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債市雪崩
書迷正在閱讀:全世界只有我正常、神詭世界,我有特殊悟性、地球人實在太兇猛了、開局簽到圣人果位、某人的男友、小美人懷崽后被豪門霸總寵上天、歲歲歡愉、春風不講理、頭發(fā)不保!談戀愛老遭罪了、酒與北戴河
1800萬兩! 雖然這個數(shù)字距離崇禎許諾的3000萬兩還有很大差距,但是也很嚇人了。 要知道大明朝巔峰時一年總賦稅也不過折銀2000萬兩,然而市易所一個機構的利潤就達到了1800萬兩! 而且這只是不到半年的利潤。 如果全年營業(yè),利潤豈不是還要翻倍? 至少在場的這些大股東是這么憧憬的。 但是不用多久,當整個債券市場雪崩之后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奢望,等到債券市場雪崩之后,市易所的交易就會斷崖式下跌。 但是這個時候,這些股東是無法預見的。 所以此刻,包括代表內(nèi)務府出席會議的馬鳴騄,與會的所有股東都只有一個想法,圣上煤山悟道絕對屬實,要不然怎可能弄出如今之市易所? 煤山悟道之前,圣上籌集幾十萬兩餉銀都很費勁。 可是煤山悟道之后,圣上只是隨便弄了個市易所,銀子就跟流水似的流入內(nèi)務府,更不要說皇家銀號那邊,那邊是真的能把人嚇死。 …… 說嚇死人那是夸張,但是把人嚇著卻是確有其事。 而且被嚇著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朝的四位閣老、戶部左侍郎張有譽以及戶部右侍郎申紹芳等內(nèi)閣以及六部的高官。 今天正好是年假結(jié)束之后的第一天上值。 史可法就把高弘圖等三位閣老及張有譽、申紹芳這兩個戶部堂官叫到了他的值房,商量給京官補發(fā)欠薪的事情。 去年年底因為戶部拿不出銀子,只發(fā)了一半薪俸。 今年年初,各省起解終于送到,可以補發(fā)欠薪了。 于是史可法就把高弘圖、張有譽幾個召集到一起,想著商量出一個條陳,把積欠的京官薪俸以及年節(jié)禮都發(fā)放下去。 本來這是個挺讓人高興的事情。 但是當高弘圖收到一個消息并且告訴其他人之后,參加這次內(nèi)閣會議的所有高官突然間就沒了好心情,這日子沒法過了啊。 市易所去年半年居然盈利1800萬兩? 眼下整個大明的賦稅也不過才1000萬兩?。?/br> 可是內(nèi)務府那邊只是一個市易所就盈利1800萬兩! 然后除了市易所之外,內(nèi)務府還有兵工廠、鐵器廠、織造廠等等。 所以去年這一年下來,馬鳴騄主持的內(nèi)務府到底掙下了多少銀子? 剛剛他們還在因為各省拖欠的100萬兩起解送到南京而感到萬分的高興,可這100萬兩跟市易所的1800萬兩一比,瞬間不香了。 “這真是讓人不敢信啊?!备吆雸D幽幽說道,“圣上自從煤山悟道之后,賺銀子怎么就這么容易?發(fā)個債券就能募集6000萬兩,隨手弄一個市易所一年竟也能盈利1800萬兩,這銀子真就是流水一般流入圣上的內(nèi)務府??!” 史可法等高官也還在消化這個驚人的消息。 因為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驚人了,去年年初,圣上還在因為湊不齊區(qū)區(qū)50萬兩邊鎮(zhèn)餉銀而發(fā)愁,可是一年時間不到,圣上的內(nèi)帑銀已經(jīng)直逼一億兩! 這還沒有計算皇家銀號中隨時可以動用的銀子,那邊更多! 受限于時代以及知識面,史可法他們自然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但崇禎所做的這些說穿了其實并沒有什么稀奇,無非就是通過金融手段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聚攏起來然后收割韭菜。 這等手法在歐洲已經(jīng)被那些國王大公玩得賊熘。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本金,就是通過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籌集的。 一個小小的荷蘭,區(qū)區(qū)一百多萬人口,都可以通過金融工具獲得強大的資本力量,進而支撐起全世界瘋狂殖民,大明就更不用說了。 大明朝本質(zhì)上其實并不缺銀子,缺少的只是讓銀子流動起來的工具。 而崇禎做的,就只是提供了一樣足夠令人信服并且具備足夠升值空間的金融工具,讓沉淀在民間地窖之中的銀子流動起來。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懂這個的自然懂。 不懂這個的就想破頭也不會懂,這就是降維打擊。 金融經(jīng)濟,相對明末的這種小商品經(jīng)濟,那真就是降維打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金融繁榮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如果不能將這些聚攏起來的金融資本引向?qū)崢I(yè)或者海外殖民,通過實業(yè)或者海外殖民產(chǎn)生更多的財富并且回饋給金融資本,這場虛假繁榮很快就會幻滅。 