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7:藏私(埃里希.馮.曼施坦因/阿道
當(dāng)我面對一房間的灰塵與書籍時,撲面而來的塵腐氣仍然讓我嗆得直咳嗽,這里除了一堆不值錢的古董外,看來是沒有我想找的東西。 這無疑令我感覺失望。 作為他后代的旁系親屬,我無疑已經(jīng)聽過屬于他的太多傳奇,一個在軍事史上現(xiàn)在都不曾落幕的傳奇,縱使他現(xiàn)在已然作古,但研究那段歷史的專家,依舊將他與另外兩位第三帝國的名將奉為圭臬,他的才華仍然在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shù)的天空發(fā)出強和不曾淡化的光芒。 但我在影像里看見他的時候,他那時已經(jīng)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了,被同時起訴戰(zhàn)爭,破壞和平,違反人道等種種嚴(yán)厲的指控,他卻依然在審判席上靜靜地坐著,想來他已經(jīng)預(yù)料到了這樣的結(jié)局,但是慶幸的是由于美蘇博弈,他將再次成為對抗紅色勢力的不二人選。 于是我又再次見到了曼施坦因這個名字,這次是西德的軍隊與政府。 然后他將像在影像里那般起身接著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他留給我們后人的是一堆書籍和一些古董,有的是來自于家族銀行,分到他的侄子手上的是他的元帥權(quán)杖,上面是以不同種類的貴金屬鑲嵌而成,同時點綴了金鷹與鐵十字,那是非常貴重的一件遺產(chǎn),未來它也仍然屬于家族。 我的父親收到了幾副畫作,我的母親收到了幾個典雅的中國花瓶…到我手上的時候,他們只通知我來他曾經(jīng)的住處收拾一下,看還有沒有能再次利用的東西。 我把這次旅程看做是一次新奇的尋寶游戲,并不期待能獲得多大的成果,聊勝于無的目的要大于獲得實際的利益與好處,對我來說,它只是屬于下午的短途旅行。 但在我走進這間上鎖的房間時,卻仍然驚駭于這個房間的破敗程度,它與我這位遠方親屬的氣場尤為格格不入,前職業(yè)軍人的他,一向是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但這里卻是如此的雜亂無章,只有在打開窗戶后,無數(shù)旋轉(zhuǎn)的灰塵漩渦才為這里添上一絲細微的活氣。 在我再三詢問后,他們才說是因為這個房間自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去世后便已經(jīng)上鎖,他并不允許別人進入這個房間,除非在他死后,并指定其繼承人來繼承他的遺物時,這個房間才能為此敞開。 遺產(chǎn)公證組織恪盡職守,他們將這里牢牢看管起來,我卻有些迷惘,我作為他的親屬,他為什么會選擇我來繼承這些,也許是因為我沒有像家族傳統(tǒng)似的加入軍隊,也許是因為我選擇了成為一名平庸的歷史系文書…但不管多少理由,在我一箱箱的將這些書籍與雜物抱回家時仍然引起了某些人異樣的眼光。 我尷尬的望向別處,希望路人只是把我當(dāng)成圖書管理員,而不是倒賣古董的攤販,還好厚厚的書籍不落俗套的為我爭取到了面子,回到家里后,我聽見他們叫我歷史學(xué)家或者考據(jù)學(xué)者。 一共是…三四個裝在紙箱里的日記本,和一些裝在盒子里的小玩意。 并沒有我期待的橋段,我還以為會像電影里所說,出現(xiàn)大捆的鈔票和壓在紙張下的軟金,但是無論我試圖怎么樣把書籍抖來抖去,這位前輩遺留下來的東西依舊如他本人般的顯山不露水,如果可以,我相信,它們一定是無奈的看著我,然后聳聳肩膀?qū)ξ艺f,沒有您想要的任何東西,除了一個老人的回憶外,這里一無所有。 但是也有一些意外收獲,是我從一件書籍里抖出來的珍珠耳環(huán),它只有半只,在圓而潤的表面生出細線般的龜裂,當(dāng)我放在冷水下沖洗的時候,它才顯出它原本的色澤—是非常珍貴的金色,當(dāng)我將它洗去表面沾染的塵土,它才如同一枚硬幣般躺在我的掌心。 我有些可惜,第一是可惜它不是一對,第二是它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些損壞,這畢竟對它的價值有所損壞。 