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jiān)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葉瑤瑱也點了點頭,道:“鳳舞meimei說得對,相公一天不稱帝,這些事情就一天定不下來,許多號令也只能這樣含含糊糊的,總歸是不正規(guī)!” 亞莉桑德拉聳了聳肩,道:“你們說得太復(fù)雜了,什么大勢所趨、國號、年號的,其實事情很簡單,我們的地盤最大、軍隊最多,實力最強,皇帝當然就是我們的,在那里都是這個道理,所以沒什么好商量的了!” 亞莉桑德拉在商毅的妻妾中算是進門比較早的,其他人也都習(xí)慣了她的心直口快,粗線條,不過亞莉桑德拉到是說到本質(zhì)上了,當皇帝不就是這么回事嗎,因此其他人也都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說什么,但目光卻都看向了商毅這邊。 其實這些道理商毅心里都清楚,只是因為提得太突然,讓他一時沒有思想準備,因此才有些猶豫不定,而現(xiàn)在基本也己經(jīng)想通了,點了點頭,道:“好吧,明天我就去回復(fù)內(nèi)閣,準備稱帝的事務(wù)!” 眾妻妾們聽了,也都一起歡呼起來,畢竟商毅稱帝之后,妻妾們也都可以再升一級,皇后肯定是葉瑤瑱的,而其他人也都能夠弄個貴妃、嬪妃之類,當然也要榮耀得多了。 決定馬上稱帝之后,商毅也算是放下了一個大負擔,又見眾妻妾們都眉飛色舞,喜形于色的樣子,忍不住笑道:“那么你們都想好沒有,等我正式稱帝之后,你們都想要什么位置,名號、等級怎么定。”頓了一頓,忽然又想起什么,道:“而且咱們是不是還住在這個王府里,還是搬到皇宮里去住!” 亞莉桑徳拉首先道:“當然要搬到皇宮里去住,我早就想到皇宮里去住了!” 而其他人聽了也都停了下來,又注視著商毅,雖然說這是商毅隨口一說,但確實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現(xiàn)在商毅的王府是在皇宮的西南角,用教坊司等建筑改的,現(xiàn)在商毅還是靖北王,當然沒說的,但如果商毅稱帝之后,是否還住在王府里呢。 葉瑤瑱己道:“當然是要搬到皇宮里去住,要不然還算什么稱帝呢!” 現(xiàn)在商毅也想開了,反正都己經(jīng)稱帝了,住進皇宮里去也無不可,因此也點了點頭,笑道:“那就搬到皇宮里去住吧,反正皇宮都是現(xiàn)成的,也不用重建,只要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了!” 明朝是實行兩京制,因此不僅在南京也設(shè)有六部九卿,而且還保留著南京的皇宮紫禁城,規(guī)模和格局和北京紫禁城大體相當,雖然明朝的皇帝基本都沒有怎么在南京皇宮里居住,但在這座皇宮里,還是常備有相當數(shù)量的太監(jiān)和宮女,主要是付責平時的日常維護,當然如果那一天皇帝真來了,也能立刻有人侍奉,雖然說皇帝肯定會帶人來,但總不如本地人熟門熟路。 在淸廷第二次南侵時,南京曾發(fā)生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城防戰(zhàn),南京皇宮也有多處宮墻、建筑被毀,不過總體的格局和主體的建筑破壞不大,但清軍占領(lǐng)南京時期,宮女大多都被清軍搶走,太監(jiān)們有一部份走散,但大部份還留在皇宮里,當然在戰(zhàn)火中誤傷的也不少。 中華軍收復(fù)了南京之后,將南京紫禁城破損的宮墻修復(fù),然后就封禁起來,只是每天派兵定期進去巡視幾遍,而剩余的太監(jiān)宮女都留在皇宮里,付責日常的維護,當然是甴南京政府供應(yīng)飲食,現(xiàn)在南京皇宮還有大小太監(jiān)一百五十七人,宮女四十二名,基本都是在四十歲以上的。 