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門閥之上在線閱讀 - 門閥之上 第99節(jié)

門閥之上 第99節(jié)

    “是,父親。”察覺到了父親與往日不同,崔敬的聲音也愈發(fā)哽咽,“長樂宮兩門俱已失手,陳霆叛變倒戈,如今把持永寧殿,聯(lián)合少府監(jiān)陸振把控皇帝。太子亦帶兵入內(nèi),只是兵力不多,但俱是精銳。車騎將軍陸歸現(xiàn)已控制渭橋,突破北門,如今正清掃外城郭荊州軍部?!?/br>
    聽到這個噩耗,崔諒再也支撐不住,一口血自喉間涌了出來。“陳霆。”他喃喃道,“為什么是陳霆……”

    這個人是崔諒從未想到過的,他們一同其余寒微之時,首望相助,才成就了今日的霸業(yè)。許平綱的叛變他可以理解,也不在乎??墒顷愽?jīng)自己最為倚重的人,曾經(jīng)這個人的權(quán)柄皆由他授予,曾經(jīng)一次又一次的鼓動自己,再貪一點,再狠一點,再有野心一點??墒侨缃駷楹未髽I(yè)未成卻離自己而去。

    忽然間,崔諒想起了蔡永提醒他的話,不要冷落陳霆太久,而現(xiàn)在,的確,他冷落這個奮起與寒微之時的好兄弟太久太久了。

    “父親,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次子崔赦惶然的聲音傳入了他的耳中。

    崔諒的目光恍惚了片刻,繼而含淚笑了笑,他忽然明白了許多事情。他在這個世道行走了太久,終于看到了它悲涼與不仁的底色。自從他攻入長安的那一刻起,自從他陳兵扶風(fēng)的那一刻起,或者說,自從他數(shù)十年前來長安面見先帝,遭到高門冷落而心生怨懟的那一刻起,他的結(jié)局便已經(jīng)寫定了。

    他明白,現(xiàn)在元丕是打定主意要把他耗死在了這里,他還明白當時陸家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這樣一個權(quán)力游戲的cao縱老手,早已在開局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

    “好孩子,不要慌,為父自有主見?!贝拚弿姄纹鹱约旱纳眢w,仿佛與當年攜兒子縱馬河邊那般強壯,那般意氣風(fēng)發(fā)。

    崔諒慢慢抽出佩劍,而后對兩個兒子道:“如今若要我崔家活命,須有一人將我首級獻上,你們兄弟,誰愿為此行。”

    “父親!”

    “父親!”

    崔敬與崔赦二人此時已明白父親要做怎樣的決定,淚水不由得涌出。

    崔敬道:“父親,兒已是殘軀,愿為此行,幼弟年壯,自可歸鄉(xiāng),耕種勞作,保護母親和姐妹?!?/br>
    崔赦則道:“父親,請讓兒前去長樂宮請罪。大哥已為家族沖鋒陷陣,實該回到鄉(xiāng)中安養(yǎng)。”

    崔敬亦爭道:“兒為將失職,理應(yīng)戴罪立功!”

    崔諒此時早無往日的嚴厲,看著兩個兒子不僅露出慈愛而欣慰的微笑:“好孩子,你們都是好孩子。崔家能有你們,必然不會衰落?!闭f完他回到案前,書信一封,而后連同一封裝飾精致的詔書交給崔敬道,“你哥哥先前曾入王門下,雖然高門不可信,但此去面對王嶠,好歹能有幾分勝算。你便帶上此信與詔書去武關(guān)吧。先前渤海王曾密信與我,他已拿下武關(guān),愿接渡你們出關(guān),回到荊州,只為換取這封賜婚的詔書?!?/br>
    他拍了拍崔赦的肩膀,“去吧,好孩子,回到家中替為父向你母親與meimei謝罪,帶她們南下向楚王求庇。只是你的jiejie……”崔諒忽然掩面而泣,“為父這一生終究是對她不住?!?/br>
    說完崔諒重新起身,披上戰(zhàn)袍,對兩個兒子道:“拔出你們的劍,擦干你們的淚。你們的父親雖然出身寒微,被高門恥笑為寒傖武人,但好歹也大丈夫瀟灑肆意,位極人臣,呼風(fēng)喚雨。于君臣忠義,我雖有虧,卻未曾愧對祖國江山,未曾愧對先人英明。長安浪高,權(quán)jian遍野,即便如此,也攔不住青史載我。至于是功是過,便留給后人評說吧?!?/br>
    說完崔諒揚起血跡斑斑的寶劍,在脖上一橫,深深割了下去。寶劍落地,青史亦翻一頁,那些曾經(jīng)留下的陳年血跡早已便為黑色,而新鮮的朱紅再淋其上,如同添了一筆新的批注。