當(dāng)我再次舉起耳環(huán)端詳?shù)臅r候,它柔潤的表面在月光下散發(fā)出細膩的光芒,當(dāng)我愛不釋手的正對著光線摩挲表面時,我才看到我書房里掛著的一副繪畫,那也是那位遠方親屬的遺物,是《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的復(fù)制作。 顯然在他生活的那個階級,有為女主人作肖像畫的時髦風(fēng)尚,貴族夫人央求自己的丈夫選擇畫師作一副肖似名作的成品,這是夫妻之間常有的情趣。 少女卻在畫框里近乎艷質(zhì)與柔媚的望著我。 她不再擁有含蓄或者惆悵的面部表情,相反的她顯得格外光彩照人,幾乎是以凜然的姿態(tài)瞟向我,在她那色澤嬌嫩的唇瓣旁,我見著她一縷從頭巾里鉆出來的黑發(fā),而我撿到的珍珠耳環(huán)正高懸在她的耳旁,當(dāng)我近乎僵硬的,將耳環(huán)拿起比到畫像時,我甚至都無法控制出我嘴唇里的驚呼。 不是吧,這是…我聽見我的說話聲在冰冷的月光下回蕩在每一個空蕩蕩的房間,最后手一抖,珍珠耳環(huán)從我的掌心掉到了地毯上。 我認出她來了,可以說,沒有人不認識她。 她是如此赫赫有名,甚至于現(xiàn)在都有崇拜她的組織在各地進行集會,當(dāng)然這些惡名遠揚的組織被看做白人至上主義與3K黨的老巢,作為一個深受她毒害與荼毒的國家的后人,我們對提到她都有避之如蛇蝎的痛感。 也許白天我的父母沒有認出她的原因,是因為給她作這張畫的人,回應(yīng)某人的要求去改變了她的部分臉型與體態(tài),使她的命運不再如那些被銷毀的照片一樣,融化為一堆蒼白的薄薄的紙灰,而是在這個房間,死灰復(fù)燃般的擁有重見天日的光彩。 我徹底的茫然了。 她的眼睛也望著我,好像在透著我的面孔看向什么人。 不知過了多久,我才重新彎下腰將那個耳環(huán)攥在掌心,此時這才如夢初醒般的想去找把剪刀,把這個東西劃爛,我在那一刻并沒有任何歷史研究者該有的素養(yǎng),而是對摧毀她有著近乎條件反射般的執(zhí)拗,但是此時我心中突然涌上某種說不出的遺憾,卻令我有些遲疑的放下了剪刀。 她和埃里希.馮.曼施坦因元帥,帝國元首和我的祖輩… 我聽過她與另外一個元帥的桃色傳聞,甚至那都不是傳聞,雖然已經(jīng)沒有任何一個活著的當(dāng)事人現(xiàn)身說法,但見證者仍然樂于咀嚼他們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的證物證明她和他之間曾如影隨形,然后這樣的親密無間卻以他的自戕告終,為這個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染上了無可奈何的悲劇與冷漠底色。 那她和他呢? 我手掌中的耳環(huán)卻依舊散發(fā)著微弱而柔和的光彩。 當(dāng)我凝視著它時,我禁不住問它,你是屬于她的東西嗎?原本不應(yīng)該有答案,我的心中卻慢慢地有了她的影子,那個影子由模模糊糊逐漸變到清晰—我想起來了,從某段解禁的歷史影像,她確實是在某次公開演講中佩戴過這枚耳環(huán),她之前從未戴過任何首飾,但那次她卻一反常態(tài)的戴上這個耳環(huán)。 她之后也再沒有戴過任何配飾,她的脖頸與耳垂如同吊死者般空空蕩蕩。 另外一只在哪里呢? 是否也隨著她的自焚而煙消云散,和她的身體粘合在一起成了灰燼,為這個絕對會下地獄的獨裁者點綴最后一絲月光般涼薄的溫柔。 我撿起了其中一個被我翻開的日記本,試圖尋找一絲端倪,原因無他,雖然我讀過他再版十多次的回憶錄,在那些回憶錄中雖然她的占比頗高,但多半是爭吵與各種層面的不配合,而在最后,他將他自己的離職描述的如此簡短與濃縮,那甚至都不是自我表白與剖析,我翻閱的時候,甚至以為那只是兩個陌生人的離別。 這可能嗎? 我卻要再次失望了。 馮.曼施坦因的日記讀起來像是戰(zhàn)時記錄的翻版,大量晦澀難懂的軍事術(shù)語,自行火炮,步坦協(xié)同,突出部…有些也許與政治相關(guān),他要求陸軍擁有超越其他軍種的優(yōu)先權(quán),阻止納粹主義對陸軍的滲透… “元首把耳環(huán)留下了。” 這句意簡言賅的話而后戛然而止,他再也沒有寫下任何記錄。 她知道嗎?他清楚嗎? 我將珍珠耳環(huán)拿起,此時看著那副畫,將耳環(huán)嘗試戴至她臉頰旁另外一端,而油畫里的那個少女也看著我,她的耳垂有細針挑出的血,卻由于時間的剝離而看得并不真切。 只有珍珠耳環(huán)在她的臉上隱隱若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