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諸天輪回 第164節(jié)
趙蕓娘聽到這一番話后,頓時失落了不少。 她能聽出徐行的言外之意。 這一次只是暫回鳳溪國。等探親完后,徐行還會再返仙宗,而不是繼續(xù)留在凡俗。 “璋兒只是一時處事錯誤?!?/br> “他心性還是好的?!?/br> 忽的,趙蕓娘想起了自己的剛才所言,于是連忙對徐行進行解釋,來挽回徐璋在徐行心目中的形象。 不孝,可是大罪! 休說帝王家,哪怕是百姓家,也不會容忍不孝子。 “這是小事。” 徐行擺了擺手,沒有過多在意。 他對趙蕓娘的情感多于對徐璋的情感。畢竟趙蕓娘和他有肌膚之親,共處過不少時間。而徐璋與他的相處時間,就很少了。 在關(guān)西道的三年里,他多閉關(guān)修煉。 攻下神京后的三年里,他亦是多閉關(guān)修煉。 根本就沒時間管這個兒子。 其外,徐璋的“叛逆”、“不孝”,何嘗不是成為一個帝王的基本修養(yǎng)。帝王若連這點想法都不敢有,談何統(tǒng)御天下。 沒點野心的皇帝,還算皇帝嗎? 不過話……雖如此說,但在徐行的心里,還是對徐璋有了不滿。只不過他對徐璋沒有太多父子之情,所以才將這一點不滿,壓在了心里。 “秀蘭……” 趙蕓娘見徐行正在深思,連忙對秀蘭使了一個眼色,讓秀蘭退出宮殿,不要在殿內(nèi)干擾她和徐行二人。 剛剛,她看到徐行對她起了一絲情欲。 “是,娘娘。” 秀蘭后知后覺,退出長生殿,并關(guān)上了殿門。 …… 沒過盞茶時間。 長生殿內(nèi),傳來了燕好之聲。 在殿外等候的一群宮女,瞬間神色詫異,臉上興起了莫名之色。 她們忽視一眼,皆知了各自的想法。 難怪皇后這么急匆匆的來到長生殿,原來是在長生殿里…… 以前她們怎么沒察覺到。 “大膽!” “來人,將這幾個人拉下去,掌嘴?!?/br> 身為二品內(nèi)司女官的秀蘭在宮中混跡久了,哪里不知道這幾個宮女心里在想著什么事。她面泛怒色,直接下令處罰這幾個宮女。 腹誹罪,雖然苛刻,可若這幾個宮女真的去亂說。 皇后再清白,身上也難免多了臟水。 此外,盡早處罰,也是對她們這些底層宮女好。真有風言風語傳出,這幾個宮女定然是會掉腦袋的。 “內(nèi)司大人饒命……” 宮女們跪地求饒。 但沒過多久,就有一群女官將她們押到了別宮,施展刑罰。 第134章、朕看你們不僅敢,而且有很大的膽子 次日。 紫薇殿中。 “閣老莫不是怕了皇后?” 大朝會之前,刑部尚書余慈走到內(nèi)閣首輔公羊儀身旁。他見公羊儀閉目養(yǎng)神,雙手交疊放在腹下,掌間夾著朝笏,一副從容不迫的神色。 于是他皺了一下眉頭,湊到公羊儀身旁,“牝雞司晨,乃取禍之道。陛下何以在深宮十二載不出,應是這妖后幽禁了陛下……” “此等行徑,天下義憤!” 余慈把住公羊儀手臂。 “若閣老待會不肯附議……” “做壁上觀也好。” 他輕聲道。 一句句話下,公羊儀睜開了眼睛,“以陛下武功,先天壽兩百,這豈能是皇后能輕易幽禁的?陛下非養(yǎng)于深宮婦人之手的末代天子,而是開國皇帝。余大人不要自誤。這權(quán)力好奪,性命……卻難保?!?/br> 雖說內(nèi)閣總領朝政,內(nèi)閣首輔為百官之長。 但權(quán)力取之于下。 天德帝取得江山的速度太快,僅用了區(qū)區(qū)四年。這四年中,少不了和地方勢力,各地士紳、門閥的妥協(xié)。 在當時,天德帝這般行徑,是明智之舉。 可有一利,就有一弊。 借豪強、世家奪了宋家的江山,那么自然也要受到豪強、世家的反噬。這些豪強、世家為徐家開國有功,所以天德帝立國之后,朝廷中的百官,有很大一批人都是這些豪強、世家的子弟…… 《捐將官令》! 《捐爵令》! 不是白下的。 這些弊端……若天德帝親臨朝政,處理不難,或分化打壓,或貶官分爵。可偏偏天德帝在天德三年后,就音信全無了。 以上對豪強、世家的辦法,公羊儀不是不能想出,只是他只是首輔,想要對抗同為臣子的“百官”,阻力太大。 余慈……就是這些世家派系的一個代表。 能壓制這些世家官員十二年,已經(jīng)算是公羊儀的本事不小了。 “性命難?!?/br> 余慈忍不住眉宇一挑。 他知道公羊儀的話外之音。 朝政,在公羊儀等天德帝舊臣的手中,徐姓藩王還不至于動亂??梢坏┧麄儽茖m,奪走了公羊儀等人的權(quán)力,到時候徐姓藩王起兵勤王,都是說不準的事。 不管徐姓藩王起兵是為了皇后還是太子,亦或者自己。 這都是一個起兵的極好理由。 “徐家人多庸碌之輩?!?/br> “神京有二十萬禁軍,都是百戰(zhàn)精銳,他們豈敢作亂?” 余慈冷笑一聲,打消心中忌憚。 禁軍里面,縱然有徐家人領軍,可這只是極少一部分。只要把持朝政,就能以兵部統(tǒng)轄一部分的禁軍。到時候有這一部分禁軍在手,足以彈壓神京反叛勢力。 而藩王若是作亂…… 皇后、太子就自動站在他們這一邊。 二十萬禁軍,可以任由他們調(diào)配,防守神京不難。 說到底,他們還沒有底氣改朝換代。只是想著更改天德帝留下的國制,從而達到世家掌權(quán)的目的。 “皇后駕到……” “太子駕到……”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兩道太監(jiān)扯著嗓門的尖細聲音。 殿內(nèi)的文武百官,聽到這句話后,瞬間站好,分列兩班。 …… …… “皇后娘娘……” 朝會未久,余慈出列,手捧笏板對趙蕓娘一拱手,“皇后涉政,于禮不合。百官十二載未見陛下,不知陛下傷病可曾養(yǎng)好?” “天子處理國政,乃國之禮制?!?/br> “大朝會不見天子……” “這有悖禮制?!?/br> 余慈語氣雖溫和,但話里話外的逼迫之意卻極為明顯。 禮制,是個筐。 什么都能往里搬。 “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傳·隱公十一年》。 大朝會不出列,十二年不上朝的天子…… 如果天德帝不是開國太祖,這件事,足以讓天德帝在民間的罵聲沸反盈天。 “此事……” 珠簾后面的趙蕓娘抿了抿唇,將早就打好的腹稿說出,“天子身體有恙,當年吊民伐罪,攻取神京,與仙人一戰(zhàn),受了重傷。如今在宮內(nèi)閉關(guān)療傷?!?/br> “余大人若是陛下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