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早餐不歡而散后,江春爹繼續(xù)進地看包谷,三叔領著軍哥兒田里趕麻雀去了,剩下高氏和三嬸下田除稗子。 稗子算是南方稻田里最常見的害草了,其適應性強,繁殖迅速。葉子與稻葉高度相似,結穗后呈狗尾巴樣,與稻穗大相徑庭,有“稻子低頭,稗子抬頭”的說法。如果不趁早拔除,待穗子成熟落籽以后,工作量就更大了。 但除稗子還有時間要求,不能除太早,否則人在稻田里鉆溜會碰落正在繁殖的稻花。也不能除太晚,晚了稗子的子子孫孫都要落地生根了,且成熟的水稻,輕輕一碰谷粒就“瓜熟蒂落”,那半年瞎忙了。 此外還有天氣講究,雨后或晨起帶露水的時候不能進田,怕打落了露水谷穗就結不飽滿了,到時成了癟谷就只能喂牲口。 奶奶王氏依然去菜園除草,留春夏兩姊妹清理剩下的螃蟹。 江夏先搶著要敲暈螃蟹,以為做起來簡單,刷洗螃蟹費時,耽擱她玩耍時間。 誰知餓了一夜的螃蟹異?;钴S,她又開始嫌抓螃蟹累了,磨磨蹭蹭跟江春換去刷螃蟹。 不想刷螃蟹也是個技術活,江春看她那蟹蓋也不揭開刷一下,蟹腳也不洗的樣子,甚是擔心下一頓會吃出泥沙來,無奈只得讓她出去玩了,還是自己一個人干吧! 剩下半桶不到螃蟹,還有個五六斤的樣子,但個頭沒有昨晚的大了,得想想辦法能不能換個吃法。 如果讓江春來決定的話,她想吃蟹黃包,想吃蟹黃蒸蛋,但是明顯這個家里沒有面粉和雞蛋……真的可算家徒四壁了?。?/br> “春兒,怎只你一個人在家?你奶嘞?”江春回首,見是一個短衫打扮的黑瘦老者,肩上還搭著塊黑褐色的包袱布,褲腿卷到了小腿上,腳底踩著一雙破破爛爛的草鞋,看樣子是……行了遠路? 看著她呆愣呆愣的樣子,老者好像也沒真要等她回答,自顧進了院里。 直到他進屋放了包袱,去廚房舀了半瓢涼水“咕嚕咕?!憋嬒氯ァ翰欧磻^來,這應該就是原身那“外省”送嫁歸來的爺爺了。 不,本地不叫“爺爺”,興叫“老伯”。 江老伯剛坐下,門口又進來背著包袱皮的一男一女,就是二叔二嬸了。 只見二嬸一進門就喚:“夏兒,來給娘老子接東西,給你爹老倌抬飯來,可餓死了……” 江春抬頭一看天色,太陽才升起沒好久,頂多九點鐘的樣子,江夏還不知道在哪兒玩著呢。 忙道:“二叔二嬸,夏兒出門了,奶奶他們也下地去了?!?/br> “我去給你們造飯吧”,因為早飯我們吃光了…… 只聽江老伯道:“別造了,這不趕早不趕晚的,三鍋兩灶的吃什么飯?待會兒一起吃午食了”。 江春:…… 二嬸郁卒了,只得拿眼斜身旁的三叔,二叔卻也不吭氣兒。 江春心想,看來王氏對二嬸看不下眼是有原因的。二叔這塊兒“夾心餅干”表示,自己也很無奈??! 不過二嬸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眼睛,一下就看到江春正在刷洗的螃蟹。問她洗這些“橫將軍”干嘛,江春又把昨日吃螃蟹的事情普及了一遍,二嬸聽完一副“你別豁人”的表情。心想這不用油不費鹽的東西,怎么會好吃,也不看看哪家煮rou不放這些好東西的,這小丫頭就是不懂,還沒自家江夏伶俐嘞。 沒好久,江老伯已進屋換了一身補丁衣裳出來,扛著鋤頭就出門了。 