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70節(jié)
趙禎深吸了一口氣,強(qiáng)迫自己冷靜下來。 第132章 一百三十二 劉娥 公元1025年, 宋仁宗時期 劉娥挑了挑眉,貍貓換太子?和她有關(guān)? 而且聽天幕的意思,她比龐籍還冤? 劉娥若有所思,目光落到臺下大臣們的身上, 眼神里充滿了審視。 貍貓換太子, 不難看出是李代桃僵的意思。 再聯(lián)想到養(yǎng)子身上, 劉娥心中有了猜測, 她冷笑了一聲, 看來她死后, 這些人沒少往她身上潑臟水啊。 抱養(yǎng)趙禎的事,滿宮上下無人敢提, 不用想都知道是這些不滿她攝政的人傳出去的。 會是誰呢? 死對頭寇準(zhǔn)已死, 不會是他。 是丁謂?還是王曾?亦或者是呂夷簡、魯宗道…… 這么一數(shù), 劉娥忽然發(fā)現(xiàn)滿朝文武竟沒幾個人是向著她的,人人都像是那個等她死后,便迫不及待轉(zhuǎn)投養(yǎng)子陣營, 為了討好養(yǎng)子不惜造謠抹黑她的人。 劉娥寬袖下的手緊攥成拳, 眼神愈發(fā)冷了。 唐太宗時期 貞觀君臣們齊齊驚呼:“賑災(zāi)糧食摻沙子?” 剛想開罵就聽到解釋。 李世民:“這也行?這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 魏征長嘆道, “唉,沒想到往糧食里摻沙子竟是為了更好的賑災(zāi)?!焙纹渲S刺。 房玄齡左看右看,狐疑道:“難道就我一個人好奇宋朝到底有多富庶嗎?他們賑災(zāi)用的居然是米面!” 天幕總說秦漢時吃粟飯、黍飯、麥飯, 大唐也在吃??! 五胡亂華, 衣冠南渡, 南邊的稻田才多起來, 直至隋朝,稻米才取代粟和黍成為南邊的主食,北邊則是以麥面為主。 可這并不代表粟和黍從飯桌上退下去, 不少貧苦人家還是吃粟和黍的,朝廷賑災(zāi)的糧食大多也是粟和黍,因?yàn)楸鹊久溍姹阋恕?/br> 宋到底有多富裕,居然連賑災(zāi)用的都是稻米、麥面! 這個問題,李世民也很想知道,畢竟宋朝是離大唐最近的朝代。 ** 秦漢時期,連皇帝都要時不時吃粟飯,聽到宋朝連賑災(zāi)用的都是稻后,所有人都炸了。 總聽后世吃得如何精細(xì)、如何好,他們雖然偶有羨慕,但感觸并不深。 畢竟后世的畝產(chǎn)量高,動輒就是上千斤,人人都吃得起稻飯不奇怪??善渌蠹叶际遣畈欢嗟漠€產(chǎn)量,憑什么他們的朝代人人都吃得起稻? 尤其是平民百姓,他們連粟飯都吃不起,吃的是拉嗓子的麥飯,或者黍和豆。 要不是天幕之前告訴他們麥可以磨成面粉,面粉的可口不在稻之下,他們還在繼續(xù)吃麥飯呢。 不過哪怕如此,他們也不舍得把所有的麥都磨成面粉,麥磨成面粉,雖然會得到麥麩(麥皮),但還是感覺少了不少糧食。 而且麥麩比麥飯還要難以下咽,故而他們每年只會把一部分麥磨成面粉,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吃,其他時候還是吃麥飯。 聽到宋朝賑災(zāi)用米面,眾人忍不住道:“這宋朝百姓過得也太好了吧?” 雖然有貪官,但也有包大人這樣為民請命的好官。 災(zāi)年時,朝廷會賑災(zāi)。 眾人越想越羨慕。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羨慕的宋朝百姓連田地都沒有,否則他們就不是羨慕了。 【無論是哪一版的貍貓換太子,劉娥都是反派,而李妃則是被調(diào)換孩子的可憐母親。 貍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簡名《抱妝盒》,講述宮內(nèi)使陳琳和宮女寇承御救太子故事。 故事中李美人為宋真宗生下太子,劉后心生嫉妒,于是密遣宮女寇承御將太子刺死。 寇承御不忍心,遂與陳琳合謀,把太子藏在妝盒內(nèi),送至南清宮八大王處收養(yǎng)。 十年后,劉后察覺,勒逼陳琳、寇承御吐出真情,將寇承御逼死。直到太子也就是宋仁宗登基,這個案子才得以昭雪?!?/br> 公元1025年,宋仁宗時期 劉娥:“???” 心生嫉妒? 有沒有搞錯?嫉妒什么?后宮中又不是只有李妃生子,趙禎之前趙恒有五個兒子好嘛! 就是都早夭罷了。 要不是這樣哪里輪得到李妃? 李妃當(dāng)時不過是她的侍女罷了。 還有!趙禎當(dāng)時是趙恒唯一的兒子,她能當(dāng)上皇后,就是因?yàn)楸юB(yǎng)了趙禎,將其記在名下。 從李妃懷孕開始,她就期盼這個孩子,怎么可能會心生嫉妒,甚至還在趙禎出生后,想殺了他? 沒有趙禎,皇位勢必會落在趙恒兄弟手中,還有她這個妃子什么事? 毫不夸張的說,當(dāng)時的她與趙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瘋了才會想殺趙禎。 劉娥冷冷地看向臺下大臣:“這就是文人編撰的話本?編得可真不錯?!?/br> 大臣們默默垂首,不敢吱聲。心里卻愈發(fā)憂愁,自天幕出現(xiàn)后,劉太后愈發(fā)張狂,連遮掩都不遮掩了,不僅身穿天子袞服上朝,連垂簾聽政的簾子都撤了,和官家并坐。 