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令被迫登基(基建) 第34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快住手,這根本不是豪門女配!、穿越不易,鼠鼠嘆氣、首輔寵妻手札、典妻為嫡、為妾、吾之兄長,苗疆大巫、腹黑太子偽裝日常、娘娘出身賤奴,上位手段很毒、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我在全時空直播打喪尸
每個年輕人都脊梁挺拔,目光堅毅,渾身帶著自信的神采。 沒有直接封尚書,是他們自己的意思。 兄弟們也是有傲骨在身上的好不好! 與其封尚書,被百官挑剔,不如先展現(xiàn)自己的本領,然后憑借實力升上去,堵住所有人的嘴! 在陳庚年欣慰的注視下,邵安最先出列,鄭重道:“啟稟陛下,臣,工部侍郎邵安,請愿為陛下分憂,造蒸汽機,升級冶煉炒鋼技術,建冶鋼廠?!?/br> 百官聞言一片嘩然。 可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后面。 裴寶來出列:“啟稟陛下,臣,裴寶來,請愿率領五千騎兵趕往永州,整合永州軍,平復永州sao亂?!?/br> 永州雖然投誠,但畢竟是祁王的大本營,聽說最近還發(fā)生了百姓兵變,朝廷自然要去穩(wěn)定局面。 李泉緊隨其后:“啟稟陛下,臣,兵部侍郎李泉,請愿為陛下開設、管理兵工廠,研發(fā)新型火藥武器,為十五萬大軍配備軍需裝備,助力陛下北伐?!?/br> 隨后是孫成:“啟稟陛下,臣,戶部侍郎孫成,請愿負責洛州賑災,開設農(nóng)具廠,為一萬五千余金州百姓提供就業(yè)崗位?!?/br> 他們是真年輕啊。 不僅年輕,且意氣風發(fā),姿態(tài)張揚。 自從科舉停掉以后,朝堂之上,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樣年輕的官員了。 他們在大殿上一字排開,說話鏗鏘有力,半點沒有畏懼。 主動攬下在百官、甚至六部尚書看來都無法完成的繁瑣艱難政務。 且不論真的是否能完成。 單是這個膽量魄力,就足以讓百官側目感慨—— 年輕,真好啊。 這個時候大家才突然驚覺,不僅新帝帶來的部下,連皇位上的新帝,都年輕的讓人驚嘆。 大概這就是年輕帶來的生機,和力量感? 這群年輕的官員站出來請愿的時候,整個朝堂似乎都被注入了活力。 陳庚年坐在皇位上,看著自己這群優(yōu)秀的兄弟,笑的十分暢快,也莫名有些感慨。 五年前,那群人人嫌棄的混小子、二世祖,如今竟然也成長到這般成熟模樣了。 真好啊。 隨后,他竟半點也不含糊,一拂袖袍:“準?!?/br> 新君第一次登基議政,就此結束。 散朝后,百官腳步虛浮的退場,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不真實。 陛下太仁善了怎么辦! 他們似乎,真的,有幸迎來了一位明君! 就算陛下說的那些政務,最后沒辦法完成,百官日后也不會苛責。 因為真的太艱難、太艱難了! 但,陳庚年說出的每一項政務,都是奔著實現(xiàn)去的啊! 要不然為什么說出來? 泰安元年冬天,一項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恢弘、偉大的發(fā)明【蒸汽機】被陳庚年研究出來。 這個冬天,也被稱為奇跡之冬。 蒸汽動力帶來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燒起一束烈烈火焰,隨后這把科技之火,開始朝著整個世界肆意蔓延。 它將燒毀苦難與戰(zhàn)爭,然后在廢墟之上,重建一個盛世太平新國度! 第147章 147 ◎制造蒸汽機,奇跡工業(yè)變革之始!◎ 散朝后的第二天, 陳庚年起了個大早,特地換掉龍袍,穿上常服, 在幾個太監(jiān)的陪同下,去了工部。 他著急登基、把一切政務都先粗略處理好,為的就是挪出時間,先把‘蒸汽機’做出來。 好不容易迎來一個修生養(yǎng)息期,當然要抓緊起來干正事兒啊。 先前他做的那么多恢弘規(guī)劃, 沒有蒸汽機,全都是白搭。 “陛下,到工部了?!?