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嬌 第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康熙家的小答應、我是墻頭草的閨女[七零]、穿成古代大齡剩男、穿進年代文認錯老公后、頭牌過氣后、在動物綜藝被毛絨絨貼貼、暴躁小龜今天也在找人干架、地球人征服指南、整個后宮除了我都重生了、小狐貍外室
這是他一早打算好的。 可現(xiàn)在,蕭翊聽了方柔這句話,便知道她心中并沒有這份打算,也沒有這份認知。 他眼里徹底沒笑了,臉上那抹愜意也退了下去。 既然方柔跟他想不到一塊去,那便也不用再琢磨說開那件事情,讓她提前明白處境,知曉恩德。 事情到眼跟前總會妥協(xié)的,蕭翊這樣想。即算不妥協(xié),方柔也沒退路了,她的心是他的,身子也早已是他的,哪怕他還沒給個正式的名分,但也快了。 他這次公辦返京,先去了趟宮里才回的王府,太后和皇帝已明著說要開始商量寧王的婚事。 到時候一并將她的名字呈上去,那一切都有了定數(shù),再多的想法,也會變成唯一的想法:她是寧王府的人,方柔是他蕭翊的人。 第3章 ◎哭濕了枕頭◎ 門開后,方柔才說了幾句,便見著撲倒在地的春桃,又是一陣意外:“怎么這樣不小心?” 說著想下階將她扶起,被蕭翊一個氣音給攔了下來。 她疑惑地回頭望去,蕭翊已站起身來,自顧自走到了里間,方柔便知曉他須更衣了。 春桃朝她搖搖頭,終于晃晃悠悠站起身來,忙給她了個眼色教她別怠慢了王爺。 方柔心知肚明,乖順地隨蕭翊走了進去。其實更衣這事最初不是方柔打算學的,蕭翊也對她沒要求,王府上下嬤嬤丫鬟一大堆,哪需要她這手生的亂摸一通,把人的欲念撩起來,最后又得獨自吞下去,蕭翊沒自虐的習慣。 是后來方柔將他擺在心底了,換了個身份看待,因時常見阿嫂替師兄換外衣拿去洗,有一次好奇上了手,于是就慢慢學著一層層脫衣服,再幫他穿上各種制式的袍衫,熟能生巧,越來越貼心。 也就是這件小事,令得蕭翊再次深刻明白,人都是能被馴養(yǎng)的,只看愿不愿,想不想。 此后他但凡留在西辭院,多半都是方柔主持更衣,除非她累得站不起來。 一件件脫下,換下風塵,又細心地替他穿上常服,那兩枚瑪瑙墜子晃來晃去,顯眼的紅色,脖頸的皮膚透白,她微垂著眸子,心無旁騖,手指卻總避免不了碰到他的身體。 只是更衣罷了,已擾得蕭翊心浮氣躁,呼吸都沉了幾分。 方柔伸手撫平他的衣襟,蕭翊便一把握住了她的腕:“傳飯了么?” 她被他捏痛了幾分,不解其意地點點頭。 蕭翊:“快些吃,吃完就撤了吧?!?/br> 方柔羞紅了臉,當即明白過來他的意思。當然,這也是因事情發(fā)生過一次,所以她這回立刻就懂了。 上一回,蕭翊依例被太后召去宮里小住,空了幾日沒在王府。 那晚方柔才吃上前湯,就見蕭翊離了宮直奔別院而來,他看她竟還在吃飯,面色有些不好。 方柔還以為是她吃相不雅惹了他嫌棄,于是開始慢慢吞吞,一口一筷子斯文地吃完,等下人把東西撤走天都黑透了,蕭翊的那雙眸子自然也黑透了。 那晚她遭了不少罪,對此事的認知也全然崩塌、重塑、更新。原來還可以有這么多花樣,還可以這樣磨人,可以教人哭到最后淚都干了。 方柔迷迷糊糊才聽蕭翊略帶報復的聲音:“你先前吃得這樣慢,是故意勾著我么?” 她想喊冤枉,可嗓子已啞得發(fā)不出連貫的聲音。 于是這一次,她很快就聽懂了蕭翊的話。 方柔心里想著事情,吃得心不在焉,蕭翊自然看出來了,也隨便墊了兩口,當即喊人收了物件,揮退左右。 她一怔:“還沒、還沒傳水呢?!?/br> 蕭翊劍眉一挑:“我今日在宮里沐過才回府?!?/br> 人已橫抱在懷里,“你香得很,過后再一塊洗吧?!?/br> 方柔低呼一聲,只得攬住他的肩膀,實在過不了心里那一關,可是過不過這一關,事情都沒有回轉的余地,這也是她隨蕭翊回到京城后才發(fā)覺的。 