    第231章 面君

    近有濃云破綻翻作無雨, 遠有落日因循化作霞光,古老的殿宇和干枯的老樹立于其下,聚集的朝臣們用疲憊而嘈雜的聲音, 支撐起整個宮城最后的生機。晨風(fēng)乍起,空氣中是甜腥的血氣, 陳霆所率的宿衛(wèi)拱立在永寧殿前的大門, 目視著宮苑深處的一線霧氣,那里將有王師歸來。

    風(fēng)涌枝搖,遠處的霧氣被馬蹄踏作清塵, 朝臣的腳底似感受到鐵蹄撼地輕微的顫動,忙不迭地轉(zhuǎn)身回頭。

    這是一支不足千人的隊伍。為首者兩人, 一人暗銀具甲,甲衣尚留有未干涸的血漬, 兜鏊下五官深邃,神情肅穆。另一人則著章服、披玄裘, 描金的寬大袖袂翩翩逐風(fēng)。袍服上的七章與裘衣上的九章格格不入,肆意驕橫地宣誓著兩套服制屬于不同的主人, 最后終于在女侍中下馬的一瞬間, 恢復(fù)了與那具身骨一模一樣的雅正與矜持。

    馮讓手持節(jié)杖上前,喝道:“皇太子、大將軍假節(jié)鉞,開國陽翟縣主、女侍中陸昭持節(jié), 受皇帝陛下詔令,皇后諭令,勤王歸都, 入殿面君。敢有阻撓違逆者, 視抗旨謀逆,殺無赦!”

    原本還想以陸振禍國為由、嚷鬧得最兇的朝臣們, 在聽到太子的名號后,忽然沉默緘口。他們看了看馮讓,又看了看他身后那名威武執(zhí)槊的太子,而后識趣地退到兩邊。然而他們更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突入長安的勢力并非陸歸,而是一名女侍中。

    上有君王之詔令,下有強軍之兇威,幾名按吳淼意思留守在此處的朝臣看了看陸昭身后肅穆而立的許平綱、王嶠與一眾世家子弟,不免面色灰敗。其實這次即便沒有太子的加持,以這名年不過雙十的女侍中之資質(zhì),想來也不會讓他們輕易阻撓在外。畢竟此時誰能搶先占據(jù)病重皇帝身邊的顯赫位置,誰便有以主視客的超然地位與話語權(quán)。想至此處,眾人亦不由得怨念地看了一眼跟隨在后被五花大綁的薛琬。

    “來了,王師回來了?!标懻駨睦认纶叢蕉?,順便以眼神示意了一下身邊的陳霆。

    陳霆會意,立馬解劍卸甲,令左右將自己捆縛上前,并奉上東曹掾印,向前跪地,叩首道:“罪臣陳霆,聽候太子殿下發(fā)落。”

    陸昭此時亦對元澈道:“陳君雖有匿跡,但經(jīng)我父勸說,感召王化,痛殺叛軍,護衛(wèi)宮廷,守衛(wèi)皇帝陛下身畔,也算得上是舍情全節(jié),奉行臣道。”陸昭深知陳霆這一環(huán)有多么關(guān)鍵,她在北門受薛琬阻撓,在清理宿衛(wèi)與崔諒殘黨時又廢了不少精力,可以想象在眾人不知太子到來時,父親與陳霆在這里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如果現(xiàn)在還要因為避嫌而把陳霆的評判權(quán)交與別人的手中,那她也不配擔當、不配執(zhí)掌為人屬長的權(quán)力。

    元澈業(yè)已下馬,彎腰扶起陳霆的雙手,微笑道:“陳公快快請起,能在危難之中拱衛(wèi)皇帝,不付皇命,理應(yīng)隨我等入闕,領(lǐng)功受賞。”

    陳霆此時已淚如雨下,那雙緊貼地面布滿塵泥的雙手慢慢松弛了下來。他知道,有了這一句定論,以后出仕之路上,他再也不必為自己先前的劣跡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

    王師既至,先前布置在門口的戍衛(wèi)也都有序撤回。朝臣們有的去各處通風(fēng)報信,有的則跟隨陸振的指引,前往西配殿稍作等待,而元澈則領(lǐng)陸昭入殿面君。

