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在BE世界里求HE[快穿]、[綜漫]被迫去臥底的我躺贏了、從崩壞世界開始的綜漫旅者、撿到一座科技城、圣子殿下在線挼貓、穿越后嫁給了殘疾大叔、我靠馬甲勇闖靈異位面、溫柔舐骨、海賊之文虎大將、誘捕(高H)
除此之外,吳紹霆決定將老撾改名,以老撾中古時期的王朝名稱“瀾滄王朝”為依據,將老撾正式易名為“瀾滄聯(lián)邦”。他還要求在瀾滄聯(lián)邦的憲法里面,必須明確做出規(guī)定和注釋,稱瀾滄聯(lián)邦是名義上的合眾聯(lián)邦國,但中央政府的行使權力由中國中央政府代替。 在中國委派瀾滄四位總督人選上,吳紹霆也擬好了名單,分別是為:占巴塞總督李純,受封為占巴塞大公爵;色貢總督吳復甄,受封為色貢大公爵;瑯南塔總督顧品珍,受封為瑯南塔大公爵;沙里武耶總督朱培德,受封為萬象大公爵,他也是唯一一個與封地名稱不同的海外大公爵。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附屬海外領土修正法案,所有在海外任職的總督極其附屬官員,均是文職身份,在軍事方面只享有地方衛(wèi)隊、憲兵部隊和警察的調動權,其余擴編、練兵、預備役部隊以及駐地新兵營全部歸屬國防部直轄監(jiān)管。 不過考慮到非常時期,所以這項法案暫時不予執(zhí)行,所有總督在上任之后仍然可以保留軍職,直到戰(zhàn)爭結束之后再酌情另外安排。 瀾滄聯(lián)邦的成立不算什么難事,哪怕中國在老撾沒有駐扎多少兵力,可是失去暹羅和英國兩大靠山,老撾上上下下都還指望著有人能來主持大局,總不至于讓黎明百姓餓死。因此對于昆明元首行營的安排,他們只能逆來順受,甚至還能強顏歡笑表示支持。 然而在暹羅的問題上卻顯得要棘手許多,不僅因為暹羅本身就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而且在此之前還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版圖,既不能扶植軍閥制造分裂,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宣布廢除暹羅國號,實在是難以下手。 如果中國真的要強行吞并暹羅,勢必會引起暹羅地方軍的頑抗,一旦鎮(zhèn)壓作戰(zhàn)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取得成效,到時候事情就會越鬧越大,外界輿論就會抨擊中國的入侵行為。倒頭來只會平白無故的多增風險,這是得不償失的事。 經過好幾天的連續(xù)會議,吳紹霆總算找到了一個折衷的解決辦法,他決定將暹羅按照瀾滄聯(lián)邦的方式分解整個國家。 既然暹羅看上去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有著堅不可摧的統(tǒng)一政治,那中國就要針鋒相對,利用各種手段專門來打擊暹羅優(yōu)勢的地方,直至所有優(yōu)勢全部消失殆盡。 吳紹霆計劃給予暹羅一個整體國家的名義,并且推行諸侯聯(lián)邦制度,扶持拉瑪六世為暹羅國王,然后將暹羅全國分化為十一個親王封地和七個諸侯城邦,由拉瑪六世的兄弟、子女分別獲得親王領地,另外則安排七個大貴族世襲諸侯爵位,并獲得城邦的統(tǒng)治權。所有親王封地和諸侯城邦都擁有一定獨立的主權,也就是類似古代“國中國”的情況。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消弱暹羅中央政府的權力,使得所謂的中央政府僅僅是一個較大一點的獨立城邦而已。而且中國又是扶植卻克里王朝的血脈宗親出任十一個親王封地的領袖,不僅消弱了政治影響,讓暹羅方面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拉攏這些暹羅皇室成員,讓這些皇室成員擁有自己的勢力圈和利益。 