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對啊,這b格一下子就暴漲了好吧??!” “好家伙,真不愧是杰哥?” “你以為呢,杰哥出手,那必須有了有了!” “我嚴重懷疑,杰哥的作用就是給晚會提高逼格啊?!?/br> 贊嘆一聲,眼鏡小胖子感慨道。 “事實證明,杰哥果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噴子啊……” …… “大家完成的很棒??!” 撤下來以后,李少杰鼓著掌。 樂手們也樂呵呵的一起鼓掌,慶賀自己的演出完美結(jié)束。 只有陳浩認認真真的做著記錄。 身邊的鵝廠相關(guān)員工好奇的問了一句。 “陳哥,你這是在做啥?” “記錄演出信息啊?!?/br> 陳浩笑了笑。 “李少杰的這次表演,實際上在舞臺的設(shè)計與視覺故事呈現(xiàn)上很具有突破性,尤其和音樂內(nèi)容兼容的極佳,很有學習意義的?!?/br> “實話實說,他這個實驗與想法的思路,可以給我很大的思考,以后的交響樂演出,若是能與視覺聯(lián)動的話,演出效果一定很好。” 說到這里,陳浩頓了頓。 思索了片刻,忍不住嘖嘖稱奇。 “說不得……能夠綻放出新的生命力!!” 員工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大概意思肯定是明白了的。 古典音樂,古典交響樂的表演模式,形成在非常早以前。 就算緩慢進步到了現(xiàn)代,實際上進步也是很有限的。 不過,古典音樂,追求的是一個音質(zhì),是一種純粹的聽覺享受。 所以,即使科技發(fā)展,有了電子的擴音設(shè)備,古典的交響樂演出,也很少使用這些,更注重的還是樂器音質(zhì)本身。 畢竟,靠近了聽,十萬的樂器和一百萬的樂器,音質(zhì)是不一樣的。 但同樣經(jīng)過電子設(shè)備擴音后,兩者相差就并不那么明顯了,多少還是會有失效的共鳴與樂器制造出的回聲。 但不代表古典音樂適應(yīng)不了現(xiàn)代的科技。 聽覺上可以還是極致追求最為古典的樂器原聲,追求最原始的聽覺體驗。 但完全可以在視覺上下文章?。?! 雖然說古典音樂的結(jié)構(gòu)更為繁瑣,如果在視覺上側(cè)重太多,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反而本末倒置,凸顯不出作品本身。 但還是那句話。 凡事需要一個“度”。 哪怕不一定配上3d,cg…… 但一些較為隱晦的燈光效果變化,就不會那么分散人的注意力! 來自燈光上的一些相應(yīng)暗示是絕對沒問題的。 陳浩開始寫著自己相關(guān)的心得。 但看在工作人員眼中……有點古怪。 墨跡了半天,工作人員終于猶豫的開口了 “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去問杰哥???” “……” 陳浩愣住了。 整個畫面,就定格了。 非常的尷尬。 “?” “臥槽?” 陳浩驚呆了。 對??!臥槽! 我為什么要在這自己研究自己學習呢?! 那特么出題的就在旁邊,抄答案它不香嗎?! “對啊,我直接問他不就好了?” 陳浩揉了揉腦殼。 “還寫,寫個屁了我,我傻了b。” 于是,陳浩便趕緊找上李少杰。 看的工作人員是一愣一愣的。 “我說,老李啊?!?/br> “嗯?” 看到陳浩走來,李少杰應(yīng)了一聲。 “啥事兒?” “嗯……就想問問你對這個舞臺設(shè)計,還有這個……視覺影響,有個什么看法?!?/br> 陳浩沉吟片刻,詳細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與擔憂。 是的。 就是“過度的舞臺特效是否會過于吸引觀眾注意力,以至于觀眾忽略的音樂本身”這個論題。 無疑,如果改變一些視覺體驗,可以增加整個節(jié)目的演出效果,自然是好事。 但如果太喧賓奪主,還是不好。 所以,陳浩打算和李少杰仔細的討論討論這個“度”的問題。 實話實說,陳浩甚至覺得這種辯題都可以寫論文了。 “我覺得還是要看側(cè)重吧?!?/br> 李少杰皺眉思索了片刻。 “我個人是感覺,嚴肅音樂是要走出去與民同樂的,但如果生硬的搬出特別妙的嚴肅音樂,強迫人以最藝術(shù)的質(zhì)感去欣賞,真的沒必要。” “之所以要往影視劇,游戲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發(fā)展,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些領(lǐng)域更好玩,我覺得你的這個思路角度不太對?!?/br> “嗯?說來聽聽?” 陳浩眉毛挑了挑。 李少杰說自己思路不太對,陳浩并沒有感覺半分的冒犯。 反而有些興奮。 或許,李少杰真的是看到了自己看不到的視覺盲點。 “對啊,其實你的問題很難辦,但很簡單。” 李少杰呵呵一笑。 “不要以你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藝術(shù)家的身份去看節(jié)目,而是以一個沒有受過音樂,或是藝術(shù)培訓的觀眾去思考節(jié)目效果?!?/br> “你要想的不是如何在保留音樂存在感的基礎(chǔ)之上,去調(diào)整視覺啊?!?/br> “而是要讓這個節(jié)目的整體,無論是音樂也好,視覺也罷,都要能夠刺激觀眾,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再去試圖提升音樂本身的存在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