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書迷正在閱讀:蜀山之我是嚴人英、英雄不屈服于女裝[綜]、網(wǎng)游之血舞乾坤、王府遺珠、在雄英當臥底的日子[綜]、之南、恃寵為后[重生]、都市巔峰武神、[綜]貓眼石、[綜漫] 白發(fā)千手的柯學戀愛日常
只因緩了這一緩,景仁宮給自己招來了好大一樁麻煩。 皇太后千秋后不久,皇帝鄭重通告皇后:“圣母皇太后年屆七旬,且為皇室至尊,宮闈以內(nèi)事務,皆應仰承皇太后懿旨予以裁決?!?/br> 寒苓心中很不是滋味:“皇上的意思,臣妾執(zhí)掌六宮,莫非對皇太后有所忤逆不成?” 弘歷并未改變主意:“你是皇后,也是太后的兒媳,以回稟宮務為契機,正可常到壽康宮請安,又免得皇太后寢宮空曠、駕前冷清,這豈不是兩全其美的法子么?” 說到底,清廷壓根就沒有由皇后長期主持六宮事務的傳統(tǒng),終順治一朝到圣祖康熙爺在位初期,后宮的實權(quán)掌握在先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孝莊文皇后手中,等她老人家駕鶴歸西,后宮就沒有皇后這種生物長期存在了,名義上的后宮大佬是貴為皇太后的孝惠章皇后,崇元太后的婆婆死的早,否則也未必能在后宮一言九鼎;到了如今,皇帝要尊崇孝道,皇后自然只有支持的份兒,寒苓便不言語:“皇上說的是?!?/br> 成霜很快查到了事情的曲直原委。 弘歷去壽康宮請安,皇太后在母子閑談時隨口說道:“聽說順天府東面有座廟非常靈驗,只因年久失修,百姓進香時頗為不便,皇上若是得便,能不能打發(fā)人修繕一番呢?” “謹遵皇額娘懿旨?!焙霘v當面應承,一扭臉就罰了壽康宮首領太監(jiān),“太后有此憂心之事,你等近身服侍,尚且未能體察,豈非失職之過?著命慎刑司,杖責三十為戒,倘若復犯,朕斷然不能輕恕。” 修廟是外朝之事,皇太后此舉便有干政之嫌,身為皇帝,最看重的從來不是母子、夫妻抑或子女情分,在他心中,皇權(quán)是不容許任何人染指的獨有之物。 因為當事人是自己的母親,善意揣摩的乾隆皇帝多少還是進行了一定反思的:皇太后身處后宮,本來應該執(zhí)掌或參與后宮宮務,因為對宮務插不上手,所以才會閑著無聊打聽外頭的事兒,這才誤打誤撞觸犯了后宮不可干政的忌諱。 龍權(quán)鳳權(quán)選一個,犧牲的當然是皇后手中的六宮總理大權(quán),當然了,弘歷的初衷也許只限于“給太后補償,讓她有正經(jīng)事做”而已。 結(jié)果卻擺在明面上,皇后喪失了對后宮的實際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 作者有話要說: 皇太后其實是“聲東擊西”的政策。 ☆、147 “傳本宮懿旨,著貴妃、嘉妃、宗親王福晉協(xié)理六宮事務?!薄叭獭弊诸^上一把刀,寒苓同時面臨婆婆、丈夫、側(cè)室三方面的狙擊,如果不能一擊三傷,只能韜光養(yǎng)晦、蟄居待時,幸而到目前為止她還是占足了贏面的。 皇后撂挑子不干是需要理由的,寒苓通告六宮:“我要調(diào)理眼疾,你們閑著沒事兒就不必到景仁宮來礙眼了?!?/br> 眾妃嬪嚇得夠嗆:皇后上回害眼疾,后宮同時有兩個妃嬪小產(chǎn),如今還是治眼睛,不會是又有哪個要倒霉了吧? 除了帶孩子,那拉皇后的工作重心有兩個,其一是刺繡,其二是配藥。尤其是后者,擺明是挾制六宮的大殺器。 首次被賦予宮務協(xié)理大權(quán)的宗親王福晉不無忐忑之意:“媳婦是晚輩,不好插手后宮宮務,萬一有所疏漏,恐怕連額娘都要顏面受損?!?/br> “無妨。”寒苓寬慰兒媳,“教你協(xié)理宮務,并非便要裁決做主,你隨貴妃嘉妃學習進益,長些見識也不是壞事。” “是?!睘跹攀仙陨运闪艘豢跉?,“媳婦有不懂的地方再來請教額娘?!?/br> “嗯?!焙叨诘溃半m是如此,你可不要顛倒主次忽略了大阿哥,后宮便是翻過天去也不是你的職責?!?/br> 烏雅氏趕忙答應:“媳婦明白。” 說的直白些,烏雅氏其實扮演了“監(jiān)察御史”的角色,她是晚輩不假,卻是皇帝的嫡長媳婦、隱形的未來國母,只要從旁看著,哪怕一句話都不說,天然便對貴妃、嘉妃形成震懾作用。 與長嫂相比,嘉王福晉明顯放開的多:“額娘,聽瑪嬤說,當初您得到天書三卷后上呈先帝,御醫(yī)院、御膳房難明要義,又把它賞還給您,難道只有您一個人能看懂天書上的內(nèi)容嗎?” “也不全為這個?!焙叩恍Γ霸谖疑铣侍鞎蟛痪?,京畿忽然爆發(fā)大地動,先帝不敢受納仙人賞賜,這才下降旨意,要我仍做天書之主。” 嘉王福晉恍然大悟:“原來如此?!?/br> “所謂天書,不過是由梵文撰寫,常人難以解讀罷了?!焙邍@了口氣,“此為旁騖,不應見容皇室,女紅膳食倒也罷了,似那制藥配毒之法,若要外傳,恐有后患遺留,將來怕是要帶進棺材里去的。” 嘉王福晉笑道:“幾位公主都是伶俐人,額娘何愁后繼無人?” “再說罷!”本心而論,這種東西猶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有rou,真要相傳,教授嫡長媳婦更加合適,烏雅氏雖好,終歸不稱寒苓心意,思索再三不得結(jié)果,索性放棄了教傳子孫的打算,“你既得便,我把針線訣竅傳你一些,日后隨你自做人情,多一門手藝,總沒有什么壞處的?!?/br> 嘉王福晉大喜:“媳婦謝過額娘恩典?!?/br> 婆媳姑侄,一個愿教,一個肯學,嘉王福晉底子又好,加上和明公主偶來指點,只兩個月光陰便能下手助力,寒苓倒因此輕省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