雖然說在戰(zhàn)場中被損毀的建筑并沒有修復(fù),但從總體來說,這座皇宮的總體結(jié)構(gòu)基本保存的完好,三大殿等主體宮殿并沒有什么損壞,完全可以馬上入住。 入住皇宮的問題解決之后,后宮的等級、分封也是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葉瑤瑱道:“媺娖,你還記得明朝的后宮等級是什么樣的嗎!” 朱媺娖想了一想,道:“后宮之中,當然是以皇后為最高,皇后以下,是皇貴妃和貴妃,皇后、皇貴妃、貴妃都只有一人,然后在貴妃以下,又是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等有封號的皇妃,可以不定數(shù),妃以下黑嬪,又分為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等等,也不定數(shù),但各嬪都有自己的封號;而在嬪以下是婕妤、昭儀、昭容、貴人、才人、美人、選侍這些散號,這些是沒有封號的直接以名氏相和,不過散號的名稱太多了,時間太久遠了,我也記不太清楚了,而且按后妃嬪的等級,還要頒發(fā)給相應(yīng)的寶印冊、冠服、車輿、儀衛(wèi)鹵簿也都各有不同,但俱體的事情我也不記的了!” 她剛一說完,亞莉桑徳拉己驚呼道:“這太復(fù)雜了,我只記得住前面的皇后、皇貴妃、貴妃,其他都聽得我頭昏了!” 其他人聽了,也都笑了起來。 葉瑤瑱笑道:“到是真難為你了,這么復(fù)雜的事情,誰也不可能記得清楚!” 商毅想了一想,道:“我看這樣吧,現(xiàn)在雖然是稱帝,但天下并未統(tǒng)一,而且北京也未收復(fù),一應(yīng)制度都暫時未能制定,因此一切都該從簡,在稱帝之后,瑤瑱首先立為皇后,其他人都暫時封為皇妃,統(tǒng)按平級論,而品級、封號什么的,以后再慢慢制定!” 眾妻妾們聽了,也都沒有意見,一直以來葉瑤瑱都是家里的大婦,因此商毅稱帝之后,立她為皇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也說不出什么來,而其他們都被封為皇妃,全都按平級算,當然也都無話可說。 商毅又笑道:“不過馬上就要搬進皇宮里了,你們也都該進去熟悉一下環(huán)境,還有各人居住的宮殿,還有皇宮雖然都是現(xiàn)成的,但也有幾年沒住過人了,因比要搬進去之前,也要收拾一下,過幾天我就讓人安排一下,你們都進宮去看看,各人選好宮殿之后,安排人手,統(tǒng)一打掃?!鳖D了一頓,又道:“再選個好日子,我們可以先搬進去吧!” 第二天,商毅招集內(nèi)閣和統(tǒng)戰(zhàn)部的成員,正式同意了他們,稱帝的請求,可以著手進行安排稱帝的各項事務(wù),但商毅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所有稱帝的儀式、慶典等等事務(wù)盡可能的從簡,不能影響到正常的行政工作進行;二是在稱帝之后,主要只是制定國號、年號這些像征性的事務(wù),而對于各種制度、規(guī)則等等,盡可能的不要改變,一切先按以前的制度來。 眾官員們見商毅答應(yīng)稱帝,也都十分高興,而對商毅提出的兩點要求并沒有異議,因為現(xiàn)在天下并沒有完全統(tǒng)一,戰(zhàn)事仍然還在進行,因此不能讓稱帝儀式影響到戰(zhàn)事,而且現(xiàn)在的南京政府已經(jīng)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行政機構(gòu),暫時也沒有必要大動,畢竟要將新朝的各種制度全都制定出來,也不是短期內(nèi)能夠完成的事情,少說也要十年的時間,事實上所有的新朝建立之后,都會先沿用舊朝的各項制度,然后慢慢修改。 