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400 章
書迷正在閱讀:齊錦香艷的穿越之旅、頃刻一世、十夜、悶sao(1v1 H)、宋氏兄妹、斯文雙形態(tài)妖獸老師、我的Alpha飼養(yǎng)長官、溪若 [簡體版]、燕橈(1V1H)、重生軍官之你的衣冠禽獸
入點(diǎn)醒。 是她自己的態(tài)度,她主觀上的不認(rèn)同,影響了她對這個辯題理智客觀的分析。 但換言之,這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判斷,也可以稱之為偏見。 世間所有之事,遠(yuǎn)遠(yuǎn)不只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既然她出現(xiàn)這種思維,就要去想如何去多角度思考這個辯題。 即她可以不認(rèn)同,但她可以理解去選擇這樣做的人,他們是如何想的。 在那一刻,將她個人主觀意志暫時摒棄,甚至于更好的一點(diǎn),因為自己是對立面的觀點(diǎn),可以從自身的想法發(fā)起悖論,反而能幫助自身更好地辯題。 所以,黎青顏同楚直道。 “我二人,身在此處,你不再是楚直,我亦不再是黎青顏,我二人在此時此刻,只是圍繞著這兩個選擇的事實(shí)陳述者?!?/br> 說不出客觀二字,黎青顏委婉改了個說法。 瞧著楚直聽完,面上還有些茫然,黎青顏又接著補(bǔ)充道。 “論道歸其本質(zhì),只是通過你我的闡述給眾人開闊視野與思路,我們身處于此處,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發(fā)聲,而是要為我們所處的立場發(fā)聲,從而幫助眾人拓寬眼界而已?!?/br> 黎青顏說完這一句,正好,鄧山長那頭的香也備好了。 而楚直在那香點(diǎn)上的一瞬間,眼神從焦躁中恢復(fù)了清明。 然后,有些復(fù)雜地看了黎青顏一眼。 黎青顏笑笑沒說話,雖然這個行為看著有些傻氣,但她不是君子嗎? 堂堂正正比一場,亦是她心中所愿。 接下來的時間,兩人便開始正式j(luò)iāo鋒。 你來我往之間,鄧山長跟前的香倒是一點(diǎn)點(diǎn)化成灰燼。 直至最后一點(diǎn)香灰散盡,黎青顏和楚直同時收口,可一眾觀眾卻沉浸在方才二人的“唇qiāng舌戰(zhàn)”中,久久未能平息。 楚直以竹林七賢“山濤”為例,舉之當(dāng)年山濤雖說自己做官的原因是因為家貧,而他四十歲才做官,但由于山濤此人,能位列“竹林七賢”,絕非等閑之輩,其氣度其見識,遠(yuǎn)超常人,而由他的政治舉措來看,他并不是為求富貴,而是心有抱負(fù),一心為國,其治世之能,也是因為他名士的身份,結(jié)jiāo了天下眾多厲害的能人,在當(dāng)官期間,舉賢不斷,為朝廷輸送了德才兼?zhèn)涞娜瞬?,亦是在?dāng)時的歷史上,添了重重的一筆。 由此可見,山濤出仕,為國為民,不落名士之風(fēng),亦可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名士。 所以,名士出仕合該為正途。 而黎青顏則是從另一角度來闡述她的觀點(diǎn)。 在黎青顏看來,隱居山林,自持身份,只是待價而沽,再尋出仕,或是抑郁不得志,只覺自己雄才偉略,不得朝廷重用,灰心喪氣歸山林者,皆不能稱之為隱士。 或是,也配不得“隱士”二字。 恰巧,楚直舉了“山濤”,黎青顏就近選擇,選擇了同“山濤”相jiāo多年的摯友“嵇康”。 嵇康崇尚“老莊思想”,對當(dāng)時的朝廷十分不滿,拒以出仕,但再往深了說,他也有他的不得已,嵇康是曹家的女婿,如何能給取代了曹家的司馬家做手下。 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嵇康做不得,這是他的名士之風(fēng)。 時人評價嵇康,肅肅如松下風(fēng),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嵇康的美好形象。 所以,嵇康本心無yu,對出仕本就不渴望,愿在野做一隱士,崇尚自然,彈琴吟詩好不快哉。 對于嵇康崇尚自然一說,黎青顏又以孔子的話論證。 孔子曰:“所謂圣人者,德合于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xié)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xing。明并日月,化行若神?!?/br> 大意就是,所謂圣人,他們的品德符合天地之道自然變化之道,以探索追尋自然的規(guī)律來成就自我。 所以,嵇康的行為,不只是有隱士風(fēng)范,有圣人風(fēng)范,不愧是當(dāng)時第一名士。 而至于嵇康的拒絕出仕,權(quán)了自己的本心,也權(quán)了自己的仁孝忠義,卻以xing命為代價。 他面前的路,看似是隱士和出仕,實(shí)則是生與死的選擇。 留下一身風(fēng)骨,供給后人喟嘆。 所以,對于嵇康這樣的人,黎青顏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