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線閱讀 - 第381節(jié)

第381節(jié)

    恭聽天后這番話。

    天后語氣頗多感慨,說起的是母親養(yǎng)育孩子的拳拳之情:“推燥居濕,咽苦吐甘,生養(yǎng)勞瘁,恩斯極矣!”*

    在養(yǎng)育之恩上,母親比起父親,更重!

    十月懷胎,生恩養(yǎng)恩,是真的以心血化作了孩子。

    天后感慨過后,語氣轉為疑問:“若父在,便只為母服一年之喪期,豈不是報母之慈有缺?禮法如此規(guī)定,豈不是令‘有心’之孝子為難,更傷人子之志。”

    姜沃略微垂首莞爾:朝臣們最喜歡道德綁架,如今便自己也試試。難道他們敢說自己‘無心’為生母守孝三年?

    天后之言擲地如金石:“所以禽獸之情,猶知其母,三年在懷,理宜崇報?!?

    “自今此,父在,亦為母服齊衰三載!”

    *

    “姜相?!?/br>
    “臣在?!?/br>
    姜沃再次持笏板上前,簡簡單單兩個字,卻令立在丹陛之上的媚娘,覺得安心。

    天后道:“姜相擬詔?!?/br>
    “大禮聿修,頒示天下,制敕既改,此為永式!”!

    第244章 新的規(guī)劃

    吐谷渾,沙州。

    黃沙之地,數(shù)十里草木難生,只有一種極為耐旱的‘紫花草’偶然可見。烈日當空炙烤萬物,外頭熱的甚至會出現(xiàn)雀鼠同洞的情形。

    故而正午時分,露天之地是人影全無。

    文成也正好有時間,坐在屋里細細看最新的報紙。

    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事記版面里的那條‘天后下詔改喪服制,自今后,父在,亦為母服齊衰三載。大禮聿修,頒示天下,此為永式?!?/br>
    文成甚至出聲讀了一遍,不由兩靨含笑。

    她們做成了。

    *

    說來,自從有了報紙后,文成是期期不落的看,尤其是這一年多又加了各種京中‘大事記條’后,她更是會每一份都仔細收藏起來。

    正因身處邊疆,山水迢迢,文成才更體會到報紙的分量,其上信息的要緊,以及將來蘊含的巨大潛力和前景——

    如她這般能得到京中宰相甚至是天后親筆書信的人,實在是特例。絕大部分遠離京城的邊官,又沒有京中人脈(有的話可能也不用到邊境做官),對京中消息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如今卻有這樣一份報紙,上面寫著京中最近的大事。

    能讓他們這些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朝堂上又有什么庭辯,又有什么新的風云變幻。

    實在是甚為寶貴。

    在京畿附近的官員眼中,所謂報紙最要緊的是其上的詩文和助人成名的價值,但在安西等邊地,大家最先傳抄的當然都是各種‘中央’動態(tài)和新聞。

    而報紙在當?shù)毓賵鰝鞒L行到什么程度呢?

    文成只通過西域之地各州便知:因原版報紙數(shù)量還是少,想看到報紙的人又太多,以至于不但催生了專門負責抄寫報紙的‘抄報員’職業(yè),甚至還有了專門負責檢查被抄寫報紙的‘保頭人’職業(yè)!

    到底報紙是京城中‘出版署’官方出版物,為防止抄寫人擅自增減報紙內容,惡意傳播錯誤消息,各州縣都設置了‘保頭人’。專門負責檢查官方抄報人的抄寫內容,還會去民間溜達,choucha坊間有沒有人惡意造假報。*

    管中窺豹,只從這兩個新職業(yè)的出現(xiàn),就可知報紙的緊俏。

    每旬報紙到后,那一兩日安西的各級官員,口中談論的就都是京中的最新消息,以此為風潮——誰得知的‘新聞’越早,說明身份越高,越早拿到報紙。而兩天后還不知道京中新聞的人,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話,顯得很沒有面子。

    文成是最清楚報紙起源的人之一。至今她手里還有一份珍貴典藏版,印自滕王閣上的報紙。

    她捏著報紙,想起京中故人們,不由含笑。

    而文成也囑托過安西大都護薛仁貴,每次到了安西的報紙,一定給她留兩份原版的——之所以是兩份,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給弘化公主的。

    弘化公主,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缽之王后,是比文成更早和親西域的公主。

    文成在吐谷渾練兵,于大唐得到的是天后鼎力支持,在吐谷渾得到的就是王后弘化公主的支持。

    吐谷渾久被吐蕃所威脅,只能背靠大唐,因此弘化公主在吐谷渾地位頗高。又因國王是個膽小優(yōu)柔寡斷之人,許多事索性就交給王后(反正作為屬國,吐谷渾的軍國大事原就是王后背后的大唐說了算)。

    弘化公主也不是軟弱的姑娘,她這些年風浪經(jīng)得很多:當年剛和親過來時,十幾歲的小姑娘,就遇到了吐谷渾謀反的丞相想要挾持她,去投奔吐蕃……可見吐谷渾不但外憂還內亂。[1]

    而弘化公主能在這樣的國家,牢牢穩(wěn)穩(wěn)待了三十年,如今還可以自行做主,劃出少有人煙的沙州來專門給文成練兵,可見其能。

    文成剛開始看報紙的時候,就見門簾一動,正是弘化公主進門,一見桌上就爽快笑道:“我就算到報紙該到了?!?/br>
    她走過來坐在文成對面,因走的急,發(fā)上王后特有的金花冠上的幾枚金花略微晃動,在烈陽下折射出刺眼的光。

