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書迷正在閱讀:咸魚被迫拯救陰郁男主后[穿書]、我養(yǎng)的反派穿過來了、救贖對象后他怎么更瘋了、隨身空間之五十年代、路人光環(huán)掉落以后、笨蛋美人總被陰郁bug覬覦[快穿]、妖女難為[穿書]、女配覺醒后[快穿]、溫帶植物、玩家在手,天下我有
“我得過去,有人在前面等我?!?/br> 明萊雪白指尖攥緊衣擺,輕輕一扯,衣擺從小黑蛇毒牙上離開。 小黑蛇:“!??!” 它看著明萊離開,想追上去,可是想到大妖的余威,只能垂頭喪氣地離開。 美人你一定要平安無事,我還沒有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愈往深處走,逃離的生靈愈多,除了常見的蛇、鹿、兔子,還有一些已經結了元嬰的妖獸。 看見這些元嬰期妖獸,明萊身體僵得動彈不得,這就是修為等級的壓迫,若是這些妖獸想,明萊隨時會被它們撕裂。 然而這些妖獸好像在恐懼什么存在一樣,急著逃跑,完全沒注意到明萊。 感受到身體能動彈,明萊抬手捂住心口,就在剛剛,他以為自己要死在這里了。 能嚇得這些元嬰期妖獸四處逃竄,在深處的,果然是不出世的妖獸。 明萊沒有被嚇住,反而更加著急,若是玉斗玄尊死了…… 明萊加快速度,撥開重重枝葉,被劃傷也沒有停下,一路來到最深處。 只見漫山云霧,飛瀑入深潭、四周青竹成林,好一個洞天福地。 只是這仙氣飄飄的洞天福地,不知被什么人破壞,竹林被攔腰削去,只余光禿禿一片,潭水不再清澈,反而成了血水。 明萊停下尾巴,被深潭里面的血紅嚇了一跳,怎么會這么多血,而且看現(xiàn)場這恐怖的打斗痕跡,不會是他晚來一步,玉斗玄尊已經死了吧? 天上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它沖散了四周打斗的痕跡,卻沖不散潭水里的鮮血。 明萊急得靠近深潭,想要從這血紅一片里找出玉斗玄尊的痕跡,忽然,身后傳來一道聲音:“我不是告訴你,我去去就回嗎?” 這如玉石般冷淡的聲音,是玉斗玄尊! 明萊轉過頭,玉斗玄尊從一片青竹中走出來,仍然是金質玉相、端莊優(yōu)雅的模樣,即使下著滂沱大雨,也對他絲毫沒有影響。 明萊這才發(fā)現(xiàn),他手上鎖鏈延伸的地方在青竹方向,只是剛才他太慌亂了,沒有注意到。 “玄尊!” 明萊向玉斗玄尊走去,看見玉斗玄尊,他整個人松了口氣,尾巴一軟,直直倒在了玉斗玄尊懷里。 玉斗玄尊一只手握住明萊的手,另一只手攬住明萊,他語氣不好:“下這么大的雨還敢跑出來,該罰?!?/br> 本來就因為治好了鯤鵬而失去了大量神力,身體正弱著,就敢這么跑出來,萬一碰上不長眼的,死了也沒人知道。 明萊一倒在玉斗玄尊懷里,兩個結界就化作了一個結界。 他咬了咬唇道:“你說去去就回,但是一刻鐘都沒有回來,我擔心你。” 以玉斗玄尊的實力,哪次殺妖獸不是瞬殺,他離開一刻鐘都沒有回來,明萊自然擔心。 玉斗玄尊:“本來是想去去就回的,但是碰到了一點麻煩?!?/br> “什么麻煩?” 明萊轉頭去看潭水,慌亂過后,再去看這深潭,他總覺得里面有什么東西。 “這潭底下,有一株萬年靈植,但它還沒有成熟,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要找的那一株?!?/br> “那這血……” 玉斗玄尊輕描淡寫道:“有只夔牛在這里守著,我花了點時間殺它。” 四海地志上記載:東海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夔牛乃是上古妖獸,怪不得玉斗玄尊要花這么長時間殺它。 想到這一路來的電閃雷鳴,滂沱大雨,明萊心道,難怪玉斗玄尊離開沒多久就下雨,原來是夔牛出水。 只是這夔牛不是在東海嗎,怎會在水云之澗? 他疑惑地問出來,玉斗玄尊低下頭:“許是怕潭底下的萬年靈植被別人捷足先登吧。” 只是守在這里又怎么樣,實力不夠,靈植還是別人的。 玉斗玄尊漫不經心地想,他本來不想殺這夔牛的,畢竟答應了冰夷去去就回,可誰讓這夔牛這么冥頑不靈,他只是想看一看潭底下的靈植是不是他需要的那一株,它就喊打喊殺地出了水。 玉斗玄尊沒辦法,只好把夔牛殺了,反正殺它又不費勁,只是要花一點時間而已。 誰知道剛把這夔牛殺死,他左手上的金色鎖鏈就叮叮當當?shù)仨懥似饋怼?/br> 同心鎖,神器亂玉的另一種形態(tài),它能將兩個心意相通的人鎖住,只要一方靠近另一方,同心鎖就會叮叮當當?shù)仨懫饋怼?/br> 心意相通? 玉斗玄尊心道,這神器還真是會選人,只是不知道,當它知道修復天柱需要什么條件的時候,會不會后悔將他與它的主人鎖在一起。 玉斗玄尊將明萊打橫抱起來,只一個瞬間,就回到了山洞。 撤去結界,玉斗玄尊將明萊放到石頭上,他抬手一揮,旁邊的大石頭赫然被削成一張四四方方的石床。 明萊看得愣了一下,感覺到臂彎里的鶴氅被拿走,他下意識地伸手去拿,卻碰到了一只冰涼的手。 玉斗玄尊淡聲道:“你的尾巴受了傷,我需要給你上藥?!?/br> 明萊的尾巴已經疼得沒有知覺了,若是玉斗玄尊不說,他差點忘了尾巴受傷的事。 作者有話說: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出自《山海經·大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