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如果你的天賦撐不起夢想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女配自救計劃、你是哪顆星、哈利波特之我是傳奇、鎧世紀、[主柯南]波本的情人是Japan、奪命神醫(yī)、聊齋求仙、不周山:老婆,大佬,666、我的漢堡女友、重生成偏執(zhí)大佬的私寵
02 如果你的天賦撐不起夢想 向外依賴,不如向內自強 在一次訪談中,齊秦對記者說,從小他mama就告訴他和jiejie,做人要堅持“手心向下”,千萬不能“手心向上”?!笆中南蛳隆笔侵敢允称淞Γ孔约撼晒??!笆中某稀笔侵钙蛴?,總是依賴他人的施舍。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是“手心向下”的人。這些人身上往往具有很多優(yōu)秀品質,例如勇敢、樂觀、勤奮、忠誠等,當然,獨立也是其中之一。雖然為了成功,他們也會借助別人的力量,但大多數時候他們依靠的都是自己,因為他們深知適當的借助會加快成功的腳步,但過分的依賴只會讓他們喪失自我,走向失敗。 1993年的世界“愛鳥日”,芬蘭維多利亞國家公園放飛了一只禿鷲,在之前的5年里,這只禿鷲一直生活在籠子里。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3天后,在公園附近的小山上,人們發(fā)現了這只禿鷲的尸體。 經過動物學家的分析,這只禿鷲死于饑餓,看來它之前太依賴于工作人員的喂養(yǎng),已經不會自己捕食,所以最后才會餓死。禿鷲原本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鳥,但長期的依賴別人,還是讓它喪失了自己的戰(zhàn)斗力。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們,如果一味地依賴于他人,我們就會喪失自我的獨立。即便頭腦再怎么聰明,天賦再如何好,最后也會因為依賴而一事無成。 曾經有這樣一位“神童”,4歲時,他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年僅8歲就進入重點中學讀書。從這時開始,這位“神童”被當地媒體發(fā)現,被大家稱為“天才少年”。 13歲時,他以高分考入某大學物理系,是當地年紀最小的大學生。 17歲時,他再次續(xù)寫傳奇,以高分考取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 然而,3年后,他卻被學校勸退了,此時,他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他被勸退的原因很簡單,并不是因為他的成績不好,而是因為讀研究生時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學校生活根本無法自理,也無法適應群體環(huán)境。 從8歲上中學開始,他的母親就開始了陪讀生活。家里無論何事,母親都不許他插手。每天早上,母親親自給兒子穿衣洗臉,就連牙膏都是她擠好了遞給兒子。甚至在上高中時,母親還親自給兒子喂飯,只為了讓他在吃飯時不耽誤看書。這種陪讀生活一直持續(xù)到他大學畢業(yè)。 可是,他成為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后,脫離了母親照顧,根本無法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安排,不會打掃房間,臟衣服和襪子扔得到處都是,天氣變冷時,甚至不知道添加衣服。 他經常一個人待在寢室看書,根本不知道要去參加考試。前幾次,學校為他安排了補考,他的成績都不錯??蓻]想到,他后來竟連最重要的撰寫畢業(yè)論文都忘了參加。所以最后,學校不得不惋惜地給了他一張勸退通知書。 這位“神童”的天賦這么好,但就是因為太過依賴母親,最后竟落得個如此下場,真是讓人惋惜。 如果一個人總是依賴他人,在遇到問題時,他就會總是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一個人總是依賴他人,在需要做選擇時,就會優(yōu)柔寡斷,習慣去聽從他人的意見。如果總依賴他人,在遇到強者時,就會習慣性地去依附,喪失自己的主張。 其實,依賴性是每個人都有的,只不過強弱程度不同罷了。一個依賴性強的人就猶如在依賴拐杖走路,當拐杖離開后,往往會摔得很重。所以,與其依賴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有一次,一個少了一條胳膊的乞丐來到一戶人家,他敲開那家的門,請求家里的女主人給他一些錢。 然而,這位女主人并沒有立即答應他的請求,而是將他帶到門口的一堆磚頭前,讓他將這些磚頭搬到屋后面去。乞丐聽見這樣的要求有些氣憤,心里想:“不愿意給錢就不給,何苦這么故意刁難我?!?/br> 女主人看出了乞丐的想法,她快步走到磚頭前,用一只手將幾塊磚頭快速地搬到了屋后,然后對乞丐說道:“你看,一只手不一樣能干嗎?”乞丐無言以對,只好默默地搬起磚頭來。 10分鐘、20分鐘、半個小時、1個小時……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了,3個小時后,那些磚頭總算搬完了。