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當世衛(wèi)霍
吐蕃既下雅州,打不打成都?有幾成概率? 此時吐蕃統(tǒng)帥是誰,什么作戰(zhàn)風(fēng)格?帶多少兵?有何攻城器械? 這是敵手的問題,再者便是成都自身的問題,如城備與糧草,再如擋在成都身前的幾州遇襲,成都是否要馳援?出多少兵多少力? 長安是否知曉吐蕃克雅州之事,是什么態(tài)度?是否有派援軍糧草的可能? 這些事情,說起來千頭萬緒,按照沈青折的說法,是必須要一一研判的。 眾人聽的一時頭大。 不說沒有行伍經(jīng)歷的文士,就是崔寧這樣的宿將老兵,也沒有接觸過這種層次的……按照沈郎的說法,就是戰(zhàn)略層面的事情。 不過吐蕃的情況,崔寧還是略知一二的,略一拱手道:“吐蕃也是有節(jié)度的,但吐蕃的節(jié)度叫‘四方戍邊元帥‘,元帥下面就是萬戶長、千戶長。一軍分左、中、右翼,每支隊伍另有如本一名,以及甲本和九本多人,民兵也編為‘定‘,其頭領(lǐng)為‘定本‘。某曾于吐谷渾俘獲一定,共計二十五人,如本所領(lǐng)兵也不過二百五十人?!?/br> 吐蕃仍然處于軍事部落聯(lián)盟制階段,出征之時是以部落為單位的,編配大約是二人二馬一牦牛。 根據(jù)崔寧的經(jīng)驗,吐蕃機動性強,尤其善于野戰(zhàn),迂回穿插,行如鬼魅。 先前給出“吐蕃克雅州”消息的錄事參軍謝安道: “聽聞消息,此次吐蕃進犯,領(lǐng)兵的為云尚結(jié)贊,年紀尚輕,但吐蕃人視之為當世衛(wèi)霍,用兵如神,狠毒老辣,說一句驍勇善戰(zhàn)也是低估了。” “昔日云尚結(jié)贊之父論器然攻維州不下,便將養(yǎng)女嫁與維州守衛(wèi),生二子。二十年后云尚結(jié)贊攻城,那二子便為內(nèi)應(yīng),打開城門,維州遂陷。” “下維州后,便是焚燒廬舍,擄掠人畜,斷山神之首,丁壯羸老者皆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br> “沈郎問吐蕃是否會來,克成都何如,某便以此事為答,”謝安起身再拜,“吐蕃窺蜀久矣!為維州尚可籌謀廿載,若是為其視為‘東府‘的成都呢?若戰(zhàn),則請死戰(zhàn),一步不退,若退,維州當日,便是成都來日!” 眾皆肅然。 沈青折坐在上首,靜靜看著這個面目清秀的青年:“你是維州人?” “是?!?/br> 沈青折略一頷首,不再多言。 謝安稍稍平緩了心緒,又道:“沈郎,吐蕃入寇,多在秋冬,及春則多遇疾疫而退。且吐蕃長于野戰(zhàn),攻城卻有所不及,當日若非有內(nèi)應(yīng),維州不至陷落。只需清查惡民,堅壁清野,守至開春……” “這又談何容易呢?” 發(fā)話的是一粗壯漢子,顯然更符合唐人的一貫審美,說起話來氣勢雄渾,沈青折覺得桌子都跟著震動了。 “某戍茂州數(shù)年,環(huán)帶山險,城寨依山而建,吐蕃除攻克城寨,自己也建軍城堡柵,茂州西北的棲雞老翁城便是吐蕃所建。你當吐蕃只長于野戰(zhàn),卻不知其器械軍備如何。我問你,當日攻維州,可有炮車?” 炮車,便是發(fā)石車。當日曹cao攻打袁紹軍壁樓時所創(chuàng)制,發(fā)石時有大聲,因而也叫霹靂車。 謝安一怔,隨即正色道:“某思慮不周,確有炮車,大約是十架有余,只因城門大開,未曾動用?!?