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我有一劍名春秋
書迷正在閱讀:百鬼伏尸錄、九轉(zhuǎn)修仙傳、撿個美女總裁老婆、妖孽娘子:拐個師叔來暖床、影后是只狐貍:爵爺狠會撩、木葉之鼬神再現(xiàn)、重生軍嫂有福氣、穿越空間種田之龍變鳳、夢想人生(美女檔案)、網(wǎng)游之冰女
同境之爭,若是有修士入劍士身前一丈之內(nèi),依著這座山河普遍的看法,那便是找死,畢竟依著這座山河的劍士殺力來看,這便是一個必然的結(jié)果。 可現(xiàn)如今,只差一線便可入春秋的洗初南對上已經(jīng)是登樓境頂峰的觀主,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雖說觀主出竅神游,又在登雨霧山時受了重傷,可不管如何,都是貨真價實的道門第一人,精通不知道多少道術(shù),遠遠不是洗初南這一位朝暮境界的劍士可以匹敵的,因此一劍遞出之后,觀主甚至沒有伸手,任由那一劍來到他身前,才驅(qū)使那條五彩長河將其攔下。 洗初南的短劍撞在觀主的五彩長河上,片刻之后,長河光芒大盛,將這一劍威勢盡數(shù)攔在觀主身前。 神情始終都很淡然的觀主負手而立,搖了搖頭,有情理之中的失望,但心底還是生出些對于洗初南的佩服。 他在登天樓翻書看書,看得多數(shù)道卷,講道術(shù)講道法,可也有不少道卷說山河諸事,講這座山河的風土人情,有些道門前輩性子歡脫,便喜歡在那些道卷上留下批注,大部分是對此書讀后感悟,讓一些沒什么時間翻書的后輩子弟,看過感悟便能棄書不觀,也知其中大意。只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批注多是些有趣之言,觀主每每翻到之時,便也不禁莞爾。 便好似之前下山之前,他在山上翻到的一本道卷,上面批注便是某位道門前輩對三教修士和劍士的兩者比較,那位前輩洋洋灑灑寫了數(shù)百字,其中大意無非是為何劍士殺力能夠冠絕山河,除去一向不倚重外物之外,劍士心氣便是其中之重,山河之中的劍士大多堅信手中一劍,便能開山填海,一劍出時便敢叫天地變色,而三教修士,儒教修士講道理在行,打起架來則是顧慮太多,佛教修士一向不摻和山河諸事,大部分和尚都在佛土參禪念經(jīng),道教修士便少去這么多顧忌,打架便打架,不被任何事情所影響,就算是對于氣運一說,也并未有多在意,因此道教算是三教之中打架最拿手的一個,可就算如此,也比不上劍士,只有這一脈,才真正是做到了一劍在手,一往無前。 雖說觀主對于這種籠統(tǒng)的說法一向不太在意,可不管是當年的朝青秋,還是之后的陳嵊,乃至于現(xiàn)如今的洗初南,其實給他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這讓他不得不再次想起了之前那位前輩的說法。 只不過現(xiàn)如今,一劍幾乎未對觀主造成任何有效傷害的洗初南,其實已經(jīng)差不多到了強弩之末。 觀主看著這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知姓名的劍士,好奇問道:“一劍出時,知曉自己能斷山才敢對山出劍,知曉自己能夠斷海才敢對海出劍,這個道理沒錯吧?” 洗初南艱難點頭,“沒錯?!?/br> 得到了這個答案的觀主便又顯得有些迷茫,“那既然沒錯,為何你明知此山斬不斷,此海劈不開,還是要執(zhí)意出劍,不覺得很愚蠢?” 洗初南一劍未成,反而便那條五彩長河所傷,只不過卻是除去臉色煞白之外,并未有什么其他的征兆,這位劍山腳下的大師兄理所當然的說道:“不出這一劍,怎知此山一定斬不斷,此海一定劈不開?” 觀主木然無語。 時至今日,他都無法理解這些劍士的想法。 算了,觀主擺擺手,隨意開口說道:“你這一劍注定無功,我自然還要去那座劍山,還有什么話要留下來的?” 