反正大家心里都清楚,現(xiàn)在只是先把商毅推到皇帝的位置上去,實際的意義只是正式確定大名份,等以后打下了北京之后,還會再舉行一次更為盛大儀式,那時才是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四章 大西軍歸降(上) 就在南京決定,商毅將正式稱帝的時候,在貴州前線,被李定國放回去的劉文秀又回到了中華軍的大營,向李定國等人轉(zhuǎn)告了孫可望等人的商議結(jié)果。 返時孫可望和艾能奇也正在為如何抵擋中華軍而陷入矛盾中,因為在沙子嶺一戰(zhàn)中,大西軍慘敗而歸,現(xiàn)在全軍只剩下六萬多人,象軍基本全軍覆沒,只能夠固守普安州。 雖然說現(xiàn)在大西軍的兵力還不算少,但孫可望和艾能奇都知道,和中華軍交戰(zhàn),是自取滅亡,唯一的辦法只能居城而守,但從貴州進入云南,并不是只有普安州這一條路可走,但如果將全部兵力都集中在普安州防守,中華軍還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入云南,而如果分兵把守各個要路,則會造成兵力分散,被中華軍逐個擊破,因此兩人也覺得十分為難。 本來兩人還對吳三桂抱有極大的期盼,但現(xiàn)在永歷朝廷己經(jīng)滅亡了,失去了這面旗幟之后,大西軍和吳三桂之間并無交情,相反還有仇,因此也不好直接去找吳三桂,不過在此其間吳三桂派來的使者居然還找到了普安州,兩人才知道,原來現(xiàn)在吳三桂也自身難保,根本就指望不上了。 因此兩人也是一籌莫展,一點辦法也沒有,而就在這時,劉文秀回到普安州。 兩人見到了劉文秀,也不禁又驚又喜,雖然說劉文秀所斷腿尚未好,但從氣色狀態(tài)來看,現(xiàn)在并不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的逃亡,這里面一定有事,果然見面之后,劉文秀就將自己和李定國相見,以及中華軍打算招降大西軍的事情說了一遍。 孫可望和艾能奇聽了之后,艾能奇當即表示可以接受,現(xiàn)在打也打不過,而且南京政府開出的條件也不錯,永歷朝廷也滅亡了,不如投降南京政府,還有李定國在里面照應(yīng),一定不會有錯的,而孫可望也知道投降是現(xiàn)在唯一的條路,中華軍開出的條件總體來說,確實不錯,可以先投降再說,這一點大西軍的將領(lǐng)就要比吳三桂靈活得多,并不貪戀割據(jù)自立的權(quán)力,當年張獻忠就多次接受明朝的招安,降而復(fù)反。 但讓孫可望覺得不滿意的地方是按中華軍的條件,自己和劉文秀、艾能奇乃然是并列的,而孫可望是希望能在投降之后的權(quán)力上完全壓倒兩人,但這話不能直接說出來,因此孫可望則表示,自己也基本同意投降,但希望李定國能夠親自到普安州來一趟,兄弟前面,當面談?wù)撘恍┘毠?jié),盡可能為自己盡力多爭取一些利益。 聽了孫可望的意見之后,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沒有多想,認為先和李定國私下談一次也好,如果能夠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當然也是好的。 于是劉文秀又拖著斷腿,來到中華軍的大營,邀請李定國去普安州。 羅遠斌等江西軍區(qū)的將領(lǐng)都擔心這是大西軍使的什么陰謀詭計,而且認為也沒什么好談的,條件已經(jīng)擺在那兒了,答應(yīng)就馬上派人過來請降,不答應(yīng)就開打,而且現(xiàn)在四川那邊的消息己經(jīng)傳到貴州,南京政府已經(jīng)拒絕了吳三桂再降的要求,因為是吳三桂首先拒絕了和平的要求,因此只能無條件投降,而對大西軍,也是一樣,于是也都勸李定國不要普安州,以防不測。 但李定國則當即表示,自己相信以前的兄弟不會加害自己,去和老弟兄見面,當面談一談也好,最好是能夠和平解決云南的問題,也能使中華軍減少一些傷亡。 