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夢也、[綜漫] 論壇養(yǎng)成路人男主、網(wǎng)游之逍遙盜賊、遇龍、[柯南同人] 人在名柯,我的畫風(fēng)好像不一樣、王牌特工妻:軍少,來單挑、小保姆【H】、重生九零學(xué)霸小嬌妻、過氣頂流帶娃追夫、論收集訊息的姿勢[快穿]
“殿下,您是不是忘了,當(dāng)年永樂帝用李慶做了什么,讓譚青、朱崇那些功勛將領(lǐng)倒下吧?您是要借永樂帝的未盡承諾,登上寶座的人,怎能做與祖訓(xùn)相悖之事?” “你到底是什么人?!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漢王尚武,且性格暴躁,但他并非一無是處。他跟在永樂帝身邊多年,永樂帝對他耳濡目染,他也是個心高氣傲,自視甚高之人。 呼延錦的面具在燭光下一閃,他便來到了漢王的面前。 “您敢做,我為何不敢說。本月十九日起,您的護衛(wèi)軍陸續(xù)從周邊州府,搜刮搶奪回多少兵器甲胄,存放在哪個倉庫,您需不需要我報個數(shù)?” 漢王目瞪口呆。 “您的護衛(wèi)軍,用換人的方法,將老弱兵士變更軍籍,招入青壯年平民以填補之。這……不是您的手下背著您做的吧?” 漢王深吸了一口氣,反倒鎮(zhèn)定了許多,他平靜問道:“請問閣下有何要求?” 此銀面客既然知道自己所作所為,不去朝廷告自己謀反,卻到漢王府里找他聊天,必有圖謀。 “我剛才說過了,我是來幫你的。至于我自己,就是看著皇位上那一位不順眼,他差點一箭射死我內(nèi)人,這個仇,我一定要報?!?/br> 漢王腦子里快速轉(zhuǎn)起來:沒聽說朱瞻基要射死哪個女人啊,難道是情仇?那小子年輕氣盛,倒是有這種可能。 他口氣緩和了許多,又問道:“那閣下到訪,就是為了這一封告密信?” “這還不夠嗎?您尚未準(zhǔn)備充分,卻給皇上一個抄您王府的借口,您是嫌自己私藏的兵器甲胄,皇上不知道嗎?” 漢王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冷靜下來,他也覺得呼延錦的話在理,可鹽運贓款不貪也貪幾年了,自己豢養(yǎng)馬匹、招募軍士,這都是要花錢的。 “這……不知閣下有何建議?” “皇上此時還在兩難之中,大殿之上,日日都在打嘴仗,這封告密信,就有可能促使皇上下決心。我能為你攔一次,卻不可能為你攔每一次。” 呼延錦似笑非笑的唇,讓漢王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所以,您應(yīng)該趁早退回部分鹽款,給皇上一個臺階,也不要去管那些陷入此案的官員,他們的命,不值得用您的前途來換?!?/br> “如此……便可?萬一皇上嫌少,不肯罷休呢?” 呼延錦顯得有些不耐煩,說到:“您就不會大度點,拿出一個讓他不嫌少的數(shù)?照不照做您自己看著辦,若是您倒下了,我還可以去找趙王,您……卻沒有機會重來一次?!?/br> 他看漢王默不作聲,知他已經(jīng)動了心,又乘勝追擊道: “你在退回鹽款的同時,可以提幾條利國利民的國家民生建議,和您的要求,若是皇上盡數(shù)同意,說明皇上對您打消了疑慮。您也就贏得了更充裕的準(zhǔn)備時間?!?/br> 這一次,漢王終于點點頭,說到: “不錯,這是個好主意。本王會斟酌處理。閣下既然有心幫本王,何不如本王賬下,助本王一臂之力?” 呼延錦哈哈笑道:“都從您內(nèi)部發(fā)力,又如何抵得上里應(yīng)外合,來得更精準(zhǔn)?漢王殿下您放心,您需要的時候,我自會出現(xiàn)。您看,那是什么?” 