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
正在沉睡中的崇禎被王承恩叫醒。 崇禎披衣下床,打著哈欠在宮女的伺候下穿好衣服,王承恩已經(jīng)把緊急軍情簡單敘述一遍。 崇禎用涼水凈面之后頓覺精神一振,終于來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清軍領(lǐng)軍的還是那個以勇悍聞名的阿濟格。 前世阿濟格領(lǐng)軍入寇,在打破十余處州縣后,掠得十余萬人口,五十余萬兩金銀以及無數(shù)糧食布匹滿載而歸。臨走讓后隊伐木做板,上書“眾官免送”的字樣,洋洋得意的回了遼東,那這一次呢? 崇禎沉聲吩咐道“讓駱養(yǎng)性開始散布消息吧!朕要讓女真滿萬不可敵這句話成為千古笑談!” 身材高大瘦削,肩寬腰細,身穿對襟鎖甲的阿濟格陰著臉看著山頂上的烽火。他本來想夜襲拿下關(guān)口,然后趁機打幾十里外的昌平一個措手不及,現(xiàn)在已經(jīng)暴露了。 剛被哥皇太極封為多羅武英郡王的阿濟格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從小隨著父親努爾哈赤東征西討,立下戰(zhàn)功無數(shù)。 這次他統(tǒng)領(lǐng)自己正白旗的十五個滿編牛錄,鑲藍旗五個牛錄,兩紅旗十個牛錄,蒙古正白,鑲白兩旗二十個牛錄,以及耿仲明的漢軍旗,還有數(shù)千名包衣,共計一萬千人破關(guān)而入,目的就是掠奪更多的人口物資,充實旗實力。 既然已經(jīng)無法突襲,那就天亮之后直接攻擊好了。 阿濟格絲毫沒有把明軍放在眼里。遼東數(shù)十萬兵馬稱什么鐵騎,不也只是龜縮于城中不敢出來嗎? 內(nèi)地的官軍比起遼東明軍差得更遠。崇禎二年破口那次,旗圍著京師搶了個遍,最后才在飽掠之后退兵。明朝匯集十余名總兵,數(shù)十名游擊參將,近二十萬的人馬,在自家門口愣是沒人敢上前挑戰(zhàn)。 阿濟格下令全軍進關(guān)后就地歇息用飯,等天徹底大亮之后展開攻擊。 看著源源不斷的人馬從關(guān)外涌入邊墻內(nèi),阿濟格心中豪情萬丈。這次定要多搶人口錢糧,讓那個心狠手辣的哥看看,自己和弟弟多爾袞、多鐸的兩白旗才是旗第一。就算你硬把鑲黃、正黃旗的旗子奪走,給俺們換成白旗,不管怎么換,兩白旗子弟的心你奪不去! 天色已經(jīng)漸漸亮了起來,清軍向周邊地區(qū)派出哨探,然后全軍歇息用食。 阿濟格的營帳里,饒余貝勒阿巴泰及額駙揚古利、正白旗都統(tǒng)譚太、鑲藍旗和正紅旗的幾名統(tǒng)領(lǐng)、蒙古正白、鑲白兩旗固山額真耿格爾、丹巴等人正在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這次扣關(guān)是旗旗主合議的結(jié)果。原本皇太極想讓自己兒子豪格為主帥,統(tǒng)帥兩黃旗以及蒙古兩黃旗和漢軍旗進入大明搶掠的,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給豪格立威,等自己百年之后豪格能順利接任。 但這一決定遭到阿濟格三人的兩白旗以及鑲藍旗旗主阿敏的激烈反對。理由就是豪格年幼,驟為統(tǒng)軍大將,恐難服眾。旗現(xiàn)下對明軍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倘若此次豪格領(lǐng)軍入境獲取財物失手,那對旗士氣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反過來也助長了明軍的威勢。 阿濟格等人當然不愿看到皇太極將豪格定為接班人了。在他們眼中,旗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們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除了父汗英明神武以外,你皇太極有何戰(zhàn)功?我們在外浴血死戰(zhàn),你不過就是在背后出出主意,管管后勤罷了。你能登上皇帝的位子,還不是我等忍讓的結(jié)果? 你當皇帝也就罷了,還想讓你兒子成為太子,這絕不可能! 豪格那小子驕橫莽撞,打的勝仗無非是手下統(tǒng)領(lǐng)得用罷了,他有什么資格要位于這些叔叔之上? 因為大明的人口物資誰搶來的就算誰的,并且明庭軟弱,明軍戰(zhàn)力不堪,所以誰都想帶兵進去搶一把以便壯大自己本旗的實力。