只見二叔二嬸進了他們房間,絮絮叨叨不知講了些啥,江春螃蟹全刷完了,兩人才磨磨蹭蹭跨出房門。 二叔似乎還好心情地問了句,“春兒這幾日在家乖不乖???” 江春滿頭黑線,這樣的寒暄不是該對著軍哥兒那樣的小娃兒嗎?我都快十歲(雖然實際是九周歲)的半大姑娘了好嗎?!另外,我一直都很乖的好嗎?!乖不乖二叔您最好還是去問自己閨女去吧! 江二叔才不在意小娃兒的臉色,挎著籃子下田去了,二嬸也不情不愿去洗衣了。 在這個蟬鳴陣陣的早晨,江夏終于見完也認完了老江家的常住人口。 雖然前身的小江春記憶迷糊不清,甚至有些許空白,但潑辣能干的奶奶王氏,老實卻又能一針見血的爺爺江老頭,吝言的父親,軟弱柔順的娘親,憨厚的二叔,心眼子多的二嬸,技術宅的三叔和沉默的三嬸,以及貓嫌狗厭的弟弟,軟萌的堂弟和愛?;^的堂妹……這些都是小小的她曾經(jīng)很珍視的親人。 第4章 見聞 螃蟹刷完,思及江老伯三人還未吃過螃蟹,江春還想再做一頓螃蟹“大餐”,這連吃兩頓清蒸的,肚子也沒什么油水了。 去后院菜地轉了轉,嫩綠的韭菜,胖墩的絲瓜,細條的青椒,深紫油亮的茄子……當季蔬菜可真不少,但奇怪江家每頓依然只吃咸菜……江春果斷割了一把韭菜,又摘了三條大絲瓜。 但轉回灶房的江春就orz了,剛才忙著想怎么吃了,忽略了一個現(xiàn)實問題——農(nóng)村是泥巴壘的灶,灶臺太高,目測得有一米二三,而她目前還是小矮子……摔!真的是每天郁悶一萬次! 正好高氏回家來,江春忙問:“阿嬤(指母親,昵稱)回來了?我奶呢?” “你奶還在菜園,看你老伯回了,使我回來造飯”。 “正好我把菜都摘好了,阿嬤你教我煮飯吧?!苯褐钢竸傉慕z瓜和韭菜,仿佛看到了救星。 但見高氏一看,臉色就有點兒不對了。 仿佛是猶豫了一下,高氏才慢道:“你奶回來看到不得了,可是要留著后日賣的,你個丫頭,膽子也是大……” “待會兒你別多嘴,就說是我摘的,不然得小心你的皮子?!?/br> 江春扶額:…… 蔬菜種出來不都是吃的嗎? 不過轉念一想,這么大個家庭,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能有蔬菜賣了攢幾文錢也是不錯的。 高氏雖猶豫,但摘都摘了,總不能再掛回去,只得使喚江春燒火熱灶。 她先按著人頭蒸上半籠麥粑粑,再刮好絲瓜,切片備用,撈出螃蟹瀝水。 待蒸籠上氣一刻鐘以后,出鍋刷水,狠下心來舀了一勺豬油化開,油熱后放入數(shù)根干辣椒和姜絲爆香,放入韭菜爆炒,稍放鹽巴后出鍋待用;再就著炒韭菜蟄出的油湯,將螃蟹擱鹽炒熟,再倒入韭菜,翻炒均勻,將韭菜和螃蟹的香味調和在一起,一大盆韭菜炒螃蟹就出爐了。 刷鍋后加清水,做個絲瓜湯,一菜一湯就可以了,不知何時溜回家的江夏在灶旁猛吸口水。 看樣子高氏雖性格軟糯,灶上卻是一把好手,江春內心佩服。 果沒多久,下地的都回來了,野了一上午的文哥兒也在灶旁伸頭縮腦的。 