乞丐靠著大門不停地喘著粗氣,這時,女主人遞給他一條毛巾,示意他擦擦自己。他拿著毛巾剛擦了幾下,毛巾就變成黑色的了。然后,女主人又給了他50元錢,他顫抖著雙手接了過來,嘴里說著:“謝謝?!?/br> 然而,女主人只是淡淡一笑,對他說:“沒什么,這是你靠自己掙來的,根本不用謝我?!甭犚娺@話,乞丐的心里十分感慨,拿著50元錢流下淚來。 從那以后,乞丐再也沒有乞討過,他知道靠誰都不如靠自己。他覺得哪怕去撿破爛,也比伸手向別人要東西光彩。于是,他真的從撿破爛干起,一干就是10年。 最開始時,他是自己撿自己賣,雖然掙得少,勉強夠吃飯。后來,他開始收別人沒用的東西來賣,堅持幾年,有了點兒小積蓄,開了個廢品收購站。再后來,他的收購站越干越大,他開始往廢物利用上發(fā)展。最后,直接成立了自己的廢物回收加工公司,有了自己的事業(yè)。 人生是自己的,不可能總依賴他人一時的幫助。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依賴他人只會阻礙我們邁向成功的腳步,依靠自己才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 勤奮比天賦更可靠 誰不渴望成功呢,但我們不能否認,成功并不具備普遍性。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依靠自己先天的稟賦外,也離不開后天的勤奮。那對成功來說,二者究竟哪個更重要一些呢?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些人天賦極高,但畢竟只是極少數,我們并不能確定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還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來看待。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只有勤奮,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很多人都覺得梅蘭芳是戲曲方面的天才,但他自己卻從來不這樣認為。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當他還是個少年時,拜師學藝,可是師傅看過他的面相后卻堅決不肯收他為徒。因為師傅說光看梅蘭芳的眼睛就知道他不適合學戲,他的雙眼太呆板,一點兒不靈動,簡直和死魚差不多。聽到這樣的評價,年少的梅蘭芳不免有些沮喪。 不過當他回到家后,不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勤奮刻苦。既然眼睛不行,那他就鍛煉眼睛。他養(yǎng)鴿子,每天把鴿子放飛,然后雙眼緊盯住鴿子的身影。他還養(yǎng)魚,每當魚兒在水里游動時,他就用雙眼不斷在水中尋覓它們的蹤跡。就這樣,通過多年的練習,梅蘭芳的眼睛終于充滿了靈氣,一抬頭一低首間,那雙眼睛就如一泓清泉,閃爍著靈動的光輝。 梅蘭芳在戲曲的舞臺上奮斗了50余年,不僅發(fā)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還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績,和他的刻苦勤奮有很大關系。我們的天賦也許并不突出,但如果我們也能用勤奮去彌補,想要獲得成功也不是不可能。 相反,就算我們具有非凡的天賦,但仗著這點就不愿努力,最后很可能不過是將這份天賦白白浪費掉。 在nba歷史上有個頗受爭議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特雷西·麥格雷迪。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方面他被認為是天賦最接近喬丹的人,甚至曾一度被視為可以超越喬丹的球員。另一方面是他在訓練場上的表現卻非常懶散,甚至連汗都不怎么出。人們常拿科比·布萊恩特來和他做對比,因為他們都是被有著“美國高中和大學籃壇教父”之稱的索尼·瓦卡羅挖掘出來的。 科比雖然在2015年時宣布退役,但他之前輝煌的戰(zhàn)績卻有目共睹。不僅是nba史上最年輕的30000分先生,還在2014年被加冕為歷史上第一“鐵打王”。2014年年末,他籃球生涯的總得分甚至超越邁克爾·喬丹,升至歷史第三位。而科比之所以會取得如此榮耀的成績正是因為他的勤奮,他每天早上4點就會起來晨練,每天投進1000個球才算結束。 至于特雷西·麥格雷迪,雖然曾被瓦卡羅稱為天賦最高的球員,但后來卻被大家視為悲情英雄。因為雖然10年來,他曾獲得兩次“得分王”的稱號,但卻從來沒有拿過一枚冠軍戒指。甚至在后來,當談到自己一手挖掘的麥格雷迪總是失敗時,瓦卡羅會非常生氣地說:“這個問題沒什么可說的,我挖掘出來的孩子很多,特雷西只是其中之一。雖然在我眼中,他原本是天賦最高的一個,但是他卻白白糟蹋了這份天賦,并沒有像其他人那么努力,我很為他惋惜?!?/br> 如果我們也像特雷西一樣,仗著自己天賦高就不愿努力,最后很可能也會落得個令人惋惜的結局。英國哲學家休謨將“橫溢的天賦”比作“沃土”,但他也說:“如果不努力耕耘,就算是沃土也只能產生莠草,而不是產出葡萄或橄欖來供人享用?!?/br> 能擁有一片“沃土”固然好,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是天才。