    因冬季天冷,魏帝的病情多反復(fù),方才外面吵鬧時,便昏睡過去。此時王謙、楊寧、褚胤三人侍奉君側(cè),元澈攜陸昭入內(nèi),心中仍擔憂外面戰(zhàn)事,思忖許久,方對陸昭道:“朝臣那里你先去請御史大夫,太尉那里孤已派馮讓過去相請,讓馮諫暫替太

    尉駐守司馬門。至于城防之事,你酌情下令安排就是。”

    “是?!标懻鸭阮I(lǐng)了命,先朝昏睡的君王拜了一拜,隨后再拜太子,最后與楊寧等人見禮拜別,這才匆匆退出。

    片刻后,魏帝慢慢睜開眼,元澈方要開口,便聽父親含糊喊道:“澈兒。這一次又都有誰打了進來?”

    楊寧等人見皇帝此狀,亦覺雙眼微微酸楚,默默退行一段距離,回首避開。

    元澈握住父親顫顫巍巍向他伸出的雙手,安慰道:“是王師回攻,有車騎將軍,還有北海公。”

    “北海公?”魏帝雖然虛弱,但腦子還尚清楚,聞得這三個字,原本緊張的身體稍稍松弛了下來。陸家可以說是此次回攻京畿的主謀,但陸家能引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來平衡局面,于他來說,也實在挑不出錯處?!暗闺y為他們能把那個老家伙請來啊?!?/br>
    “西郊祭祀荒廢已久,陸氏兄妹親赴北鎮(zhèn),支持郊祀。北海公與六鎮(zhèn)以帝后之諭令行祭祀大禮,人望皆歸,誓師南下?!痹合肓讼耄K究決定將最后一句一錘定音,“陸家乃外戚之貴,陸侍中既被父皇封為太子正妃,代皇家出席,也算妥當?!?/br>
    魏帝的雙眼微微睜開,連同干枯的手,也欲從太子手中脫出,他當然明白,他的太子已經(jīng)矯詔,而如今更是脅迫。然而元澈將手一緊,拉住了父親,隨后從懷里掏出矯詔,微笑道:“兒還要謝父皇下詔賜婚。得此佳婦,實乃兒臣之幸。就連北海公也對陸侍中頗為滿意?!?/br>
    魏帝無力地笑了笑,此時他也知道自己已沒有什么力量去阻攔這件事。方才太子命陸昭與吳、姜二公商議軍政之事,他便明白,此次太子回來所帶軍隊大概不多,皇城內(nèi)外大半是陸歸的主力。與其強勢地占據(jù)主導(dǎo)而刺激各方,倒不如暫時隱忍讓渡,在日后行臺歸都的問題上做做文章。

    “先前下詔賜婚,也望你能體察為父的一番深意。不過……”魏帝長吁一口氣,道,“你心里喜歡就好?!?/br>
    魏帝言罷,不遠處王謙等人也都紛紛向元澈道喜。

    隨后魏帝道:“卿等先暫退吧,朕想和太子單獨說一說話?!?/br>
    待眾人走出魏帝方開口道:“待朕死后,你覺得你可以控制的住陸家么?”

    隨著陸昭等人的出面,西配殿躁動的朝臣們方才安靜下來。此時尚存的二公吳淼、姜紹與身后各自的追隨者分成兩列。自然也有追隨陸家的世族,譬如王嶠等人,則跟隨在陸昭的后面。而陸振為避嫌疑,則退出西配殿外,手執(zhí)兵戈,與陳霆部眾一齊站崗。隨后,楊寧、王謙二人也入殿中,王謙歸于王嶠身后,而楊寧則自成一列。

    既入殿中,陸昭也不再啰嗦,旋即下令道:“如今宮城內(nèi)外賊眾尚未清繳,太子殿下會率余部與車騎將軍剿滅賊眾。只是為保諸公人身安全,還請今晚之前暫居西配殿。待日落之后,會有宿衛(wèi)引諸公各回居所安置。待內(nèi)外靖安,諸公便可離開宮城返回家中?!?/br>
    此時,眾人中有人猶豫片刻,而后發(fā)問道:“不知城外戰(zhàn)況如何,是僅有太子與陸將軍部眾,還是關(guān)東等地王師也在?”