少俠蕭翊,清風霽月開朗熱情,心里不藏事。而寧王蕭翊,說一不二,心里主意定得很,沒人能攔下他的意愿。 床幔放下了,人卻還倚在蕭翊懷里。方柔不明所以,還沒開口問,他先坐穩(wěn)了,方柔被他按在前,累贅一會兒就被退干凈。 比起猶抱琵琶半遮面,蕭翊更喜歡坦誠相見,而且是由他親手剝開阻礙的那種過程,看得人目紅耳燙。 方柔已羞得要命,蕭翊這番離府,不知又打哪起了新的花樣。她從沒在這個角度望著蕭翊,而很快方柔就沒心思去考慮該不該、好不好的問題了,因她終于明白,無論是什么角度,掌握絕對控制權的還是蕭翊。 她神思飄遠,最后只能任自己沉沉浮浮,后來還是躺下了,他的大掌摸上她的耳垂,他對那瑪瑙墜子愛不釋手,搓得那里起了疼,痛苦又有一陣說不出的滋味。 蕭翊下巴的熱汗滴落下來,方柔不知怎地想起她剛來王府不久的某個夜里,那一晚,他們不止是終于說開了,揉碎了,破碎的還有她自己。 本還是好好地在說閑話,后來說起當初替他去軍營傳信,便順口提到阿嫂的鄰居嫁女兒,那姑娘嫁給了云尉營的某位總兵,起先只是報恩,答謝這位總兵在關外救了自己阿爹一命。姑娘時不時送些吃食去探望,一來二去,兩位青年人就看對了眼,如此成了一段佳話良緣。 蕭翊聽了沒說話,方柔還以為他今日竟早早就睡了,剛翻了個身打算閉眼,不料蕭翊的聲音忽然到了床邊。 方柔聽他低聲說了句:“不如我也報了你這救命之恩吧。” 她輕輕“嗯?”了一聲,沒明白蕭翊的深意。 床幔忽就被掀開了,借著月光,方柔見蕭翊臉色古怪,于是,她才知道他說的報恩,是哪門子報法。 開始很溫柔克制,照顧著她的情緒,方柔本能地牢牢抓緊床幔,后來便成了緊緊抓著他的手臂。到后來,盡興了,他用力地握著她的手,方柔第二天醒來發(fā)現(xiàn)五指都紅了,還有些疼。她明明也是練過武功的,如今才知曉蕭翊的本事遠在她之上。 從那之后,一切都不同了,他說要報恩,幾乎夜夜都這樣哄著方柔,必要達到目的。 起初一切都很正常,還帶著些甜,帶著美好。到后面,似乎心底的猛獸被徹底放了出來,也或者二人已彼此熟悉許多,蕭翊就開始琢磨新花樣,方柔有些受不了。 無論是心理上,還是體力上。 就如今夜,又是新花樣,雖算不上折騰,可方柔清晰地察覺到他莫名的興致高,動作也有些霸道??伤髅魇裁匆矝]做,只是多出了那對瑪瑙墜子,可那也是他送的,平白無故有什么刺激到他了呢。 方柔自然不知道,蕭翊只是見著那對墜子,就已經(jīng)想象到了神女終墜落凡塵…… 方柔最后哭濕了枕頭,蕭翊也終于放過了她。一室熱氣散不去,方柔站不穩(wěn),還是強撐著去了浴房。 還好蕭翊收了心,只叫了春桃來伺候方柔。 兩人合衣而眠,方柔睡得天昏地暗,第二天隱約察覺身邊人離了床,可她太疲憊了,眼皮動了動,又昏睡過去。 蕭翊獨自穿好了朝服,正在整理腰封,眼光一掃,瞧見方柔睡夢正酣,呼吸均勻細致。 他嘴角微挑,說不出心底是什么感受,但他很清楚,方柔這輩子都會隨他生活在王府,哪怕日后她搬離了西辭院,也不會踏出那道朱門。 他今日本還想與方柔多溫存一會兒,他舟車勞頓剛回京,被皇帝批了假,不必早朝。 可昨日進宮聽了皇帝和太后說起蘇氏種種,心道他若不露個臉,只怕蘇太傅的安生日子過得太舒坦,忘記了他蕭家且還有位能帶兵能謀事的真王爺仍在朝。 第4章 ◎婚事◎ 方柔這日竟是午間時分才轉醒的。渾身都疼,都累,眼皮重得掀不起來,以往也不是沒有更激烈的時候,可昨夜實在太漫長、太持久,幾乎是擦著天黑開始,過半夜才結束。 她不明白蕭翊才奔波回京,到底哪來這樣多的精力,他不需要休息調養(yǎng)嗎? 她被春桃按在鏡前,本是垂眸望著木梳發(fā)呆,而后忽覺春桃手里一頓,她下意識抬起頭望向鏡子,碰巧春桃已挪開了眼,她卻是一怔。 她瞧見自己頸后起了一陣青,想是蕭翊昨夜把玩那瑪瑙墜子留下了痕跡。 