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章 運道使然悟本源
清風悠然,綠水潺潺,紅霞斑駁絢爛,鳥鳴清脆怡人,四野之內(nèi)一片生機勃勃,各處皆是透著生命和諧的美景。 封天都移步來至昏厥的蘇井然身畔,不禁怔怔出神。 曾起何時,自己也如這個年輕人一般鋒芒畢露,俠骨丹心。 然而此時時隔多年,自己卻只能猶如那些活了千百歲月的仙門老烏龜一樣,在這里為了個人和宗門的得失蠅營狗茍,斤斤算計。 封天都一聲長嘆,期間包含的各種心酸,無助,只有他自己方能讀懂。 說到底地還是那句老話,武不成神,萬夢皆空。 隨即封天都低頭看著這位綠甲加身的仙道青年,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 心道,世間最復雜之事莫過于那萬古難測的紅塵人心。 這青年竟然只憑借自己的口頭承諾,便松懈心神昏厥在地,實屬單純,缺乏人間歷練。 畢竟口頭承諾,對于雙方二人而言并無利害關(guān)系,此際若是自己歹念橫生,怕是這位青年人頭不保。 雖說這身仙甲,令他封天都束手束腳,但不代表一位不是偽武神卻勝似偽武神的武夫奈何不了這身仙甲分毫。 只是封天都終究不知道,他眼前的蘇井然并非單純之人,在二人口頭約定之際,蘇井然已然悄無聲息的部下了誓言之約,此誓約雖然粗淺,但卻決對會對二人造成不小的制約。 封天都悄然轉(zhuǎn)身來到此次問題的根源所在。 一處灰光朦朧的光壁之前,一道頹然的身影悄然靜坐于此。 封天都無奈的笑笑,大袖一揮,那層無形壁障便化作飛灰,悄然消散天之間,隨即抬頭,看著這篇名為《時光》的巫神經(jīng)文。 封天都心中清楚,雖說這十二篇經(jīng)文是難得的武道一流功法,但畢竟只有第一篇,他實在不明白這位衣衫僂爛的少年為何獨獨對這篇經(jīng)文念念不望。 按照他封天都的猜想,既然身處擁有真正仙人存在的頂級仙門的兄弟二人,決計不會僅僅只為了一篇普通的一流功法與自己發(fā)生摩擦,畢竟那個頂級仙門豈會弄不到頂級武道功法? 然而他們獨獨選擇了這篇《時光》,這不能不叫封天都產(chǎn)生別的猜想。 不過封天都這次顯然是猜錯了,因為這一切真的只是一個意外而已。 而且不僅如此,若是讓他知道徐長安不僅單單在研習《時光》,更是在之前的三個月之內(nèi)將剩下十一篇經(jīng)文悉數(shù)修習至可以完滿在體內(nèi)運行的狀態(tài),一定會驚嚇的說不出話來。 自這處禁地問世以來,還沒有人能同時修習三門功法以上的人出現(xiàn),畢竟人與人的體質(zhì)各有差異,怎么可能切合所有屬性的功法內(nèi)息路線呢。 夕陽西下,星轉(zhuǎn)斗移。 站在石壁之前的封天都已經(jīng)在此空耗了不少時辰,然而依然毫無所獲,不禁搖了搖頭,盯著少年徐長安仔細端詳起來,終歸不是仙道中人的封天都,自認無法捕捉經(jīng)文的秘密,便只能退而求其次,看是否可以從這少年身軀之上得悉秘密。 只是封天都在靈覺飄然若出之際,竟是在徐長安的體外無法靠近分毫,不管封天都如何努力,他那令武人嘆為觀止的武道靈覺依然毫無所獲。 封天都此刻心中驚奇不已,武道靈覺可是比肩仙道神識,甚至更勝一籌的神魂知覺,可以感知周邊萬物奧秘,他人功法軌跡,更是能提前感知自身安危規(guī)避危險的武道奧秘,然而擁有如此神能的武道靈覺這次居然在徐長安身前失效了,由此可想封天都心中是多么驚異。 只是轉(zhuǎn)念一想,這二位年輕子弟畢竟來自頂級仙家門第,非是自己這樣半山腰上的人所能想象的,所以也不再詫異,而是轉(zhuǎn)身將蘇井然安置在一個相對舒適柳樹岸邊,便自己一人找了處靜逸之地,悄然打坐起來。 既然自己沒法堪破秘密,便不再多想,要知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他一個半山腰上的武夫?qū)@一切還是體悟至深,否則他封天都斷然沒有活到今日的本事。 不再糾結(jié)于此,便習慣性的入夜修行起來。 封天都能有目前武道如此成就,除了天賦卓絕之外和他這從無斷絕堅守如一的勤勉修行脫不了關(guān)系,畢竟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都非是一句空話。 