按照吳紹霆的設想,他就是要讓暹羅皇室宗親相互之間產生矛盾,從而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是人總會有私心,而面對權欲的私心自古以來超過所有道德底線,甚至連家常倫理都可以不顧。一旦這些親王的勢力得到鞏固,并且擁有自己的力量,任何想要試圖侵犯自己利益的人,都可以毫無顧忌的視為敵人,哪怕對方是父親、兒子又或者其他親戚。 中國方面所要做的,就是均衡這些親王的勢力,讓他們不至于太過強大又或者太過弱小,并且通過各種政治手段加強彼此之間的關系。畢竟親王數(shù)量越多,能夠拉攏效忠于中國的幾率也越大,同時相互之間制衡的程度也越強。 在七個諸侯城邦之中,吳紹霆安排兩個城邦由中國將軍擔任諸侯,分別是:德烏敦城邦總督韓玉國,受封為德烏敦一等大公爵、德烏敦世襲侯爵;烏通城邦總督黃毓成,受封為烏通城邦一等大公爵、曼谷近畿世襲侯爵。之所以有兩個爵位,前者是中華民國授予的對等爵位,而后者則是暹羅國王賜封的諸侯城邦爵位。 除此之外,吳紹霆還以協(xié)助緬甸和暹羅復國之后的經濟建設為理由,建議緬甸和暹羅將南部部分領土出售給中國,換取一筆復國建設經費,從而達到盡快恢復國家基礎建設的目的。雖然這只是一份建議,但中國在派出外交專員進行交涉時,卻以幫助復國的名義,措辭強硬的要求緬甸、暹羅必須接受這個建議。 緬甸目前是軍閥割據,波剛在密鐵拉成立的中央政府能夠直轄的地區(qū)少之又少,為了解決財政問題,他只能順理成章的接受中國的建議。反正南部地區(qū)他管不了,倒不如用這些不在權力之內的地方交換一筆經費,既能維持中央政府的運營,還能消弱南方的軍閥。 至于暹羅在被中國強行劃分為親王諸侯聯(lián)邦之后,中央政府的集權能力大不如前。 更何況失去英國這座靠山之后,暹羅財政赤字極其嚴重,國王甚至連大臣的薪金都發(fā)不出去。當然,這其中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失去英國的資助,同時也有“東亞經濟復蘇工程”暗箱cao作,臨門一腳的將暹羅經濟命脈封死。 這就是之前制訂的以經濟為切入點,繼而掌控暹羅和老撾國家大權的計劃。 在內外各種壓力之下,拉瑪六世只能簽署了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 關于緬甸和暹羅出售的國家領土范圍,是西起緬甸丹老東至暹羅的攀武里,以這條橫切面的線為界,以北的地區(qū)屬于緬甸、暹羅各國,以南的地區(qū)則全部歸屬中國??偟脕碚f,緬甸僅僅出售了兩萬平方公里的陸面國土,暹羅則出售了八萬平方公里的陸面國土。 這部分地區(qū)是南亞次大陸與馬來亞對軌接壤的地方,更是兼顧孟加拉灣、泰國海灣以及南沙海域的重要海上交通攔截線。獲得了大約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就能輕而易舉的將勢力滲透到馬來諸島,以及更為廣闊的印度洋和澳洲。 卷八:世界大戰(zhàn) 第1132章,南洋特別行省 在購買這兩塊土地時,中國方面還是很注意國家形象,盡可能避免引起外界輿論的鼓噪,利用所有親華的南亞媒體對外宣傳,中國此舉僅僅是一種商貿交易,用以緩解緬甸和暹羅的財政危機。同時還稱,中國并不是慈善大國,也沒有那么雄厚的財力援助太多國家,之前對越南、琉球、朝鮮等國家的援助,已經讓國家財政承擔了巨大壓力,所以現(xiàn)在只能采取另外一種方式來幫助暹羅、緬甸。 緬甸和暹羅出讓的國土,將以出售地區(qū)的地產均價為參考,合計總金額大約是四億三千五百萬共和幣。中國將在三年之內分十二批次支付清楚,所有拖欠的部分愿意承擔利息。 事實上,緬甸和暹羅兩國政府就算拿到這筆錢,最終還是會交還給中國。因此兩國所要購買的工業(yè)、農業(yè)設備以及民生基礎建設工程,百分之九十以上將會委托給中國商人來負責。