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jié)
畢竟有些話,說出去了便是大不敬,陛下若是知道,屆時不止是她自己,就連李靜涵甚至于整個李家都要遭殃。 可即便她如何防著,這回始終同上回不一樣。 上回是聽到的人只有這么兩個,可這次卻是李太妃身邊伺候的宮娥都聽見了那幾句話。 雖有些人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便是將話原封不動地傳出去,就總會有人能猜出來的。 因此之后的日子里,關(guān)于陛下并非先帝所出的流言越傳越廣,最終那流言傳回了慈安殿。 李太妃原本就不信自己會說出這樣的話,可當(dāng)聽得這傳回來的留言后,又聽得自己的侄女李靜涵同她確認(rèn)這確實是她自己所說的時,她才意識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 因為除了她自己,這慈安殿誰也不知道,為什么原本根本不想看見李靜涵的陛下,之后會送了口讓對方去紫宸殿,且近些日子還有了要納李靜涵入后宮的意思。 蓋因李太妃先前曾同陛下做了交易。 她知道陛下真正的身世,這些年雖什么都沒說,可于天子而言,她始終是個隱患。 先前之所以將她留在東內(nèi)也是因著怕她去了西內(nèi)不當(dāng)心將有些話說了出去。 而對李太妃自己而言,知道這么個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 這么些年她始終擔(dān)憂,若是哪一日陛下徹底容不下她,決定斬草除根了該如何? 但同時,這個消息又是她保命的關(guān)鍵。 若是哪一日陛下真的要動手,她便狠下心來魚死網(wǎng)破。 這原本是她這么些年來做好的打算。 可后來卻漸漸轉(zhuǎn)變了。 因為自己的那個侄女——李靜涵。 李太妃原以為靠著李靜涵自己也能入得了陛下的眼,可誰知她竟這樣不爭氣,分明幼時曾救過陛下,可長大之后這恩情卻似乎完全沒用一般。 陛下根本沒沒有要納她的心思。 不僅如此,若非當(dāng)初李太妃親自請旨將人留在自己慈安殿中,只怕此時李靜涵早已同旁的家人子一樣離宮了,哪還有這些機會? 原本李太妃不想為此動太多心思的,因為知曉陛下身世是把雙刃劍。 若用得不好,反而深受其害。 可在聽了自己侄女說的陛下同穆染之間的關(guān)系后,她忽然意識到,若是此時再不行動,自己侄女便徹底沒機會了。 李靜涵不常入宮所以不知道,可李太妃卻是極為清楚的。 這么些年來,陛下待自己這個皇姐有多好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原本李太妃還不明白為什么身為儲君,先前那些年陛下會那樣認(rèn)真對待一個不過是低微戲子所生的公主,且在許多地方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的姐弟之情。 她原是沒深想的,因為從沒想過會這樣。 直到聽到李靜涵說她親眼所見后,原本這些年來一直在心中無法解開的疑惑便都有了答案。 于是她也意識到,只能鋌而走險。 所以她同陛下做了交易。 只要陛下能讓自己的侄女入后宮,她便會在李靜涵冊封之自請離宮修行,從此后輕易不入皇城。 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些日子陛下轉(zhuǎn)變這樣大的原因。 原本李太妃想的極好,待自己的侄女徹底得了陛下的心后,她再想回宮便易如反掌。 可連她自己都未想到,竟會在這些日子里,自己一再地不知因何而發(fā)瘋。 且在失去理智的時候竟將一切都說了出來。 更沒想到的是,這事如今竟傳得沸沸揚揚。 在得知這一消息時,李太妃第一反應(yīng)便是將那些胡亂把話說了出去宮娥都查出來嚴(yán)懲,可查來查去,卻無一人認(rèn)說是自己傳出去的。 最后她便是將整個慈安殿上下都查了一遍也沒查出究竟是是說的,便也只能作罷。 而她心中在緊張的同時,又一直在想自己究竟為何會忽然成了那樣。 分明平常的時候都是正常的。 可她想了許久都沒個頭緒。 而與此同時,冬至卻一日□□近。 除了李太妃,李靜涵自己心里也在提心吊膽。 這些日子里,宮內(nèi)的傳言愈演愈烈,都知道那關(guān)于陛下身世的傳聞是從慈安殿內(nèi)傳出的。 