    當這些人看到陸昭一人出現(xiàn)在西配殿總領(lǐng)事務(wù)時,對于太子的領(lǐng)兵多寡也有了猜測。不乏有通曉西北戰(zhàn)事者推測,西北戰(zhàn)事既定,數(shù)萬大軍連同行臺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奔赴長安。太子能率領(lǐng)精騎長途奔襲至此,考慮到馬匹更換與各地可以提供的給養(yǎng),部眾大概不超過兩千人。

    陸昭微微側(cè)首,眉宇之間的英氣與貴胄的冶容并處,在華美章服的襯托之下如云漏天光。長睫形成的黛色流線挑著半垂的鳳目,將目光游移至說話者的站立處,緊抿的薄唇似笑而非笑,如同對挑釁者的結(jié)局展露出一絲毫無興趣的了然。

    “此為軍機,不便相告,再有論者,以軍法處之?!?/br>
    稍遠處,王謙不由得悄聲問王嶠:“陸侍中何故如此盛氣凌人???”

    王嶠笑了笑低聲道:“此非常女,陛下尚不以尋常待之。此番攜威勢而來,必要整頓內(nèi)外,肅清朝堂。若再做謙然恭謹之態(tài),怕才是大jian似忠,你我不得不審慎啊?!?/br>
    那人被陸昭一句話也了回去,不免有些悻悻然。他剛才貿(mào)然出頭,不過是想提醒這位女侍中,來日歸都大有人在,這些開付長安的王師可都是要分功拿事權(quán)的。如果陸家在這段時間內(nèi)做的太過分,那么他們也不介意和他人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

    不過陸昭之所以敢這樣做,著實是因為短時間內(nèi)各方不可能在會有什么偏師趕來了。太子在長安難以久留,畢竟近十萬大軍還在西北等著他壓陣而歸,要將這些人安排妥當每個一年半載完不成。而王叡則被自己困在函谷關(guān)以東,頂多殺了崔道成來撒撒氣。如今占領(lǐng)京畿的是陸家,潼關(guān)與函谷關(guān)的守將更不會賣王子卿面子。

    至于元丕,既然失去了回攻京畿的頭功,少不得要拿崔諒的荊州軍出氣弄出一些亮眼的軍功。所以說,眼下可以稱得上歸都王師的,就真的只有陸家的秦州軍一支而已。

    此時,站在最前面的吳淼面色極其陰郁。太子能夠及時趕回來,這個結(jié)局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很好,可是匆忙歸都的結(jié)果就是部眾不足。如此一來,在往后這一段時間內(nèi),京畿大半還是會掌控在這個小貉子的手中。而且,他為什么會在陸昭的身后看到自己兒子的身影?他難道不該是一郡主簿么?吳淼的目光忽然掃到吳玥的身上。

    第232章 獨大

    此時位于陸昭身后戍衛(wèi)的吳玥, 在感受到父親嚴厲的目光后,也開始覺得渾身不自在起來。

    他能理解此時父親所處的困境,然而內(nèi)心也對父親以往的做法頗有不服。他已年及弱冠, 并非需要人日日保護的孩童。誠然,父親所安排的一切是怕他攪入長安亂局。但如今自己的功業(yè)又何嘗不是一點一滴的努力而獲得的。

    況且此次收復(fù)京畿, 他一路上看到的是陸昭作為領(lǐng)袖的擔當與勇敢, 在一次次與高門針鋒相對的較量時,永遠親自與對方的頭面人物掰腕。她對于忠于自己的人,永遠都盡力回護, 不會讓他們感到一絲失望。

    回攻京畿時如此,即便是在略陽行臺時, 陸昭也從未以中書之尊而漠視自己這樣毫無背景的小兵小卒,任自己在權(quán)力浪潮中自生自滅。他甚至能夠感受到陸昭對他極其重視, 甚至還努力提供機會尋求配合。這樣的默契與惜重,他在父親與兩朝國君共事的身影中, 難以捕捉到一絲一毫。

    吳玥自年幼時起便聽先帝與今上常念自己的父親是重臣。可是當自己的大哥與二哥橫死隴下的時候,皇室對父親的安慰在哪里?當自己的父親在關(guān)鍵時刻擁護今上登位, 卻因曾輔佐曾被議儲的涼王而被刻意冷落時, 這重臣之重又在哪里?

    現(xiàn)在京畿大亂,逆賊橫行的時候,他們想到要用父親來彈壓其他人了。這就是所謂他們對重臣的待遇么?