而且很快,大明朝新生的金融經(jīng)濟就要迎來一波嚴峻的風暴。 …… 元宵節(jié)后,市易所的行情又火爆了兩天。 不過正月十八那天,孫廷蘭卻忽然找到汪韜說道:“汪公,趕緊把你手頭所有的債券全都賣掉,一兩都不要留!” “這是為何?”汪韜訝然問道。 “我看這火熱的局面還得持續(xù)一段時間。” “快到頭了。”孫廷蘭小聲說道,“汪公你不妨算一下總賬,按現(xiàn)在的債券價格以及前后兩次債券的總數(shù),已經(jīng)接近三億兩了!” 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還是有聰明人在。 就說這個孫廷蘭,不過是個小小的布商,也根本不懂流動性枯竭和金融炒作,但是架不住人家的嗅覺夠敏銳。 “那又怎樣?三億兩而已?!?/br> 汪韜的想法卻和其他的縉紳商賈差不多。 這也是多數(shù)人的普遍看法,大明不得有幾十億的足色銀? 所以,三億兩小意思而已,且還得漲呢,有的是銀子賺! 孫廷蘭卻搖頭說:“總之我的感覺很不好,我反正是賣了,汪公你且看著辦?!?/br> 說完,孫廷蘭就叫來伙計,讓他把自己手上的債券加價半成全部都掛了上去,結(jié)果掛了好半天才被別人買走。 “汪公,我去皇家銀號兌付銀子,您自便?!?/br> 說完了,孫廷蘭就拿著銀票去了同在鈔庫街上的皇家銀號,將自己戶頭上的三萬兩銀子全部取出來。 看到孫廷蘭這么堅決,汪韜便也有些動搖。 到最后,汪韜還是決定相信孫廷蘭的眼光,把自己手頭的債券全部掛了上去,結(jié)果卻只賣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沒人接了。 到了這,市易所的流動性正式枯竭。 【注:解釋一下這里的流動性枯竭:假設甲乙兩個員外手頭各有一萬兩銀子,甲員外有天外出撿到一塊石頭,覺得這塊石頭造型特別好,就作價一兩銀子出售,乙員外也覺得這塊石頭很特別就買下來,然后甲員外后悔了想要買回去,就作價二兩銀子,乙員外覺得有利可圖就同意了,然后乙員外也后悔了,又把石頭買回來……這樣來回買賣,石頭的價格一路上漲到二萬兩并被甲員外買下,這時甲員外手里有石頭,乙員外手里有二萬兩銀子,兩人的財富總值沒有變,但是石頭價格已經(jīng)漲到二萬二,乙員外買不起了,流動性喪失】 【書中的債券因為是分散的,并不是整體性出售,所以流動性不會立刻枯竭,但是會逐漸陷入危機,具體表現(xiàn)就是隨著債券價格一直漲,買盤越來越少,賣盤越來越多,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后就賣不動了,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流動性枯竭,都不買了!】 【注:這三百字不計數(shù),后面會分三章補還,每章補九十多字】 汪韜正好趕上了臨界點,賣出了一半的債券,算是回了一半本錢。 但是剩下的一半債券卻再也賣不動,汪韜將價格從加價半成調(diào)低到平價出售,結(jié)果還是沒有人賣,這時候他想起孫廷蘭說的話,便有些慌了。 于是,汪韜果斷將持有的債券降價一成掛牌賣出。 汪韜原本只是想盡快賣出手中債券,結(jié)果卻無意中釀成踩踏慘桉,一霎那間,平臺上就掛滿了降價一成的賣盤,然后更沒人買,賣的人更多。 汪韜雖然有些懊惱,卻也沒太擔心,想著第二天肯定能賣掉債券。 結(jié)果等來的卻是連續(xù)二十多天大跌,中間雖然也有小幅度的回調(diào),但是實際有效的買盤仍舊很少,所以汪韜的債券仍舊沒賣掉。 一直跌到二月中旬,價格已經(jīng)只剩下原來的兩成。 這時,債券就基本上跌回原始價位,按說已經(jīng)沒有了下降的空間。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北邊又傳來一個可怕的消息,建奴征發(fā)了三十萬的大軍,向徐州發(fā)起了進攻,現(xiàn)在要考慮的已經(jīng)不是開封、歸德還有徐州能不能夠守得住的問題了,而是大明朝能不能頂?shù)米〉膯栴}。 如果大明朝頂不住,這些債券立刻就變成了廢紙! 這個消息傳開之后,債券交易立刻開啟雪崩模式,不光是跌破了原始價位,而且每天都是以一成的幅度往下跌。 要不是崇禎設置了一成的幅度限制,沒準一天就能跌掉九成以上! 但既便是設置限制,對于已經(jīng)徹底喪失信心的市場而言,也不過是茍延殘喘,所以每天仍舊是跌跌不休,完全沒有回暖的跡象。 于是乎每天都有人投秦淮河、玄武湖甚至于投長江自盡。 秦淮河上的畫舫還有長江打漁業(yè)的漁家?guī)缀趺刻於寄軌虬l(fā)現(xiàn)泡得發(fā)漲的尸體,而且這些尸體大多都是衣著體面,悲乎哉。 于是就開始有御史風聞奏事,抨擊皇家內(nèi)務府與民爭利。 有文才好的御史甚至于還給皇家內(nèi)務府羅列了十大罪狀,并且還放出話來說,皇家內(nèi)務府應該盡快以原始價位回購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