有了實力將來才有資格爭奪皇位,你兒子豪格就算了,好事不能都給了你家吧? 最后阿濟格在自家兄弟的兩白旗,阿敏的鑲藍旗以及代善的兩紅旗支持下,取得了這次領(lǐng)軍的統(tǒng)帥權(quán)?;侍珮O迫于無奈,只得妥協(xié),但心里對代善和阿敏則是恨之入骨。 饒余貝勒阿巴泰開口道“郡王,等大軍就食后,俺領(lǐng)先鋒去打昌平,郡王和額駙給俺壓陣就行了,兩個時辰定教郡王進城歇息!” 年已六旬的揚古利精神依然矍鑠,他聲若洪鐘的開口道“饒余貝勒身份尊貴,怎能當前鋒使?還是老漢我去打頭陣好了!” 其余的統(tǒng)領(lǐng)、蒙古的固山額真也紛紛出言請戰(zhàn)。頭功賞賜最多,并且破城后能率先搶掠,獲得的物資更多。至于明軍的抵抗已經(jīng)被他們忽略不計了,交手多次,明軍基本就是放一輪銃箭,被騎兵一沖既潰。 阿濟格擺了擺手,帳中頓時安靜下來,眾人對暴躁易怒的阿濟格都是十分懼怕。 “譚太你帶著五個本旗牛錄、鑲藍旗五個牛錄、兩紅旗五個牛錄,再加上一千包衣向東,去打懷柔,打下懷柔再往南打順義,香河,然后撤回。剩下的人跟著本王,打破昌平后進逼京師,之后分兵向南,打良鄉(xiāng)、房山、固安、永清等地,搶夠了就折返!這次要多搶糧食和工匠,有了糧食就穩(wěn)得住,工匠多了能造槍炮箭只。吃過飯就走,莫要拖延!”阿濟格下令道。 揚古利開口道“郡王,要不要留下點兵馬看著西面?明軍宣府那邊有不少邊軍,要是咱們在明地耽擱久了,怕他們會趁機撿便宜!” 阿濟格不屑的道“前年俺領(lǐng)兵打哈喇慎蒙古,一直往西打到千里之外的萬全,宣府有個參將領(lǐng)著三千人出了邊墻迎戰(zhàn)俺,叫俺一個沖鋒就斬于馬下!什么狗屁邊軍!不用防他,就怕他不來咧!” 天剛剛亮,京師開始戒嚴,建奴大軍破居庸關(guān)入寇的消息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整個京師人心惶惶。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猶在眼前,建奴竟然再次入寇。要是打破昌平,建奴就可以揮師長驅(qū)直入,直逼京師,難道這次又是一場慘禍不成? 京師的物價開始迅速上漲,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百姓,都趕緊采購米面油鹽等生活物資,以防建奴再次圍困京師,到時漕運斷絕,糧食還不知道長成什么樣。 京城的糧價已漲至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并且上漲的勢頭極為迅猛,其余的油鹽蔬菜之類雖然漲幅不大,但也是開始上漲。這還只是消息傳來的第一天,要是建奴在京畿肆虐日久,現(xiàn)在一兩銀子一石米的價格不知翻幾番呢。 就在幾乎所有人都憂心不已之時,一個消息在高官勛貴中迅速流傳皇帝意欲讓各家遣人去昌平,觀看官軍如何大破建奴的場景。 因為這個消息是錦衣衛(wèi)派人通傳的,所以盡管接到通傳的高官勛貴們都是驚疑不定,但大都還是預備派出府中親信之人趕往昌平。去看看到底適合情形,傳說中的勇衛(wèi)營是不是真的能打敗兇悍的建奴。 卯時正,京師北面的德勝門剛打開,一大群青衣小帽之人或騎馬或乘馬車涌出城門,直奔數(shù)十里外的昌平而去。 一路之上眾人都感到奇怪,沒見到一個從北面往京師逃難的百姓。難道昌平已被攻下后屠城不成?不對呀,要是城池已破,那路上怎么如此多騎馬往來的錦衣衛(wèi)? 帶著對未知的恐慌憂懼,眾人又不敢違背主家的命令,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趕路。一路上眾人都是四處觀望,只要發(fā)現(xiàn)不對立刻翻身而逃。 他們不知道的是,勇衛(wèi)營已在昌平附近扎營月余,并且在城內(nèi)放置千人以防建奴偷襲。在烽火點燃后全軍便集結(jié)整裝,一個時辰后,大軍便已進城。 在錦衣衛(wèi)的配合下,昌平東西兩門俱已關(guān)閉,城內(nèi)百姓被勒令閉門不得出入。勇衛(wèi)營輪流就食之后,以營伍為單位出北門外列陣,等候清軍的到來。哨探們往來奔馳,將探查到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回中軍,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