    想至此處, 吳玥不禁挺胸昂首,他認為現(xiàn)在無論是選擇還是境遇,雖難比父親的功業(yè)與煊赫, 但論公道與惜重, 他可以說是好上許多。況且依他所見,陸昭也并非禍國亂政之人, 廊橋上她的抉擇已經(jīng)讓他明白,這是一個對自己有著清晰定位,并且目標明確、手段老辣之人。追隨這樣一個人,不會有錯。

    這樣一番神情轉(zhuǎn)變,同樣也落在了吳淼的眼中,這樣的神態(tài),是他的長子與次子都不曾有過的。而這兩個愛子也曾經(jīng)服從過他的安排,屈從過他的意志,即便先前認為涼王是更好地儲君人選,最后都因為自己的改變從而放棄了他們各自的政治理想。直到死亡,兩個兒子都不曾有過如今幼子這般灼灼自信的目光。

    吳淼心中一嘆,或許自己真的已經(jīng)老了,繼而他的目光又轉(zhuǎn)向了陸昭這個年輕人。從涼王叛變的前夕,他幾乎是眼見這個年輕人是如何運籌幫助家族從一個遺族外戚,上位至一方重鎮(zhèn)的。

    他看著陸昭完成家族支柱與涼王的切割,完美而平滑,不帶任何政治包袱。他聽到金城玉京宮的傳聞,這個年輕人如何通過隱晦的發(fā)言進行政治表態(tài),將原本觀望的隴西、天水世族徹底拉到自己這一方。隨后她又對涼州的人口土地和各方利益實施了精準的切割,完成了對北涼州人口的鯨吞。一招招,一步步,世族的整合,西北的共融,不過短短一年許,這個年輕人不僅接過當年關(guān)隴世族的衣缽,同時又吞下了西北世族的政治遺惠。

    他現(xiàn)在甚至可以斷定賀祎就是陸昭殺的。誰獲益最大,誰就是主謀,但凡是時局中的人物都會有這樣的判斷,只不過區(qū)別在于怎么區(qū)分誰受益最大而已。如今崔諒之亂即將落下帷幕,真正的兇手已經(jīng)水落石出,只是這個時間拖得太長,大家早就遺忘賀祎時代的事情了。

    現(xiàn)在這個年輕人領(lǐng)一部王師打入京中,一沒有廢立,二沒有清洗自己的勢力,他實在想要看清楚,如果不是復(fù)國,這個年輕人她還想要做什么。

    如今聚集在西配殿的都是朝中重臣,陸昭旋即也請各位落座。依序乃是吳淼、姜紹、楊寧三人居上,而陸昭不過就近入席,倒沒有去爭那第四尊貴的位子。

    見吳淼不愿意多說,姜紹含笑做了開場白:“崔逆囂張,盤踞京畿,兵甲甚眾。我等還曾猜想,到底是那支王師最先歸都,未曾想最先面圣的竟是未滿雙十的女兒郎。陸侍中雖為女官,身系外戚,卻能為皇室肝腦涂地,奮進立功,實乃我等之楷模啊。”

    眾人聽罷,干笑了兩聲。姜紹這番話雖是贊小兒輩立功不假,但更是在強調(diào)陸昭其外戚身份。陸家是外戚擢幸,姜家因姜昭儀也是外戚擢幸。自古以來,外戚但凡擅政或是有一丁點不安分的苗頭都會被輿論大肆批判。姜紹在強調(diào)外戚也是好東西的同時,不乏也有一些自保的意味。

    況且現(xiàn)在內(nèi)外動蕩,是勢力重整時期,權(quán)力分紅巨大,一般來講同一定位的人是很難共存的。這種問題一旦爆發(fā)出來,在政治斗爭中就會直接表現(xiàn)為□□的消滅。譬如霍光輔政,不管開始設(shè)置的輔政大臣有多少個,最后只會有一個勝利者。參與的人除非學(xué)金日磾,在斗爭未開始時就明確地表態(tài)讓渡權(quán)力,否則連沉默都是一種反對。

    現(xiàn)在姜紹忽然提這么一個話頭,除了表示出身相同之外,也是在示弱、在拉近距離。此時殿中不少深諳政治之人也都開始思考,自己是干什么的,能力與資源是否不可或缺,潛在的競爭者都有哪些。隨著越來越深入的思考,這些人開始將眼光放至全局。

    楊寧便率先提問道:“眼下內(nèi)外紛亂,不知對于宮城的布防,陸侍中有何指教?”既然對方明令禁止不允許談城外戰(zhàn)局,楊寧也不妨問一問城內(nèi)布控,如此多多少少也能對外面局勢做出一些判斷。

