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線閱讀 - 第505節(jié)

第505節(jié)

    于是她特意要換正經(jīng)官服進(jìn)宮。

    后宮,始終只能是后宮。

    尤其是這種‘恃寵而驕’‘作天作地’的人,就更不能放出來亂跑了。

    第336章 大司徒的上諫

    姜宅。

    姜握起身欲往內(nèi)間換官服。

    女親衛(wèi)聞言卻一怔:“大司徒現(xiàn)下要入宮?外頭寒霜露重的……”

    這又不是什么大事!

    其實千金公主帶人入宮的時候,才不過臨近黃昏時分,若是要緊事,陛下直接命人去尚書省宣見大司徒就是了。

    但陛下并沒有,而是命人出宮打探清楚了千金公主所送面首來歷后,這才點(diǎn)了自己出宮告知大司徒此事。

    顯然,就是當(dāng)個樂子講的。

    怎么就能驚動大司徒寒夜入宮?

    但大司徒既然要進(jìn)宮,她自然要一路隨從護(hù)衛(wèi)的,故而親衛(wèi)就在外間等著,待大司徒換好官袍。

    *

    而姜握剛進(jìn)內(nèi)間,見崔朝神色,就知他也聽到了方才女親衛(wèi)的回稟——

    原也不是什么密事,估計到了明日,朝堂上就都知道了。

    還好姜握沒有散發(fā),故而只需要換了外衫與官冠即可。

    她對鏡整衣冠時,就聽崔朝在旁輕聲道:“陛下貴為帝王,自當(dāng)有人服侍?!?/br>
    “然先帝與陛下乃多年眷侶。先帝過世后,陛下是特意封了貞觀殿的?!?/br>
    崔朝聲音里流露出難以掩蓋的擔(dān)憂:“若是新入宮的人不懂事的,會不會恃陛下恩寵,去驚擾貞觀殿?”

    姜握原想說‘怎么有人敢’。自先帝駕崩于貞觀殿,那里便是宮闈禁地,除了四時灑掃再不許人踏入。

    然而想想薛懷義連明堂都敢燒,姜握這句話就沒出口,改了另外一句道:“我會與陛下提此事,也令宮內(nèi)殿中省的宦官留意規(guī)矩。”

    然而崔朝接下來又道:“除了貞觀殿不當(dāng)有人沖撞外,還有先帝曾經(jīng)去養(yǎng)病的大儀殿、避暑住的飛香殿、曾帶著公主皇子們行過家宴的流杯殿……”

    等崔朝終于說完,姜握無奈而笑。

    她對洛陽皇城的布局還是很熟悉的,崔朝這么數(shù)下來,好殿都沒了,基本就只有后宮西北、西南等偏僻宮室了。

    姜握道:“方才你也聽到了,陛下已經(jīng)隨意點(diǎn)了一處空置的殿宇,讓人住進(jìn)去了?!狈讲庞H衛(wèi)倒是沒提是什么殿,但若是以上哪一處宮殿,難道跟皇帝說讓送進(jìn)宮的新面首連夜搬出來?

    見姜握沒有直接應(yīng),崔朝也不多說什么,只是從桌上取過她外出用的手爐,打開來添上新的炭,又放了一塊柑橘味道的小香餅。

    雖未再開口,然他垂眸做事的時候,神色哀傷,如星辰黯然。

    姜握在自己反應(yīng)過來前,就上前道:“這些殿確實不宜住人,我今夜就奏明陛下?!?/br>
    搬,怎么不能連夜搬!

    她接過手爐,安慰道:“快別難過了,不值當(dāng)?shù)?。今夜你早些睡吧?!?/br>
    直到上了馬車,想起方才答應(yīng)崔朝的事兒,方才感嘆道:啊,又是沒有抵擋住美人計的一天。

    然后又不免想到,她抵擋不住美人計,陛下就能嗎?

    *

    車輪滾滾轉(zhuǎn)動起來,時不時要停一下。

    除新歲和上元佳節(jié)外,神都的宵禁一向很嚴(yán)格,哪怕御前千騎親衛(wèi)手持通行令牌,過坊間、宮門,也是要停下來,查驗清楚才放行。

    路上很安靜,姜握正好思考一會兒見了陛下怎么說。

    愁人。

    因薛懷義(現(xiàn)名馮小寶)的出現(xiàn),姜握不免再次想到了史冊上武皇的面首。

    那時,他們也能封官,能趾高氣昂的外出,甚至官員都得給他們牽馬奉承,自也是有緣故的:一來,皇帝就是要明晃晃的昭告天下,朕的好惡即為標(biāo)準(zhǔn),用以彈壓朝堂;二來,也相當(dāng)于放在朝上的耳目,因這些人就如同武家人一般,只能依靠她,忠心于她。

    自然,也有這些人容貌、性情(特指在皇帝面前的好性情),能讓帝王解頤解悶的緣故。

    但一路走到登基的武皇,自不會是被面首哄走的人,只看一事就可知了——

    薛懷義哪怕最得寵的時候,在宮門處遇到一位宰相要先走,被不慣著他的宰相給打了,打的還挺慘,乃‘左右批其頰,曳去’,是真真打臉拖走。

    薛懷義哭著去告狀,武皇也只告誡道:你走北門去,不許走宰相們的南門。

    由此可見一斑。

    姜握隨手撥著手爐上的銅扣:可如今,圣神皇帝并不需要面首去做朝政事。

    她略微蹙眉,而陛下若要人解頤服侍,也該……吃點(diǎn)好的呀。

    *

    因一路從薛懷義想到明堂有些心煩,姜握入蓬萊殿后,就直接整了整衣裳,正襟危站,拿出當(dāng)年她有幸見過幾回的,魏征魏相在大朝上忠言逆耳的架勢,肅然道:“臣聞千金公主事,心有所憂,有諫言奏于陛下!”

