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節(jié)
張仙姑道:“還是!還是得省著點花。” 祝纓不說話了,由著張仙姑這里念叨要攢錢,她則回房把自己的私房又搜刮一番,湊了個整數(shù)——金良等人要約她出去吃酒,總讓別人請不太好,她打算回請一次。 ………… 到了金良休沐日從城外回來,他們這群與鄭侯府、鄭熹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又湊了一局,這回是祝纓做東了。 金良等人知道她不吃酒,不過也沒關(guān)系,祝纓吃飯他們喝酒,再叫兩個唱小曲的、說書的,也挺樂呵。 何況,這一回金良等人并不是為了喝酒來的。 坐下來不久,互相寒暄過了,也都不當是外人。祝纓問道:“陸二呢?” 金良道:“傻了不是?他和甘大兩個總得有一個在跟前?;貋斫懈蚀蠼o他捎一盒子酒rou就是了。” “好?!?/br> 祝纓以茶代酒,跟他們碰個杯:“什么客套話也甭說了,咱們幾個聚一起,就很樂了?!?/br> 甘澤道:“那可不能什么都不說,有件事兒,須得趁著我沒醉,先說出來——你們大理寺有個叫蘇匡的?” “嗯,對啊?!?/br> 甘澤道:“你得罪過他?還是擋著他的路了?” 祝纓失笑:“這話從何說起呢?他比我大八歲,進大理寺比我早五年,真真年少有為,我看吶,他快升個主簿了。鄭大人又要做一番事業(yè),他趁著這股東風,再過兩年做司直也未可知。不到三十歲就六品,前途好得很?!?/br> 金良道:“都說你聰明,這官場上的事兒,我看你也不怎么精明呢!甘大,你告訴他!” 甘澤道:“他,七郎才做大理的時候他就投效過來了。七郎初入大理,手上可用的人少,又是那樣一個攤子,還有龔劼這樣的案子,兩位少卿并不是死心塌地襄助七郎,也是各有心思。七郎也有意用他一用。三郎說得不錯,他是有望升上一升的。然而,我看他似對你頗有些微詞,好給你上眼藥?!?/br> 祝纓道:“天地良心!我又不曾得罪他!” 甘澤搖頭:“你比他干事更肯賣力氣,事事不肯偷jian?;?,便是對我們這樣的仆人,做事也不打折扣,只這一條,人緣就比他好啦。你比他年紀小,怎么能說前途不如他?他心里很是忌憚你的?!?/br> 金良道:“你這啰嗦勁兒!三郎,就算是府里的仆人里,家生子兒,幾代人的交情,為爭一個一等的月錢也要踩來踩去的,何況官場?你覺得與他沒什么關(guān)礙,他還看你礙眼呢。他是要做七郎眼前第一得意人的?!?/br> 祝纓笑得趴到了桌子上:“第一得意人?府里得是甘、陸,官面兒上,出門在外有你,就算是朝廷里,我也排不上號兒、蘇匡恐怕也比我強得有限。鄭大人要是只能在兩個從八品的評事里選得意人,他也不配做這大理寺卿了!” 笑死了,真要第一得意人,鄭熹不得按著她的頭叫她讀經(jīng)史考進士?縱容,有時候也代表著沒有太多的期望。 金良嚴肅地道:“這回不一樣。你道他踩你一腳就完了?接下來且有得鬧呢。七郎呢,只要他有用,也不能輕易處置一個朝廷命官。七郎倒有心回護你,你自己也得像個樣子。” “我怎么不像個樣子了?” 甘澤道:“你同陳相公家的大公子走得很近么?” “哈?熟識而已,怎么會很近?這都哪跟哪兒?。俊?/br> 金良與甘澤對望一眼,金良嚴肅地說:“那你可拿穩(wěn)了主意,旁的倒還罷了,有愛好尼姑的癖好也不是什么大事兒,出入花街柳巷小心些身體也還好。然而改換門庭,我第一個要同你算賬的!” 甘澤補道:“你沒那個心,可得找個機會同七郎說明白了,單我們?yōu)槟阍谄呃擅媲罢f好話是不行的?!?/br> 金良道:“光說有什么用?賭咒發(fā)誓,不如做出事來。” 祝纓道:“大公子與我是同鄉(xiāng)呵,又拉了幾個旁的同鄉(xiāng),我也不能不理會。怎么就弄成我要投效他了?” 金良臉色緩和了下來,甘澤解釋道:“蘇匡說的。前兩天,他到府里拜見七郎,說龔劼的案子的時候,他就說,你交游廣闊,或可從陳相那里打聽得到一些龔劼的事。陳相與龔劼同在政事堂多年,恐怕知道不少事情。嘿!這小子!” 祝纓道:“知道啦,知道啦。我如今,在大理寺還不夠出力么?” 金良道:“那也要當心,你這小子,成天學這學那的!人生一世還是要專心的。你什么都要學,到底揀一兩樣沉下心去,扎扎實實做到極好才行!這蘇匡,專心在琢磨這些勾心斗角呢!” 