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書迷正在閱讀:朱門錦色、為了隱居我入贅了、九零軍嫂很兇萌、落在枝頭鳳凰是個斷翅(BDSM 性虐)、春夏秋冬、龍族艷媳(NPH)、儀有歸鶴(h古風(fēng)bg)、腕間薔薇(兄妹骨科)、血宴、魅魔之淵(NPH)
孟昌勛話音未落,不遠(yuǎn)處的山林里忽然傳來一聲極輕的斷枝碎裂聲,孟昌勛話頭一滯,皺了皺眉。 什么聲音?孟昌勛問。 寧懷瑾細(xì)細(xì)聽了一會兒,他眼神緊盯著不遠(yuǎn)處漆黑一片的深林,口中卻輕描淡寫地回答道:許是什么山貓野兔之類的東西吧。 哦孟昌勛附和了一句:或許吧。 方才你說的,本王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寧懷瑾側(cè)過頭,一邊跟孟昌勛互相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邊聲音平靜地說:既如此,孟將軍一定小心,保重自己為上,若不幸被俘,本王必定拼盡全力前來救你。 身后的樹林又傳來一陣風(fēng)過樹梢的輕響,這場關(guān)乎著寧懷瑾身家性命的突圍之戰(zhàn)便在這樣三言兩語中定下了。 若想要騙過馮源,人少了決計不行,孟昌勛本想帶兩千人走,可寧懷瑾借口人多不好藏匿,愣是將大半的將士都分給了他,自己只帶了區(qū)區(qū)一百五十人。 這一百五十人大半是從京中出來的禁軍,少部分是混入隊伍的普通士兵,寧懷瑾帶著這一百五十人原地休整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清晨便跟孟昌勛兵分兩路,轉(zhuǎn)而向西峰而去。 山中地勢復(fù)雜,一旦分開就很難再聯(lián)系上。于是在分開前,寧懷瑾便跟孟昌勛商議好了具體突圍的時機(jī)。 從他們虎口脫身上山那天起的第九天酉時,孟昌勛會從東山突圍,那時候天色將暗未暗,正巧也能讓對方看清人數(shù),好去全力圍堵他。 而寧懷瑾提前埋伏在西山拗口,只等馮源的守軍向孟昌勛方向圍追堵截,便順勢挑薄弱處突圍。 此前馮源帶來的大半兵士已經(jīng)被發(fā)回了原守境,他手中現(xiàn)在頂多才有個兩萬余人,若此聲東擊西之計能成,寧懷瑾的勝算還是頗大的。 現(xiàn)下正是第八夜子時,山中云山霧罩,隔著兩米開外就瞧不清人,寧懷瑾站在斷崖處,身邊的兵士一個個順著鉤鎖往下,時不時傳來幾句刻意壓低的報平安聲。 今夜天氣不錯,月朗星稀,圓盤似得明月高高地掛在天幕上,腰間的最后一縷烏云向旁邊散開,落下滿地的銀色殘燼。 最后一個兵士從寧懷瑾身邊的鉤鎖落下,在片刻后傳來一聲落地平安。 十里先前已經(jīng)探查過這附近的地形了,從這處斷崖下去,有兩條小路可以直通西山的拗口,一處是深林中的蜿蜒小路,另一條難走一點,是沿著山壁向下的一條羊腸小道。這條路雖說崎嶇,可卻更近,比起林中路來說,足能近整整一倍有余。 月色將眼前的方寸之地照亮,寧懷瑾垂首看了看斷崖下方的青石平臺,看起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十里借著樹影的遮掩落在他身后,低聲道:王爺不必?fù)?dān)心,就算這繩索不安全,屬下也能接住您。 十里說完,像是怕他還擔(dān)心什么,于是又補(bǔ)了一句:雖然五哥走了,但算上屬下,王爺身邊還有兩名暗衛(wèi),無論情形如何,都必定能護(hù)著王爺周全。 寧懷瑾搖了搖頭,沒說什么,他抬起頭,又看了一會兒月色,便抬步向著鉤鎖走去。 十里見他已經(jīng)有所決斷,便沒再說什么,轉(zhuǎn)而又沒入了樹影之中。 這些日子以來,在寧懷瑾的授意下,十里一直未曾出現(xiàn)在旁人眼里,蹤跡也遮掩得十分高明,至今沒叫旁人曉得還有他這樣一號人物。 寧懷瑾拽了拽鉤鎖,確定穩(wěn)固之后便沉下身子,就地向后一滑。他后肩和腰側(cè)的傷口因用力而再次崩裂,寧懷瑾咬住了牙,愣是沒吭一聲。 好在這處斷崖并不高,寧懷瑾在吃不住力之前便已落地,好懸在下屬們面前維持了點主將的體面。 離跟孟將軍商量好的時間沒剩多久了。寧懷瑾搖晃了一瞬,借著山壁站穩(wěn)了,順勢環(huán)視了一圈,說道:現(xiàn)在有兩條路走,一是走密林,二是走山壁。這兩條路都路窄難行,若都走在一起,恐怕會拖累速度,不如兵分兩路。 他話音剛落,人群中便有人不同意,開口道:王爺,您身邊本來就沒多少人了,再分開,恐怕不安全。 寧懷瑾認(rèn)識這聲音,是禁軍某個副指揮使,也算是京中的人了。 寧懷瑾抬手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繼續(xù)道:咱們已有四五日沒見著馮源的追兵了,既如此,這山中沒什么不安全的。真正要打的仗在山下,打仗趕早不趕晚,能先到一步,就能占點先機(jī),沒有平白無故拖著的道理。 隊伍里未曾負(fù)傷的站出來,還有受傷的也站出來,分列兩隊。寧懷瑾腰側(cè)的傷口開始滲血,他不動聲色地深深吸了口氣,捂住腰側(cè)的傷口,繼續(xù)道:身強(qiáng)力健未曾受傷的,走山壁那條路,受傷的跟本王一起,走深林里那條路。咱們先前已經(jīng)定好了方向,最后就在西山的山坳處集合地方大家都認(rèn)識,就是咱們遭伏的那處山坳。 人群泛起了一陣小sao動,可寧懷瑾字字鏗鏘,旁人無從置喙,只能跟著他的吩咐,就地分成了兩隊。 為了保證寧懷瑾能成功突圍,孟昌勛幾乎是把所有傷員都攬了過去,只給寧懷瑾留下了零星幾個輕傷的,是以這樣一分,兩隊的人數(shù)便懸殊了起來,受傷的那隊不過只有區(qū)區(qū)三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