/br> 大漢追問:“形制如何?與我等的炮車可有不同。” “某只遠遠看過一眼,并無不同?!?/br> 俘獲,或者是仿制。 沈青折卻頓了一下,捕捉到一個要點:“黎都頭,我們有炮車?” 都頭即節(jié)度使以下最高軍將,黎都頭,黎逢春,也就是那個粗壯漢子是在場武官中軍職最高之人。 黎逢春很難控制自己不露出“你連這個都不知道”的表情,簡略回道:“有,在城外軍營中,共計七十余架?!?/br> “七十余?” 黎逢春不情不愿道:“七十一,在松城壞了三架,去會野壞了十七架,便只剩這些了?!?/br> “已經(jīng)很多了,”沈青折喃喃,于紙上劃了一道,“城備和糧草的事情,黎都頭想必也了如指掌?!?/br> “固守不出,沒有援軍的話,撐不到開春?!?/br> 陰霾幾乎籠罩到了每個人臉上。 沈青折卻依舊平靜,追問:“何出此言?” “沈七郎,”黎逢春聲如洪鐘,“某看在沈延贊的面子上,才來開這什么勞什子的會的。就算你拿著節(jié)度使的官印,也不過是成都司馬,管不到我頭上來!” “看在沈延贊的面子上,黎都頭早該跟著一走了之,”沈青折看著他,“而不是留在此處?!?/br> 只有崔寧在旁邊汗如雨下。黎都頭這樣直呼自己上級名諱不要緊嗎?沈七郎……算了,他看著就有病。 黎逢春拍案而起:“某留在此處,是為了成都!” “現(xiàn)在在此處的,哪個不是為了成都?黎都頭家中在成都世代經(jīng)營,定舍棄不下家業(yè)。而薛姑娘本是長安人,且照她的本事,去哪處不能活得自在?謝安是維州人,為何也要留在此處,說了那樣許多?且不論爾等,就說我,沈某此時出城,快馬加鞭,說不得還能趕上耶耶,一同回蒲州老家去?!?/br> “我勸黎都頭少打著為了成都的高義。前些時日的情況,是沈延贊跑了,其余人跟著流散逃跑,但你想賭,想發(fā)財,你覺得這個位置,”沈青折指了指自己的位置,接著道,“也該你坐坐了,是也不是?” 黎逢春的臉一時煞白,自己那些不可告人的心思被曝露出來,一時殺心頓起。只是沈青折面上毫無懼色,聲音依舊平緩: “你想發(fā)財,我也想當官?!?/br> “殺我自然容易,但也只夠你發(fā)一時的財。就算長安捏著鼻子認了你這個奪來的節(jié)度使,你猜沈延贊會不會發(fā)難?就算厭棄我,也不能被人這樣下蒲州沈家的臉面。” “黎都頭應(yīng)該知道發(fā)一時的財和發(fā)一輩子的財有何不同,發(fā)一輩子的財,那要問吐蕃人去取,而不是盯著屁股底下的一丁點地方。” “所以這個位置,你可以坐,但要在成都保住之后,若是黎都頭有本事,甚至可以做未來大唐的吐蕃節(jié)度使。而現(xiàn)在李泌的位置,未來會是我的?!?/br> 一片寂靜。 雨下得愈發(fā)大了,穿枝打葉,一時只有撲簌聲響,屋子里卻安靜得可怕。 沈青折說完,看他們都變成雕塑,忽然有些不安。該不會猜錯年代了吧。 按照種種跡象,現(xiàn)在是德宗朝沒錯。 猜錯現(xiàn)任宰相是誰可就尷尬了……早知道直接說宰相了事。 他喝了口水,以掩飾自己的尷尬。 沈青折的余光看見黎逢春仍站著,面上一陣紅一陣白,就道: “坐。喝茶。” 黎逢春氣泄,想摔門而去,但不知為何挪不動腳步,只能頹然坐回位置上。 這沈七郎…… 一旁束手立著,早已汗?jié)褚陆蟮牧执闻s忙上來給諸位斟茶。 崔寧摸了摸自己的額頭,汗涔涔的,看到對面謝安緊盯著喝茶的沈七郎,雙眸驚人的亮。 草。這也是個有病的。 