王氏一看他倆那樣子,劈頭又是一頓咒:“二丫頭不幫你大嬤(即伯娘)上灶,沒個姑娘樣子”“文哥兒一天只會野,我老江家怕是養(yǎng)了一堆野娃娃,出去玩吧,看你們能不能玩得飽,玩飽了就什么也不用吃了,一個個就是飯桶……” 一看擱灶臺上的菜碗和鍋里的絲瓜,王氏又瞪了兒媳高氏一眼,待要發(fā)火,一看高氏那小媳婦兒的樣子,又忍了,一個個不省心,只知道吃好的,吃了好的拿什么賣錢…… 江春此時方感到慶幸,幸虧奶不知道是自己摘的菜,對孫子孫女她可不會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張嘴就咒,兒媳她還尚可顧及一下人面……這也是老太太讓人信服的特質所在了。 且說江老伯三人是首次吃到螃蟹,只見那火紅的橫將軍,碩大流油,鮮香滿溢,摻著韭菜特有的香味,炒了滿滿一盆,兩老也不管,大人娃娃全敞開了肚皮吃。 軍哥兒自有三叔三嬸照管,二叔二嬸也能時不時給江夏夾點兒螃蟹。只別看江全平日板著臉,吃rou時都專給高氏夾,反倒是兩個孩子文哥兒和江春,爹不疼娘不管的……江春郁卒。 飯后,春夏兩姐妹洗碗刷鍋。 江老伯拿出帶回的包裹,只見用油紙包著幾塊糕點,散發(fā)著一股濃郁的棗香味,估計是棗泥糕這類的,只顏色較后世棗泥糕更深,猶如核桃殼,形狀也無甚美觀可言,甚至因為趕了十幾天的路,邊邊角角都軟化了,碎屑粘在一起猶如一團烏烏的螞蟻…… 江春沒興趣不代表弟弟meimei能受得了這誘~惑,幾個熊孩子眼睛都亮了,才吃飽的軍哥兒甚至又把手指頭放嘴巴里吧唧了…… 江老伯也不管才吃飽晚飯,四個娃兒人手一塊,還剩一塊最大的遞給了王氏,王氏瞪了老頭子一眼,道:“給幾個懶娃娃吃吧,我嘴又不饞?!?/br> “不饞也嘗嘗,這是芝兒姑姐帶回的,我們這邊還買不到嘞,也給你嘗嘗?!?/br> 王氏默了片刻,還是接住了,只不吃。 江春也不想吃,一掰兩半,硬塞給了江全和高氏。 高氏滿臉欣慰:我囡會想著爹娘了。爹老倌一看兒子那急巴巴往嘴里塞的樣子,唉,這兒子不如人哪! 吃完糕點,幾個小的都洗腳去睡了,只江春賴著不肯回房,她想聽聽大人聊天,不然這穿越得時間地點全抓瞎。 問同齡小豆丁吧,他們也是一副“我也不知道耶”的樣子看著你。 她可不敢圍著大人問“我是誰”“這是什么朝代”“這是哪里”的問題,不被當成妖魔附身就不錯了,畢竟八~九歲的農(nóng)家小兒,想吃想玩才是正經(jīng)事兒不是? 江春提著掃帚一邊掃地上的螃蟹殼,一邊豎起耳朵聽大人聊天。 “娘是沒去過,那東昌府可不得了嘞,城門兩個挎刀大將軍可威風,城里到處是館子(飯館)和店鋪……街上走的人穿得可好看了,全是紅綢綠褲的,怪不得是首府嘞……哪像咱威楚府,街上賊比人還多……” 當然,江家三嬸也沒去過威楚府,所謂“賊比人多”也只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罷了;另外,城門口站的頂多是衛(wèi)兵吧?她也嚴重懷疑,紅綢綠褲真的好看嗎? 江老伯卻不關心這個,看了心不在焉的老婆子一眼,安慰道:“你莫擔心,那蔣家比咱們可強多了,青磚瓦房住巷子里嘞,公公婆婆也講理”。 想了想又補充道“只妯娌厲害,但自己養(yǎng)的娃自己曉得,芝兒也不是耙軟的”。 江春內心無比贊同,想那江芝能以一介窮鄉(xiāng)僻壤的農(nóng)女身份,憑借數(shù)面之緣,讓蔣小二千里迢迢來提親……妥妥的高嫁?。