所以,要想取得成功,我們必須不斷地努力。 退一步說,就算你能確定自己是天才,努力也比不努力要好。 丁俊暉是我國第一位世界臺球冠軍,他從8歲開始練球,11歲單桿破百,獲得世界臺球冠軍頭銜時也不過15歲。16歲時,成為斯諾克球壇史上最年輕的中國面孔。18歲、19歲時,分別擊敗了“臺球皇帝”亨德利和世界排名第一的奧沙利文,并在臺球界破下21大紀錄。 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的《開講啦》欄目時,他演講的題目卻是《沒有不努力的天才》。 他在節(jié)目中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說當年為了成為職業(yè)臺球手,他曾受過一段時期的魔鬼訓練。每天天剛亮,他就得起床去球房練球。父親就是他的監(jiān)督員,他打出的每一個球都要經過父親的檢查。稍微有一點兒不對的地方,父親就會立即糾正。除了吃飯、睡覺,他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練球上,每天都會在球房待12個小時以上。這種沒日沒夜的訓練持續(xù)了好幾年,他的整個少年時期都是在臺球桌上度過的。在演講中,他自己也說,正是那些年流下的汗水,才造就了他之后的成功。 一個人不僅天賦高,而且還勤奮,那他還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總而言之,無論我們的天賦是高還是低,勤奮都比不勤奮好。如果我們勤奮,那就有可能成功。如果我們不勤奮,成功可能就永遠遙不可及。 出身并不能決定你的未來 近年來,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在報紙上,我們常能看到一些“星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的劣跡。例如某歌唱家之子因涉嫌輪jian案被判刑,某著名演員之子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某富豪之子駕駛豪車肇事逃逸等。 可以說,這些“二代”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父母不僅能為他們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還能為他們提供強大的人脈圈。 然而,即便有如此優(yōu)越的條件,“二代”們的“坑爹”之舉依然屢見不鮮。當然,他們之中確實有些人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更多的卻成了典型的“紈绔子弟”,整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yè),甚至像之前說到的那樣,因為種種劣跡被大家所熟知。 可見,一個好的出身并不意味著就肯定有個好的未來。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所謂的“二代”只占少數??墒?,即便沒有十分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依然有很多人取得了成功。 2008年,同時擁有黑白血統(tǒng)的奧巴馬(他的父親是肯尼亞人,母親是美國白人)初次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tǒng)。 然而,在少年時期,奧巴馬的生活十分糟糕,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他在社會上很難得到認同,甚至一度讓他十分自卑。才十幾歲,他就成了一個癮君子,和很多沒有希望的黑人青年沒什么區(qū)別。那時的他十分迷茫,不但沒有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就連天生的膚色,也總是被人嘲笑。他覺得前途一片昏暗,成功的道路太過曲折,連入口都找不著。 不過好在這段荒唐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在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影響下,他很快就醒悟過來,開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他在1988年就讀于哈佛大學法學院,主修法律,并于1990年被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主席。在2000年,他開始正式涉足政治,他挑戰(zhàn)已擔任了4年聯邦眾議員的波比·拉什,競選聯邦眾議員一席。結果雖然失敗了,但卻為他的政治生涯正式拉開了序幕。直至2007年,通過層層努力,他宣布競選美國總統(tǒng)。并在2008年11月正式打敗對手,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tǒng)。而且在2012年時,成功地獲得連任。 