/br> 轎子外面,一個模樣慈祥,身形消瘦的老太監(jiān)恭敬說道。 這老太監(jiān)叫做三福。 陳庚年入駐金州行宮后, 吳恒帶著神機營的人, 對行宮里的人摸排了一遍。 原本那些手腳不干凈、還掌權的大太監(jiān),都被清理出去。留下這個叫做三福的, 品性不錯, 人也夠沉穩(wěn),在新帝身邊伺候。 “不必驚動旁人,我——朕自己進去便好?!?/br> 陳庚年從轎子里走出來,看了一眼遠處的工部衙門, 示意太監(jiān)們不必跟隨, 自己低調(diào)走了過去。 登基以后,他還是有些不太習慣自稱‘朕’。 偶爾總是說漏嘴。 金州行宮的宮殿實在太大, 不管是原來在江縣的衙門, 還是他們陳家的院子, 都是走兩步就能到。 但在金州行宮里, 是完全不可能實現(xiàn)的,陳庚年住進去有段時間了,到現(xiàn)在還沒弄明白這宮殿究竟有多大。 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有人下跪行禮。 裴寶來等一眾兄弟們,早就搬出了行宮,陳庚年挑了幾處雅致別院送給他們,也算是給兄弟們在金州安家落戶。 若非北方現(xiàn)在下雪封路,陳庚年甚至在考慮把爹娘、富先生、徐煥、杜勤等人接到金州來。 諾大的金州行宮,就他自己一個人住著,實在冷清。 有爹娘在,好歹一家人能有個照應。 富先生可以入閣。 徐煥去工部,杜勤去兵部……心里想著這些安排,陳庚年一路暢通無阻進了工部大門,他所過之處,守衛(wèi)先是震驚,隨后紛紛無聲下跪行禮。 從新皇登基前,內(nèi)閣便把新皇的畫像頒發(fā)到衙門各處,大小官員、各部守衛(wèi),都要把皇帝的模樣牢記于心。 若是見到皇帝都不認識,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久后,整個工部便得到消息,陛下來了! 年邁的工部尚書,帶領新上任的工部侍郎邵安,以及一群工部官員出來相迎。 “臣等叩見陛下——” 陳庚年伸手攙了一把工部尚書,示意一群臣子不必多禮。 他先是笑著跟穿從二品官服的邵安對上視線,隨后說道:“朕這里有個新發(fā)明,蒸汽機,需要你們幫忙做出來。接下來升級冶煉技術,建造冶鋼廠,幫助兵部給十五萬大軍配備鋼甲裝備,都得靠這玩意兒?!?/br> 蒸汽機。 昨日散朝后,這個古怪的名字,已經(jīng)迅速在工部傳開了。 據(jù)說這是陛下親自發(fā)明的東西,準備在短短三四個月內(nèi),給十五萬大軍配軍需裝備。 誠然,陛下的出發(fā)點是好的。 但所有工部的官員們私底下都希望陛下‘先不要出發(fā)’。 三四個月時間,給十五萬大軍配上鋼鐵盔甲,這怎么可能??! 這個年代,冶煉是個十分繁瑣、漫長、復雜、勞累艱辛、危險的苦力活兒。 工匠們需要把鐵塊放進巨大的、溫度高達1500c的熔爐里,手持巨大的撬棍,多人合力,晝夜不停在熔化爐里攪拌鐵塊,直到被融化成鐵汁。 煤塊不能停。 攪拌不能停。 還要有人拉動風箱,不分晝夜的給熔爐送風。 但就這,生產(chǎn)里都提不上來。 因為‘風’不夠。 風箱給的風力度太小,熔爐造的大,溫度達不到,只能縮小熔爐。 可熔爐太小,一次冶煉的鐵數(shù)量少,熔煉出來以后,還得要工匠們趁著鐵汁尚未凝固冷卻,抓緊時間捶打,再融化,最后做成刀、長劍、長矛、盔甲等等。 這些還算是簡單的。 要是做火/槍、火炮那就更艱難了,不僅雕琢形態(tài)十分困難,好不容易做好了,還時不時就炸膛報廢——鐵的質(zhì)量不夠。 如果說整個朝堂的官員,都是‘高學歷學霸’的話。 那么工部,就是一群‘工科技術宅’。 昨日新帝議政,無數(shù)大小官員感動不已,紛紛表示陛下實在太仁善了! 唯有工部這群最務實、講技術的官員冷靜表示:辦不到。 現(xiàn)階段根本沒有這種技術,能在短短三四個月時間里,鑄造十多萬的盔甲、長刀、盾牌、長矛! 所以聽完陛下的話以后,大家都沒應聲。 工部尚書怕拂了皇帝顏面,趕緊接話道:“敢問陛下,這蒸汽機,是何物?” “走,進去說?!?/br> 陳庚年環(huán)視四周,隨后由工部尚書帶領,去了工部的大辦公房。 一眾官員緊隨其后。 大家互相對視,眼睛里的意思都很明顯:我倒要是看看,這‘蒸汽機’是個什么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