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黥布,受死
稍傾,蕭何、白樺和鳳囚凰三人走進議事廳。 “君侯!” 蕭何向歐陽朔行禮。 歐陽朔抬頭看了蕭何一眼,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坐!” 諸人在議事廳,商討戰(zhàn)后事宜。 就在此時,門外來報。 “報!” “進來!” “啟稟君侯,王離軍已經抵達城外。” “好!” 歐陽朔大喜,王離總算沒有太混賬,按時抵達。 如此一來,安陽之危,徹底解除。 五萬王離軍先鋒,由王離親自率領,于上午十一時左右,來打安陽城。大軍在城外駐扎,只有王離帶著兩名親衛(wèi),來到領主府,面見歐陽朔。 畢竟不是自己屬下的將領,歐陽朔淡淡地回了幾句話,并未責備王離。 據王離講,十萬主力大軍,已經押送大量從河內籌集到的糧草,正在趕來安陽城的路上。最遲明天下午,大軍就能抵達安陽城。 糧草無憂,歐陽朔也是松了一口氣。 否則的話,安陽城內的數萬大軍,不出幾日就要餓肚子了。 寒暄之后,歐陽朔迅速擬定下一步的作戰(zhàn)方略。 光防守,不進攻,不是歐陽朔的風格。 歐陽朔當即下令,王離軍不必進城,直接進入西城門外的樹林隱蔽。他要給反秦陣營趕來的援軍,準備一份大禮。 一切布置妥當之后,不到半個小時,英布軍就來到安陽城外。 真是險啊。 英布率部來到城外,見到城外的慘狀,不禁皺起眉頭。 情況不對啊。 異人軍團難道全部被殲滅了嗎?按照情報,安陽城的秦軍應該不足以殲滅異人軍團才是啊。 難道說,秦軍又有援軍抵達? 英布見城頭懸掛的領主旗,神情陰沉不定。 “將軍,現在該怎么辦?” “繼續(xù)攻城!” “攻城?現在情況不明,貿然攻城,怕是不妥?!?/br> “就是因為情況不明,才要攻城?!?/br> “末將愚鈍!” 英布舒緩神情,道:“對城頭發(fā)起試探性的進攻,打探敵軍的虛實。” “將軍高明!” 英布不為所動,道:“我已在項將軍面前立下軍令狀,沒有退路。無論如何,都要拿下安陽城,明白嗎?” “明白!” 大量的攻城器械,被推到陣前。 城頭上,禁衛(wèi)師團也已經接過羽林衛(wèi)的防衛(wèi)任務。 首先發(fā)威的,就是箭塔、攻城梯以及少量的投石機。在攻城器械的配合下,英布軍發(fā)起試探性的進攻。 進攻異常的順利。 大量的士卒登上城頭,跟禁衛(wèi)師團血戰(zhàn)到一起。 英布見此,嘴角閃過一絲微笑。 果然,敵軍也是損失慘重,就連基本的守城物資都沒有。 “全力攻城!” 心中已有判斷,英布自然不會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諾!” 浩浩蕩蕩的大軍,朝城頭涌去,一波接一波。 城頭的守城物資確實已經匱乏,基本消耗殆盡。禁衛(wèi)師團的士卒,先是連夜趕路,接著又是一場大戰(zhàn),體能也跟不上。 更重要的是,林逸接到君侯的指令,要將英布軍盡可能地吸引到城頭。 在禁衛(wèi)師團的“配合”下,英布軍自然是首戰(zhàn)告捷。 兩軍在城頭,短兵相接。 英布也是一位大將,一旦察覺到敵軍的“虛弱”,就不會給對手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連連發(fā)動猛攻。 禁衛(wèi)師團也不是吃素的,立即還以顏色。 就在兩軍交戰(zhàn)正酣的時候,隱藏在樹林中的王離軍出動了。 王離軍晝夜兼程,已是疲憊,在樹林中短暫地修整過后,全部精神煥發(fā)。王離軍全部都是輕騎兵,猶如一柄尖刀,突然從后方插入英布軍中。 此時的英布軍,一半以上都攻到城墻腳下。 被王離軍這么一沖擊,英布軍立即大亂。 英布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有軍隊從后方攻過來,根本就沒做任何的防護,反倒是在兩翼安排了護衛(wèi)部隊。 “不好,中計了!” 英布大驚失色,臉色煞白。他想整頓軍隊,可惜已經晚了。 “黥布,受死!” 王離早就盯著英布,一馬當先,對著英布一聲大喝。 英布聞言,勃然大怒,他最忌諱別人叫他黥布。 “王離匹夫!” 兩員大將,戰(zhàn)到一起。 英布是一員猛將,王離也不是易于之輩,將門之后。 剛一接觸,就擦出火花。 真要分出勝負,起碼得一百回合之后。 可惜,時間不等人。 