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42節(jié)
趙士程知道這事也沒有反對,反正就當(dāng)是給女性提高地位了,那幾位姑娘也是精挑細(xì)選出來的,當(dāng)個秘書的能力還是有的。 不過,這事還是上了報紙,朝廷和底層看法倒是趨同,他們大多看好李凝,因為她出身、品貌都是上佳,而另外一位叫周蘭兒的姑娘,因為她是流民出身,受了不少非議。 - 趙士程依然認(rèn)真工作。 李凝新上任的第一天,便是去后宮見了太上皇后,這位大宋地位最高的女子親切地捏住了她們倆的手,一番夸獎后,告訴她們,暫時不用領(lǐng)什么實職。先在講義司里看陛下做事,沒事給他倒倒水,整理一下奏書,多聽多看,過些時候,再做實事。 一邊的周蘭兒恭敬地應(yīng)是。 李凝輕聲請教:“可若是如此,為何不讓我等去當(dāng)貼身侍女呢?” “唉,”提起這事,種氏就心焦,“他小的時候便自立得緊,穿衣吃飯都不愛被人伺候,放一個已經(jīng)不容易。更別說每次給他安排上姑娘,他不是訓(xùn)練成諜探,就是成了大商人,安排不進去?。 ?/br> 李凝忍不住輕笑出聲,那可不,山水姑娘天下第一商的大名,世間女子誰不知道。 周蘭兒則是被震驚到了。 種氏又吩咐了幾句,大意是讓她們不必害怕,她兒子平易近人,心地善良、不但不會殺人,連驢子都十分愛惜,生得一副菩薩心腸,哪怕你們說錯話做錯事,他也只會好好安慰,不會生氣的。 她說話時,身邊正坐著過來看熱鬧的老趙,聽了這夸獎的話,面目一陣扭曲。 兩位姑娘聽完種氏的教訓(xùn),便被帶著去了講義司,這里的官員年齡差距極大,有七老八十有十七八歲,他們對兩位姑娘的到來表示了歡迎,然后安排了最近的位置。 兩個從皇帝身邊搬走的年輕人不但沒有難過,反而一臉驕傲,看得她們一陣迷惑。 過了一會,趙士程穿著一身常服來了書房,夏日里,他的衣衫十分單薄,更襯得他身長玉立,眉目俊秀,像畫中人一般,尤其是那腰,李凝甚至覺得不比自己那腰粗多少。 趙士程進來時,臣子們躬身拜見,然后便各自歸位,幫著陛下處理政務(wù)。 首先宣進來的,便是戶部侍郎趙鼎,他是從戶部來稟告新的金鈔發(fā)行進度。 李凝沒想到一來就能摻與到如此大事中,一時眼睛都有些發(fā)亮。 戶部侍郎趙鼎,是一位四十歲的中年官吏,面容清瘦文雅,講話條理清楚,言談之間,提出的意見,是希望今年能多發(fā)行一些金鈔。 且理由十分充分,他認(rèn)為金鈔最大的做用,就是有效地緩解了錢荒。 大宋的經(jīng)濟還算平穩(wěn),長年穩(wěn)定的物價,加上大面額紙鈔的流行,這兩年朝廷的商業(yè)稅又有上漲,如今朝廷的支出,大半來自此。 大宋每年鑄的銅錢有數(shù)百萬貫,前些年的時候,錢荒十分劇烈,小平錢、當(dāng)十錢、鹽鈔都一起流通,卻依然將市場弄得一團糟糕,但在陛下執(zhí)政后,金鈔用它近十年來巨大的穩(wěn)定性,將錢荒有效地壓制下來。 紙鈔是用皇帝信用做背書的,神宗、哲宗、荒宗年間,一到朝廷用度不足,便大量超發(fā),至使物價飛漲,還時常廢鈔。 但如今不同,陛下的信用太穩(wěn)當(dāng)了! 自陛下上位以來,有無窮無盡的生錢辦法,且從不在錢幣之事上胡亂折騰,更是停了朝廷對百業(yè)的各種攤派,天下的商行恨不得把他供上神臺天天祭拜,他發(fā)行的鈔票,自然也是供不應(yīng)求——這種體積小易藏匿攜帶的貨幣,極大地推動了商業(yè)貿(mào)易。 如今百業(yè)興旺,對錢鈔的用量需求日高,多發(fā)金鈔,非但不會使物價飛漲,反而能緩解物價下跌,于民方便。 所以,他覺得,今年可以發(fā)行多一點,去年發(fā)了兩百萬貫的金鈔,今年可以發(fā)四百萬貫。 有了這些錢,民間生產(chǎn)會更順滑,朝廷也有更多用度,國家強不強,就在這一波了! 李凝有些熱血沸騰,感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果手上有個小本本,她肯定能記下來。 不過…… 她悄悄瞥了一眼旁邊的皇帝,這位皇帝眉眼溫柔,靜靜地聽著對方講解,似乎并沒有被對方說動。 聽完之后,這位俊美無比的皇帝只問了一句:“戶部還有多少準(zhǔn)備金?” 