漢王順著呼延錦的手,往右邊的書架望去,還什么也沒看見,只聽門一聲輕響,那位銀面人已經(jīng)離開了。 朱高煦深深的舒了口氣,再次拿起桌上那封告密信,確信剛才發(fā)生的是真事。 不禁嘆到:真是高手在民間! 第440章 姑息養(yǎng)jian以退為進 朱瞻基正迫于百姓輿論、大臣催促,而自己又覺得時機不成熟的窘迫中,漢王竟然退回了整整一車贓款! 吃到嘴里的rou還要吐出來,這比沒進口袋就搶走,難多了。 雖然這和他所貪數(shù)額相比,還不到十之一,但對于國庫空虛、捉襟見肘的朱瞻基來說,還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再說,這是個此消彼長的博弈,朝廷多這一車贓款發(fā)不了財,可朱高煦少這一車財寶,就像剪掉了翅膀上的長羽。 關(guān)鍵是,漢王退這一步,皇上便可以毫無顧忌的砍了那些互相勾結(jié)、抱團貪污的官員的頭。整頓吏治,殺一儆百。 徐之錦欣喜的領(lǐng)命去了:呼延這次可讓大理寺立了一大功。 朱瞻基也深深的舒了口氣。低頭一看,怎么?“告罪書”下面還壓著一本折子? 打開看,還是漢王寫來的,上面陳述了經(jīng)山東一帶漕河堵塞,申請朝廷撥銀子疏浚,還有細(xì)細(xì)碎碎幾項,也都是關(guān)于民生問題的提案。 朱瞻基大筆一揮,準(zhǔn)! 再看最后附加一條,又冒了火:漢王竟要求朝廷同意,允許永樂二年,從樂安遷往平原的樂安人,重新返回樂安居住。 當(dāng)年永樂帝詔命樂安人,遷往同屬濟南府的平原縣,是為了幫助,因戰(zhàn)事人口凋零的平原縣,恢復(fù)戰(zhàn)后經(jīng)濟,這是朝廷做的一些補償措施。 當(dāng)時因是強行遷移,永樂帝還撥了不少耕牛和農(nóng)用物資,給這些搬遷的樂安人,這才平息了民怨。 如今時隔多年,在漢王需要招兵買馬、擴充軍力的時候,卻提出要讓樂安人回歸,這不是司馬昭之心嗎? “真是無恥!你看看,他是不是以為退了一點銀錢,就有了跟朕條件的籌碼?” 旁邊的張樾撿起皇上扔在地上的折子,看了一眼,他都有些佩服呼延錦,漢王寫的奏請事件,和他猜測幾條中的一條,如出一轍。 “恭喜皇上!您離您的目標(biāo)又近一步了。” 張樾將折子放回龍案上,鎮(zhèn)定的繼續(xù)說道: “如今圣上要滅漢王,師出無名容易落下口舌,還不如讓人看看,漢王的貪婪嘴臉。讓他以為您軟弱好欺,只會自大妄為,做出不法的事情來。 他一再造反,圣上都選擇原諒,厚賞安撫,可事不過三,總有忍不可忍的時候。 至于平原縣的樂安人,二十年的積累,不是那么容易放棄,只要讓平原縣以去年蝗災(zāi)為名,減免今年的賦稅,臣相信,愿意走的百姓也不會多。” “你是說,朕應(yīng)該姑息養(yǎng)jian、以退為進?” “正是?!?/br> 朱瞻基覺得,今天的張樾格外有頭腦,于是欣然拿起筆,批了一行字:自愿申報者可。 “申報時,再讓他們提供祖宗十八代的戶籍證明,宗族要能證明他爹是他爹,保證沒人愿意遷回樂安?!睆堥幸槐菊?jīng)的補充道。 這下連旁邊的蕭忠也忍不住想笑了。 漢王府里的漢王,拿到皇上的批復(fù)欣喜異常,手上不斷抖動著那份批復(fù),狂笑道: “看看!看看!一試便知,朱瞻基還是個毛頭小子!朱恒,你趕快調(diào)集人手,丈量出一些荒地來,等著迎接回歸的樂安人!此事本王思忖已久,從不敢提。沒想到,皇上竟然批了!” 樂安知州朱恒領(lǐng)命走了。指揮王斌疑惑道: “為何那蒙面人料事如神?他武功高強,若是江湖中人,為何對朝廷之事如此熟悉?若是朝廷中人,武官中又并無這號人物。 會不會……是皇上派來誘您上鉤的人?” 