祝纓道:“他現(xiàn)在好歹也是鄭大人這一邊兒的,你們對人家也友善些才好呢。至于我,你們是知道我的來歷的,能有現(xiàn)在的日子,我豈有不樂,又豈有不趁機多學些東西的?” 那兩個大急,都數(shù)落她既然資質(zhì)極佳就不該浪費了,苦勸了好一陣兒,祝纓有點敷衍地答應了,他們才搖搖頭,半安心半擔心地喝了會兒酒。 金良和甘澤都認為祝纓講義氣,但是看她今天還是有股孩子氣,太天真了!回去各向鄭熹進言,認為祝纓還是可靠的。 鄭熹聽了他們的話,當時并沒有任何表示。他對祝纓自有一番安排,他的寶沒有全押在某一個人的身上,但是祝纓越來越讓他覺得可惜——應該按著這貨的頭去考進士科的。 不過也不急,他還有別的辦法。 等祝纓跟胡璉混熟了,正好能趕得上龔劼案的收尾,既可以給祝纓的履歷添上一筆,祝纓或許還能給他一點驚喜。 再接下來就是安排祝纓出京去,參與一些地方上的案子,歷練歷練。再轉(zhuǎn)回來,既有了地方上的資歷,又還年輕,無論是再外放主政一方,還是就在中樞不拘哪個地方,都能穩(wěn)穩(wěn)地往上升了。 這個年紀,這個精力,真的是太合適了!喜歡尼姑,也不算大瑕疵。蘇匡的想法,鄭熹也明白,他也樂見手下人爭競。對蘇匡,他也是有安排的。 看他面上不咸不淡的,甘、金二人都為祝纓擔心,二人畢竟是鄭府忠仆,只盼祝纓能好好為鄭熹賣力,好讓鄭熹別信了蘇匡。 …………—— 也許是甘、金二人心誠則靈,沒兩天,祝纓表現(xiàn)的機會就來了。 這一天,鄭熹使人告訴祝纓:“今天你且不要回家,鄭大人有安排?!?/br> 祝纓這天本與楊仵作約好了的,只得爽了楊仵作的約。 這天跟車的是甘澤,他先把個凳子放在車邊,服侍鄭熹上了車,再示意祝纓上去,并且對祝纓使了個眼色,小聲說:“是你的機會,心里莫得意,收著些?!?/br> 祝纓雖不明就里,卻不很擔心,在車里揀個邊角地方坐了,老實等著鄭熹說話。 鄭熹這才慢慢地說:“你入京做官有些日子了,看人、追索痕跡的本事丟下了沒有?” 祝纓一顆心放回了肚里,頗為自信地說:“吃飯的本事,那不能夠扔了。” 鄭熹道:“以往看的都是販夫走卒,至多是些土財主,如今叫你看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人,能有幾分把握?” 祝纓老老實實地說:“這些日子也在宮里行走,開了些眼界,雖不知道是什么事、什么人,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br> 鄭熹道:“那便好。到了之后,多看,少說。有要問的,可以問——王府失竊了。” “???” 鄭熹道:“就在前幾日,王府自家查了一查,沒查出個頭緒來,便托了我?!?/br> 原來,這失竊的地方是鄭熹的外婆家代王府,鄭熹的母親是位郡主,郡主的爹老代王雖然死了,生母老太妃還在府里跟著兒子高陽郡王住著呢。王府遭了賊,本也不慌的,他們也不去叫京兆追查。 祝纓道:“這是京兆的事呀。” 鄭熹淡淡地說:“別個京兆倒罷了,王云鶴是個認真的人,叫他帶著人往王府里拿人問話,不像樣?!?/br> 王府也有自己的屬官、護衛(wèi)等人可用,于是決定自己來查。先查內(nèi)鬼、再查外賊,查來查去,查了好些旁的監(jiān)守自盜、中飽私囊之類的事情,失竊的事卻是毫無頭緒! 親娘家遭了賊,郡主坐不住了,一想自己兒子不是管大理的么?也是能審案破案的,兒子也很能干,不管了,就交給你了! 大理寺不管京城的偷竊案,管也得是管個大案復核的,或者犯法的得是五品往上的官兒??煽ぶ鞑还苓@個,就交給兒子了!仿佛一個才給兒子請個先生教了三天課,就要兒子給他做文章的土財主。 鄭熹道:“你有把握么?” 祝纓道:“恐怕是外神通了內(nèi)鬼——經(jīng)王京兆整頓,京兆府的街面干凈多啦,好些以前的龍頭抓的抓、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亂了一陣之后都老實潛下去了。如今更是不敢混鬧了,小偷小摸還有,這樣大的膽子也是沒有的?!?/br> 鄭熹道:“我也這樣想,所以你更要留神,府里的事……” “家丑不可外揚。”祝纓接口。 鄭熹一笑:“很好?!?/br> 王府離宮城并不遠,話說完便到了,祝纓機敏地先跳下了車,垂手站在一邊等鄭熹下車。