她因此連紫宸殿都不怎么敢去了,生怕陛下見了便會問她,抑或是一怒之下取消了準(zhǔn)備冊封她的旨意。 就在這樣擔(dān)憂的情況下,最終到了冬至那日。 幸運的是,這段時日雖宮中流言依舊沒有平息,可陛下卻沒有絲毫問責(zé)的打算,就連冊封似乎也是如常舉行。 冬至的前一日,六尚局更是來了人同她說第二日要注意的事情。 一切顯然都是在為冊封做準(zhǔn)備。 李靜涵心才稍稍放下來。 可同時又有些擔(dān)心。 她怕自己的姑母在宮宴之上又會忽然發(fā)瘋。 先前若只是在慈安殿內(nèi)便罷了,此番若是在宮宴之上,那便徹底無法收場了。 因此原本她想勸姑母干脆稱病不去的,可未料到陛下竟先叫了陸斌來,特意交代說這樣大日子,太妃娘娘必須到場,否則便不像樣子了。 于是李靜涵便只能暗自祈禱不要出現(xiàn)什么意外。 而和她一樣的,李太妃也是這樣想的。 畢竟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她會忽然發(fā)瘋。 就在兩人有些忐忑的心情之下,冬至這日,她二人直接從慈安殿出發(fā)去了清暉閣赴宴。 因著是宮宴,宴請朝臣都在前面的麟德殿進行,且都是白日,而宮宴則放在了后方的清暉閣中。 入夜,穆染便也叫人備了車輿,從明安殿去。 說是宮宴,可實則也沒請多少人。 不過先帝膝下同陛下稍稍有些情誼的五皇子,如今的桓親王,還有幾個別的公主。 再有就是不知為何會出現(xiàn)在宮宴之上的小翁主。 另外便是,外命婦中,唯獨來了的國夫人。 一切仿佛巧合,卻又并非如此。 第六十五章 “——你這個贗品!”…… 宮宴之上, 眾人都在等著陛下的到來。 冬至夜宴,從來都是先在麟德殿宴請朝臣,再在清暉閣舉行內(nèi)宴。 清輝閣內(nèi)一切都安排好了, 只待圣駕。 照著先前的管慣例,穆染應(yīng)是坐在左左下首的, 右下首乃李太妃。 可今日卻不同,許是陛下特意吩咐了, 今日長公主竟坐下了下方, 而御座兩邊分別是李太妃同李靜涵。 這樣的安排眾人卻都不覺得奇怪。 蓋因這些日子來, 陛下準(zhǔn)備冊封李靜涵消息早已傳遍了整個皇城。 在場的幾位公主雖不常入宮,可也知道這消息。 而桓親王則因著是陛下手足之中同陛下關(guān)系稍好些的, 自然也聽得說了此事。 唯獨不怎么清楚情況的,便是被桓親王硬邀著來參加宮宴的小翁主。 她原本是不想來的。 這宮宴實則有內(nèi)宴的性質(zhì), 照理來說她不應(yīng)在內(nèi), 只是在這之前桓親王一再地邀她。 小翁主被煩得沒了辦法,才隨口說了句, 只要陛下同意, 她就去。 原想著陛下應(yīng)當(dāng)不會應(yīng)下這有些荒唐的要求, 可誰知昨日便有桓親王府的小廝去她府上,說天子已經(jīng)應(yīng)允了這要求,讓她屆時準(zhǔn)時赴宴。 這結(jié)果是褚?guī)燋烊f萬沒料到的。 于是沒了辦法,自己應(yīng)下的事, 便只能照著約定前來。 原本桓親王見了她正想上前攀談幾句,可不料對方只是看了她一眼, 接著便徑直往前方的長公主那邊走去。 接著桓親王就見小翁主說著說著便在長公主身邊落座了。 絲毫沒有要同他說話的打算。 心知對方近些日子只怕不太想瞧見自己,于是桓親王也沒硬往跟前湊,只是轉(zhuǎn)而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 其余幾位公主來的也早, 而國夫人原本應(yīng)當(dāng)坐在后方的,可也不知如何安排的,眼下她竟正好同長公主坐了個對面。 陛下因著前朝外宴尚未結(jié)束,所以還未來。可不知李太妃那邊又是出了什么岔子,竟也沒來。 連帶著的,還有李靜涵。 這清暉閣雖大,可坐的人卻少,再加上眾人都是知道原因的,因此在李太妃她二人沒來前,那幾個公主便耐不住性子,悄悄低聲耳語起來。 聲音不大,叫人聽得也不真切,可坐在穆染旁邊的小翁主見了便心生好奇。 “殿下。”她身子稍稍往旁邊一歪,低聲問了句,“她們在說什么???” 穆染看了對面的幾個公主一眼。 “怕是在說陛下今日要冊封李靜涵一事。” 冊封李靜涵? 褚?guī)燋觳铧c以為自己聽錯了。 “陛下要納她為妃??”她的聲音不由地高了一些,在發(fā)現(xiàn)旁人都往她這兒看過來后,便趕緊收了聲,半刻后才再次壓著聲音道,“什么時候的事,我竟都未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