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
書迷正在閱讀:農(nóng)家小丑婦,王爺追不停、信息素缺失報告、民國棄婦逆襲、穿成花瓶美人后我爆紅全網(wǎng)、醫(yī)道圣手、NTR指南、初禮、比克斯魔方、替身女演員總是被cao(1V1,SC)、一世寂寞梨花白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閱江樓碼頭再次鑼鼓震天,處處張燈結(jié)彩,歡迎出使西洋的總兵太監(jiān)鄭和回國。 因為太監(jiān)屬于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來親自迎接,也只有相關(guān)的衙門派人來迎接追隨鄭和出使的官員和外國使節(jié)。 這一次,隨同鄭和來京的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節(jié)。 像柯枝就是后世的印度西海岸科欽一帶,這次是第一次來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幾十個大型國家和數(shù)百個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經(jīng)視大明為主。 這一次,迎接的眾人以朱瞻基為首,禮部為輔,另有戶部,海軍,通政司,鴻臚寺,錦衣衛(wèi)等衙門都派了人員一并迎接。 迎接儀式的章程,也與前一天就遞交到了還在船上的鄭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里,所以也不怕有人會因為不知禮節(jié)而鬧出笑話。 每次到了這個時候,應(yīng)天府的閑幫以及老人們是最喜歡湊熱鬧的,他們往往像看大戲一樣,聚集在警戒線以外,欣賞來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蠻夷之地。哪怕是一國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這一次,朱瞻基親自迎接眾使臣,也引發(fā)了大明人更大的熱情。因為根據(jù)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國,任何國家都要低一級。所以除非是一國之王,否則見了朱瞻基都需進行跪拜。 這一次朱瞻基親自迎接,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節(jié)們,無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這樣的儀式中被建立了起來。 只可惜,從原本的朱瞻基放棄安南之后,所有的小國看到了大明的虛弱。從那以后,就逐漸不再認大明為宗主國了。 哪怕鄭和最后下西洋,想要挽回這種局勢,但是最后也于事無補。 可笑的是后來的“大清”只看到這個時候的輝煌,就也繼承了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妄自尊大。最后卻被一幫蕞爾小國,打的頭破血流,俯首稱臣。 朱瞻基身穿大紅絳紗升龍袍,頭戴九旒通天冠。因為天氣炎熱,升龍袍以絳紗制成,只著兩層,廣袖長袍,倒也不熱。 他的身邊站著的是跟隨鄭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馬歡,這個時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紹著來使的各國使節(jié)。 馬歡,浙江會稽人,精通波斯語、阿拉伯語。在鄭和使團中,擔(dān)任通事、教諭,一身兼兩職,既為外事翻譯,又負責(zé)傳播中華文化。 由于他“善通番語”被選入鄭和船隊,并且深得鄭和重用,在使團中算是對番邦情況最為了解的人之一。 這一次出使西洋,鄭和的船隊第一次行駛過了阿拉伯半島,并且抵達了沙特的圣城麥加,以及東非的麻嶺迪(肯尼亞)。 其他國家的情況朱瞻基也都比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會做詳細的統(tǒng)計,一般出使的人都沒有他清楚。 但是這次前往麥加,包括東非,讓朱瞻基還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譽為歐洲之盾的奧斯曼帝國,現(xiàn)在跟拜占庭帝國的仗打的怎么樣了。 他在前世就是個學(xué)渣,對中國的歷史都不熟悉,更別說國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為接觸到各國的人,各國的事,才對國外的歷史有了一些了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紀(jì),奧斯曼帝國擊敗了拜占庭帝國,然后成為了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強大帝國。 然后他們隔絕了亞歐之間的通道,壟斷了兩地之間的貿(mào)易,所以逼著歐洲人不得不開始走進海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 但是具體什么時間,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個時候誰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馬歡對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們在前往西洋的時候,奧斯曼帝國才終于有了一個新蘇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叫曼努埃爾二世。 