鄭熹正了正衣冠,道:“進去吧?!?/br> 祝纓跟在他身后進了王府,王府上下待鄭熹親近里透著尊敬,都叫他:“七郎來了!”一聲一聲地將他送到了舅舅和外婆跟前。 ………… 鄭熹的舅舅蓄著須,外婆頭發(fā)已滿是銀絲了,兩人精神都不錯,等他磕完了頭,老太妃便說:“我的乖乖,快過來!” 祝纓用力咬住了下唇,看著年近三旬的鄭熹、穩(wěn)重內(nèi)斂的鄭熹被老太太一把摟到了懷里,揉小孩兒像的捏臉拍背。老太妃一邊拍著鄭熹的背,一邊說:“你娘和你舅舅就是多事,你還不夠忙的么?還要拘了你來!”又說兒子,“前回御史參他,你沒把那御史拿去打嘴,現(xiàn)在還好意思叫孩子來?” 后又叫人給鄭熹做好吃的,讓拿了果子來給鄭熹吃。 祝纓好容易才克制住沒有笑得發(fā)抖,就聽鄭熹說:“外婆,是我想外婆了來給外婆請安呢。查賊的事兒,自有人做。三郎,過來?!?/br> 祝纓這才上前來,一個丫環(huán)拿了個新的拜墊給她鋪上了,讓她跪拜了這兩位。 老太妃摟著寶貝外孫子,抬眼一看,對鄭熹道:“不錯不錯,是個整齊孩子!來來,過來我瞧瞧?!?/br> 祝纓只得上前,老太妃待她還算克制,只是捏了把臉,說:“長得真俊啊!好好!給我查出了賊來,我有好東西給你們?!?/br> 祝纓這會兒彎著腰,臉還得湊在老太妃抬手就能夠著的地方,低眼一看,鄭熹趴老太妃身邊,比她還低,她也沒法兒抱怨了。只好對鄭熹說:“那……這就看看地方?” 鄭熹面不改色:“好。外婆,我等會兒再來陪外婆?!?/br> 老太妃不太舍得地放了外孫:“什么大事兒么?拿了來,打到吐實話為止不就得了!” 鄭熹道:“還要追贓呢,咱們家的東西,能白丟么?流落在外也不像話?!?/br> 老太妃道:“這話說的是。大郎啊……” 一直坐在邊的鄭熹親舅道:“我安排長史和管事帶他們過去,宴也擺下了?!?/br> 老太妃滿意地道:“很好?!?/br> 祝纓又跟在鄭熹的身后,由長史和王府的宦官引到失竊的庫房那里,邊走邊說話,鄭熹輕輕晃動著脖子,祝纓拔了拔腰。 祝纓心里滿是興奮,為這即將到來的、從未見過的挑戰(zhàn)。 第66章 棘手 王府長史的品級比祝纓高很多,出任王府長史的人必有其長處?;蚴浅錾聿诲e,或是名望不錯,又或者能力、交際等等有可取之處。 祝纓不夠格去上朝,大理寺卻是在皇城內(nèi)的,一群小官兒們有一種娛樂:得閑了,聚一會兒守著必經(jīng)之路的旁邊,指指點點又交頭接耳地圍觀一下大官。以祝纓的習性,自然也是這群小官兒中的一員。 這長史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首先長得就挺不錯,年輕個二十歲必是個美少年,縱然是現(xiàn)在,他也是個品貌的中年人。其氣度看起來并不輸與許多高官。 王府是有宦官伺候的,這位宦官的頭領(lǐng)也是一派安詳從容,并不像民間傳說故事里那些jian狡的閹人那樣一看就不像個好人。 二人落落大方,又很有禮貌,既不諂媚,也不輕狂傲慢,更沒有積年老仆刻意對親戚少主人表示的刻意熱情。他們的態(tài)度很自然,行走時與鄭熹的距離也拿捏得剛剛好。 鄭熹與他們也是熟識,邊走邊問:“我只聽家母略說了說,究竟是個什么情形?” 宦官道:“七郎知道的,府里有兩個庫,這回是內(nèi)庫失竊了。九月十二,王妃還命人開了鎖,取了一套海棠杯來用,那時候里面的東西還是好好的。到九月十五,說快入冬了要把冬天用的擺設(shè)預備一下,太妃想起來你去年冬天孝敬的好香,命取出來今天依舊點著。找了半天沒找著,再找時就發(fā)現(xiàn)少了好些東西!中間并沒有人奉命開過鎖,查看時鎖也是好好的,并沒有被人調(diào)換過。鑰匙也都在,都是原配的。” 鄭熹道:“若是外庫倒還好了,內(nèi)庫近女眷們的住處,女眷們沒有被驚擾吧?” 宦官道:“奇就奇在這里,無人知曉,查問的時候也無人招認。都說不知道?!?/br> 鄭熹回頭問祝纓:“還有什么要問的?” 祝纓忙往前趕了一步,道:“想知道的有很多,我就從最根本的來請教吧。少了多少東西?都是什么?有多重?大小長短是什么樣的?價值幾何?” 長史道:“有單子?!睂⒁粡垎巫舆f給了鄭熹,鄭熹袖了,與他們到了內(nèi)庫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