趙鼎一滯,低頭道:“回稟官家,尚有四十萬?!?/br> “最多兩百萬貫,”趙士程平靜道,“如今還是在打基礎(chǔ),且花不到這么多錢,不必超發(fā)?!?/br> 趙鼎忍不住分辯道:“稟告官家,如今市井繁華,難得戶部有些盈余,正可將修黃河、清理汴河淤積、以及修筑東京至南京鐵道之事定下,如此,商貿(mào)更順,稅賦自然也多了!以利盈利,才可做更多實事?!?/br> 趙士程淡然道:“暫不到要用基建刺激經(jīng)濟的時候。” 經(jīng)濟、基建都是他常用的詞,臣下都已經(jīng)理解,倒也不用多去解釋。 趙鼎一臉遺憾,正要應(yīng)是退下,便聽陛下緩緩道:“卿之本意雖然好,卻有些急躁了,我且問你,如今天下農(nóng)事,可有如占城稻一般的增長?” “回官家,不曾?!?/br> “既然不曾,那天下耕者又能有多少收成,去買那等多的財貨?”趙士程解釋道,“如今農(nóng)稅還是朝廷根基,發(fā)鈔修筑鐵道、運河、必然大征民夫,耽誤耕作,反而少了農(nóng)人收成,弊大于利。非是不能修筑,只是不能同時興建,更不能發(fā)鈔修筑,知否?” 現(xiàn)在是古代社會,沒什么起重機運輸車,都是農(nóng)民一鏟土、一挑石的弄出來,耗費時間民力,且還不給人家錢,這種修出來雖然是好政績,可倒霉的還是農(nóng)人。至于說給錢請人來修——那成本可就海了去了,他當(dāng)初修一條鐵路,都是用的遼國人民的錢修的。 趙鼎心悅誠服:“謝官家指點!” 戶部郎官退下后,李凝便聽周圍的講義司官員和官家講起,如今錢荒緩解,并不全是金鈔的功勞。 還有兩大原因,其一是禁止私鑄銅佛,以前鑄造的不論,但若有新鑄銅佛,一旦發(fā)現(xiàn),朝廷可以直接沒收,舉報有一成獎勵。 其二則是搪瓷的盛行。 搪瓷如今已經(jīng)和瓷器、玻璃一起,成為新的大宗日用品。 它比銅盆輕巧,比鐵盆耐用,比瓷器堅固,比陶罐精致,尤其是貧民小戶,女兒出嫁時,要是能送上幾個搪瓷盆碗,那便是倍兒有面子。 因為這兩件事,銅的用量大大減少了,如果不是還在用銅鑄造火炮,怕是價格還要進一步下跌。 趙士程輕笑了兩聲,說知道了,便不再提起這事。 下一件事便是準(zhǔn)備在兩廣推行的海上水師,朝臣本來想稱之為南洋水師,用來負(fù)責(zé)福建、廣南路一帶的海防,同時還提議在密州市舶司建立一支北洋水師,負(fù)責(zé)江浙、淮海、京東路一帶的海防。 但是這個名稱立刻被他們的皇帝陛下劃掉了,認(rèn)為這兩個名字都不太好,于是這兩支改名為南海水師和東海水師。 兩只水師都會劃撥一處官營的船政來籌辦海防,至于海防的錢,趙士程準(zhǔn)備從兩地的海關(guān)貿(mào)易中出。 同時,還需要在江浙和廣州各建立一所水師學(xué)堂,用來培養(yǎng)水師人才。 簡單說,就是要燒錢。 好在趙士程對這個錢還是很大方,先前裁撤河北路十萬舊軍,每年可以為國庫省下百萬貫,如今可以把這筆錢用在兩支水師的建設(shè)起步上。 他甚至還有在兩支水師建設(shè)好后,去這兩地看看的想法。 這事他只提出了一個大致框架,自然會有聰明的屬下們?nèi)ゼ?xì)化推敲,他只需要再他們下個計劃書拿上來時,寫批不批準(zhǔn)就好。 一天下來,趙士程處理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件政務(wù),有些疲憊,便吩咐諸人休息半個時辰,便起身出門了。 李凝其實想跟出去,但又想到自己初來乍到,還是坐在原位未動。 …… 趙士程在花園里舒展了一下筋骨,便去到自己的古琴邊,拿起二胡弓弦,一手按琴,一手拉弦,磕磕絆絆地拉了一首曲子。 宮中樂官被整得十分沉默,等陛下玩夠了,才小聲建議,如果您想玩,南邊有一種“枕琴”,是專門這樣玩的,你可以試試那種琴,這個畢竟太大了,您用著不順手。 趙士程就是玩,又不是真想學(xué)新樂器,只是笑了笑,隨便彈了幾個泛音,又彈起了以前聽過的曲子。 如今的大宋常用的工尺譜缺陷很多,他前兩年,他吩咐樂工把西方《四線記譜法》學(xué)習(xí)一番,以做改進,也不知現(xiàn)在進度如何了,不過他如今事情挺多的,還是等過些日子再問問吧。 