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大唐 第67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以詛咒之名、在死對頭家當(dāng)貓報(bào)恩、單向越軌、絕對占領(lǐng)、拒當(dāng)替身后清冷教授他爆紅了、與女神上司荒島求生的日子、被迫在娃綜跟死對頭秀恩愛、砰砰里、我的omega頭頂會飄彈幕、鴆婚
李道玄并不生氣,他只是輕嘆一聲,眼中露出一絲蕭然。 其實(shí)這個場景,他不是沒有料到。 當(dāng)年太宗去世,李治登基時,李道玄就隱隱有預(yù)感,他的威望實(shí)在太高,后繼的李唐天子,明面上尊敬他,實(shí)際上心中不知道會如何去想。 像太宗那樣能信任他,甚至視為知己的明君,實(shí)在是太少了。 因此他甚至都沒有出席李治的登基大典,大婚之時也沒有邀請李治,就是為了慢慢撇清和李唐皇室的關(guān)系,好讓后來的君王放心。 但事實(shí)證明,不管他如何去做,都無法完全打消帝王心中的猜忌。 樹大招風(fēng),木秀于林。 “沒有李唐皇室,我只是一個道士?!?/br> 李道玄聲音平靜,繼續(xù)道:“有了李唐皇室,我依舊只是一個道士?!?/br> 王朝煙雨,千年一瞬,在漫長的求道之路上,一個帝國的興盛與毀滅,又算得上什么呢? 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小段風(fēng)景罷了。 他只是駐足一觀,卻不會久久停留。 “李治,你最大的錯誤,不是誤會我,而是被妖道所迷卻不自知,不僅害死蒼生無數(shù),還即將傾覆李唐江山,將我華夏之地,讓與番邦之手?!?/br> 聽到這話,李治不禁一愣,下意識反駁道:“這不可能,你在信口開河!” “如果貧道所言是假,那么你所倚重的那個明崇儼,為何還不現(xiàn)身救你?” 李治心中一震,一時竟無法反駁。 其實(shí)之前他也在奇怪,在自己變成旱魃蘇醒的時候,為什么明崇儼沒有出現(xiàn)? 明崇儼的修為深不可測,又有天、地、人三書上的神通妙法,他若是在這里,兩人合力,未必不能對抗李道玄。 可是戰(zhàn)至此刻,鬧出了這么大的動靜,明崇儼卻仿佛消失了一般。 李道玄搖了搖頭,道:“你對武如意說,明崇儼是你的人,這話未免說得太早了?!?/br> 說著他拂袖一揮,似流云輕舒,沒有一絲煙火氣。 眾人朝天上望去,只見在這一袖之下,那些尸氣紛紛散去,如冰雪消融,這還不算完,天上的群星和明月也被其拂袖掃去,只留下一片干干凈凈的夜空。 就好像以蒼穹為畫紙,擦去水墨,只剩留白。 但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楚,四周并未陷入黑暗。 “李治,你自己好好看看吧?!?/br> 李道玄的話音落下,便見夜幕之中開始浮現(xiàn)出畫面,分成東西兩界,東邊是大唐山水,西邊是吐蕃高原。 大唐之中,一座高塔聳立,有天龍環(huán)繞,威武雄壯。 可惜的是那天龍被無數(shù)鐵鏈鎖著,最上面還有著金鳳鎮(zhèn)壓,顯得萎靡不堪。 正是萬象神宮。 而在吐蕃高原上,有著一座輝煌壯闊的寺廟,金頂白墻,氣象不凡,如深谷般匯聚了整個吐蕃的國運(yùn),化而為蟒,窺視東方。 兩座建筑,就猶如太極圖的黑白兩極,隱隱對立。 隨著吐蕃大軍連連得勝,那條氣運(yùn)巨蟒也不斷向東挪移,最終發(fā)現(xiàn)了那條象征著李唐國運(yùn)的天龍。 