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nóng)場下凡塵 第9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y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但沒經(jīng)歷過官場殘酷的他,還是把事情想簡單了。 朝堂之上、權(quán)利之爭,哪有什么父子可言。 而且皇帝需要一個六元祥瑞,太上皇就更需要。 …… 隔天石仲魁等人再次在金鑾殿前的廣場上集合。 因?yàn)槭菚嚨谝唬?dāng)然站在左邊一排的第一位。 等到宣布了狀元人選后,這人會出列,站在四排士子最前方,跪在漢白玉臺階前謝恩。 隨后榜眼和探花也有資格出列,分左右站在狀元身后謝恩。 至于其他人除了羨慕就只能嘆息了。 反倒是探花郎并不一定就比二甲前幾名的學(xué)問更高。 但比起二甲前幾名,甚至前十幾名,必然是長得最帥的。 所以很多時候,探花反而是最吃香的。 至于榜眼,上沒狀元地位高,下沒探花長的帥氣和受閨閣少女歡迎,顯得最沒存在感。 石仲魁會想到這些,只能說他此刻還是很緊張的。 而且不緊張那才怪了。 而站在他后面的士子,但凡能看到他身影的此時的目光全放在他身上。 這可是實(shí)實(shí)在在的有機(jī)會連中六元,千古第一。 真實(shí)歷史上,六元及第者,一個是明太祖時的黃觀,而且當(dāng)時他才28歲。 五年后就坐到了正三品的禮部右侍郎。 不過因?yàn)榉粗扉?,結(jié)局不怎么好。 最后自己投江自盡,朱棣還是沒放過他的九族。 否則他要是投了朱棣,進(jìn)內(nèi)閣是完全沒問題的。 也不對,內(nèi)閣制雖然是朱棣搞出來的,但那時候也就是個秘書機(jī)構(gòu)而已。 第二個是鞭子朝的錢棨,不過這位大佬不是連中六元。 不僅多次參加童試,鄉(xiāng)試時更是六進(jìn)考場,六次落榜。 可這兩位大佬,因?yàn)槔现旒以谯蛾柡畱?zhàn)中大輸了,直接被改變的命運(yùn),根本沒在大周和前陳朝廷中出現(xiàn)。 也就是說,一旦石仲魁奪了狀元,他就是這個世界里,唯一一個,也是第一次出現(xiàn)的六元及第者。 所以在場的士子、官員和太監(jiān)、侍衛(wèi)們,才會時不時的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甚至有些迷信的太監(jiān)、侍衛(wèi),心里都有股跪在他腳邊,親他的鞋子來沾沾文氣的念頭。 結(jié)果也毫無意外。 第124章 明爭 聽到自己是今科第一,石仲魁重重松了口氣。 一時間,整個皇宮大院,仿佛風(fēng)也停了,甚至?xí)r間都暫停了一樣。 無數(shù)人看他的目光中,羨慕嫉妒也帶著畏懼。 直到傳臚官再次大喊一聲,“狀元郎,還不謝恩?” 石仲魁這才在199個同科進(jìn)士的羨慕目光中,往右邊挪了幾步,對著金鑾殿行禮高呼萬歲。 隨后就是榜眼和探花。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聽到了于同甫的名字。 師兄弟同為一甲,這得是多大的榮耀? 只是石仲魁有些不理解,于同甫這家伙為何能當(dāng)探花郎。 但真說起來,于同甫的長相其實(shí)真不差。 可此時別說回頭說話了,就是回頭看一眼都是失禮。 同時石仲魁很快想到,或許這是一個信號。 因?yàn)楫?dāng)年龐世同不僅把幾個勛貴拉下馬,還間接讓前太子和同黨的膽子變大,掀起了那場謀逆。 想到這,石仲魁頓時有股不安的感覺。 換成自己是太上皇,看到皇帝出手后,必然會反擊。 聽著傳臚官當(dāng)場宣讀狀元被授予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則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石仲魁的心情這才稍稍好了一些。 至于剩下的進(jìn)士,不僅沒資格當(dāng)場唱名、排名次,想被授予官職,還得再考一次。 通過朝考的會成為庶吉士,進(jìn)翰林院或者去六部觀政。 三年觀政期滿又要參加大考,過了的人才能真正進(jìn)入仕途,可以說直接比一甲三名多奮斗三年。 