    文成都不由瞇了瞇眼:吐谷渾……極盛產黃金。

    其實之前吐蕃數(shù)次派使者入京,想跟大唐瓜分下吐谷渾,并且表示若如此,兩國永結同好。

    當然,帝后沒有信這種鬼話。

    但少不得有朝臣是信的:覺得與其備兵吐谷渾與西域,時不時與吐蕃短兵相接,還不如分一半吐谷渾給吐蕃,以最小代價換的邊境平靜。

    此建言已被帝后駁回多次。

    朝中眼明心亮的宰相們,尤其是領過兵的重臣們,也都很清楚:沒有什么最小代價的和平,分了吐谷渾,只會壯大吐蕃。

    當然還有一位宰相估計是從黃金考慮的——辛侍中在朝上斬釘截鐵道:“吐谷渾是我們大唐不可分割的屬國,是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

    文成這一走神,弘化公主已經(jīng)一目十行先粗粗看了一遍報紙。

    果然最令她注目的也是被寫在頭版頭條的大事記——“天后居然改了喪服制?!”

    不比文成提前知道些內幕,驟然看到此事的弘化公主是真的被震驚了。

    她驚過后又很快笑道:“只怕接下來,西域,不,天下各州縣,各地官員都要為這件事爭的沸反盈天了?!?/br>
    禮法向來是最容易吵架的點。

    文成頷首,必會有巨大爭議,但文成并不為此擔憂,相反——

    甚至這才是文成所預測、所慶幸的,報紙?zhí)N含的巨大潛力和前景:政治輿論以及觀念的潛移默化。

    她想起姜沃給她寫的書信:一道政令和改革,不怕有人反對,就怕無聲無息都沒人討論,更怕沒人看見。

    如今這道‘父在為母齊衰三年’的詔令,隨著報紙,迅速在大唐的地界上傳開來,輿情交慶沸然。

    這是件好事。

    甭管有沒有各州縣的所謂大儒讀書人反對,也甭管會不會市井之間升斗之民都可以指點朝廷政令的對錯,但……有人討論和持續(xù)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才能形成輿論,才能激起水花。

    文成看了好幾遍這條簡短卻明晰的詔令解釋,心下更慰:姜沃出海那一年,天后也給她來過兩封信,但應當是政務繁雜的要命,那信的墨痕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看就是在偶然有暇時才趕著寫幾筆。

    而姜沃回京后,天后連筆觸都顯得悠然許多。

    甚至……文成繼續(xù)看著報紙:天后都有空騰出手來整理禮法了,還不是一樁禮法——

    弘化公主并沒有在意的一條大事記,文成注意到了:“天后下詔重釋五禮之儀,共一百五十有二?!?/br>
    何為‘五禮之儀’?即吉禮、賓禮、嘉禮等五種儀制流程。

    譬如‘天子祈谷于圜丘’每一步該怎么做,‘遣將時告于太廟’的具體流程又是什么。凡此種種不同國家典儀的流程,有一百五十二條。

    這些禮儀面上都很重要,但實則,對真正的權柄軍政一點都不涉及。

    天后下詔要重釋五禮之儀,那就是要禮部翻閱典籍把這些禮儀都對著古書找到且注釋來源,沒有個大幾年,應該干不完這個活。

    而太子……就在禮部。

    所以,這就是帝后給太子安排的‘朝政’?

    文成心下大安:自太子及冠后,尤其是定下大婚日期后,她一直有個擔憂,成年并且成家的太子,要開始正式監(jiān)國,而天后則要退回后宮。

    她對太子是沒怎么直接接觸過的,只有典儀上見過,彼此見過禮。

    但……只看姜沃離朝這件事,文成心中就認定,也不必再怎么直接接觸太子了。

    而若是太子監(jiān)國,只怕她這個安西招慰使也別做了,更是別想在吐谷渾練兵,收拾收拾回京老老實實去做閉門公主吧。

    如今看來,太子被‘尊奉’到禮部去漫長的修禮法去了,顯然雖入朝,但不會真正‘理政’。

    文成頓時覺得外頭天闊云高。

    這兩年的擔憂盡數(shù)掃空。

    **

    長安城,紫宸宮。

    晉陽公主與皇帝對坐于榻上。

    皇帝昨日聽聞meimei回京后,頗為詫異,今日一見就問道:“炎天暑熱,盛夏之時,你何苦趕路回來?”

    晉陽公主道:“我先是收到了新城的信,道禮部要論‘公主出降典儀’……我想這必不是皇兄之意,又想著天后也不至于如此,不免有些疑惑?!毙鲁枪髟谔旌蟾鞍l(fā)脾氣是一回事,但在給jiejie的書信上并沒有抱怨太子的不是。

    “再加上,師父處也見到了京里派去的宦官,道‘陛下想配重一些的止疼藥’。我放心不下皇兄,不得不回來看看?!?/br>
    聽晉陽這么說,皇帝不免更加黯然。

    如果說對新城,皇帝是對幼妹的血緣疼愛,那么晉陽,才是在母親去后,與皇帝一同長大的兄妹,情分最深。

    皇帝還記得,少時自己得了父皇敕令,要開始離開立政殿去上朝。晉陽每日都依依不舍送自己到虔化門,還去問過父皇:“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很是不舍。[2]

    結果晉陽這一問,不但把自己問哭了,還把父皇問的為之落淚。

    當時得知此事的朝臣們俱是:……

    不知道的以為晉王要去萬里之外的邊疆了呢!

    只是去上個朝而已啊陛下、公主!

    尤其是陛下,公主是自此白日見不到兄長,年幼眷眷不舍也罷了,您卻是天子,要帶著兒子去上朝啊陛下!

    到底在哭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