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書迷正在閱讀:世子給我當馬夫[重生]、汴京冷飲鋪[美食]、我在無限游戲偽裝花瓶、位面:放棄繼承家產后,我賺翻了、別叫我歌神、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這樣的水泥放在現(xiàn)在絕對夠用了。 唯一一點,就是需要大規(guī)模生產。 這點就不是玩家們能做到的了。 紀岱立刻組織人手,頭一個水泥廠自然還選在屺王城,等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之后,就會在秦州跟鄯州鄯城之間再建一座。 方便到時候修路。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石灰石好說,這種礦很容易找到。 可更好的炭火跟大量鐵礦,卻需要尋找。 開礦這種事,勢在必行。 作為藩王,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有一定的開礦權,所以接下來,只要派人去找礦就好。 煤礦鐵礦,也是比較常見的兩種礦石,應該不難。 紀岱剛派人出去尋,便有玩家自告奮勇。 找礦這種事! 他們可以的! 整個秦州,都在為即將開始修建的官道努力。 別說秦州跟一直被忽視的鄯州了,就算整個西北,也很久沒有這樣的活力。 前朝戰(zhàn)亂幾十年,今朝又一直忽視。 誰又會主持修什么官道。 紀岱做這些事之前,還是寫了封言辭懇切的書信到汴京。 不管他那個皇兄他對他什么想法,該匯報的還是要匯報。 否則被汴京拿住錯處怎么辦。 修路這種,自古都是好事,汴京也沒理由不同意。 畢竟不用朝廷出錢出力,還能加強跟中央的聯(lián)系,何樂不為。 即使如此,紀岱還是盡量降低自己加強聯(lián)系的意圖,只說感覺鄯城鄯州跟朝廷不親近,害怕以后有異心云云。 這些話任哪一個君主聽了都不會放心,正好方便他修路。 信件寄出去,這次回復倒是很快。 不過收獲的回復里,竟然還多了個意外的消息。 皇上自然同意修路,還是那句話,反正不用他cao心。 另一件事是,問他要西北的稅收。 說既然都修路了,稅收肯定增長,又講了些其他的話。 大概意思就是,路要修,礦可以采,稅收要增加。 紀岱翻來覆去只看到兩個字。 要錢。 朝廷在問秦州要錢。 西北各地的稅每年都在給,給的數(shù)字確實不怎么老實。 可實際情況就是,這些地方本來就偏遠,日子難過。 給出去的銀錢,確實是牙縫里省出來的。 現(xiàn)在好不容易剛過好一點點,朝廷的稅款如影隨形,有種不給不行的感覺。 紀岱臉色并不好看。 按照承凌國律法,十成的糧食收兩成。 這兩成再由地方,藩王,中央來分。 實際cao作時,收的稅肯定比兩成要重。 也就是紀岱來這一年,秦州益州的稅收還算健康。 現(xiàn)在皇上又多要一成不說,還要開礦的一半。 等于說,剛把自己的溫飽給顧上,就有人來搶錢了。 這文書還說,聽聞秦州今年豐收,所以稅款應該會給的及時。 不僅豐收,還有紙張跟農具的買賣,想來也不錯。 秦州豐收一事,紀岱可沒報上去,也沒讓秦州州長范康太報。@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當?shù)卣l都知道,如果報了豐收,那送去的稅款就要多,所以差不多就行。 誰沒事攬這些功。 朝廷又不會給嘉獎。 那是誰,把他封地的情況說出去? 紀岱想到原州府隔壁的封地。 那是他二哥,二王爺?shù)姆獾亍?/br> 難道是他? 原身對這個二哥很是懼怕,想來不是個好相處的。 聽聞此事的范康太跟王刺史也匆匆趕來,紀岱讓伍榮把汴京的文書拿給他們看。 隨后,巫新祿攙扶著陶萬清走進來。 別看陶萬清是戴罪之身,可他當京官多年,這種事找他商議肯定沒錯。 陶萬清氣的發(fā)抖。 他沒來秦州的時候,對秦州印象很不好,都認為是偏遠荒涼之地。 事實上,偏遠確實遠,但荒涼卻不是。@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那豐收的場景可不是白來的。 加上今年碼頭興起,有了紙張,農具的買賣,更是養(yǎng)活不少秦州百姓。 日子剛好過,上面就要稅收,這是想做什么。 陶萬清道:我立刻寫信,詢問汴京那邊怎么想的。 紀岱點頭,他也道:這錢不能給。 不給? 眾人看向他。 紀岱解釋:照我看來,汴京對秦州的情況知道的并不多,只是有人在背后攛掇而已。 人人心中都會有偏見。 汴京人心中的偏見只會更深,本能以為西北必然荒涼,估計也不會覺得什么紙張什么農具能撈多少錢。 不過是有棗沒棗打兩桿子。 若隨便一說就給了,那問題才嚴重。 會讓汴京重視起秦州,有一就有二。 更別說,若他那大皇兄起了猜疑的心思,那才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