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糧倉
南安王妃她們一個個面色凝重。 沒聽說太后病重啊,怎么就突然薨了? 齊王逃了,躲在暗處鬧出不少小動作來,因為有先皇“遺詔”,太后的命牽制他,齊王才沒有公然謀反。 如今太后薨了,沒人壓制齊王了,齊王必定會謀反啊。 雖然京都還有一個郡主,可一個女兒抵擋不住齊王的野心。 御書房內(nèi)。 皇上正在批閱奏折。 公公跑進來稟告皇上太后薨了的事。 皇上身子一怔,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喪鐘已經(jīng)敲響了。 皇上臉黑成鍋底色。 他從龍椅上站起來,勃然震怒道,“誰允許你們敲的喪鐘?!” 傳話公公被皇上的怒氣嚇了一跳。 太后沒了,喪鐘敲二十七下是規(guī)矩啊。 看著皇上怒氣騰騰的臉,福公公也反應(yīng)過來,這喪鐘不該敲,不能敲。 這世上能壓制齊王謀反之心的只有太后,不顧生母死活,齊王就是謀反成功了,也會受人唾罵,遺臭萬年。 現(xiàn)在邊關(guān)情況緊張,雖然和南梁打的不相上下,可如果齊王在這時候起兵,對朝廷來說無疑是雪上添霜啊。 齊王遠在京都外,太后死了,密不發(fā)喪,在天下人眼里就還活著。 齊王就不能不顧太后的死活。 現(xiàn)在倒好,太后一咽氣,就頗不得的敲響了喪鐘。 這事有那么急嗎?! 等皇上點頭了再敲不行嗎?! 皇上氣的腦殼疼,他實在沒料到太后會這時候死,他已經(jīng)命太醫(yī)好好照顧太后了,一定要太后活著。 現(xiàn)在喪鐘已經(jīng)敲響了,再說這些也晚了。 皇上出了御書房,直奔永寧宮,他要看看太后怎么突然就沒了。 敲喪鐘的公公被抓了起來,直接杖斃。 永寧宮外,把守的侍衛(wèi)沒有撤退,看了太后這么久,有些倦怠了,但沒人敢松懈。 看皇上怒氣沖沖的走來,個個站的挺直。 永寧宮的宮女太監(jiān)跪了一地,哀嚎不絕。 皇上命人禁足永寧宮的時候說過,如果太后有什么三長兩短,永寧宮上下給太后殉葬。 這幾個月,她們沒有出永寧宮半步,吃的喝的都是專人送來,心里委屈,但伺候太后,沒人敢懈怠。 皇上抬腳走進去,宮女太監(jiān)跪著讓開一條路。 皇上走到床榻前,太后躺在紫檀木雕花大床上,臉色發(fā)紫,死的并不安詳。 福公公問宮女道,“一再叮囑你們仔細照顧太后,太后怎么會突然薨了?!” 宮女們臉色慘白道,“我們也不知道太后為什么突然就沒了,半個時辰前,太后還命我們找出她冊封皇后時穿戴的鳳袍,伺候她穿上……。” 不止穿上了太后最心愛的鳳袍,還化了妝,看起來精神奕奕。 誰想到太后會想不開尋死? 皇上看著太后身上的鳳袍,臉色要多陰沉就有多陰沉。 她倒是聰明。 活著只有痛苦,死了卻能以太后之尊風(fēng)光大葬,還給齊王借口舉兵謀反。 “給朕查清楚,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皇上聲音冷如寒霜。 太醫(yī)匆匆趕來。 永寧宮禁足的時候,派人搜查過一遍,所有的毒藥都被拿走了。 太后的樣子也不像是服毒自盡。 太醫(yī)檢查后,稟告皇上道,“太后是吞金自盡的。” 