官家如今尚未成年,無人壓制太后,將來會發(fā)生什么還真不好說。 本以為天幕這回出現(xiàn)能改變一二,卻不想說得全是對官家不利的話。 今日之后,官家平庸之名怕是人盡皆知了。 唉,愁啊,愁! 宋仁宗時期 趙禎目瞪口呆:“……” 不是,南清宮八大王是誰?該不會是他那位八皇叔趙元儼吧? 不止趙禎這么想,其他大臣也是這么想的,難道八大王就是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病逝的恭肅王? 恭肅王在時,頗受官家愛重。恭肅王乃太宗八子,少奇穎,太宗特愛之。 真宗在位時,恭肅王也備受寵愛,屢次加封,先封曹國公,后一路加封至彭王,進(jìn)太保,加太傅。 當(dāng)今即位,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jié)鎮(zhèn)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 不僅如此,明道初年,又拜太師,集三公一體,古今未有之。 后又?jǐn)?shù)次加封,及至慶歷四年恭肅王病逝,又加封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燕王,謚恭肅。 官家對恭肅王似乎真的太好了。 一些年輕的臣子忍不住猜測——莫非官家真是被恭肅王養(yǎng)大的?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經(jīng)歷過真宗朝的大臣們聞言嘴角微微抽搐,先皇在位時,前頭五個孩子都夭折了,好不容易有了當(dāng)今,怎么可能會放任后宮妃子殺害皇子? 還有區(qū)區(qū)宮內(nèi)使也想把皇子偷運(yùn)出宮?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且不說皇宮守衛(wèi)森嚴(yán),就說剛出生的孩子不哭不鬧嗎?能安靜地躺在妝盒里讓你帶出宮? 而且還交給了恭肅王。 恭肅王有十三個兒子,雖然人家兒子多,但活下來的也就四個,多出來一個難道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這也就罷了,既然去了恭肅王府,那最后又是怎么重新成為太子,還順利即位的? 大臣們:槽多無口。 【我知道你們一定是想問原版沒有貍貓換太子啊,為什么傳到后面就變成了貍貓換太子呢? 別急,且聽清清慢慢道來。 因?yàn)檫@個故事被寫進(jìn)了明代小說《包公案》,后來又被寫進(jìn)了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等,再之后又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影視劇。 最后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貍貓換太子。 當(dāng)然,即便是貍貓換太子,也是分了很多版本的。 最常見的就是——宋真宗的皇后死后,想重新立一個皇后,恰巧當(dāng)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膝下無子的宋真宗就想了一個絕佳的好主意。 他告訴劉妃和李妃兩人,誰先生下兒子,誰就是皇后。 好家伙,這可是后宮之主,誰不想當(dāng)? 于是劉妃又被寫成了大反派,身為大反派肯定是心思不正,不擇手段的。 所以這個版本的劉妃又開始嫉妒李妃了,生怕李妃在她前面生下兒子,被立為皇后。 劉妃遂與宮中總管郭槐密謀,收買接生婆,趁著李妃分娩時,用一貍貓剝?nèi)テっ?,血淋淋、光油油地?fù)Q走了剛出世的太子。 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不忍心,暗中將太子交付給宦官陳琳。陳琳將小太子裝在食盒中送至八賢王處撫養(yǎng)。 另一邊,宋真宗看到血淋淋的貍貓,以為李妃生了一個妖物,便將其打入冷宮。 不久后,劉妃生下一個兒子。宋真宗大喜,立劉妃為皇后,兒子立為太子。 故事當(dāng)然不會到此結(jié)束,不然反派豈不是一點(diǎn)報應(yīng)都沒有?所以六年后,劉后的兒子早夭,宋真宗絕嗣,只能從兄弟的孩子們過繼一個兒子。 挑來挑去,就挑中了八賢王的兒子,也就是之前被送出宮撫養(yǎng)的小太子。 某日,太子誤入冷宮,見到李妃,母子天性,兩人一見如故。劉后得知后,拷問寇珠,寇珠撞柱而亡。 劉后雖然沒問出結(jié)果,但是心里有了疙瘩,于是向宋真宗進(jìn)讒言,真宗下旨賜死李妃。 李妃當(dāng)然沒死,她被小太監(jiān)救了并且偷放出宮,流落陳州。李妃身為皇妃養(yǎng)尊處優(yōu)已久,根本無法獨(dú)立生活,只能住破窯、靠乞食為生。 后來包拯在陳州放糧,遇到李妃,才得知貍貓換太子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