李定國和羅遠斌在職務(wù)上是平級,都是軍區(qū)司令員,而在軍銜上,李定國己是上將,而羅遠斌還是中將,而且李定國這次來貴州,就是負責和大西軍和談,他堅持要到普安州去和孫可望等人面談,羅遠斌也沒權(quán)力阻攔,只能讓李定國去了。 于是李定國只帶了十幾名隨行的警衛(wèi)人員,和劉文秀一起來到了普安州。 和孫可望、艾能奇見面之后,幾個人的心情也都平靜不下來,首先是抱在一起,一個個都熱淚盈眶,久久不分開,畢竟這一次是在七年多以后,弟兄四人團聚在一起了,盡管這幾年來孫可望的私心開始膨脹,但和李定國也十多年的手足兄弟之情,因此這番行為,也確實是真情留露,并不是故意故作。 兄弟們哭笑了一陣之后,才都各自歸座,因為有劉文秀在中間來回跑了兩趟,對各自這幾年的情況也都十分熟悉了,因此也用不著述舊,直接就進入正題。 孫可望首先道:“老二,你為了我們幾個人的事情,大老遠從南陽趕到貴州,我們也十分感激,現(xiàn)在永歷朝廷是完了,讓我們投降鎮(zhèn)北王,也無不可,但你提出的這些條件,也太苛刻了一點,我們現(xiàn)在擁有云南全境,地方也有數(shù)千里,手下的雄兵也有幾十萬,就這么全都交出去,卻只給我們留下三個師,一共才三萬多人,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這也太過份了吧,當年義父接受明朝的招安,還能獲準在谷地駐軍,因此我們不求別的,只有兩點,一是至少要保留五萬人馬,二是給一個府我們駐軍,你看怎么樣!” 李定國搖了搖頭,道:“這兩點都不行,這些條件是南京靖北王和統(tǒng)戰(zhàn)部批準轉(zhuǎn)達給我的,而且也已經(jīng)說明,只能是這些條件,決不能再増加,因此請大哥、老三、老四見諒!” 孫可望有些不高興,道:“老二,我們雖然不親生兄弟,但也是十幾年的手足之情,兄弟己經(jīng)有七八年沒有見面了,如今你是飛黃騰達,而我們弟兄三個卻是慘淡經(jīng)營,才在云南有這一點點基業(yè),眼看著也快沒有少,難道說這一點小小的讓步,你都不肯嗎!” 李定國笑道:“大哥,只要是我的東西,幾位弟兄們想要,我絕不可惜,但現(xiàn)在我只是代表靖北王,來和各位兄弟商談,一切規(guī)則都是由靖北王制定,我說得好聽是南京的使臣,說得難聽一點,不過就是一個傳話的人,那有資格答應(yīng)你們的這些條件,就是答應(yīng)下來,也沒有用??!” 孫可望有些不悅,道:“那還要你來做什么,商毅隨便派人來傳可話不就行了嗎,我們答應(yīng)就投降,不答應(yīng)就開打,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劉文秀見孫可望的話有些沖了,趕忙來打圈場,道:“大哥,二哥這不也就為了我們弟兄嗎,想不然他為什么千里迢迢從南陽趕到貴州來呢!” 艾能奇道:“是啊大哥,二哥剛才說的也沒錯啊,這些事情他確實是做不了主,你硬逼他答應(yīng),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其實孫可望剛才只是故做姿態(tài),他也知道劉文秀和艾能奇會來打圓場,就算兩人不來打圓場,他也有辦法把話再拉回來,因此干笑了兩聲,道:“老二,剛才是做大哥的說得過了一點,你可別往心里去,只是我一時氣不過,談判嘛,就你滿天要價,我就地還錢,那有商毅這樣,開個價碼就不讓再談了,這不是欺負人嗎,大哥我也是闖蕩天下十幾年,南七北六二京一十三省也都差不多跑遍了,還會怕商毅嗎,我承認是大不過中華軍,但大不了就像義父當年一樣,再去當流寇唄,當年明軍抓不著義父,中華軍也未必能抓得住我們,大哥還是老脾氣,說話不中聽,你可別介意!” 李定國笑了一笑,道:“大哥,我們兄弟之間還講這些嗎,有什么話是不能說的,不過剛才你把心里話也說,我也就直話直說,有不當?shù)牡胤剑蟾?