而且這區(qū)區(qū)四億共和幣對于巨大的財政漏洞而言,根本是杯水車薪,到頭來依然還要繼續(xù)向中國貸款。 而中國也不會像之前所說的那樣,因為支援了很多其他國家,所以暫時沒有多余的財力支持緬甸、暹羅。當緬甸、暹羅的財政大臣抵達中國后,中國官方銀行、民營銀行、合資銀行的代表排成長隊去推銷自己的貸款業(yè)務,巴不得這些國家能貸更多的錢。 既然是通過“合法途徑”購買到手的領土,就像美國購買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一樣,吳紹霆不必再費盡心思去想著如何統(tǒng)治這些土地,因為它們已經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他宣布將購買到手的土地合并為一個省,親自定名為“南洋特別行政省”,成為中華民國第三十八個省級行政單位。 由于地理原因和國際政治影響,吳紹霆宣布“南洋特別行政省”暫行半軍事化管理制度,省府設置特別行政首長一職,統(tǒng)管全省民政和軍事大權。同時在地方共設五個總督府,代替地方政府,總領地方政務和軍務,相當于市級的特別行政首長。市級以下的縣、鎮(zhèn)行政單位,才設置縣鎮(zhèn)兩級政府,協(xié)助總督府處理政務。 吳紹霆任命何福光為“南洋特別行政省”第一任特首,受封為南京一等大公爵。五位總督分別是:新南京總督師景云,新北京總督蕭耀楠,新廣州總督陳炯光,新天津總督王陵基,新武昌總督莫擎宇。這些總督所獲得爵位,與他們所任職總督府的地名相同,除了在南亞戰(zhàn)場的幾位將軍之外,其他尚在國內的人選要求一個月之內南下赴任。 同時,他還擬定在暹羅海灣的閣沙梅島開設海軍基地,另設一名海軍總督。不過海軍總督只負責海軍基地的軍務,民政事務不再其職權范圍之內。 國策研究室的一名顧問希望將閣沙梅島也改換名字,并且提議從元首的名字中取一個字,索性就叫霆島。海軍基地隨同新島名定為“霆島海軍基地”,總督自然也叫“霆島海軍總督”。這件事吳紹霆略作一番推辭,最終還是通過了提議,不管是沽名釣譽還是耀武揚威,對他而言一座小島嶼的名字不足輕重。 在未來的幾年時間以及后世的歷史記載中,人們普遍的認為瀾滄聯(lián)邦、暹羅王國以及南洋特別行省籠統(tǒng)的歸納為中華帝國主義的象征和根基。 而在這些地方出任總督的中國官員,逐漸發(fā)展成為真正的實力派官僚集團,瀾滄聯(lián)邦的四位中國總督被稱“北四督”,暹羅王國的兩位中國諸侯被俗稱為“中二督”,南洋特別行省則被稱“南洋五督”或“南五督”。 這十一位總督奠定了第一批中國海外殖民地的基礎,也為中華帝國主義的發(fā)展起到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甚至大部分史學家們都認定,中華帝國主義就是從十一位總督就任開始形成,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從越南張盛霆公司開始。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華民國經過短短六年時間的發(fā)展,從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家一躍發(fā)展成為施行“帝國主義”的大國,這不得不說是重要的世界歷史轉折點。 四月七日,弗倫奇元帥從德里抵達昆明,正式向中國遞交了南亞戰(zhàn)爭投降書。 雖然這份投降書僅僅只是形式,但對于中英雙方而言都有不同凡響的影響作用。中國再一次于戰(zhàn)場上擊敗了歐洲列強,并且因為這份投降書而宣告南亞戰(zhàn)爭結束,使得長達數(shù)年的戰(zhàn)爭總算告一段落。 對英國而言,盡管利用這份投降書,擺脫了南亞戰(zhàn)爭消耗的困境,也使得中華民國提前結束世界大戰(zhàn)的任務,大大緩解了歐洲戰(zhàn)場的壓力。