∵@就是個人尖子了。 奶奶王氏終于嘆了口氣,“這臭丫頭就是不聽話,以后有她苦頭吃”。 “娘莫擔心,妹子有的是過不完的好日子嘞,那蔣家妹婿可是當過兵的,剛從咱們威楚府府衛(wèi)退下去,聽親家婆婆說要給謀一份大戶護院嘞,那可是鐵飯碗……”這是二叔江興的情報。 二嬸楊氏又急道:“可不嘛,八兩八錢聘禮銀子全帶婆家去了,還不是想吃香就吃香,想喝辣就喝辣,哪個娘家也不興這啊,這大個姑娘就白養(yǎng)了”。 “得了得了,別扯野!” 江春~心道:江老伯威武! 以上內容可凝練為以下要點:一、穿越所在地區(qū)的行政中心在東昌府,而江家并非首府人;二、姑父是古代退役軍人;三、現(xiàn)在江家已近家徒四壁;四、江家老兩口不是貪財之輩,尚算開明。 江老伯用旱煙桿敲了敲地,思索道:“不過這次去實在花費了些,光我們仨新扯衣裳就花了兩百錢,家里窟窿洞只出不進可不行了?!?/br> “可不?家里鐮刀磨得割不動了,過不好久打谷子得重新買上兩把,請工還得置辦上兩桌酒菜……照這么天天沒甚油水可不行”。王氏附和道。 “菜園里怎樣了?”江老伯問道,他剛回來還沒去轉過嘞。 “后日應該能出一撥韭菜和絲瓜,麥瓜(指南瓜)還青著點兒……要不去田里看看,有沒稻花魚捉上幾尾?” “魚就算了,待個把月養(yǎng)大點兒再出?!苯喜陌?。 在這種全靠賣菜進項的時候,想到菜園里為數(shù)不多的蔬菜還被自己摘了不少,江春倍感愧疚,這個家實在是太需要掙錢了。 但農(nóng)家每戶都差不多,轉來轉去就這么一畝三分地…… “奶,要不我們挖點橫將軍去賣吧”。江春想的是先試試吧,成就成,賣不掉反正還能帶回來自家吃。 “切……個小丫頭懂什么,那東西可是會鬧人的,闖了禍不是好玩的”二嬸馬上否決。 二叔卻道:“剛我們不吃了那么多也沒鬧嘛,要不就試試吧”。江二嬸已經(jīng)在飛眼刀子了,可憐二叔還拆臺…… 想到種田文小說里都是直接去酒樓找市場,江春提議道:“可以不在菜市賣啊,我們拿去館子里問問掌廚的,也許開館子的見多識廣……” 這回三叔也發(fā)聲了:“這來路不明的東西,開館子的也不敢收啊。還記得去年醉仙樓買了耕牛的事吧?李家溝賣牛rou那家,被衙門查出來是宰的耕牛,可憐去賣rou的李老三,錢一文沒落到手,還蹲了兩個月的監(jiān)。” 江春還心想:果然,古代的耕牛是不可隨意宰殺的。直接推銷上門好像不太行得通哦…… “要不,要不讓春兒她舅幫著問問,他們館子里可要?”高氏輕聲問道。 江春想起,原身的舅舅高洪在縣里迎客樓作賬房,每月固定有月銀可拿,還能時不時往家捎帶些不錯的剩飯剩菜。 “這可行,那老大媳婦兒,你明天就往娘家走一趟。好的咱也沒有,就順帶去菜園里摘籃豆角給兩親家嘗嘗吧?!?/br> 高氏忙慌張推辭:“不用的不用的,阿爹……咱家也沒多少,還是留著賣吧”。 “哪里有夠賣的一天,咱可不能占親家便宜,就這么定了,管它成不成,走親戚不也得走”。 高氏忙看了眼婆婆臉色,見無不忿,這才誠惶誠恐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