漢王搖頭笑道:“他知道我們的一些事,從現(xiàn)在的跡象來看,皇上并不知曉。若說得有理,可以采納,難道本王自己沒有判斷嗎?” 王斌幾人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也只好作罷。 此時,宋莊里的呼延錦也在笑……他苦笑道: “姑娘,你這是在跳舞嗎?鞭子打出去沒力,它的長度反倒成了累贅……你再跳會……海安,推我去屋里順口氣……” “回來!我還在練習(xí)呢,你去哪里?” “我……我替你倒茶水去!” 花蕎看著手中的鞭子也是無奈,平時看呼延錦舞起來那樣輕松服帖,怎么到了她手上,就像條冬眠的蛇,怎么晃都晃不醒。 看著發(fā)愁的花蕎,端著水過來的呼延錦又不忍心,把茶碗遞給她,安慰道: “你才剛開始學(xué),更何況,軟鞭本來就是相對難學(xué)的武器。但你想想,等你學(xué)會了,以后兒子不聽話,你隔著三步遠(yuǎn),也可以打他的屁股,是不是很有趣?” “噗!” 花蕎剛喝到嘴里的一口茶噴了出來,呼延錦坐輪椅位置比較低,這一口茶剛好均勻的噴在他臉上,他用手抹了一把臉,淡定道: “今天,就練到這里?!?/br> 花榮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著手私塾的選址建設(shè)了,他照著望南私塾的布局,畫了一份圖紙,讓工匠修改了一下,便開始建房子了。 問題是附近并沒有合適的先生,還得到京師里去找。 花有財根據(jù)他在萬戶山莊私塾,替他們授課的經(jīng)驗,將一些向自然常識、數(shù)學(xué)、醫(yī)學(xué),他能記起來的,對大明人有用的知識點,寫成一本書,每天教教花蕎、花榮、海英幾個。 就算以后自己走了,還有幾個半桶水可以互相商量著學(xué)。 晚飯的時候,呼延錦接到了徐之錦送來的信。 他是讓人送到通州,通州再送過來的。之所以送信,是因為他寫的內(nèi)容很長,充滿了憤怒。 原來,在他處理的這批人之中,有個人被皇上豁免了。 那是一位老侯爺?shù)牡兆樱ツ瓴乓u了爵位,他手上,有永樂帝賜給侯爺?shù)牡F券,子孫能用三次。 “徐愛卿,夏侯爺曾為永樂朝立下汗馬功勞,子孫不孝,但他是從犯,也不是殺頭的大罪,朕就赦免他的罪吧。” 徐之錦沒辦法,只好放了這位夏侯爺。離開大理寺時,他氣焰囂張的說: “徐大人,本侯口袋里的東西,只有女人能往外掏,你,還是省省力氣吧!” 皇上所謂的“從犯”夏侯爺,他是除漢王以外,貪得最多的人。 一座侯府,修得富麗堂皇,永樂帝去后,京中貴族奢靡之風(fēng)漸起,夏侯爺首當(dāng)其沖。 徐之錦只有眼睜睜的看著第一貪、第二貪,從他手指縫里,堂而皇之的漏了出去。 “天既不能罰之,何不替天行道?” 第441章 銀面郎君劫富濟貧 “能讓遵紀(jì)守法的徐之錦放狠話,這夏侯爺也是個人才。” 呼延錦將信順手燒了,淡淡一笑:“這位夏侯爺所貪之錢,是百姓多付的鹽錢,理應(yīng)還給百姓?!?/br> 花蕎有些激動,摩拳擦掌的說:“我們要去把他捆起來,打一頓嗎?” “是‘我’,不是‘我們’?!焙粞渝\及時更正到,想想又說: “既有此事,不如連之前查到的,三個為富不仁的紈绔,也一并治了。 他們依仗家族權(quán)勢,白白吞并了多少農(nóng)戶的土地,害得平民成了流民,雖未親手殺人,失地農(nóng)戶卻因他而死。 就算告到衙門,賣地有契書,也曾丟下一兩袋陳年霉米,官府也不管是否被逼,吃的都是啞巴虧?!?/br> 花蕎使勁點頭道:“對!這事不是一樁兩樁。把他們綁了,丟到午門去,寫上他們的罪狀。看他怎樣面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