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有的百姓家中平時會放一些常用藥材。 哪怕并不多,也是積少成多。 這才讓醫(yī)館的藥材緊缺緩了一下。 經(jīng)過調(diào)養(yǎng),萬雨覺得自己徹底好了起來。 但是千寒總是拘著他,不讓他下床。 他一直待在屋里都待煩了。 所以他就磨著千寒,讓他出去走動走動。 “夫君,你就讓我出去走動一下嘛” “你以前不是經(jīng)常說運動有益于身體健康嗎” “難道你都是騙我的” 千寒心想,那是我在床上說的話,當然是騙你的了。 有道是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最終,千寒還是沒能敵過夫郎嘴上的軟磨硬泡。 當然了絕對不是因為夫郎許下的各種姿勢哦。 千寒想著反正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徹底治好疫癥的藥方,再加上夫郎體內(nèi)應該已經(jīng)有了抗體。 不用再擔心疫癥了。 就帶著他來了到醫(yī)館。 “大夫,我們夫夫想要來您醫(yī)館幫忙熬藥,為百姓們做一點事情,可以嗎?”千寒詢問道。 因為千寒幾次相助醫(yī)館,所以醫(yī)館就同意他們留下。 兩個一起幫忙給那些來喝藥的百姓們熬藥喝。 拿著熬好的一大鍋湯藥,千寒端到門口處。 那些百姓們一看到湯藥,就全部一窩蜂的圍上來。 “給我藥” “走開,是我先來的” “你說你先來,誰看見了,明明是我先來的” 各種人全部擠在一起,湯藥也弄撒了不少在地上。 本來藥材就不多,不能再浪費了。 想到此處,千寒拉著萬雨大聲說道“各位,別擠,這是我夫郎,他之前跟你們一樣得了疫癥,但是他吃了藥以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了,如果你們還擠做一團,每個人都遲遲得不到湯藥,這樣不僅會耽誤你們的病情,還會浪費許多湯藥”說完指著地上的藥水。 百姓們聽了千寒的話,頓時都安靜下來。 是啊,不能耽誤自己的病情。 現(xiàn)在藥材本就緊張,要是再浪費下去,自己要何時才能治好疫癥。 聽到萬雨都已經(jīng)好了,眾人對自己吃了藥能夠治好病的信心增加了很多。 千寒趁此機會讓這些百姓們排隊領藥,不要一窩蜂的圍上來。 大家努力的共同維護好秩序,按順序上前挨個領藥湯喝。 百姓們按照千寒的要求排起了隊形。 這樣一來,大家領到藥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后面的百姓們也自發(fā)的站好排隊,不再擠來擠去。 醫(yī)館的大夫們看到如此情形,對千寒夫夫兩個人更加感激了。 醫(yī)館的病患多,許多正常人都不愿意往這里湊。 只有千寒夫夫愿意在這個時候湊上來,還幫他們解決了百姓擁堵的事情。 大夫們加上太醫(yī)也才二十幾個人,別看二十幾個聽起來多,但是面對成千上萬的百姓來說,已經(jīng)很少了。 他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連軸轉(zhuǎn)。 千寒負責煎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雖然有許多百姓都捐了藥材,但是消耗的速度也是很快,估計藥房里的這些藥材只能夠堅持到明天中午。 也不知道朝廷的藥材什么時候才能送來。 千寒找到縣令,讓他再去發(fā)動一下那些寺廟和道觀,寺廟和道觀一般都有自己的藥田。 縣令也為藥材的事情著急,因此聽了千寒的建議,找上了縣里的寺廟住持和道觀的掌教,連尼姑庵都沒放過。 結(jié)果是喜人的,寺廟和道觀,還有庵堂都愿意捐獻藥材。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條件,就是希望醫(yī)館公布藥方,他們決定自己在縣里另起灶爐,熬制湯藥,施給百姓。 縣令一想,這樣還能夠給自己減輕負擔呢。 就同意了公布藥方。 醫(yī)館當然不會不同意,畢竟這是一件好事啊。 他們同時也希望百姓們的疫癥早點治好。 于是,第二天,醫(yī)館就對百姓宣布,其他幾個醫(yī)館已經(jīng)暫時借給各個寺廟和道觀,庵堂,那里也有人在熬制湯藥,藥方就是自家給的,讓百姓們?nèi)ツ抢镱I藥喝。 聞言,百姓們紛紛散去,去了其他醫(yī)館領藥。 只留了少部分人還在這里排隊。 醫(yī)館的負擔一下子就減輕了好多。 一時間縣令覺得自己額頭上的皺紋都減少了許多。 終于,五天后,朝廷派來救援的藥材隨著御史大夫等人一同到來了。 縣令終于等來了朝廷的第二波藥材援助。 此時百姓們中有那些體質(zhì)比較強的,已經(jīng)徹底好了。 縣里的鋪子都紛紛開業(yè)了。 其中尤其是米鋪最受歡迎,再不開業(yè),百姓家里的存糧快要堅持不住了。 不過可能是因為排隊喝藥的緣故,百姓們get到排隊的好處。 不再一擁而上的圍著糧鋪,大家都自主的排著隊,按順序買糧。 