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2
王氏還嫌不夠,“這只是吃食和衣裳,課間還有茶水、糕點,無一不是上品?!?/br> 王氏瞥了悔得恨不能死的模樣,一陣的快意。 想當初她執(zhí)意要送阿年去東廬書院的時候,這些鄰居,沒少說風涼話。 說什么十八郎還不是家主呢,李家是老祖宗說了算,你若是去了十八娘的書院,定會得罪老祖宗,日后定沒有好果子吃。 又說什么只要人聰明、愿意努力,在哪兒讀書不是讀書,何苦冒著得罪老祖宗的風險去什么東廬書院? 更有人暗搓搓的懷疑,十八娘一個年近十六歲的女子,如何擔得起一個書院的重任,別弄到最后,連家學都不如! 尤其是今天早晨,見王氏還是帶著阿年去了東廬書院,左右鄰居沒少笑話。 那眼睛里滿是嘲諷以及坐等看熱鬧的惡意! 王氏年少守寡,帶大兒子,又養(yǎng)孫子,心思格外敏感。 最見不得別人看不起或是嘲笑自己。 今天為了上學的事,著實吃了不少閑氣,她若不把這口氣發(fā)泄出來,那就太憋屈了。 “十八娘收了這么高的學費,書院里的一切自然都是最好的,否則,你當那些名門世家都是傻子啊?!?/br> 王氏越說越暢快,眼見右側的鄰居也探出半個腦袋,加大嗓門的說著:“吃食、午休的學舍還有茶水點心,這些還不算什么,最最難得的,還是書院的先生啊。” 說著,王氏還故意低頭詢問孫子,“阿年,李先生講得如何?” 李敬年年紀雖小,卻分外懂事,知道祖母這些日子因著他上學的事,明里暗里被人嘲笑,胸中積攢了不少怨氣。 這會兒有機會發(fā)泄,作為孝順的好孫兒,他自不會給祖母拖后腿。 他揚起稚嫩的小臉,清澈的大眼里寫滿崇敬,“李先生不愧是海內名士,聽他上課,孫兒受益良多。” 王氏又道:“除了李先生,其它的先生如何?” 東廬書院扯著李克己的大旗,卻不能總靠他。畢竟李克己就一個人,就算渾身是鐵也大不了太多的釘。 “其它的先生也都很好,”李敬年用力點頭,掰著小手指,一一點評,“唐山長左右同書、書畫雙絕;柳俊柳先生最善算學;蕭德音蕭大家劍法出眾……” 今天一共上了四節(jié)課,接觸了四位先生,李敬年將每一位先生都贊了一遍。 最后總結,“書院的先生比咱們家學的先生好!” 環(huán)境更好,同學什么的更是好到沒得挑! 李敬年有信心,在這樣的書院讀上幾年書,他定能在科舉中取得好名次。 這些話,李敬年雖然沒有說出口,但王氏和老婦都能從他欣喜、自信的小臉上看出來。 越是如此,老婦越是后悔。 啊啊啊,果然就像她家夫君所言,她就是個無知蠢婦:丟了三千多貫錢也就罷了,還耽擱了孫兒們的前程! “另外,我午休結束后,我還去了書院的藏書閣,里面確實收藏了許多珍貴典籍,還有先秦的竹簡、兩漢的帛書,以及南朝的卷軸,” 李敬年不愧是王氏的親孫子,繼續(xù)往老婦碎成渣渣的心上捅刀子,“可惜書院有規(guī)定,每個學生只能借閱兩本,我今天也只看了兩本,唉,那么多好書,只能以后慢慢看了……” 第415章 來得及? 李敬年是個好少年,自然不會說謊,只不過省去了些許內容。 東廬書院確實開放了藏書閣,而藏書閣里也確實收藏了唐氏藏書,這些書也確實任由學生們免費借閱。 但,也不是一點兒條件都沒有。 唐宓不是傻子,她拿出來的唐氏藏書價值幾何,沒有人比她更清楚。 這樣珍貴的藏書,她也不可能隨意任人借閱。 想看書,可以,必須遵守藏書閣的規(guī)定。 東廬書院的藏書閣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書籍很多,但大多都是市面上可以看到的。 這一層的書,書院的所有先生、學生都能憑書院發(fā)放的借書證借閱,每次兩本,每個月可以借四次。 第二層書籍略少些,卻是價值很高的古籍,市面上很難看到,只在某些大家族或是皇家收藏。 這一層的書,書院的先生可以隨意借閱,每次一本,每個月可借閱兩次。 而學生們想要借閱,那么必須連續(xù)三個月月考都評定為優(yōu)等。也是每次一本,每月可借兩次。 第三層的書籍最少,卻卷卷價值連城,是只存在于傳說當中的絕版、孤本。 想要借閱這一層的圖書,先生們必須在學院教書滿一年,而學生們則需要連續(xù)八個月月考成績?yōu)閮?yōu)等。 每次只能借一本,每個月可借一次! 要知道,一年里扣除春假、秋假以及各種重大節(jié)日假期,滿打滿算也就上八個月的學。 這就要求,學生們必須在這一年里,每次月考都要拿到優(yōu)等,才能有機會登上藏書閣的三樓。 這還只是借閱,想要抄書,還有更加嚴苛的條件。 對于唐宓制定的種種條件,不管是先生還是學生、家長都能理解。 畢竟唐氏藏書太過珍貴,萬一有人心懷叵測,交上一年的學費,卻不去上課,整日里泡在藏書閣。 用不了多久,這人便能將藏書閣的書看一個遍,沒準兒還會偷偷抄錄。 唐宓之所以拿出藏書,為得是給自己學院的學生發(fā)放福利,而不是敞開大門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竊取唐氏典藏! 為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唐宓早早就命人將藏書閣的藏書目錄印成冊子,每個學生發(fā)放一本。 冊子上詳細注明了每一層都有什么書籍,并說明想要看某一層的書籍必須達到什么樣的條件。 李敬年也收到了一本,趁著午休的當兒,他大致翻閱了一遍。 所以,此刻,他才能對鄰居們侃侃而談。 雖然李敬年隱瞞了借書的條件,但聞聲紛紛走出家門的鄰居們,聽了這話,忍不住驚呼出聲—— “老天爺,十八娘竟真的將唐氏藏書都拿了出來?” “真有先秦的古籍,兩漢的珍藏,以及南朝的絕版書?” “哎喲喲,除夕那晚,我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