音樂這種事情,畢竟只是玩鬧,就像畫畫一樣,只要開發(fā)出新玩法,大宋有的是人才去推陳出新,比如張澤端,最近和畫千里江山圖的王希孟兩個都沉迷于開發(fā)新畫法。 在他們眼中,重形還重意只有喜好和擅長之分,沒有高下之別,還喜歡上了去醫(yī)科看解剖,已經(jīng)到癡迷親手解剖研究的地步了。 那人物畫出來,像是真的像。 想著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撥弄著琴弦,他疲憊的精神漸漸恢復(fù)起來,彈的曲子也帶上一點歡快。 休息了一會,他又沏了一壺茶,看了幾張寫市井新聞的小報,感覺充電完畢,可以繼續(xù)上班了。 那些個臣子,個個都想表現(xiàn),只撿好說,對壞處避重就輕,他稍一松懈,他們就是浪起來,需要敲打著用。 不過也不能敲得太厲害,不然這些韭菜倒了,他可就得壓榨自己了。 今天新來的兩個小姑娘挺聽話的,不吵不鬧,可以先待著…… 唉! 趙士程有些無奈,他記得自己的本意是想談一場戀愛的,但忙了這兩年,又覺得戀愛太麻煩了,懶得動,治國更快樂。 可讓他父母包辦,他又覺得別扭…… “這都過二十二年了,我還是單身,”趙士程感慨著,“要讓我上輩子的老媽知道,非把我趕出家門不可?!?/br> 他笑了笑,起身,繼續(xù)工作。 - 遼東,遼澤城。 夏季的遼澤城外,連綿的稻田正在抽穗,青碧的色彩綿延天際,讓人看著便心曠神怡。 陳行舟坐在馬車?yán)镩]目養(yǎng)神,他正從遼陽回到自己老巢。 師尊讓他早點培養(yǎng)一個接替人,好讓他將自己調(diào)回中樞,論功行賞。 但這樣的人,哪是一時半會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 “爹,要不然,我讓您來當(dāng)這個遼東留守如何?”四十歲的兒子問他六十多歲的父親。 六十多的陳瓘冷漠地看著兒子,一個沒忍住,險些一口啐到他臉上。 “爹啊,這幾年辛苦您了,”陳行舟越想越覺得合理,“您當(dāng)年也是經(jīng)歷十州六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人物,又陪著我守過遼東城,在遼東甚有威望,郭藥師他們也挺尊重你……” “你再胡言亂語,我今晚便收拾了行囊,坐船回中原!”陳瓘嘆息道,“當(dāng)年你也是個頂孝順的兒子,忠君愛民,讓老父我甚是驕傲,如今卻……” “看您說的,我還不能讓你驕傲,那這世上還有誰能做到?!标愋兄坌α诵?,“如今您的官位早就恢復(fù),朝廷也為您平反,我再回到東京,陳氏一族,立刻便光耀祖宗,說不得我還能配享太廟……” 說到這,陳行舟不由驕傲道:“若是入太廟,我那名字,怎么也能排在王洋劉琦等人前邊,叔夜也不及我!” 陳瓘無奈:“行了,如今女真越發(fā)不穩(wěn),你就別想這些事了?!?/br> 說到這,陳行舟也不由微微皺眉:“完顏宗干這也太讓人失望了些?!?/br> 先前金國連損三帝后,諸王議政,最后決定將遼國土地分給女真族人,這便要東北一帶的女真族人遷入遼國舊地。 但效果卻并不好。 遼國當(dāng)年大亂,除了皇帝昏庸,還有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天災(zāi)頻繁,年年都有,尤其是以奚族故地一帶,因為連年開墾,已經(jīng)化為一片荒漠,每逢大風(fēng),便有的風(fēng)沙綿延,毀埋青苗。 女真人這一年遷徙,雖然給了土地種子,卻沒有能改變天災(zāi),今夏依然是塵風(fēng)毀地,整個中京道、西京道,所得寥寥。 糧是民之本,收成不夠,又無法救災(zāi),原本投降女真的遼國舊貴們本就日子過得困難,但金國依然向他們大量征發(fā)糧食,一時間,原本平靜了快一年的局面,又動蕩起來。 常有小波匪徒越過燕山,侵?jǐn)_遼東,殺人放火,搶掠糧草,陳行舟這些年在各地都訓(xùn)練了大量民兵,可給小城鎮(zhèn)以自保。 但見微知著,他覺得金國可能又要亂起來。 畢竟,這如日中天的北方部族,在最輝煌的時候,讓官家擋在了關(guān)外,他們不可能輕易認(rèn)輸,等內(nèi)部不和過多時,總會向外部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