未來的仕途升遷過程中,也不如狀元那么順利。 而且進(jìn)士能留在京城任職還算是幸運(yùn)的。 大部分都會被外放各省任職,一旦外放到地方,基本也就定型了。 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夠從正七品的知縣,一步步爬到知州、知府。 想坐到督撫、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員的位置,機(jī)會更是渺茫。 大部分進(jìn)士終其一生都是地方的中下級官員。 而狀元根本沒外放的可能,必然是留在京城。 但也不是個個狀元都官運(yùn)亨通,不是沒有一輩子都止步于翰林院修撰的人。 傳臚儀式結(jié)束,已經(jīng)是一個時辰后的事了。 身為狀元的石仲魁被人帶著去穿上了大紅色,專門為狀元準(zhǔn)備的朝服、補(bǔ)服、帶靴,正準(zhǔn)備去跨街巡游。 卻聽一道尖銳的聲音,“太上皇有旨?!?/br> 石仲魁心中猛地有股不詳?shù)念A(yù)感。 卻沒時間多細(xì)想,掀起長袍下擺行禮。 好一會,旨意宣讀完畢,石仲魁有些失神的看著兩米外,笑呵呵的大太監(jiān)戴權(quán),還有戴權(quán)手里明黃圣旨。 自己之前和寶釵的親事雖然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并沒下旨指婚。 也就是說太上皇在此刻忽然下一道指婚的旨意,無論是自己還是薛家,都得感恩戴德。 而太上皇更大的用意,肯定是做個外人看的。 當(dāng)然,自己和寶釵早已定親,太上皇此刻跳出來指婚,難免有多此一舉,故意拉攏臣民的嫌疑。 但京畿之外的鄉(xiāng)紳和讀書人,可不知道這些,他們只會認(rèn)定這是太上皇的恩旨。 隨后這道圣旨上有一大半都在說賈代華、賈代善的功勞,還順口提里賈代善當(dāng)年作為太上皇的陪讀的事。 然后話鋒再轉(zhuǎn),說深感賈家對皇家的忠心,既然迎春的婚事因?yàn)殛幉铌栧e而出現(xiàn)變故,那干脆一并賜婚。 二女同嫁一夫,嫁的還是千古僅有的六元及第。 這一手等于告訴全天下,讀書不僅能得功名利祿,還能得美嬌娘。 而且還是一次得兩個。 天下讀書人絕對一邊嫉妒和大罵石仲魁的同時,士林也會一邊說太上皇此舉不妥,甚至荒唐。 但嘴上說不要,心里那肯定是人人羨慕,恨不得取石仲魁而代之。 這就叫收人心。 最后圣旨里還讓自己主持京畿稻田開發(fā),兼任運(yùn)河等水系的梳理工作。 一下子就拉攏了京畿所有家中有水田的勛貴,還有三四成的鄉(xiāng)紳、官員。 皇帝要是反對,石仲魁相信此刻必然有太監(jiān)準(zhǔn)備好了,第一時間傳出流言,說皇帝這是反對稻田開發(fā)和梳理運(yùn)河。 讓皇帝直接站在了勛貴、鄉(xiāng)紳和一部分官員的對立面上。 甚至太上皇巴不得皇帝反對。 “狀元公,接旨吧?!?/br> 石仲魁在心里大罵一句,接你個死太監(jiān)。 自己本來就要娶寶釵和迎春,根本用不著這一出。 同時石仲魁心里也明白,自己在太上皇眼里只是個棋子,還根本不在乎自己怎么想。 而且這旨意必然是回應(yīng)皇帝立于同甫為探花郎的事。 也就是說,新老皇帝的爭斗,很可能會明面化。 一旦爭斗明面化,皇帝是要吃大虧的。 太上皇可以用孝道壓著皇帝,反正在他心里看來,自己也就十幾年、二十年可活。 只要在死之前保住權(quán)利,皇帝廢了,不還是有孫子嘛。 而皇帝也因?yàn)樾⒌蓝荒苁率露家獱幰粻?,一旦退了一步,那就是步步退?/br> 理智告訴石仲魁接旨,可雙手想抬起來,卻良久都不愿抬。 想了想后,“太上皇容稟,小臣雖然是今科狀元,但朝廷官員任命、升遷自有規(guī)矩。 不經(jīng)過臺鑒、內(nèi)閣署理,小臣一個還沒入朝為官的進(jìn)士,如何能接下欽命?” 這話一出,在場的大臣們頓時連連點(diǎn)頭,看石仲魁的目光也柔和了很多。 文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其實(shí)是想限制皇權(quá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