當然了這其中也免不了有人想要插隊。 這種人受到了眾人的鄙視,只能灰溜溜的跑到后面排隊。 御史大夫等人經(jīng)過糧食鋪子,看到百姓們?nèi)颊境梢慌排诺摹?/br> 心中十分好奇,指著那些自覺排到后面的人問道“為什么這些百姓會站到后面去,前面不是空著許多位置嗎” 縣令回答道“是因為之前百姓們來領藥喝時,大家都蜂擁而上,導致許多人一時半會的明明藥就在眼前,但是就是喝不上,一不下心還會把藥打翻在地,一片混亂,浪費了不少藥材, 所以有人提出讓他們這樣排著隊一個個來,這樣先來后到的,不會亂了次序,也不會再把藥撒翻浪費,為我們省了不少心,現(xiàn)在百姓們都習慣這樣排著隊的買東西了,先來先買,后來后買,少去了不少糾紛” 御史大夫“原來如此” 御史大夫在來的路上已經(jīng)猜測過留漳縣百姓們的各種悲慘,但是來了之后,看見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尸橫遍野的模樣。 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滿目瘡痍。 百姓們也沒有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樣。 反而百姓們的生活的井然有序。 雖然看起來還是有些病懨懨的,但是經(jīng)歷過一場疫病,這樣也是正常的。 最主要的是百姓的精神面貌,一張張的面孔都是那么的鮮活。 沒有一個人死氣沉沉的。 經(jīng)過了一場疫病,百姓們戰(zhàn)勝了病魔,也戰(zhàn)勝了自己,他們變得更加的堅強。 這不,御史大夫前面的兩個百姓正在討論“我中午要去了空師傅所在的那家醫(yī)館喝藥” 另外一個人回答“那可惜了,不能與你同去。” 那人追問“為什么,你不是也要去喝藥的嗎?” 另一人回答“因為我早上就是去的了空師傅他那家醫(yī)館,中午我要去林玄子道長所在的那家醫(yī)館喝藥,晚上再去靜虛師傅所在的醫(yī)館喝藥?!?/br> 那人打趣道“妙啊,我怎么沒想到這點呢,不知道這幾家醫(yī)館喝的藥味道會不會不一樣。” 另一人又回答“你做夢了吧,都是同一個藥方子開出來的藥,味道怎么會有所不同?!?/br> 那人又說“萬一受過大師佛法的藥,味道會不一樣呢?”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走遠了。 留下縣令與御史大夫等人一臉黑線。 大理寺少卿于承笑道“沒想到陳大人治下的百姓是如此的…嗯…如此的可愛…哈哈哈” 縣令訕訕的笑了笑“于大人謬贊了?!?/br> 于承不以為然,隨即又問道“不知這想出排隊之法的人是誰???” 縣令回答道“此人是本縣的一個珠寶商人,在縣里開了一家首飾鋪子,名為‘千萬飾品’?!?/br> 于承納悶“一個珠寶商人,如何會想出這樣的法子?” 縣令頓了頓,回答道“乃是因為此人店里的首飾樣式十分新穎,頗受縣里家眷們的喜愛,為了防止客人們擁擠碰壞店里那些珍貴的首飾,所以才想出了這樣的法子,讓客人們排隊挨個兒挑選?!?/br> 這話當然不是千寒說的,只是千寒的鋪子火爆的那陣子,確實使用了這樣的辦法。 后來這些被縣令打聽到了,他自以為這樣的方法就是千寒想到的。 所以這會兒聽了于承的問話,就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于承滿臉興味兒“哦?那我有機會要去那家首飾鋪子瞧瞧,看看是怎樣的首飾,如此火爆”順便看看那個珠寶商人。 旁邊的御史大夫一臉黑線“于大人,你不要忘了皇上派我們來調(diào)查的事情,反而關(guān)注起那些婦人喜歡的花樣首飾?!?/br> “這是當然,下官怎么會忘記呢”于承一臉敷衍。 旁邊的陳縣令納悶“御史大人,你們不是皇上派來送藥材的嗎,要調(diào)查什么事情,不知下官能否分憂啊” 御史大夫回答道“因為你上奏說這次的疫癥曾經(jīng)在關(guān)外出現(xiàn)過,剛好關(guān)外的蠻族也扣邊了,皇上特意派了本官和于大人來調(diào)查這兩件事是否有所聯(lián)系,你是本縣的縣令,不知你可發(fā)現(xiàn)過什么可疑的人和事務?” 縣令一臉慚愧“大人有所不知,本官剛被派到此地任職不過也就一月有余,就忽然發(fā)生了這場疫情,本官還沒來得及整理完縣里的卷宗,也不知道此地曾經(jīng)是否發(fā)生過這樣的疫癥,之所以知道關(guān)外發(fā)生過,還是縣里的一位老大夫提及方才知道。” “哦?那那位老大夫現(xiàn)在在何處”于承連忙問道。 三個人是一邊朝縣衙走一邊聊的。 此刻聽到于承這么問,縣令回答道“他正在醫(yī)館里,和那些太醫(yī)們在一起” 御史大夫連忙說“那你快帶我們?nèi)フ宜?/br> 縣令看了看前方不遠處的縣衙,心里嘆了口氣,帶著他們轉(zhuǎn)身,又朝著醫(yī)館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