、老三、老四也別見怪!” 孫可望呵呵笑道:“沒說的,沒說的,剛才你也說了,咱們自家兄弟,有什么話不能說,你盡管說吧!” 李定國道:“大哥、老三、老四,你們己經(jīng)和中華軍交過手了,認為中華軍的戰(zhàn)斗力如何!” 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互相看了一眼,孫可望道:“我剛才也說了,我們確實不是中華軍的對手!” 李定國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么你們以前和清軍、明軍都交過手,再加上大西軍,排一排秩序呢!” 孫可望想了一想,終于道:“清軍比我們大西軍要強,明軍要看是什么隊伍,有的根本不堪一擊,不過也有強的,向?qū)O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這些人帶的隊伍,就很強,比我們也許還是強一點!” 李定國道:“那么清軍和明軍相比呢!” 孫可望道:“清軍比明軍強!” 李定國笑道:“大哥、老三、老四,你們大概也聽說過,清軍雖強,但卻屢敗于我們中華軍,遠的不說,就是去年的中原大戰(zhàn),八十萬清軍,被我們中華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幾個人都沉默了片刻,孫可望才道:“聽說過!” 李定國又道:“我們中華軍現(xiàn)在一共設(shè)有五個軍區(qū),我實際是付責湖廣軍區(qū),而和你們交戰(zhàn)的是江西軍區(qū)的部隊,但江西軍區(qū)是這五個軍區(qū)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像這次進攻四川,就是我的湖廣軍區(qū)和南京軍區(qū)聯(lián)合進軍?!?/br>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五章 大西軍歸降(下) 聽了李定國的話之后,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也都有些變色,雖然他們剛才也承認大西軍的實力不如中華軍,但在言語之中,隱約有一點中華軍也就比大西軍強那么一點點的意思,但經(jīng)過李定國這么一番縱橫對比,顯然大西軍比起中華軍來,可不是差得一點半點,而且就是出戰(zhàn)的中華軍,還是中華軍里實力最弱的。 不過幾個人回想了長沙嶺一戰(zhàn),也不得不承認,李定國并不是夸大其辭,事實上那一戰(zhàn)中,如果不是大西軍有象軍,單獨靠常規(guī)的兵力和中華軍拼,根本就不堪一擊,因此如果再咬牙叫板說什么大西軍不怕中華軍,也有些底氣不足了。 但孫可望還嘴硬,道:“那又怎么樣,我不是說了嗎,打不過我們就跑,大不了再去當流寇,我就不信中華軍就能抓得著我們,看我不把商毅的天下攪個天翻地覆!” 李定國笑道:“大哥,你也跟看義父闖蕩了十幾年,也該知道當年義父能夠縱橫天下,明軍一直都奈何不了他,是因為明朝腐敗無能,眀軍之中,能戰(zhàn)者少,無能者多,且又各自為戰(zhàn),互相制肘,而且當年遍地饑民,因此只要舉旗一呼從者百應(yīng),數(shù)萬雄兵,一夜可得,義父方能縱橫馳騁,屢敗屢戰(zhàn),但現(xiàn)在不同了,中華軍的戰(zhàn)斗力剛才說過了,我就不提了,但在靖北王的治下,百姓安居樂業(yè)、人人都可以吃飽穿曖,還有誰會影響你們,舉旗造反呢,如果還想象義父當年那樣當流寇,跟本就走不通了!” 頓了一頓,又道:“而且不是我夸口,如果當年換上是我的湖廣軍區(qū)的部來追擊義父,足可滅義父多次,而且在七年以前,中華軍就曾追擊我們,從湖北一直追到湖南,逼得義父逃入深山,如果不是明朝調(diào)令,那一次我們恐怕就很難逃脫了,你們不會不承認吧!” 