但不管怎么說,這終歸是一場失敗的戰(zhàn)爭,不僅丟失了南亞幾乎所用的殖民地,還背上了戰(zhàn)敗的恥辱。 只要消息傳遍歐洲各國,相信對協(xié)約國的士氣影響依然不小。 不過事到如今,再考慮這些事情也無濟于事,歐洲的戰(zhàn)爭依然還得堅持下去,否則失敗的后果將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災難。 英國遞交投降書的消息很快在亞洲傳開,對于那些堅定不移站在反殖民反侵略陣線上的同仁們而言,擊敗世界頭號殖民大國英國的消息,無疑是讓反殖民反侵略事業(yè)進入全新的高潮階段,亞洲諸國對建立和發(fā)展嶄新的主權國家信心大增。 與此同時,英國在亞洲的戰(zhàn)敗果不其然的給協(xié)約諸位國帶來嚴重的士氣打擊。 英法聯(lián)軍內部矛盾重重,塞爾維亞飽受著奧匈帝國、意大利以及土耳其三國的圍攻,其他國家也面臨嚴重的戰(zhàn)爭經濟危機。事實上這股戰(zhàn)爭經濟危機已經不是片面的存在協(xié)約國陣營,長達三年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平均每天都會數(shù)以萬計的傷亡。 大量的人口流失,土地荒蕪,工廠生產壓力激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生產業(yè)停滯或者發(fā)展緩慢,民間的負擔早已無比沉重。整個歐洲正處在于一種社會蕭條的狀況,如果戰(zhàn)爭繼續(xù)持續(xù)下去,無論是協(xié)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當然,在這個時候任誰都不會輕易停戰(zhàn),正是因為他們已經付出了太多,所以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客們,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取得戰(zhàn)爭勝利之后的收獲上面。這是一場拼國本的戰(zhàn)爭,拼的就是對方的國本,只要能夠堅持到最后的勝利,豐盛的戰(zhàn)利品將會彌補所有戰(zhàn)爭消耗,并且還能帶來更為優(yōu)越的發(fā)展空間。 然而,對于吳紹霆來說,中華民國的根基實在太淺,能夠擊敗日本已經是僥幸。在南亞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基本上是趁著英國將注意力放在歐洲才得以成功,至于北伐沙俄那完全就是一次虛張聲勢的行動罷了。 如果中國真的繼續(xù)參加世界大戰(zhàn),只怕等不到這場戰(zhàn)爭結束,國家已經陷入崩潰了。 可以說,中國對外發(fā)動的所有戰(zhàn)爭基本上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先是利用占領區(qū)的資源維持軍隊,隨后又是在“東亞經濟復蘇工程”上收獲多少用多少。到目前為止,南京總統(tǒng)府的財政赤字依然超支了大約兩年的稅收。 總統(tǒng)府之所以能夠維持運轉,大部分資金還是從張盛霆公司的盈利上分擔而來。 因此,這次與英國在南亞議和,對吳紹霆而言確實是大大松了一口氣。 到了四月十五日,緬甸、暹羅、西藏等地的軍隊基本上完成收兵,英國方面也早早的遣散了大隊民兵以減少財政支出。南亞的局勢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從先前的激烈交戰(zhàn)中徹底走了出來,除了國際政治勢力格局發(fā)生改變之外,一切重新回歸于平靜。 根據南京總統(tǒng)府國防部的規(guī)劃,南方第二集團軍的防區(qū)將會擴大到西藏、瀾滄聯(lián)邦和南洋特省,每個地區(qū)駐扎大約一個師的部隊。