方柔臉一熱,知道春桃也瞧見了那青痕,又不好開口提醒,于是默默替她攏了攏發(fā)尾,想要遮蓋這片不雅。 今日倒是熱了些,她原先沒察覺,是推門出了院子,才走了幾步便覺著周身起了薄汗,再轉回屋里喝茶解渴,瞥見那角落里架起了冰堆。 春桃說是王爺上朝前特意囑咐小廚房備起來的,方柔心里泛起一絲甜,暗道他有心。 天氣熱,午飯她沒怎么吃,只喝了些湯水,各樣素食嘗了嘗,其他都留給春桃吞進了肚里。 西辭院沒有其他下人,這一份自由是蕭翊賞給她的,春桃也連帶沾了光。 午后太陽更烈了,蕭翊卻還沒回來,方柔之所以這樣篤定,是因蕭翊從沒有明明在王府卻把她獨自晾在別院不見面。 她已能摸到些規(guī)律,若他下了朝還沒來西辭院,要么是被同僚纏身,要么是留在了宮里。 方柔小睡了一會兒,冰塊散熱,由此屋里格外清爽。她養(yǎng)了神,體力逐漸恢復,此時興致高,又拉著春桃出了西辭院。 仍是同一個方向,去的是同一處花園。 春桃像是忽然想起了事情,“呀”了一聲,惹得方柔猛拍心口。 她按著心口,忙說要給她嚇死。春桃才說:“姑娘,昨日我去各房打聽過,你知道那嬤嬤是誰么?” 方柔:“你怎么還賣關子?不是正因你我都不清楚,所以才去問人。” 春桃嘿嘿笑:“秦掌教是太后娘娘手底下的管事嬤嬤,說是來王府打點采買的。太后娘娘打算著手安排王爺?shù)幕槭?,接下來王府上下可有得忙,姑娘,你的好日子要到了!?/br> 方柔步子一頓,婚事?她這才意識到,她來王府已近半年,按理來說的確該將此事提上日子了,否則她一直這樣住在王府,似乎也是不妥的。 哪怕丘城民風再開放,也沒有約束著哪家女子在宅院不給說法,不具名分的道理。感情無非兩廂情愿或一拍兩散,無論是什么結果,總會有個清白,想來相對保守的京城更應如此。 她本來也想問蕭翊,就是在他上回離京那幾日,而現(xiàn)在再不用她主動開口,看來蕭翊早已默默將事情安排了下去。 她又嘆二人果然心有靈犀,一時步子更加輕快,遠遠見著了那浮橋,還沒待走得更近,卻見一名雪衣少女站在橋上,手里端著碗魚食,不時揚手投灑落水,玩得不亦樂乎。 她一怔,這位又是生面孔。 皇宮正殿,蕭翊此刻可沒有王府眾人的忐忑心境。 他踩著點上朝,眼見蘇太傅滿面春風被吹盡。又在朝會里跟他斗了一番嘴,氣得老頑固吹胡子瞪眼,最后搬出那些個尊師重道、禮義廉恥,大臣們心里門兒清,他明里暗里都在說寧王府后宅那位女子。 蕭翊將人帶回來不久,全京城都傳遍了這通八卦,紛紛揣測方柔的身份,最后被蕭翊一句“救命恩人”給打發(fā)了,也無人敢再細問。 蘇太傅素來自持飽讀圣賢書的圣人模樣,到底沒口出穢言,只說她“來歷不明”“于理不容”“不合規(guī)制”,聽得蕭翊耳根子起繭。 最后輕飄飄一句:“蘇太傅是皇上的恩師,可從沒教過孤。孤自是父皇和母后教養(yǎng)的,有什么不滿,太傅不若留著去跟父皇告御狀吧!” 正是這句話氣得蘇太傅漲紅臉,這小王八蛋分明就是在咒他早點死。 也因這句話落,皇帝大發(fā)雷霆,當即止了蕭翊的妄言,命他下朝之后留在御書房抄書十卷,好好思過。 這才算安撫了蘇太傅,又作了姿態(tài)給群臣看清楚,皇帝大公無私,連兄弟也不庇護,更安了許多人的疑思:咱們這位寧王跟皇帝,依舊是心有罅隙,絕不和睦。 朝會就這么散了,蕭翊仍是目中無人般閑適地站在殿內,直到群臣退去,他臉上的傲慢逐漸淡了,最后轉換成一抹坦然、算計。 他一言不發(fā)地隨內官往后宮走去,到了御書房,皇帝早已在內坐著。他甫一進門,皇帝放杯抬眸,兄弟二人對視一眼,面上皆是一抹淡笑。 “阿翊,今日在朝上,你未免說得太過了些。”皇帝招呼他過來坐,內官早已看好茶。 蕭翊上前坐好,姿態(tài)慵懶,他眼一撇,帷幕之后有名年輕的內官正伏在小案上奮筆疾書,抄的正是罰他的那十卷《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