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所以現(xiàn)在進場沒問題,大不了一年后視情況再決定取出來好了。 在這樣的心理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存入巴克利銀行。 于是資金充裕起來的銀行,可以給出更多的貸款,甚至還能玩一些花活,給貸款的人更多優(yōu)惠,把他們從其他銀行拉過來。 這原本是一個正增長,之前巴克利銀行也玩得很好,只要堅持下去,短時間內就會躋身大銀行之一。 然而成也野心,敗也野心。 布瑞克行長先是被羅斯的言語煽動,參與了他的狙擊蘇葉計劃。 原本蘇葉沒打算拉銀行下水,畢竟銀行一旦出問題,最先倒霉的還是那些存錢的民眾,資本家有本事避開風險,即便避不開,他們的資產也是分散安置的,頂多傷筋動骨,卻不會血本無歸。 而普通民眾則不一樣,辛辛苦苦十幾年,好不容易攢下一點,不過是想多點利息,結果卻連本金都被坑沒了。 蘇葉是想要賺錢,但賺的是那些資本家的錢,而不是普通民眾那仨瓜倆棗。 可奈何布瑞克太機靈,看到了大大的‘錢途’,非要和她作對。 那蘇葉也沒道理放過他,干脆將計就計。 但她也沒把事情做絕,就連羅斯,還給他留了五百萬英鎊的資產呢,為的就是逼羅斯把錢投入到巴克利銀行,保證銀行暫時平穩(wěn)運行。 現(xiàn)在情況有變,布魯斯想要通過斯特利整頓銀行業(yè)亂象,以此調控整個金融行業(yè)發(fā)展。 而蘇葉確信他能成功,干脆插了一腳,趁勢大賺一筆。 而第一步就是引爆民眾心里的不安,讓他們知道,巴克利銀行現(xiàn)在缺錢,極度缺錢。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存款可能拿不回來了,趁著銀行還沒有宣告破產,趕快取出來! 論消息散播的速度,還有誰比得上掌握了國家情報的布魯斯? 因此在第二個月一開始,巴克利銀行還沒有意識到不對,縮減貸款時,就悄悄流傳著巴克利銀行可能沒錢的傳聞。 那時貸款還在繼續(xù),依然是那瘋狂的前兩個月免息,依然是大批大批的大學生貸款。 可漸漸地風向就變了,很多貸款批不下來,要么是你文件不合格,要么說你不符合要求。 這是之前從未發(fā)生過的事,怎么會不符合要求呢? 明明和其他人的情況一樣,都是名校高材生,都是家中中產,誰也不比誰差,憑什么說我不符合要求? 難道真的是沒錢了? 這樣的印象漸漸在民眾心里形成,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他們開始留意銀行的情況,而正好在這時,巴克利銀行又宣布,減少貸款! 這已經不是找借口了,而是明晃晃表示自己沒錢貸出去了。 于是一個不正確,但大家都這么認為的等式形成,減少貸款等于沒錢! 銀行沒錢了,那他們的存款哪里去了? 他們不明白是有人通過手段把錢轉移了,遲早是要回來的,也不明白錢只有拿出去錢生錢,才能給他們那么高的利息。 在大多數(shù)民眾心中,他們的存款放進銀行,就相當于鎖進了銀行的保險庫,一直放在那里。 結果現(xiàn)在告訴他們,錢壓根不在銀行,那完了,我們的錢是不是被吞掉了,不行,得趕快取出來。有一個就有第二個,很快形成了擠兌。 巴克利銀行的門口擠滿了人,都是要求取款的人,而且隨著人數(shù)增多,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這種情況下,要么銀行直接關門,引發(fā)更大的恐慌,要么拿出大筆現(xiàn)金出來,告訴大家,言是假的,是別人眼紅制造出來的謠言。 為的就是讓你們這些大傻子把錢取出去,他們好自己存錢進來,拿到大筆的利息。 只要大量的現(xiàn)金放在那,無論是不是取出來,民眾就能安心。 那么問題來了,現(xiàn)金到哪里去弄? 要么羅斯先生緊急從法國等羅斯家族掌握的銀行中調過來,要么就從其他銀行轉移,就像斯特利轉移巴克利的現(xiàn)金一樣。 然而等布瑞克等人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第二批入場的大學生們規(guī)模之龐大,是精心計算過的,從每個學習巴克利搞免息貸款的銀行中,弄出一大筆錢,轉頭存入斯特利。 而這個數(shù)字卡得非常精準,幾乎是每家銀行能抽出的貸款數(shù)目上線。 再多貸出一點,銀行現(xiàn)存的現(xiàn)金就少了,要是也發(fā)生擠兌危機,銀行就危險了。 而這是很有可能的事,在巴克利銀行暴雷后,也會有民眾擔憂其他銀行是不是也會發(fā)生這種事,于是紛紛去取錢。 當然,等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取錢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障礙,而銀行好似也不缺錢。 就會有人開始后悔,放棄了那么高的利息,然后轉頭又會存進去。 而這個基準數(shù)就是安全線,布魯斯在行動前,給每家銀行做了精準評估,確保他們不會出事的同時,也沒有余力去幫助他人。 現(xiàn)在就是二選一的局面,要么找羅斯家族,要么求助搞自己的斯特利銀行。 布瑞克行長第一反應當然是求羅斯先生,而這點布魯斯其實是樂見其成。 畢竟要救一家銀行,所需要的金錢數(shù)目巨大,那么大筆的資金流入,對英國只有好處,壞處也不過是他換個目標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