規(guī)劃完成之后,二十師為西藏常備師,二十一師師部設于河內軍事管制區(qū),負責河內和瀾滄聯(lián)邦防務,二十二師和二十四師駐扎在南洋特省,二十三師駐在高棉,二十五師返回昆明鎮(zhèn)守云南。 暹羅、緬甸的軍務則全部交給三個大陸橋兵團負責,總共十四萬人分布在兩國要害地方。當然,考慮到緬甸是一個主權國家,再者又有南洋特省在南邊協(xié)助軍務,所以大部分兵力依然屯駐在暹羅境內。 卷八:世界大戰(zhàn) 第1133章,五年裁軍 通常在戰(zhàn)爭結束之后,國家都會進行適當?shù)牟密?,一方面是緩解國家財政的預算,另外一方面則是需要釋放勞動力。不過考慮到同盟國和協(xié)約國之間的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國防部暫時沒有打算在南亞進行裁軍,僅僅是先制訂好了五年裁軍計劃。 在這份計劃當中,國防部預計在世界戰(zhàn)爭正式結束之后,將全國軍隊進行第二次整頓。早在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之初的軍事整編會議上,吳紹霆就已經擬定了一份裁軍計劃,不過因為當時的國內政治環(huán)境的原因,不得不拖延再三。 如今世界大戰(zhàn)奠定了中華民國的大國地位,中央政府的聲威與日俱增,是時候開始執(zhí)行這套裁軍計劃。中國三大武裝軍事力量,除了國防軍之外,共和國精英師和共和國衛(wèi)隊全部進行大規(guī)模縮減編制。 由于之前南亞戰(zhàn)爭組建大陸橋兵團時,所有兵員基本上都是從國內各省共和國衛(wèi)隊抽調,而抽調之后的缺員又沒有補充,所以共和國衛(wèi)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縮減。至于共和國精英師,目前是中華民國的主力部隊,雖然不能一下子全部削減,但按照吳紹霆的計劃,將會陸續(xù)從精英師中抽調精銳兵力,轉化為國防軍。 總的而言,共和國精英師的總編制將縮減到四十萬人,保留兩到三個老字號的集團軍序列即可;而共和國衛(wèi)隊的總編制則縮減到二十萬人,做為各省諮議局有權調動的兵種,這支部隊自然是越少越好,從國防角度上將完全退化為預備役部隊,等到時機成熟之后,國家會直接取消預備役兵制,所謂的預備役和民兵全部編入共和國衛(wèi)隊序列。 調整比例之后,國防軍會漸漸取代精英師的地位,成為中華民國主戰(zhàn)部隊。到時候國防軍總兵力從現(xiàn)在的四個師九萬人,擴編到十二個師三十一萬兵員。 等到全國軍隊編制都完成縮減,駐外部隊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正如其他殖民國家那樣,一旦被殖民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穩(wěn)定下來,雙方同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駐守部隊自然而然會再三縮減。 中國除了在南陽特省、對馬島以及烏梁海省的駐兵會盡量保持現(xiàn)狀之外,包括三個大陸橋兵團在內,大部分軍隊都會逐步進行裁軍。 在第二次全國軍事整頓完成之后,國防部會頒布全新的軍事命令,這項命令將規(guī)定只有國防師的編制是二萬五千人以上的大型整編師,共和國精英師則修正為一萬四千人小型師,而共和國衛(wèi)隊甚至可以能會取消師、旅的等級,只以團、營為主要單位。 反正一旦遇到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共和國衛(wèi)隊基本上會以補充兵的身份填補到前線主戰(zhàn)師,實在不行則成立臨時的師級單位指揮作戰(zhàn)。真的輪到共和國衛(wèi)隊上陣殺敵時,要么是戰(zhàn)況一片大好,要么是惡劣到極點,無論是哪一點都不會計較是否缺乏常備師的戰(zhàn)術訓練。 