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無法為我們提供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更多一些。但是,我們應該將這些困難視為上天對我們的考驗,總有一天,我們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換回成功。 我們常羨慕那些出身好的人,因為他們的一個好出身甚至頂得上我們很多年的努力??墒俏覀儽仨毭靼祝錾硎遣荒苓x擇的,既然我們已經注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味地羨慕和抱怨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我們沒有好出身,但卻可以有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有勤奮刻苦的努力和永不放棄的堅持。只要我們能將這些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要想獲得成功也不是不可能。 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卻可以選擇未來,你最終會擁有怎樣的人生,決定權依然在你手中。 2003年有部叫《風雨哈佛路》的美國電影上映,這部電影激勵了很多人。同時,作為電影主人公的原型,莉絲·默里也獲得了人們更多的關注。 莉絲·默里在1980年出生于美國的貧民窟,在常人眼里,她擁有一個幾乎可以稱得上恐怖的家庭。爺爺具有嚴重的暴力傾向,父母都是癮君子,全家依靠救濟款過日子。在她的記憶中,一個月要分為兩個階段來過。前半個月因為剛領了救濟款,所以食物充足,父母每天都能“吞云吐霧”。而后半月卻要忍受漫長的饑餓,父母將所剩不多的錢財都花在海洛因上了。她和meimei有時只能吃冰塊,只為了找到一種“吃到食物”的感覺。她曾說最饑餓的時候,她和meimei只能用一管牙膏當晚餐。她甚至沒有機會洗澡,頭上長滿了虱子。在學校的一次考試中,她頭上的虱子掉在了試卷上,所有同學都震驚了。從那以后,她不得不時刻躲避同學們的異樣眼光。 后來再大一些,當她15歲時,她的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進了收容所,親戚們不愿收留她,她只得流落街頭。在她偷食物的時候也會偷一些自學書籍,然后在一位朋友家的門廳里學習。 那時的她就已經意識到,如果自己因為這樣的出身繼續(xù)沉淪下去,最后很可能會落得個跟母親一樣的結局。于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刻苦學習。從17歲到19歲,僅用兩年時間,她就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并且每門成績都在a以上。因此,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去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正是那次機會,讓她對哈佛大學一見傾心,那種濃厚的學術氛圍深深地吸引著她。所以,她回去后更加刻苦,暗自發(fā)誓一定要考上這所大學。 最后,她終于如愿以償,以全優(yōu)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在這中間,她還曾花費一段時間去照顧身患艾滋病的父親。直到父親去世后,她才重返校園。更值得高興的是,她的meimei莉莎也沒有因為這樣的出身自暴自棄,而是順利地從大學畢業(yè),并且成為了一名教師。 現在,憑借自己自強不息的故事,莉絲·默里已經成為一名美國勵志演說家,被大家稱為感動全美的“奇跡女孩”。 即便你的出身很低微,甚至因此屢屢遭受挫折和困境,那也不要放棄,因為出身卑微的人不一定永遠卑微,出身優(yōu)越的人也不一定永遠優(yōu)越。我們必須記?。耗愕某錾聿⒉荒軟Q定你的未來。 擁抱“獨一無二”的你 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你。你是如此珍貴,又怎么能總是懷疑自己的價值呢? 美國“硬幣之星”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默巴克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蛟S你的出身很卑微,或許在某些方面,你不如別人??墒悄阋肋h記住,沒有任何人能取代你獨有的位置。” 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大,我們身處其中難免有些無可奈何。有時想要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將那些規(guī)矩和閑言碎語都拋到腦后。有時想活得簡單些,拋開那些名利欲望,只管自己開不開心。所以,有時我們不禁想問,這個社會真的需要像我這樣的人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在各自的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猶如一顆顆螺絲釘,一起維持著這個社會正常的運轉。 可是,人們總是很容易肯定別人的價值,例如夸獎某人長得漂亮,工作能力強等。