洗初南搖搖頭,只是自顧自說道:“我還有一劍?!?/br> 觀主眼睛一亮,哦了一聲。 然后片刻,觀主便有些興奮,因為在這位劍士話音落下之后一瞬間,洗初南的一身劍氣暴漲,那柄短劍藏魚上生出了一道粗壯的劍罡。 劍氣鋒芒畢露。 觀主的發(fā)絲甚至都被這些劍氣斬下幾根。 觀主想了想,退后幾步,距離這位劍士,足足有十步距離。 洗初南低聲笑道:“我這輩子,雖然未曾把劍道當作畢生唯一,但最大的遺憾也是從未踏足春秋,因此這最后一劍,不叫其他,便名春秋。以此劍問觀主,觀主可敢接下?” 觀主哈哈大笑,“但出無妨?!?/br> 于是洗初南大笑著遞出第二劍。 這一劍遞出之時,山道上寂靜無聲,風聲劍鳴聲一樣未聞,比起來之前第一劍,在氣勢上,實際上要差的太多,只不過觀主在這一劍之中,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春秋一境,顧名思義,便是能知天地之間的四季之妙,如何能夠知曉,便是只有一日復一日的觀望,才能知曉其中奧秘,因此到了這個境界之后,壽數(shù)便能達到一個世俗百姓完全不能想象的長度,許多修士踏入春秋之后,便能多出好幾百年的時間再去研究登樓之秘,自然這其中會有許多人不會成,蹉跎時光之后,便身死道消,但仍舊有少部分人因為多出的這段歲月,從而踏入了下一個境界,離大道便又更進一步,世間修士,就算是圣人,亦不可得長生,因此實際上,求的這成仙之道,便是長生之道。 洗初南 (本章未完,請翻頁) 沒有踏入過春秋境,自然而然也就不知道這其中到底風景如何,因此這一劍,雖然叫做春秋,但實際上是洗初南對那個境界的猜測和向往。 無限向往。 觀主在這一劍之中看到的無盡的生機,只不過使出這樣一劍的那個人卻是生機漸失。 一劍揮出,劍罡如同一道耀眼青氣。 呼嘯而來。 劍氣滾滾,猶勝之前。 洗初南露出笑容,無論此劍成不成,都再沒有半點遺憾。 下一刻。 觀主伸手驅(qū)使那條五彩長河攔下這一劍,看起來并沒有多費勁,片刻之后順便驅(qū)使這條長河撞向洗初南胸口。 五彩長河一掠而過。 并不迅速,但仍舊是避無可避。 五彩長河過后,便在洗初南胸膛留下一個碩大窟窿。 洗初南慘然一笑,隨手將藏魚扔下山崖。 他整個人沒有半點鮮血流出,反倒是如同化作一縷光一般,漸漸消失在山道上,天地之間,再無半點東西剩下。 觀主神情不變,負手走回山上。 在山頂一直觀戰(zhàn)的羊海之始終帶著淡淡笑意,觀主今日出手,算是打消了他的最后一絲顧慮,果然觀主還是那個觀主。 而就在洗初南消失在天地之間的時候,劍山腳下的那間破廟里,那座洗初南的塑像原本已經(jīng)滿是裂痕,現(xiàn)如今居然徹底粉碎。 隨著轟隆隆的一聲,變成一堆散沙。 柳依白就在破廟內(nèi),看到這幅景象之后,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拖出一壇酒就往破廟外面走。 而被這里的響動而驚動的謝陸,走到破廟門口,只是看了一眼里面的景象,便自顧自轉(zhuǎn)身離去。 兩人其實都知曉,他們的那位大師兄,這一次是真的不在了。 離別這個詞,有生離,也有死別。 而就在謝陸和柳依白離去之后,破廟里出現(xiàn)了一個身材高大的老人,正是劍山上的老祖宗許寂。 許寂來到這堆散沙前,一言不發(fā),只是輕輕捧起一抨沙,笑著搖頭。 就像很多年前他抱著那孩子一樣。 而那位老儒生,則是在問劍坪,翻著一篇悼文,大聲朗讀。 他這一輩子,為別人讀悼文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 除去沒什么人愿意之外,也是因為他不愿為一般人讀,因此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次。 只不過這次,他心甘情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