四月下旬,吳紹霆正式下令撤銷昆明行營,帶領行營的官員乘坐火車準備返回南京。 在途徑廣州的時候,他稍微停留了數(shù)日,與兩位妻子在張家別墅小住一陣。在此期間,他順便也關注了一下關于“龍戟級”二號艦的進展,兩個月前盛唐號的論證和投產計劃全部完成,如今廣東、福建和青島的工廠都在忙碌著準備原材料和組建工作小組。 根據廣東兵工廠的計劃,五月中旬盛唐號就能正式開工,明年年初應該就能下水服役。 不僅如此,就在盛唐號完成所有動工前的準備工作之際,關于新型航空戰(zhàn)列艦的發(fā)展計劃也搬上了預案。雖然新型航空戰(zhàn)列艦在造價上非常巨大,目前海軍根本沒有任何預算,但制造計劃書并不需要太多費用,遵照元首的命令,當然要盡快落實方案。 由于張志誠目前正在青島主持開工會議,所以新型戰(zhàn)列艦的計劃書是由廣東兵工廠總辦助理孫靖安向吳紹霆匯報的。孫靖安告訴吳紹霆,張志誠將新型戰(zhàn)列艦計劃設置代號為“新長城計劃”,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方案探討,并且模擬出假象設計圖。 吳紹霆仔細研究了這份假象設計圖,不得不說張志誠所模擬的設計圖實在太過前衛(wèi),不僅遠遠超出了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化航空母艦,甚至可以說具備一種未來科幻的色彩。 也許是因為張志誠過分理解了吳紹霆的意思,吳紹霆強調要打造一艘艦載量充足的航空戰(zhàn)列艦,因此他設計的新型航空戰(zhàn)列艦擁有兩座大型的飛行甲板,艦橋位于兩座飛行甲板的中間。一眼看過去,就好像是以艦橋為中心,兩座飛行甲板如同收起來的翅膀似的。 分列左右的兩座飛行甲板并沒有連接起來,彼此之間留有一道大約十五米左右的空隙。 艦橋上半部分凌駕在兩座甲板的空隙之上,下半部分則連接著兩座船艙并且直接入水。而位于艦橋的正前方,有一座緊貼著水面的下沉式次甲板。 孫靖安介紹道:“這個下沉式次甲板設計之初原本是打算提供給海軍陸戰(zhàn)隊集合時使用,也就是說這艘航空戰(zhàn)列艦還兼顧著龐大軍事運輸?shù)淖饔?。不過后來考慮到航空戰(zhàn)列艦噸位過大,吃水太深,用來提供海軍陸戰(zhàn)隊來執(zhí)行任務有太多麻煩的地方,畢竟沒辦法靠近近海淺水的區(qū)域?!?/br> 吳紹霆點了點頭,他說道:“航空戰(zhàn)列艦自有它的戰(zhàn)略任務,決不能跟運輸船混為一談。” 孫靖安接著說道:“正因為如此,后來臨時做了修改,我們計劃將下沉式次甲板用來做為潛水艇的補給站。而且這艘大型航空戰(zhàn)列艦的船身下方有很多多余的空間,這些空間全部是在基礎物資估算完畢后留下來的空白點。只要經過改造,航空戰(zhàn)列艦同時也能成為潛水艇的移動基站?!?/br> 吳紹霆微微皺了皺眉頭,潛水艇母艦的概念并不算稀奇,別說在未來二十一世紀早已經是業(yè)內耳熟能詳?shù)拿~,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就已經誕生了諸如此類的想法。 雖然說,這艘新型的航空戰(zhàn)列艦非常前衛(wèi),可從戰(zhàn)略角度上來說,是否需要具備多種海軍功能還有待考證,更何況照如此情況發(fā)展下去,這已經不是一艘單純的航空戰(zhàn)列艦了,而是一座切切實實的大型海上移動基地。 “這件事還待進一步考證,畢竟我們中國海軍目前還沒有配備潛水艇,對這方面甚至一點經驗都沒有。短期之內只怕還沒辦法往這方面發(fā)展?!彼粲兴嫉恼f道。 “元首所言極是,此事確實需要從長計議?!睂O靖安連忙點頭稱是。 “那么,在這艘航空戰(zhàn)列艦建成之后,它的艦載量能夠達到什么程度?看這份模擬的設計圖似乎可不小?!眳墙B霆略微停頓楞了一下,然后又問道。 卷八:世界大戰(zhàn) 第1134章,大型航空戰(zhàn)列艦 “在假象的情況之下,新型航空戰(zhàn)列艦可以搭載我們中國空軍目前所有的機型?!