大唐乃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國力強(qiáng)盛,其氣運(yùn)天龍亦是威武雄壯,足以輕易咬死那條巨蟒,但可惜的是,天龍被鐵鏈纏身,又被金鳳撕咬,早已虛弱不堪,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巨蟒吞噬。 番蟒吞天龍! 于是這張?zhí)珮O圖漸漸被染成了黑色,大唐的國運(yùn)不斷流向吐蕃,讓那只蟒蛇不斷壯大,甚至生出了龍角,長出了龍鱗。 “這……這……” 李治已經(jīng)看呆了,如遭雷擊。 “明崇儼……是吐蕃的人?” 他實(shí)在想不通,為什么明崇儼要這么做。 當(dāng)年他也派人多次查過,確認(rèn)明崇儼是漢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華夏土地,和異邦沒有任何聯(lián)系。 更何況吐蕃能給他的,大唐只會給得更多,他為何要助吐蕃? “他是誰的人貧道并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此人早就對大唐包藏禍心,蓄謀已久。” 李道玄在第一次入大明宮時便發(fā)現(xiàn)了那萬象塔中的秘密。 明崇儼的手段很高,但依舊瞞不過他的天眼,他不僅看到了正在變?yōu)楹调傻睦钪?,也看出了這座萬象神宮,本質(zhì)上是一座驚世大陣的陣眼。 另一座陣眼在萬里之外的吐蕃,名為大昭寺,是文成公主入藏時所修,本來并沒有什么問題,可是在這些年的修繕之后,已被悄然改造成了一個陣眼。 以大唐、吐蕃兩國的國運(yùn)為陣眼,橫跨億萬里山河,耗費(fèi)幾十年光陰,如此驚人的手筆,讓剛?cè)雽m時的李道玄都感慨好手段,并稱太宗又欠了他一份大人情。 遺憾的是,他發(fā)現(xiàn)的時候,剛好晚了一步,天龍已被吞下,此刻的景象,不過是一次重現(xiàn)。 人書畫皮削骨,地書驅(qū)使鬼神,想來那天書中記載的,便是這翻云覆雨,撥弄乾坤風(fēng)云的驚世大陣了。 李治怔怔地望著那正在被吞噬的天龍,心中突然一痛,莫名悲愴,這是李唐皇室血脈的感同身受,做不了假。 “國師……氣運(yùn)被吞噬……會怎樣?”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李道玄搖搖頭,道:“馬上你就知道了?!?/br> 沒等多久,馬蹄聲響起,一道聲音高呼。 “戰(zhàn)報(bào)!” “八百里加急!” 片刻后,武則天命人取來了那份戰(zhàn)報(bào),剛一打開便瞳孔一震。 她不敢耽誤,對著李道玄念道:“七月十四,亥時,欽陵率數(shù)萬番兵再襲邊境,大將軍薛仁貴早有準(zhǔn)備,率軍迎戰(zhàn),但……” 她的聲音微微顫抖。 “天降隕石,落于我軍,唐兵死傷無數(shù),陣型潰散,被欽陵趁勢擊敗,大將軍薛仁貴失蹤……下落不明!” 李治渾身一震,整個人頹然地跪在那里,仿佛一下子被抽去了脊梁。 …… 第692章 天子劍下斬天子,白衣如佛亦如魔 氣運(yùn)之說并非虛妄,在歷史中就曾發(fā)生過真實(shí)的案例。 昆陽之戰(zhàn)時,光武帝劉秀被王莽困在昆陽城,王莽兵力四十三萬,而劉秀只有他的零頭,三萬。 眼看著手下的將士紛紛陷入絕望,就連劉秀自己也覺得要完了,這時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fēng)大作,而后天降隕石,砸在王莽的數(shù)十萬大軍中。 