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古有魚熊掌 二者不得兼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不做賢良婦、悟空日記,師傅你大膽地往前走、惡毒男配的食屍鬼(H)、他不是可愛、明天和意外、鴻鸞禧、[繼承者們]Black Rosevil、我的英雄們、諸天最茍龍?zhí)?/a>、拜我,我讓你發(fā)財
楊雨寒緩緩地點了點頭確實,同樣都是人類,既然能在那個世界、用幾千年的時間將科技發(fā)展到今天的地步,那在這里,自然也能夠把玄學發(fā)揚光大。 老翁收了收思緒,然后繼續(xù)說道“我再說一說這玄學。 玄學共分兩類,一為玄術、一為學術,大多想來研習玄學之人,都會首先選擇玄術,無緣修煉者才會選擇學術,兩者無高無低,皆是命運使然。 而要學玄術,需知其由來?!崩衔桃贿呎f,一邊用風術將茶具挪至旁側,然后伸出雙手憑空化出了一團綠色的薄霧,“天地初始本是一片虛無,而后混沌,乃現(xiàn)天地,方有生死。生死執(zhí)掌萬物,才有了金木水火土,后又演變出風霜雷云雨霧電等術。”隨著他的話,那薄霧先是膠著在一處,接著又分散成上下兩片,其間依次顯現(xiàn)出“金木水火土”五字,五字俄頃湮滅,又陸續(xù)凝結成“風霜雷云雨霧電”。 “青龍主木,玄武主水,白虎主金,朱雀主火,土術已基本失傳?!毖灾链颂?,老翁又驀地將兩手外攤,霧氣消散間,無數(shù)極為纖細的青絲憑空生長,在他掌心的上方迅速地編織出一副精妙無比的疆域圖,“自蒼天神君離世,嬴祭司遁逃起,四神便將土術封禁,凡私自修煉此術者……朝廷會派人將其逮捕,殺無赦。 不過……雖然無土克水,但四神在建立四國、分疆而治之時,其他三國便聯(lián)合了眾力將玄武遏制在北方,而東南幾海由青龍朱雀二神固守于此。再加上各國均輔以其他各術,才形成當今格局?!苯驁D分裂而開,其中亦同時筑起了四座栩栩如生的神獸雕像。 看到此番奇景,楊雨寒已看得是瞠目結舌。 這時,老翁忽將那所化之物收了回去,繼而看向雨寒道“只是……老朽剛才也說過了,鑒于自身的資質各有高低,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習得玄術。但縱使人人均可修行,也會因境界、取舍不同,實力亦大相徑庭。 尤其這取舍一事最為考校人心,因為許多人都能感知到多種靈氣,即可同時修煉多種玄術,但若是天賦不足,只將會全而不精,甚或落得個走火入魔、經(jīng)脈盡廢的下場,倒不如專攻一術來的厲害。放眼整個華夏,能夠將兩系玄法融會貫通之人,無一不已是絕頂高手,而能精修三系以上者,更是屈指可數(shù)?!?/br> 聽到這里,楊雨寒不禁詢問“那老太尊所說的境界又是如何劃分的?” “嗯?!崩衔袒氐?,“這修煉境界由下至上共有筑靈、真人、散仙、地仙、天仙、小神、神級、天神、太神、帝神十重。其中又細分為天十地九,前五重乃為地境,每一重細分九界,后五重既為天境,每一重則分十層。所以說,若不是曠世奇才,縱給他千年壽命,也絕練不到至高境界。 在上古諸神時代結束以后,修得帝神境界的只有神農(nóng)、蒼天二人,而嬴大祭司,最終也僅臻于太神一重。不過即使境界有別,只要相去不遠,對戰(zhàn)時孰勝孰負也仍未可知?!?/br> 老翁頓了頓又道“再來說我青龍木術,無非是藻、蕨、草、藤、灌、喬六種,或以己力助其繁茂,或以枯謝幻化自身?!闭f到這里,他又重新演示了起來,掌心內(nèi)青絲糾纏,逐一變化為極為小巧的綠藻、蕨菜、青草、藤蔓、牡丹和銀杏模樣。 “亦可凝力而擊,化氣為下,化兵為中,化獸為上?!便y杏消逝不見,他又向右側斜指,于方桌旁依次現(xiàn)出來一道游走的青光,一柄七尺利劍,和一頭吊額的巨虎,“又另有陣法無數(shù),或攻或防,攻有遠、近兩道,防有縛、御之別,倘若再有神兵法器相助,甚至能使出威力更為強盛的器陣、事半功倍?!?/br> 巨虎威然蹲坐,老翁隨即將利劍遙控在它的上方,便聽得“唰”的一聲,倒懸于半空的利劍前端猛地迸射開三片青華,瞬間就組成了一座三棱錐形的光牢,將巨虎困在了其中。而與此同時,光牢的底部也倏忽冒出來無數(shù)長藤,轉眼便把它包成了一個粽子。 “最后……老朽再講一講這封印之法,此法……乃是從器陣延伸而來,一種只是封印,將對方禁錮于某處,亦可借助神兵法器,還可借助山川河流。但無論封印何處,都是借由其中的充沛靈氣、再輔以法陣的結界功效,令對方無法破出;而另一種則是煉化,將對方直接凝煉成器,并要將自身靈氣加注其中,遂若無絕頂修為,縱使知道其使用的方法,也是白搭。 這其中的諸多玄妙……還需由公子慢慢體會。 待至大成之際,便可催生萬物,草木皆兵!” 言罷,老翁便將那“變化”盡數(shù)收回,然后頓了頓又繼續(xù)說道“接下來,我再給公子說一說這學術。由于老朽未曾研習,所以知之甚少,只記得有《八卦》、《易經(jīng)》、《奇門遁甲》、《陰符經(jīng)》、《青囊經(jīng)》幾個,探究的是人與人、人與天地、和天地萬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規(guī)律。 其中……《八卦》《易經(jīng)》是有關萬物的變化,常被拿來作卜筮之用;《奇門遁甲》和《陰符經(jīng)》是有關人與天地之間的聯(lián)系,此術與玄術類似,亦可用作武力;而《青囊經(jīng)》則屬于堪輿之術,探究的天地之道,是萬物之間的隱含規(guī)律。 呵呵,此術雖習者甚少,但依老朽之見,皆是因此術太過復雜,世人不愿意費心動腦罷了。倘若真的能平心靜氣、將此術好好的研習一番,也一樣能成為一等一的高手。 單就拿《八卦》《易經(jīng)》來說,只要能將其融會貫通,其預知未來的能力也不亞于‘怪力亂神’中的如果力。 而且,據(jù)說此術與異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異界之人還根據(jù)此術同樣建立了道教,只是與這里的道教相比,尚有著天壤之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