睂O靖安立刻回答道。 “是嗎?”吳紹霆忍不住打斷了對方的話,他追問道,“悍將式轟炸機也可以?” “a16式飛機所有型號都可以?!睂O靖安確定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過因為悍將式和鐵馬式飛機過于龐大,所以如果要配備在航空戰(zhàn)列艦上的話,最多只能安排三十三架左右。而馭風者艦載戰(zhàn)斗機的話,最多可以安排九十七架以上,預計可以達到一百架?!?/br> “一百架?這得需要多大的動力才能帶動如此龐大的戰(zhàn)艦?!眳墙B霆驚嘆的說道。 他知道二十一世紀美國最先進、最大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于二零零九年下水服役的“喬治布什號”才有一百架戰(zhàn)斗機的艦載量。沒想到張志誠口氣這么大,在沒有核動力的年代里,竟然也敢制造這么大型的航空戰(zhàn)列艦。 雖然他確實叮囑過,希望新型的航空戰(zhàn)列艦在艦載量上有所突破,那這只是相對于袖珍式的第一代航空戰(zhàn)列艦而言。他所期望的艦載量無非是四十架到五十架而已,從沒想過居然會高達一倍之多。 “動力方面之前確實是一個難題,不過經過我們的設計和理論試驗之后,還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孫靖安鎮(zhèn)定自若的說道。 “是嗎?說說看?!眳墙B霆問道。 “元首,其實您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艘新型的航空戰(zhàn)列艦原本就是由兩艘大型軍艦的船身合并而成。因此,每一座船身都具備一座大功率的渦輪推進器,再加上艦橋下方的連接船身同樣具備一座中型的推進器,也就是說,這艘大型航空戰(zhàn)列艦一共有三座推進器。根據我們利用有效數(shù)據的模擬,除了在起航的時候需要多幾艘掃海艦拖拉之外,平常的巡航不成問題?!睂O靖安有條不紊的說道。 “是這樣嗎?三座推進器,那消耗一定不小。這豈不是會影響續(xù)航能力?”吳紹霆略有擔憂的問道。 “新式航空戰(zhàn)列艦的總體使用面積超過十八萬平方米,正如在下剛才所說的那樣,所有物資預計都達到標準,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這艘戰(zhàn)艦可以自行續(xù)航長達四十天的時間。而且戰(zhàn)列艦本身還有空置的空間,基本上可以用來改裝為任何艙室,根據作戰(zhàn)任務的需要,也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料物資?!睂O靖安微微笑了笑說道。 “原來如此?!眳墙B霆緩緩的點了點頭,雖然聽孫靖安這么描述,這艘航空戰(zhàn)列艦似乎沒有任何瑕疵,不僅完美而且實用。但這些數(shù)據全部都是模擬和推測出來的,真正會是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 “不過,由于這艘新式的航空戰(zhàn)列艦實在過于龐大,可能在投產階段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經費。”孫靖安補充的說道。 “經費的問題你們不必擔心,到時候只要把詳細的預算提交上來,我會想辦法處理的。關鍵是這艘新式的航空戰(zhàn)列艦一定要物盡其用,真正能夠提前我們中國海軍航空兵種的優(yōu)勢。到時候你要仔細跟張志誠談一談,盡可能拿出更實際的數(shù)據,海軍部那邊也要加緊戰(zhàn)略戰(zhàn)術層面的論證。”吳紹霆交代的說道。 “是,在下記得了。”孫靖安連連點頭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