他和薛娘子對視一眼,對方對自己笑了笑,崔寧這才覺得自己飽受摧殘的心舒展了少許,也沖她露出個笑容。 但薛濤馬上板起臉,別開頭不看他了。 什么啊,都犯病嗎? 根據(jù)各個軍將描述,沈青折對吐蕃的軍隊大致有了個概念。 兇狠,驍勇,機動性強,長于野戰(zhàn)。 只能說,吐蕃不愧是和大唐糾纏了兩個世紀的對手,其軍事素養(yǎng)和軍事科技水平都能和唐朝稱得上旗鼓相當。 與一些慣俗觀念不同,唐朝的對外戰(zhàn)爭,并非按著對方錘的一邊倒架勢,而是有來有往、拉扯糾纏的。 劍南西川一代,也就是后世的滇省北部部分地區(qū)與蜀省。這一帶地形極為崎嶇,數(shù)條湍急江流將峻嶺分割,高山深谷駢列,隨處皆呈斷崖促壁。因此吐蕃軍不得不放棄其一貫的機動野戰(zhàn),轉(zhuǎn)而營城造舟謀以擾邊,甚至在維州、登州一帶開山造路。 沈青折默默為吐蕃的軍事特點添加了一個關(guān)鍵詞:務(wù)實。 而主帥云尚結(jié)贊,吐蕃人將之稱為當世衛(wèi)霍,與衛(wèi)青霍去病這樣的名將相比,應(yīng)該有幾分本事的。 總而言之,是非??植赖膶κ帧?/br> “沈郎,”謝安問,“此次是吐蕃與南詔聯(lián)兵,南詔也已到了金沙江,如何只提吐蕃,不提南詔?” 沈青折放下茶杯,又多看了他幾眼。 這個問題問的還真是……極為敏銳。 此人聰明,卻也滑頭。 南詔此時的君主為異牟尋,沈青折知道,后來正是他帶領(lǐng)南詔歸順于唐。 因此,他才有底氣說離間之策。 沈青折道:“南詔與吐蕃的聯(lián)盟不大牢靠,為利而聚,必為利而散。南詔打的是趁火打劫的主意,至于趁火打劫的對象是誰,恐怕并不在意,甚至想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也是我叫薛姑娘來的緣故?!?/br> 眾人一時都去看薛濤,對方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來: “奴十七歲那年,隨父出使南詔,于南詔風(fēng)物也有幾分熟悉?!?/br> 是夜,雨水漸小,被風(fēng)吹得斜飄。 宵禁之后,一輛馬車在成都南側(cè)江橋門點驗過所,過所上“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的官印叫守衛(wèi)瞪大了雙眼,急急抬頭,卻見那成都無人不知的薛濤薛姑娘正笑著看自己,一時紅了臉。 “薛姑娘,出城么……”他的嘴角也不自覺掛了笑。 “是呢,”她輕笑道,“沈郎有令,要替他跑上一趟?!?/br> 薛姑娘的聲音,宛如柔軟又飽滿的水蜜桃,薛姑娘的笑容也那樣醉人。馬車駛離,守衛(wèi)不自覺地追上幾步,等那駕馬車駛上萬里橋,過了江,他才惶惶然又悵惘又甜蜜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只是…… 沈郎? 哪個沈郎? 守衛(wèi)恍然想起,十數(shù)日前也是雨夜,也是宵禁之后,沈節(jié)度使的車架駛離了成都,后面還跟著浩浩蕩蕩的沈家車隊,說是回鄉(xiāng)探親。 正在回憶,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扣在石板上,火把的光芒由遠及近: “關(guān)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