    陸昭笑吟吟道:“衛(wèi)尉既有所問,晚輩不敢隱瞞。太子殿下已有吩咐,司馬門與武庫仍由公車司馬代掌。至于宮城方面,如今打入城中的僅有車騎將軍一支軍隊。崔諒仍在城外與北海公部糾纏,至于其他王師,吾亦不聞其音。不過日后是否要請北海公入都主持政事,皇帝陛下與太子還是未定。”

    眾人聞得這樣一個消息,不由得幡然色變。太子的部隊僅僅能夠維持大司馬門與武庫,這還是要與太尉合力,而城中目前則是陸歸一家獨大。若是城外仍有其他世家子弟的偏師也就罷了,這些日子也有不少傳言在內(nèi)部流通,譬如謝云之子謝頤亦攜軍而來,王叡則與渤海王聯(lián)合,一直有著收復(fù)京畿的打算。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有世家背景的王師除了陸家,沒有一支出現(xiàn)在眼前。但宗室中,卻偏偏跑出來一個資高位重的北海公。

    如果說前者的局面各方還有的可談,那么目前的局面他們連談的資格都沒有。北海公和當年他們這些世家有多少深仇大怨,他們可是清楚地很。因此,堅決不能讓這支力量入駐長安。但如此一來則又意味著默認了陸家在城中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與地位,進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朝政都有著說一不二的話語權(quán)。

    此時王謙也不由得驚詫道:“侍中莫非在玩笑?”

    陸昭此時已接過小侍遞來的笏板,也便正色稟于前方,為削勁雅正的坐姿平添了一抹溫潤的象牙白。她略帶微笑道:“宰輔面前,豈敢戲言。如今崔逆于灞上與北海公交戰(zhàn),入城退路既失,灞橋又不得過,北海公擒賊首級乃是注定之事。來日入京議功,想來也要由諸位國老與中樞商議裁定。這些俱是大事啊?!?/br>
    眾人聽罷不由得交首接耳,既然有入京議功的可能,那就有瓜分事權(quán)的可能。想至此處,眾人看向陸昭的目光也不乏哀怨,這樣一個功勞怎么能夠讓給北海公這種持重的宗室,等一等函谷關(guān)東的聯(lián)軍來不好嗎。

    “兵者大兇,豈能擅動。”其中一人略微表達了不滿,而后道,“不知關(guān)東局面如何,若有王師要入京,兩關(guān)方面我等也要加緊通融。”

    然而話音剛落,卻聽吳淼咳了兩聲,而后開口道:“既克復(fù)有功,不當論先后你我,俱該受賞,此乃治國長久之道?!?/br>
    陸昭聽吳淼一錘定音之論,不由得感慨吳淼對時局的拿捏與求穩(wěn)心態(tài)。這句話一說,相當于抹平了陸家和北海公先后收復(fù)京畿上的輿論差距,繼而在后續(xù)平等論功。

    不過北海公元丕能否順利進入京畿卻是一個可以讓吳淼棘手的大問題。陸家能夠順利進入長安并且在第一時間內(nèi)控制永寧殿,有一個關(guān)鍵原因就是長安的許多勢力都希望陸家進來。

    崔諒不是時之上選,這些執(zhí)政世家們急需要換一個話事人。而陸家對于這些人來說并不陌生,陸昭曾在保太后時代任過女侍中,干預(yù)政事,與王氏走的很近,隨后又因赦詔接手了未被清洗的關(guān)隴世族。旁的不論,對于王嶠和這些關(guān)隴世族來說,陸昭是個辦事地道的人。

    但如果換成北海公,那很大可能就進不來。當年被世家集體捂在北境那么多年,政治分野與利益體系早已不再同一層面,不可能和執(zhí)政世族有什么愉快友好的合作體驗。

    吳淼此時也深刻地意識到,陸家的家族騰飛其實是在最恰到好處的時間段,靠著陸昭在世族中的運營,用最短的時間統(tǒng)戰(zhàn)了所有人,進而對自家的政治威望抬點。而借由反攻京畿,最終快刀斬亂麻地完成了蛇吞象的權(quán)力躍遷。

    他也更加明白,在太子的主力完全從西北撤下這段時間內(nèi),自己作為魏國外朝最后的力量,必須將陸家往死里打壓。

    待眾人安靜下來后,吳淼笑著問陸昭:“如今形勢如此,陸侍中有何布策?”

    第233章 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