一時間人仰馬翻,王莽的大軍人心惶惶,倉惶逃竄,而劉秀則趁勢追擊,殺敵無數(shù),上演了一出以少勝多的神話。 如今明崇儼設(shè)下大陣,使番蟒吞天龍,天下氣運(yùn)入吐蕃,唐軍與之交戰(zhàn),便猶如當(dāng)年之王莽。 蒼天助番不助唐! 就連一代名將薛仁貴也因此受了連累。 在原本的歷史中,薛仁貴兵敗大非川,從此被貶為庶民,直到六十八歲時才被啟用,留下了脫帽退萬敵的傳說,就此落幕。 不過在如今的大唐,因?yàn)槔畹佬脑?,薛仁貴早早就登上了歷史舞臺,在太宗去世后,更是成為了武將之首,再加上宸王的暗中支持,并未上演因豬隊(duì)友而導(dǎo)致的大非川慘敗。 他戍守邊疆,以七十八歲高齡多次和吐蕃戰(zhàn)神欽陵交鋒,雙方互有勝負(fù)。 但這一次,薛仁貴明顯是被坑了,他預(yù)料到了欽陵會率軍突襲,卻沒有想到會天降隕石,以至于大軍潰敗,自己也下落不明。 李道玄垂眸望向李治,淡淡道:“你現(xiàn)在明白了?” 李治頹然跪在地上,良久,他朝著昭陵的方向重重叩首,聲音悲痛。 “父皇,孩兒不孝,沒有守好李唐江山,更愧對我華夏列祖列宗!” 他雖然不知民間疾苦,但也絕非庸才。 歷史中,高宗李治是一個被嚴(yán)重低估的皇帝,永徽之治開創(chuàng)了大唐最大版圖,攻克了楊廣和李世民都沒能拿下的高句麗,滅了西突厥,疆域一度擴(kuò)大到后世的阿富汗和伊朗邊界。 文治上也可圈可點(diǎn),發(fā)揚(yáng)科舉,提拔寒門,打壓門閥,使權(quán)力進(jìn)一步收歸中央,提拔了一大批名臣良將。 著名的大將劉仁軌,就是受到李治的賞識才能在百濟(jì)立下不世之功,更是在白江口海戰(zhàn)中打得倭人絕望崩潰,八百年不敢覬覦中原大地。 要知道,李治本人還常年和疾病搏斗,動不動就半身癱瘓,臥床不起。 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還能把控大權(quán),做出一番功績,實(shí)屬不易。 他的名聲之所以不好,主要是因?yàn)閮蓚€人,一個是李世民,老子太牛了,光芒耀眼,一個是武則天,女人篡國,主要原因便是他的縱容。 李治胸中亦有豪情壯志,帝王抱負(fù),因此當(dāng)他得知大唐社稷將要斷送在自己手中,還是被小小的番邦奪走時,自然萬念俱灰,愧痛不已。 “身為大唐天子,卻因一己私欲而使國家陷于危難,讓番邦鐵騎踏碎華夏河山,蹂躪中原百姓,李治,此為你第三罪?!?/br> 李道玄負(fù)手而立,問道:“此三罪,當(dāng)如何處置?” 他望向四周,所有人都避開了他的視線,就連武則天都微微垂眸,場中萬馬齊喑,默然不語。 沒有一個人敢答話。 那可是大唐天子,天子縱然犯法,又豈能真與庶民同罪?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起。 “天子叛國,其罪當(dāng)斬!” 眾人紛紛一震,因?yàn)檎f出這句振聾發(fā)聵之言的,竟然是李治自己。 此刻他的身上似乎發(fā)生了某種變化,脊背挺拔,怔怔地望著昭陵的方向,眼中露出一絲決然。 “國師,朕死不足惜,甘愿受誅,但請國師看在天下百姓和先帝的情面上,在朕死后,救一救大唐!” 他聲音鏗鏘,堅(jiān)定有力,朝著李道玄深深一拜。 在亡國的刺激下,李治終于清醒了過來,身為李唐后人,華夏帝王,總有些事情,比生死更加重要。 李道玄感嘆道:“好,不愧是太宗的血脈,敢作敢當(dāng),倒也算是沒有失了氣節(ji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