高高在上的太后最后落得個吞金自盡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但一想到太后偷梁換柱,害死皇后腹中胎兒,用齊王的兒子冒充皇子,害死云妃……要不是錦寧公主福大命大被東鄉(xiāng)侯夫人救了,這些骯臟事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浮出水面。 太后死不足惜。 而且她的死會給大齊帶來更大的災(zāi)難。 生,害人。 死,還是害人。 皇上眸光從跪了一地的宮女太監(jiān)身上掃過,問道,“太后身前是不是留有遺訓(xùn),喪事從簡?” 宮女太監(jiān)齊齊一愣。 機靈點的,連連點頭,“太后說了,喪事從簡?!?/br> 國庫空虛,邊關(guān)打仗錢不夠,皇上哪愿意為了給個討厭的太后辦喪事耗費大量錢財? 皇上臉色冰冷,“那就遵從太后遺訓(xùn),喪事從簡吧。” 丟下這一句,皇上大步離開。 雖然太后的喪事從簡,但畢竟還是太后,宮內(nèi)宮外在太后喪葬期間禁止一切喜樂,京都準(zhǔn)備迎親嫁娶的人家因為太后薨了不得不往后推遲。 各命婦進宮給太后守喪,大體上和之前差不多。 只是一般太后下葬,是要陪葬一堆金銀瓷器,尤其是太后生前喜歡的東西,都會給太后陪葬。 但現(xiàn)在,那些東西一樣也沒有跟隨太后入土為安。 只有永寧宮那些太后的心腹,皇上準(zhǔn)許他們給太后殉葬了。 太后一死,喪鐘昭告天下。 消息一傳到齊王耳中,齊王悲痛欲絕。 太后是用自己的命來成全他這個兒子的雄心壯志。 齊王悲痛了半個時辰,就起兵了,打著皇上不孝,毒死太后的名號,要打進京向皇上討一個說法! 齊王為了謀反是做足了準(zhǔn)備,東鄉(xiāng)侯最擔(dān)心的事發(fā)生了。 齊王和崇國公太熟悉大齊的朝政了,齊王起兵,直接奔著大齊糧倉而去。 他直接控制了邊關(guān)將士的補給。 一邊是南梁屢屢攻城,一邊是齊王把持了朝廷糧倉。 東鄉(xiāng)侯猜到齊王意圖后,在南安郡王和北寧侯世子帶回來二十馬車糧草應(yīng)急后,當(dāng)即派飛虎軍去接應(yīng)糧草,又給崇老國公送了信去,勉強保住了大齊一大糧倉。 可這些應(yīng)付戰(zhàn)事遠遠不夠。 營帳內(nèi),東鄉(xiāng)侯和老王爺、王爺、冀北侯他們商議軍務(wù)。 齊王的人攻陷了什么地方,第一時間或八百里加急或飛鴿傳書稟告他們知道。 不得不說,崇國公是崇老國公親生的兒子,先崇國公世子的弟弟,謀略手段,都堪稱一絕。 只可惜用錯了地方,走上了歧途。 本該能成為朝廷肱股之臣,卻成了朝廷心腹大患。 齊王沒有直接攻打京都,而是占領(lǐng)一個個糧倉,直接扼住了邊關(guān)將士的命脈。 沒有糧草,南梁攻城又消耗大齊兵力,等時機成熟,齊王就能形成席卷之勢。 王爺他們一個個面色凝重,老王爺看著東鄉(xiāng)侯道,“如今軍中糧草還能管一個多月,算上崇老國公保下的糧倉以及魏家要送來的,勉強能撐三個月?!?/br> 但那些不在軍中的糧草,能不能安全送達都是一個不定之?dāng)?shù)。 “崇老國公也不敢逼急了,萬一齊王一把火把糧草燒了,誰都得不到?!?/br> 齊王得不到就算了,他們不能沒有糧草。 東鄉(xiāng)侯氣的恨不得剝了崇國公的皮,他道,“南梁又往邊關(guān)調(diào)兵了,應(yīng)該是知道齊王控制糧草的事,我們不能分散太多兵力去滅齊王。” “為今之計,先燒南梁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