日夜流轉(zhuǎn),交替不息,花開了一旬,雨飄了一旬,小河水漲了三次,魚兒上岸了三回。 蘇井然早已從昏厥之中醒來,也再次來到徐長安身邊守護,其間更是又一次與封天都確認了協(xié)議,并公然挑明了二人之間悄然立下的誓言之約以表達自己的誠意,至于其中是誠意居多,還是脅迫居多這只有天知道了。 只是令蘇井然詫異的是,封天都竟是對此毫不介懷,而且蘇井然可以真實的確認,封天都絕不是表面上說說而已的那般毫不介懷,而是真正沒將此事當回事。 以至于蘇井然開始暗自疑惑,是這位掌教人太過孤陋寡聞,還是這誓言之約的威懾力對于封天都近似沒有。 畢竟這誓言之約雖然種類繁多,但在效果之上都是大同小異,無非是大道法則銘記下二人的約定內(nèi)容,而后懲戒違約的一方而已,至于到底會受到多少威力的天譴,那便看誓言之約種類的奧義深淺了。 但是一旦受到這類大道天譴之傷,此人定然再無前途可言,別談什么修為破鏡,便是能保住先前的修為那便是不錯的本事了。 可是封天都的表現(xiàn)實在是令蘇井然有些吃不準狀態(tài),不過轉(zhuǎn)念一想,只要從未考慮過違反誓約,確實沒有必要為此糾結(jié),心念至此,蘇井然才算是坦然的留在了這處谷底世界。 只是徐長安修煉的實在太過漫長,這一晃便是接近一個月之久,時至此時徐長安依然毫無蘇醒的跡象。 而與此同時,蘇井然也不能確定徐長安到底還要修煉多久,因為自徐長安嘗試修煉最后一幅巫神經(jīng)文之初,蘇井然便再不能以神識觀察徐長安體內(nèi)的修行狀態(tài),只要神識一靠近徐長安便會不由自主的從其身旁繞過,似乎有一股神秘外力將徐長安牢牢的守護在其中阻礙一切外力靠近一般。 之后蘇井然嘗試多種方式,即便使用了自己可以看破一切表象直視內(nèi)在真相的破妄之眸,依然無法看穿徐長安此刻的狀態(tài)。 起初蘇井然還是一陣擔憂,但是留意著徐長安呼吸綿延悠長,脈搏雄壯有力,便不再留意徐長安了。 畢竟他蘇井然到了此刻除了干看著,什么也做不了,而這片地下世界之內(nèi)有封天都的秘令,也處于絕對安全之中,再無需他蘇井然在此守護安危。 既然有空余的時間,蘇井然便抽出時間來,細細研究自己那追逐基礎(chǔ)極致重鑄根基的大道之路。 蘇井然猶記得他初次使用那些粗淺篆文困伏武夫的場景,雖然所有武夫不過都是超脫初期,但足以說明這些被他探查根源所琢磨出來的基礎(chǔ)篆文,威力不俗。 畢竟這些篆文傅鎖也是只他蘇井然當時靈機一動,隨意組合而成的束縛而已。 自蘇井然從《劍術(shù)正經(jīng)》得到靈感修習仙法重鑄根基以來,他便不斷摸索他蘇井然二十來載的一生所學。 他蘇井然乃是陳天閣首屈一指的當世天驕,所學知識之廣闊,道法之眾多,絕對是天下一等一的流派。 但奈何蘇井然得到的“枯木逢春”太早,以至于花費了大多時間在陳天閣震世絕學《七轉(zhuǎn)青元》以及他們千峰殿幾本最出名的劍術(shù)神通之中,其中最為熟練的還是《青龍隱》《九影分光劍》《墮天術(shù)》以及《解劍百手》。 然而這數(shù)門功法要想從基礎(chǔ)修煉開始解析本源還是太過深奧,畢竟便是人間最頂級,即便是蘇井然乃是當世天驕,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將這些功法,一點點的拆解開來,退至最原始的狀態(tài)。 所以蘇井然并沒有從自身絕學開始細細研究,而是從自身剛?cè)腙愄扉w時所學的基礎(chǔ)道法開始入手拆解,比如什么五雷印法,火苗術(shù),冰錐決,定身符之類開始。 蘇井然從這些最基礎(chǔ)的道法的手印及天地之力的相互牽引,開始默默參悟,只是蘇井然一直不得其法,不管怎么細細探究,卻總是感覺似乎自己所研究的這些運行軌跡總是被一層薄薄的面紗所阻隔,即使自己的破妄之眸也不能看穿。 蘇井然當時本來認為自己走錯了方向,正在苦苦思量問題出在何方,卻在自己清點家當之時,無意間看到了各種神符,一時間靈光一閃,符篆本身便是寄托天地間道法的有形之體,自己為何還苦苦追尋如何撕破那層神秘面紗? 于是它便開始使用破妄之眸細細觀察,符篆被激活之時所引發(fā)的天地之力與自身真元所引發(fā)的天地之力到底有何區(qū)別。