但對于自身的價值卻常常產生懷疑,有時甚至會因此變得十分沮喪和悲觀。 美國的布里居絲女士曾發(fā)起過一個藍絲帶的運動,她把設計好的藍絲帶發(fā)給其他美國人,藍絲帶上寫著“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意思是:“我可以為這個世界上創(chuàng)造一些價值!” 有一位領導生性嚴肅謹慎,平時對待下屬也是這樣,所以他的人際關系一直不太好,他覺得大家可能都不喜歡他,常因為這點悶悶不樂。 可是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位女下屬的藍絲帶,絲帶上寫道:“感謝您的嚴厲,讓我在做事時更加認真。”得到絲帶的領導非常高興,這才驚覺原來自己的嚴厲也不是全無價值的。所以,從那以后,這位領導在工作上雖然依舊很嚴厲,但平時卻開始變得溫和起來。 后來,他決定把藍絲帶傳遞給自己的兒子,因為他平時總是十分苛刻,很少夸獎他。他在絲帶上寫到“我的兒子,你是我的驕傲,感謝你的存在”。收到父親絲帶的兒子大哭起來,因為他一直以為父親并不愛他,甚至因此想過自殺。可就是這樣一條絲帶,卻再次讓他感受到了父親的愛,肯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其實,就算你只是一名平凡的清潔工,也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因為正是由于你們的存在,這個社會才會如此干凈舒適;就算你是一名底層的流水線工人,也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因為正是由于你們的存在,企業(yè)才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利潤。就算你是個普通的農民工,也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因為正是由于你們的存在,一座座高樓才拔地而起。 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固然好,但如果沒有人肯定我們,那我們也可以自己肯定自己。我們要記住,雖然小草沒有花朵嬌艷,但自有它獨特的清香。人生一世,要想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曾遭遇過挫折或困境,甚至被它們打倒,因此不免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價值來。我是不是就是如此沒用?是不是就是如此一錢不值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應該明白,挫折和困境雖然可能讓我們短暫地消沉,但并不會改變我們的價值。 有一次,馬克·吐溫參加一個討論會,在說話之前,他先掏出一張20美元來。他舉起美元對著在場的兩百多人問道:“如果我想把這20美元送給在座的某一位,你們有人要嗎?”話音剛落,就有一些人舉起了自己的手。 馬克·吐溫接著說:“這20美元可以給你們,但在此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闭f完他把這張美元揉成一團,接著問道:“如果被揉成這樣,還有人要嗎?”仍然有人舉手。 然后,馬克·吐溫隨手把錢又扔在了地上,并且用腳踩了踩。接著他將撿起來的美元展開,發(fā)現它已經變得又臟又破了。但他還是問道:“這樣呢?還有人要嗎?”這次依然有人舉手。 馬克·吐溫接著說道:“朋友們,你們上了一堂十分有意義的課。這張鈔票,無論我怎樣擺弄它,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它依舊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們總是會被自己的決定或者是遇到的困境所擊倒、欺凌甚至一蹶不振。這時,我們就會否定自己的價值。但無論在我們的周圍發(fā)生了什么,或者將要發(fā)生什么,在上帝看來,你們的價值是永遠不會喪失的。在他眼中,無論是骯臟還是潔凈,衣著是否整齊,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因為,生命的價值是不會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會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取決于我們自身!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你們是獨特的!” 這個故事的版本很多,主人公也不確定,有可能是馬克·吐溫,也可能是別的什么人。但不管怎么說,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其實,經歷挫折困難的我們就猶如那張破舊的紙幣,雖然上面有很多骯臟的污漬和被揉搓過的痕跡,但我們要明白,無論如何,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我們要記住,你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獨一份兒。