敦煌,這是要動真格兒——肥唐不敢托大打頭陣,老老實實讓昌東領(lǐng)車。 車向西北,一路平穩(wěn),肥唐或多或少看了點攻略,現(xiàn)在的所謂探險,早就不是九死一生了,感謝國家,感謝科技,連塔克拉瑪干這樣的流動性沙漠都有了貫穿公路,要知道,塔克拉瑪干的維語意思,是“進(jìn)去了就出不來”啊。 只要不是往死里作,他覺得自己是可以隨時出來的。 約莫走了快兩個小時,前頭減速停車。 肥唐探頭往外看,發(fā)現(xiàn)這一路停下的大車小車還不少,他納悶地看下車往這邊走的昌東:“堵車?” 也不對啊,都是靠邊停。 “到景點了,玉門關(guān),買票?!?/br> 肥唐納悶:“東哥,你帶隊不是還搞提成吧?我又不逛景點?!?/br> 他是來探險的!探險!居然把他拉景點來了,下一站是不是要拉去購物了。 昌東回答:“不看也買票,捆綁的,想走雅丹魔鬼城那條道,必須搭玉門關(guān)。錢我已經(jīng)給了,包在費用里,你看不看?你沒來過,想看就溜一眼,不看就繼續(xù)上路?!?/br> 肥唐趕緊下車。 —— 昌東以往帶線,來過玉門關(guān)好幾次,就一個大土臺子,他沒興趣一看再看:“你們?nèi)グ桑以谲嚴(yán)锏??!?/br> 葉流西看票價,40塊。 一換算,中等個頭的青麻皮要賣兩個,剁rou餡要剁半盆,公共浴室洗澡能洗三四次。 她捏著兩張票,覺得怪可惜的,自己在那琢磨:“這有點浪費了……要么我進(jìn)兩次檢票口,進(jìn)去一次,出來一次,然后再進(jìn)……” 昌東簡直匪夷所思:“你這樣圖什么?” 葉流西說:“圖個心里舒服?!?/br> —— 下車到關(guān)城遺址,要走一段石子鋪就的長路,路兩邊用麻繩拉起,權(quán)當(dāng)是欄桿。 雖然已經(jīng)過了黃金周,景點的旅游熱度還是不減,很多大大小小的旅游團,襯得石子路人聲鼎沸。 有個工作人員站路邊,請通過的游客出示門票。 葉流西亮了票,往里走了十來步,正想出去再感受一回“憑票入內(nèi)”的樂趣,身后傳來昌東的聲音—— “我的票在前面那個女的手里?!?/br> 葉流西感慨:這社會上有些人,心胸狹窄,就怕別人心里舒服了。 身邊的肥唐忽然嚷嚷起來:“我靠,不是吧,就一個土臺子,搶錢啊?” 走近了一看,確實有點一言難盡,說好聽點,是保留原貌,不加過多人工干涉。 就是一個不大的小方盤城,黃膠土夯的,出來進(jìn)去眨眼間,繞城轉(zhuǎn)一圈,也不過五分鐘。 那些帶團的導(dǎo)游們,喇叭湊在嘴邊,嘰里呱啦—— 有敷衍而又實在的。 “游客朋友們,這里沒什么意思,給大家十五分鐘時間照相,抓緊時間,畢竟我們今天的重點還是雅丹魔鬼城……” 有照本宣科背導(dǎo)游詞的。 “大家請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玉門關(guān),古關(guān)雄姿,讓人百感交集,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那些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比如‘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葉流西往一對老夫妻身邊湊,兩人頭發(fā)花白,戴眼鏡,都是學(xué)者模樣,單獨請了個導(dǎo)游,一問一答間,或許能旁聽到一些干貨。 導(dǎo)游正侃侃而談:“剛我也介紹了,敦煌有兩個名關(guān),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是因為啊,古絲綢之路在敦煌南北分道,北邊是西出玉門,會經(jīng)過今天的羅布泊、樓蘭,南面是西出陽關(guān),會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都是很艱苦的路線……” 老先生說:“我有一個問題啊……敦煌在今天都不算是個大城市,古代就更小了,就算南北分道,有必要在這么小的地方,建兩座關(guān)城嗎?” 導(dǎo)游咳嗽了一下,說:“這個,可能是因為漢朝國力強盛……” 有錢,揮金如土,所以想建幾個建幾個。 老太太說:“我也想問,史書上記載玉門關(guān),是使者商隊往來不絕,但這個小方盤城的規(guī)模,是不是有點小啊,我們昨天參觀了陽關(guān),感覺那個要大多了,還修了紀(jì)念館……” 導(dǎo)游說:“……歷史確實留下了很多謎團,下面我們到這個關(guān)城背面來看一下……” 葉流西還想聽下文,指望著老太太能堅持一下,沒想到老夫妻倆性子都隨和,居然笑笑也就算了。 她正有些悻悻的,忽然聽到昌東說話。 “其實,不少人提過,說這玉門關(guān)有些太小了?!?/br> 葉流西回頭,看到他就在身后不遠(yuǎn),看來剛剛也在旁聽。 “所以呢?” 昌東說:“按史書記載,玉門關(guān)應(yīng)該是在這附近,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