因為信仰的原因,他對拜占庭的了解并不多,并且極端仇視。 這個時候不適合深聊,所以朱瞻基跟他另約了時間,準(zhǔn)備將他知道的這些情況都記載下來。 鄭和他們在下船之前,先祭拜了河神,海神在他們進入長江的時候就已經(jīng)祭拜過了,感謝河神和海神對他們的庇護。 其實鄭和下西洋走到都是海岸線,也都是各國都已經(jīng)走熟的海路,加上船只巨大,規(guī)模巨大,所以并沒有太大的危險。 這個時候的深海直航,還是所有人都不敢嘗試的。 祭拜完畢,所有人等按照身份高低,數(shù)千人依次下船,然后跪拜在端坐在搭建起來的禮臺上的朱瞻基身前,三拜九叩。 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王彥今日也親自到來,宣讀了朱棣的圣旨和嘉獎書,眾人又紛紛拜謝。 這個時候,其他國家的使節(jié)才在禮官的帶領(lǐng)下,走下了大船。 他們大多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來自溜山(馬爾代夫)的王子是個皮膚黝黑的三十歲左右的中年,身材矮小。 他的身上穿著椰子殼制作的裙子,上身赤裸,引發(fā)了外圍觀看的大明民眾的一片嘲笑。 他是第一次來大明,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宏偉的城市,這么多的人,本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 在跪拜了朱瞻基以后,朱瞻基站起身來,看到朱瞻基的威儀,他竟然又被嚇的跪倒在地,親吻朱瞻基靴子。 這一幕也引發(fā)了更大的嘲笑聲,也有許多大明的民眾自發(fā)地鼓掌,歡呼。 朱瞻基身材高大,按照后世的尺寸來說有一米八五左右,雖然比不上他第二世一米九六的身高,但是也跟第一世的身高差不多。 而這位溜山的王子身高還不到一米六,站在朱瞻基的面前,真是跟個小猴子一樣。 朱瞻基親手扶起他,用盡量和藹的笑容跟他打招呼。 他應(yīng)該在路上也學(xué)了半年多的漢語,所以用生疏的漢語說道:“溜山……王子,也木托向尊貴的大明帝國皇……孫問好?!?/br> 朱瞻基笑道:“來到我大明,可以多到處看看,見識一下我大明的風(fēng)物,也可以學(xué)習(xí)我大明的文化,將你的國家建設(shè)的像我大明一樣富強?!?/br> 這句話他聽的有些吃力,求援地看向了馬歡,馬歡用波斯語跟他翻譯了一遍,他立即又拜謝了下去,然后讓他的隨從貢獻上來了一個盒子。 李亮接過了盒子,打開一看,竟然全都是龍眼大小的珍珠,足足十二顆。 雖然見多識廣,但是李亮這個時候也被震住了,原本他不大看得起這個王子,但是現(xiàn)在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個金礦。 每個國家的使節(jié)都跟朱瞻基見禮完畢,李亮也收到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禮物。 來自勿魯莫斯的的使臣給朱瞻基送上了一把純正的大馬士革刀,這個禮物才是最符合朱瞻基心意的。 此時已經(jīng)臨近午時,所有的使節(jié)被鴻臚寺的官員請上了馬車,讓他們先安頓下來。 等過兩天,教了他們一些宮中禮節(jié),才會讓他們?nèi)雽m覲見朱棣。 不過,朱瞻基邀請鄭和與王景弘登上了他的太孫座駕,一起向皇宮進發(fā)。不僅是自己,就連朱棣,也對鄭和下西洋的見聞和精力好奇不已,一刻也不想等待地聽鄭和講講途中經(jīng)歷。 鄭和今年已經(jīng)四十五歲,長期的海上生活讓他的膚色較一般人略黑。但是因為他是太監(jiān),沒有胡須,現(xiàn)在臉黑一點,也更有男人味和武將氣息。 鄭和看著已經(jīng)開始在上唇留起了胡茬的朱瞻基感嘆不已,這位太孫從六歲起,就對他另眼相看。 這些年來,不管他遇到什么事,都是這個太孫替他擋住,就連有人舉報他出使以公謀私,這位太孫也從不計較,反而處罰了舉報之人。 這次剛一回來,在泉州的時候就遇到了水師改制,當(dāng)他聽聞如今太孫已經(jīng)掌握了全國的水師,并且要把水師的各項力量全部整合,組建海軍。 他就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海權(quán)時代,將會在這位太孫的手里拉開帷幕。 從泉州回來的路上,他也一直在想,自己這一身所學(xué),也總算有了用武之地啊。 朱瞻基跟鄭和想的差不多。 鄭和被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qū),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quán)論的海權(quán)問題專家,他很早就看到了海權(quán)的重要性,只是原本歷史上的朱瞻基以及其他大臣并不重視海權(quán)。 為了守護一個北平,明朝在朱瞻基的手里放棄了九邊,放棄了黑龍江出海口,放棄了交趾。 當(dāng)交趾失去以后,引發(fā)的連環(huán)反應(yīng)讓大明失去了南洋,失去了西洋,這個時候的大明,就徹底失去了宗主國的地位。 但是現(xiàn)在,朱瞻基絕對不會允許這一切的發(fā)生,他要把整個東部亞洲,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