聽了李定國的話之后,孫可望等三人再次無言以對,因為正是泄底怕老鄉(xiāng),對別人孫可望還可以吹一吹牛,但面對知根知底的李定國,就沒有辦法再胡編亂造了。 見孫可望等三人都無話可說了,李定國才又道:“大哥、老三、老四,剛才說了那么多,無非是想告訴你們,與靖北王為敵、與中華軍為敵,只有死路一道,絕無他路可走,而靖北王宅心仁厚,心系天下,不忍云南百姓受刀兵之苦,離散家園,而且大西軍也是中華一脈,并非是建滿異族,因此也許下這樣的條件,希望能夠招降大西軍,和平解決云南,而大哥、老三、老四,也在云南經(jīng)營數(shù)年,恐怕也不想自已治下之地,生靈涂炭、百姓流離,何況靖北王仍是一代雄主,你們投奔在他的帳下,也不為屈沒,日后還可以建功立業(yè),成為開國功臣、封妻蔭子,青史留名,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還請大哥、老三、老四三思,不可自誤!” 等李定國說完之后,劉文秀立刻開口道:“從我來說,同意二哥所說,投降靖北王,才有出路。”其實在第一次和李定國相見的時候,劉文秀就己經(jīng)被李定國說服,只不過礙著孫可望的面子,才沒有立刻表態(tài),但剛才李定國那一番話,幾乎把大西軍所有的路都給堵死了,只在投降一條路可走,而且現(xiàn)在只有兄弟四人在一起聚議,因此也就沒有那么多的忌諱,立刻就表示同意投降。 劉文秀一表態(tài),艾能奇也馬上附合,道:“我和三哥的想法一樣,投降吧!” 劉文秀和艾能奇都同意投降,三個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孫可望的身上,不過孫可望卻始終不開口,又過了好一會兒,李定國也又道:“大哥、老三、老四,這樣的條件,在中華軍進攻四川以前,也向吳三桂提過,但當時吳三桂不心存僥幸,沒有接受,后來中華軍攻入四川,大敗川軍,攻取了重慶,吳三桂才慌了神,才表示愿意接受這些條件投降,但這時己經(jīng)晚了,靖北王回復(fù),只能以無條件投降,因此請你們不要心存僥幸,現(xiàn)在答應(yīng)還來得及,一但戰(zhàn)端一開,可就悔之晚矣,而我也無能為力了!” 孫可望的眼角跳動了一下,他當然知道,李定國這實際就是在下最后通諜了,緩緩道:“老二,如果我們執(zhí)意不降,一定要和中華軍決一死戰(zhàn),你當如何取舍!” 李定國沉默了一會,才道:“各為其主,靖北王待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亦不能負之,因此如果我與各位兄弟在戰(zhàn)場相見,決不會手下留情,如果幾位兄弟不幸亡故,那么日后我定會將各位兄弟的靈位奉供在李氏宗祠,日夜奉敬香火,以表兄弟之義!” 劉文秀和艾能奇聽了,也都有些動容,孫可望卻哈哈大笑起來,道:“好,自古忠義難兩全,老二,如果你剛才回答,為全兄弟之義,和我們同生共死,我到要瞧不起你了,這才是忠義分明的好漢子,大哥有你這樣的兄弟,也高興得很?!鳖D了一頓,又道:“為了我們兄弟義氣,不致骨rou相殘,我也答應(yīng)了!” 聽了這句話,三人也都松了一口氣,如果孫可望執(zhí)意不降的話,也確實很難辦,畢竟劉文秀和艾能奇不可能把孫可望一個人丟下,兩人投降到中華軍那邊去,因此孫可望同意投降,當然是皆大歡喜。 于是孫可望立刻下令,安排宴席,招待李定國,因為投降的事情都已經(jīng)談好了,因此眾人也都暢開胸懷,各自述說各自的經(jīng)歷,其實雙方的經(jīng)歷,在李定國和劉文秀相見時就己經(jīng)說了,而這時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主要是詢問中華軍、以及南京政府,包括商毅的事情。 