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蘇井然幾乎憑空耗盡身上所有符篆之時,他的破妄之眸中是堪破虛妄,察覺到了二者之間的些許差異。 而這些差異便在于這些小小的符篆材質(zhì)所銘刻的字符之上,這些被符篆師所銘印的各種篆文用以特殊手法描繪的成功的符篆無一不是借種這些神奇的字符引起天地之力。 只是這些有型的字符并非這些篆文所引發(fā)的天地之力的關(guān)鍵,這關(guān)鍵在于這些有形的字符和天地間隱藏于的特殊篆文所產(chǎn)生的共鳴,從而令隱藏于虛空之中的本源符號牽引天地之力方能激發(fā)各種術(shù)法。 當明白其中原理之后,蘇井然便借著破妄之眸,不停的觀摩自身道法印決的演練和符篆激活時所若隱若現(xiàn)的符號,仔細勘驗是否體內(nèi)道決也同樣擁有那隱于背后的模糊符號。 只是蘇井然未曾注意的是,當其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兩道不同牽引之力時,其體內(nèi)那把本命圣器“枯木逢春”悄無聲息的彌撒出幽幽綠光,而后自蘇井然以破妄之眸仔細凝視的道法流轉(zhuǎn)之間悄然撥動了那層隱藏于虛空之中的面紗,令其看到了些許似是而非的符號,之后蘇井然更是以真元神識以及那無意識所蘊含其中的尚未成型的劍意在鬼使神差之間凝聚出這些似是而非的符號。 自那一刻其,蘇井然突然察覺到了自身的不一樣,只是異樣一閃即逝,微乎其微。 這些由蘇井然凝聚的符號既不像符篆之上所銘印的字符,也不是天地間真正的文字,更不是隱匿于大道之中的大道本源符號,他只是有些似是而非,確能與天地之力產(chǎn)生共鳴的有一種相似的圖案。 總計共有四十九種,然而在此之后,不管蘇井然如何努力,再也無法凝聚出另外一個符號。 蘇井然心中明悟,大道雖然號稱三千,卻只有四十九道為本源之道,想來自己無法演練超過四十九個便是此理。 而后蘇井然又經(jīng)過漫長的研究,放知這些似是而非的符號,各自所有用途,比如有的可以吸引水元氣,有的可以吸引火元氣,有的可以吸引風元氣,各自并不相同。 自此蘇井然便邁出了重鑄道基的第一步,自行凝聚出了四十九枚屬于自己的符號。 然而蘇井然并不清楚,自己這種獨自凝聚符號的舉措是何其驚世駭俗的事實,普通修士還好,畢竟不懂其間內(nèi)涵,但是若是有踏入陸地神仙的修士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定然會在人間掀起軒然大波,因為自古以來不是沒有人研究大道本源符號之間的隱秘,而且絕不在少數(shù),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如蘇井然一般在無人指導互相映證的情況之下,獨自臨摹大道符號。 雖然蘇井然這似是而非,并非真正的大道印記,但又有誰可以在真人境將這符號凝聚成型,要知道這是上知天命抵達長生之后方才會有人能夠揣摩的大道之旅。 然而此際的蘇井然在人間眾多修士還都在尋求長生之旅中苦苦爭渡之時,便率先參悟了長生之后的奧義,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壯舉。 雖說這里面有蘇井然的過人資質(zhì)和那破妄之眸功不可沒的功勞,但卻也有氣運使然的成分,畢竟若非其體內(nèi)的青廬圣器“枯木逢春”悄然以無尚劍意撥動虛空霧紗,人間怎么可能會有常人堪破本源,更何況是一位真人境修士。 不過天道使然,命運長河自會悄然流轉(zhuǎn),既然蘇井然已是“枯木逢春”的新主人,那“枯木逢春”數(shù)萬年來所積攢的氣運必然由蘇井然繼承,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只是此時的蘇井然可不知道這些,他目前還沉浸在這條“知微”的大道上獨自前行。 清風依然,綠水如舊,一葉飄搖,一云獨散,萬物悠然自得,一人空谷絕響,是為人間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