    姜握說完后,見嚴(yán)承財在旁邊難掩驚訝,甚至端著茶盤,卻連茶盞都忘了取下來的樣子,自己也有點(diǎn)后悔。

    好像搞得太正式嚴(yán)肅且直接了一點(diǎn)。

    最要緊的是……此時間線上,還根本沒有任何面首做過什么荒唐之事。

    也就是說還沒有理論依據(jù),她好像諫的早了點(diǎn)。

    想到這里,姜握頓時有點(diǎn)理不直氣不壯起來。

    再看看御案之上的奏疏公文,以及殿內(nèi)明晃晃的燈燭,顯然陛下入夜還在理政,姜握就越加有點(diǎn)愧疚。

    而圣神皇帝自案后站起身,神色平靜,難辨喜怒。

    然后卻并沒有接姜握的話,反而點(diǎn)了嚴(yán)承財?shù)拿骸叭ィ薪褚故佛^當(dāng)值的記注官來。”

    “記下大司徒的諫言?!?/br>
    姜握:……

    記注官,也是史館中史官的一種。負(fù)責(zé)在皇帝左右,記錄天子言行以入史冊。凡皇帝于朝上圣言,亦或是召見臣子奏對之言,都當(dāng)在旁如實記載。

    當(dāng)然,記注官也不是任何君王言行都要、都能記下的。

    帝王屏退左右之言,自然無以得記。

    而姜握與圣神皇帝之言,常不算標(biāo)準(zhǔn)的君臣奏對,兼有許多機(jī)密朝事或是改措,在真正決定落實前,也是不能示于外人——故而君臣兩人的對話,除了朝上眾人可見的言行,蓬萊宮中之事,多無所記。

    然而這一回……

    姜握立刻收了‘諫臣’的鐵骨錚錚的姿態(tài):“陛下,臣只是入宮來與陛下說兩句話,不必請記注官了吧?!?/br>
    圣神皇帝似笑非笑道:“朕親冊的大司徒暨尚書左仆射——”

    “寒冬違宵禁,漏夜叩御閽?!?/br>
    “如此鄭重其事,必是有如電坼霜開,振聾發(fā)聵的諫言。如何能不令史官記下?”

    姜握小小聲道:“沒有振聾發(fā)聵,只是平平無奇的諫言?!辈⑶矣耍骸氨菹拢家膊患?,明天再諫也可以?!?/br>
    圣神皇帝充耳不聞,

    再次與嚴(yán)承財?shù)溃骸叭バ涀⒐??!?/br>
    姜握用眼神示意嚴(yán)公公先別去,她再努力挽回一下。

    嚴(yán)承財左右為難,托著茶盤,非常無助。

    圣神皇帝不由蹙眉:“怎么,朕還支使不動你了?”

    嚴(yán)承財再不敢耽誤,立刻退出去辦這件事:死道友不死貧道,大司徒自求多福。

    出來后才發(fā)現(xiàn),把姜握的茶盞又原封不動端出來了……

    好吧,大司徒現(xiàn)在應(yīng)該也沒有心情喝茶。

    *

    殿內(nèi)只剩兩人,姜握倒是更好認(rèn)錯些。

    且她也跟皇帝解釋了下她如此著急過來的緣故。

    姜握取出幾枚銅錢,擲在御案上道:“陛下,千金公主送來的人,有些不吉利。”

    “陛下另選人吧。”

    圣神皇帝看了片刻案上的卦象,她雖看不太懂,但姜握既如此說了,自是準(zhǔn)的。

    皇帝召來殿外女親衛(wèi):“將人先挪出宮中,挪到東夾城的宦官住處去待幾日?!碑吘故乔Ы鸸鹘袢账瓦M(jìn)來的,若此時即刻趕出去,倒是讓人誤會。

    但既然晦氣,自然也不能留在宮中。

    姜握聞此心下無事了,就迅速一枚枚收起她的卦錢,當(dāng)即告退。

    圣神皇帝搖頭:“記注官還沒來,大司徒何以告退?”

    姜握:……就是想趁著記注官還沒來,趕緊撤離啊。

    *

    皇帝并不放人:“跟朕過來?!?/br>
    兩人來至窗前的榻上,姜握就見桌上竟然還擺著幾道點(diǎn)心。

    “朕知道你會來,點(diǎn)心都備下了。”

    “一來,聽聞千金公主行此事你心中必是掛念,要進(jìn)宮為朕周全?!?/br>
    “二來……”

    圣神皇帝看著已經(jīng)在吃冬日掛霜柿餅的宰相,又給她夾了一塊椒鹽烤過的培根——

    常在一起用膳,彼此飲食習(xí)慣都盡知?;实垡仓浪约兲鸬狞c(diǎn)心,也就吃兩口,但如果配上些咸辣之物,就能多吃點(diǎn),她自己還說過這叫‘咸甜永動機(jī)’。

    反正說起吃的來,她的新鮮詞兒很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