不管發(fā)生什么,你都是無價之寶。 地低成海,人低成才:虛心學習才能成功 印度的佛學院里,在進入教室之前,每個新生必須先通過一個小門,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抬頭挺胸地從這個門通過,他們必須低下自己的頭顱,側身通過。這是佛學院對自己學生的一種教育,意在告訴他們,人生有很多這樣的小門,如果想從中通過,就必須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 放低姿態(tài)其實是一種智慧,因為放低了自己的姿態(tài),我們才能向別人虛心學習。 許奇高是廣東有名的寫意花鳥畫家,他畫過一幅《喂豬圖》,上面有繪畫大家齊白石的題詞,意思是說,他過去學畫只知道向八大山人等古人學習,卻不知道許奇高更值得學習。 當時,齊白石已經是赫赫有名的畫家,而許奇高不過小有名氣。經由徐悲鴻推薦,許奇高拿著自己的畫去征求齊白石的意見。沒想到這位大名鼎鼎的畫家毫無架子,對他的畫大加贊賞,并親自在其上題詞。 還有一次,齊白石看到一幅很小的花卉小屏,出自同輩畫家吳昌碩之手。齊白石對著畫觀看良久,不停地開口稱贊。這種興奮之情甚至在他回到家時還沒有消退,為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他特地寫了一首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币源藖肀硎舅麑π煳拈L、八大山人和吳昌碩的拜服。 為了向吳昌碩等人學習,齊白石甘愿把自己比作“走狗”,這種放低姿態(tài)、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精神著實難得。后來,齊白石被徐悲鴻稱為“五百年來難得有一個的大師”,這和他能夠放低姿態(tài)、博采眾長有很大關系。 年輕人要向齊白石先生學習,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虛心向他人求教,你的能力才會不斷提升,你未來的發(fā)展才會更廣闊。 想要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我們就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現代家庭孩子少,往往從落地開始就備受寵愛。這樣長期的溺愛下來,難免養(yǎng)成萬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有些人自認為有點兒才能,就處處不把別人放在眼里。有些人喜歡夸夸其談,常常覺得別人不如自己。 可是,這樣的行為真的能彰顯你的本事嗎?除了讓人們看到你的淺薄無知外,再沒有什么益處。 一個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往往會過高地估計自己,這樣一來,當他遇到挫折時,往往也會摔得最慘。詩人魯藜曾說過:“還是把自己當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會有被埋沒的痛苦?!?/br> 有一次,俄國文學之父托爾斯泰正在進行長途旅行。一天,他正在一個長途汽車站路漫步,旁邊的一列客車正要開動。忽然,一位女士拉住他吩咐道:“我的提包落在候車室了,你快去幫我取回來?!闭f完還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來當賞錢,原來,這位女士將托爾斯泰當成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聽見女士的吩咐,立即跑到候車室,將她的提包取了回來。這時,恰好有人認出了他的身份,女士這才知道原來面前的是大名鼎鼎的托爾斯泰,她連忙向面前氣喘吁吁的人道歉,并要收回賞錢。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托爾斯泰卻平靜地說:“你又沒做什么壞事,用不著道歉。不過這枚賞錢我可不能給你,這是我自己掙來的。” 如果托爾斯泰過于把自己當回事,當那位女士將他當成搬運工時,他必定會勃然大怒。正是因為他能夠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不過于把自己當回事,他才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和泰然。 從古到今,不管你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貴,還是行俠仗義的英雄,世界都不可能只圍著你轉。對一片森林來說,一棵樹是無關緊要的;對一片汪洋來說,一條溪流也是無足輕重的。對這個世界來說,即便不愿意承認,實際上你也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所以,無論是誰,都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一個人如果太把自己當回事,他就永遠無法正確地審視自己,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狹隘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