其中又以孫可望問得最為詳細,首先問了商毅的經(jīng)歷和為人如何,中華軍的幾個軍區(qū)各是什么情況,各軍區(qū)的主將是什么人,脾氣秉性,還有在南京當政的是那些人,又是什么性格,大西軍投降之后,又應(yīng)該怎樣上下打點,才好從中運動,把幾個人分配到一個理想的地方,當然最好是李定國的湖廣軍區(qū)里。 當然這也很好理解,畢竟是要投降了,首先了解一下南京的這些事務(wù),也并不為過,李定國當然是有問必答,無所不說,而且還說得十分詳細,但當孫可望提到“怎樣上下打點,從中運動”的時候,李定國道:“大哥,南京政府和明朝不一樣,別說在中華軍里不興這個,就是在南京官場,也用不著上下打點,而且中華軍的各種制度都非常詳細,靖北王執(zhí)法極為嚴格,就算是有人收了你們的進供,也不敢有所偏坦,沒有收錢,也不會故意刁難!” 孫可望笑道:“不會把,天下烏鴉一般黑,那有當官不愛錢的道理,別看送個金麻雀不要,送個金??此麄兪詹皇?,當年義父有好幾次脫險,都是靠使錢運動的結(jié)果,在崇禎十三年受明朝的招安,花的銀子就像流水一樣,連京城里上上下下都被喂飽了,商毅又會好到那里去!” 李定國也笑道:“這些事情,等大哥投降之后,自己去試吧,不是說收錢的絕對沒有,但能夠得到照顧絕對不多,不過你們這幾年攢了一些身家也不容易,還是自己留著,別花得冤枉,到時候有人收錢不給辦事,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頓了一頓,李定國又道:“不過有一點我要說前面,當年義父受明朝的招安,本來只是權(quán)宜之計,只不過是等待時機,再度反叛,但這一次如果幾位兄弟且不可有這種想法,否則是自取滅亡!” 孫可望干笑了兩聲,道:“那是自然!” 其實就在收到了劉文秀的回報之后,孫可望就有這樣的想法,既然打不過中華軍,不訪就假裝投降,暫時保存實力,慢慢擴充自己的力量,等待機會,再打出一片天地來,不過聽了李定國的話之后,孫可望心里也是半信半疑,南京政府真會是向李定國說的那樣嗎,用錢不好使,孫可望也在混了二十多年的人,還沒有見過不能用錢解決的事情,不過這種李定國也不會亂說,還是等投降之后再說吧。 就這樣雙方談定了受降的一些細節(jié)事務(wù),李定國這才啟程返回大營,羅遠斌等人聞迅之后,也十分高興,雖然說大西軍不是中華軍的對手,但云南地方廣闊,想要完全平定,也還要花費一番功夫,而軍隊的傷亡,也難免會有一些,因此能夠不用戰(zhàn)爭就解決了云南,也是一件好事。 第二天,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來到中華軍的大營請降,而羅遠斌也將他們安慰了一番,然后商談俱體的事務(wù),畢竟是一個省的受降,還是有許多細節(jié)事務(wù)雖要商談后。 最終雙方達成協(xié)議,正式受降的地點定在昆明,由孫可望和劉文秀返回昆明去作投降移交的準備,留下艾能奇在普安州,付責陪同中華軍進入云南,羅遠斌留下十二軍駐守貴州,自己和李定國帶領(lǐng)第二、十六軍進入云南受降,同時也向南京發(fā)回了捷報,云南和平收復(fù)。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九六章 南方的最后一戰(zhàn)(一) 等羅遠斌發(fā)出的消息傳到南京的時候,南京政府剛剛正式宣布了商毅將要稱帝的消息,舉行大典的時間就定在十月十八日,離現(xiàn)在大約還有兩個多月,因此大西軍向中華軍投降、將云南全境都移交給中華軍的消息,也正好為宣布商毅稱帝的消息送上了一份賀禮。 不過大西軍的歸降,和云南的和平收復(fù),也確時居有很重大的意義,這就意味著中國西南二省貴州、云南都己經(jīng)正式納入了南京政府的版圖內(nèi)。 