正在攻城的英布軍不知所措,只能撤下,增援主軍。 撤退的英布軍,跟主力匯合,又無人指揮,簡直就是亂上加亂。王離大軍在敵軍中肆意沖殺,不求殺敵,只求將敵軍徹底擾亂,無法聚合。 就在此時,修整過后的羽林衛(wèi),從南門繞道,狠狠地插入英布軍中。 兩相夾擊,英布軍立即潰敗。 混戰(zhàn)中,一方大軍一旦被沖亂,就再無聚合的可能。 剩下的,只有任人宰割的命運。 慌亂的士卒,四散而逃,整個戰(zhàn)場,簡直亂成一鍋粥。 戰(zhàn)到后來,就連禁衛(wèi)師團都出城作戰(zhàn)。 英布軍亂,秦軍可不亂。 三支騎兵部隊,在戰(zhàn)場上有序穿插,互相配合,高效地收割著敵軍的生命。大軍真正的指揮者,正是城墻上的曹參。 曹參通過令旗,居高臨下,調動三支騎兵部隊,對英布軍實施絞殺。 英布見狀,知道大勢已去,不想再跟王離糾纏。 只見英布一聲大喝,格擋掉王離的進攻,率部狼狽地逃往義軍大營。 王離還不解恨,率部一路追殺。 追出二十余里,方才率部返回安陽城。 此役,五萬英布軍,逃走的還不足一萬之數,剩下的全部飲恨在安陽城下。這一場大戰(zhàn),可沒有俘虜一說。 不是生,就是死。 至此,白起的戰(zhàn)略,才算真正回到正軌。 等到后續(xù)十萬王離軍,押送從河內搜刮到的糧草,運抵安陽城。 彼時,安陽城將固若金湯。 等到那時,就要實施白起的第二步計劃。 喧囂了兩天的安陽城,終于恢復寧靜。 城中的百姓,在蕭何的組織下,出城處理戰(zhàn)場。掩埋尸體,收繳武器、鎧甲、戰(zhàn)馬、攻城器械以及糧草等等。 望著城外的尸山血海,安陽城的世家,望向秦軍的目光,充滿畏懼。原本蠢蠢欲動的小心思,是徹底的熄滅,再不敢做它想。 戰(zhàn)爭結束,歐陽朔就退回房間,專心調息,誰也不見。 城中的一切,全權交由蕭何以及白樺二女負責。 ********** 棘原城外。 英布離開之后,項羽就披掛持槍,準備前去斗將。 項羽是個武藝天才,刀槍劍戟,無一不精通。槍是霸王奪月槍,劍是天子雷霆劍,戟是天龍破城戟。 因為是斗將,在馬上作戰(zhàn),項羽選擇了霸王奪月槍。 斗將的消息,早已傳遍全軍。 棘原城外,空出一片巨大的空地。 惡來、張遼、秦瓊以及王龁四位猛將,同樣穿戴整齊,率部出城。 五員大將來自不同的朝代,前后跨越一千六百余年。惡來是商朝、王龁是戰(zhàn)國、項羽是秦朝、張遼是東漢三國,秦瓊是隋唐。 這是一場真正的跨越時空的對決。 校場兩側,兩軍的士卒排成軍陣,為己方的武將吶喊助威。 除了吶喊,兩方還不約而同地擺出戰(zhàn)鼓,擂鼓助陣。 軍中斗將,最是熱血。 沙場男兒,哪一個不想在千萬人的注視下,斬敵將與馬下。 尚未開場,現場的氣氛已是燃燒起來。 吶喊之聲遠遠地擴散開來,在山谷從回蕩,連綿不絕。 白起端在城頭,神情淡然。 兩側,則是坐著章邯和其他的領主。 稍傾,項羽騎著烏騅,步入校場。 剛一出現,就引起陣陣歡呼之聲。 十幾天的鏖戰(zhàn),項羽在反秦義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此前的諸侯聯軍,只是迫于形勢,服從項羽的指揮,現在已是心甘情愿。沒辦法,項羽率領的江東猛士,實在太厲害。 斬將奪旗,攻城略地,無一不在話下。 在項羽的帶領下,這就是一支無敵的鐵軍。 此刻,三千江東猛士,正列陣在義軍的最前方,為主將助陣。在江東猛士的眼中,項羽就是他們的無敵戰(zhàn)神。 對面,惡來見項羽一出場,就引起如此的歡呼,神情不滿。 四員猛將身后,助陣的正是他們的精銳部隊。為惡來助陣的,正是山蠻重裝步兵旅,這支“鐵壁”,在每一場戰(zhàn)役都無比的耀眼。 已經有人稱這支軍隊為“山海之壁”。 有他們在的陣地,必定是堅如磐石。 就算是江東猛士,遇到山蠻重裝步兵旅把守的陣地,也要鎩羽而歸。 山蠻重裝步兵旅,這支山海城成軍最早的一支步兵旅,其單體戰(zhàn)斗力,跟禁衛(wèi)師團不相上下,甚至跟羽林衛(wèi),也能掰一掰手腕。 這是一支真正的王牌部隊。 張遼、秦瓊以及王龁三員大將,站在他們身后的,也全部都是靈犀城、尋龍縣以及落鳳城的王牌部隊。 跟山海城家大業(yè)大不同,三員大將在各自的領地,可都是第一大將,待遇自然不一般。白樺等人,恨不得將最好的資源,投入到他們身上。 驚世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