這個時代的貴州、云南二省的地域和后世相比,在大體上差不多,只是一些細節(jié)地方略有一些不同,總面積大約有六十萬平方公里左右,在萬歷年間,統(tǒng)計戶籍人口是:貴州省四萬三千四百五十戶,二十九萬九百七十二口,云南省一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戶,一百四十七萬六千六百九十二口。 不過這些數(shù)字的準確性并不高,因為這時云貴二省兩省都是少數(shù)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明朝在這兩個省設(shè)立了相當多的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等地方行政機構(gòu),相當于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一樣,因此人口戶籍的統(tǒng)計,有相當大的漏洞,否則以云南者一百四十多萬的人口基數(shù),根本供應(yīng)不起十萬以上的軍隊。 但不管怎么說,收復(fù)了云貴兩省,也使南京政府的版圖再度擴大,整個西南地區(qū),也是整個南方地區(qū),只剩下一個四川了。 商毅首先下令內(nèi)閣,立刻著手向云貴兩省派遣官員,建立地方行政機構(gòu),并且著重強調(diào),云貴兩省的少數(shù)民族眾多,因此派出二省的地方官員們一定要注意處理好與民族關(guān)系,尊重各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傳統(tǒng),不得歧視,更不許侍強凌弱。 其實漢族總體來說,是一個包容很強的民族,對于大部份的少數(shù)民族,都能夠接納并且與之很好的相處,許多少數(shù)民族己經(jīng)完全和漢族溶合了。 而且中國的各朝各代也都比較重視處理和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到于這個時候,絕大部份的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總體來說還是十分友好,和平相處,當然也會出現(xiàn)明朝的地方官員和少數(shù)民族中的頭人、酋長相互勾接,欺圧少數(shù)民族平民的事情,另外也有一少部份少數(shù)民族的野心者、頑固份子或極端民族主義者借這些事情搬弄事非,挑拔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不和,甚致聚眾反叛,自立為王等等。 因此商毅也制定了三條處理民族關(guān)條的原則:努力的團結(jié)少數(shù)民族中的親漢份子,盡可能的爭取少數(shù)民族中的中間派;但對少數(shù)頑固份子,決不能手軟,堅決消滅,以儆效尤,同時江西軍區(qū)暫時也就駐扎在云貴兩省,幫助地方官員盡快穩(wěn)定兩省的局面,恢復(fù)社會秩序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而這時在四川地區(qū),前線的指揮官段鵬和李牟聯(lián)名將南京政府的決議,派人轉(zhuǎn)交給了吳三桂,對于吳三桂提出投降的條件,南京政府的答復(fù)是:吳三桂必須接受無條件投降,南京政府除了可以保證吳三桂的生命安全之外,其他一切的條件都不能答應(yīng),只能等吳三桂投降之后,聽候南京政府的處理,并令吳三桂限期答復(fù)。 接到了這一份決議,吳三桂又悔又恨,后悔自己當初怎么就利令智昏,拒絕了南京政府提出的優(yōu)厚條件,弄得現(xiàn)在走投無路,只能坐以待斃;而又恨商毅太不講道理了,完全是逞強壓弱,仗著中華軍的兵勢強大,連一條退路都不給自已留,硬是逼自已無條件投降,將生死全部都拱手交給他人,這也太欺負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