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正常來講。 既然荀彧與程昱都到了院內(nèi),無論是誰要進去查看戲志才的尸首,兩人便應(yīng)該一同進入,哪怕只是在曹老板面前做做樣子,也絕不可能出現(xiàn)荀彧進了,程昱卻沒有進的情況。 “諾!” 楊萬里應(yīng)了一聲,便又小跑著出去。 “你懷疑荀彧?” 甄宓下意識的問道。 “不能吧?” 于吉皺著臉插嘴道,“老朽此前曾屢次聽公子說起過,荀彧乃是使君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對使君的功勞尚在戲志才之上,也是因此,使君每次出征都將后方大權(quán)交給荀彧,還命夏侯惇一切事務(wù)與他商議而后行,況且戲志才亦是荀彧引薦給使君的,他又為何要殺害戲志才,這不符合常理???” “世間唯一不變的便是變化,人心亦是如此?!?/br> 吳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緊接著便又對甄宓說道,“接下來你再派一只狐仆守在荀彧的住處,時刻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有什么不同尋常的情況立刻通知我?!?/br> 荀彧的確是會變心的,熟知歷史的吳良對此心如明鏡,只是歷史上荀彧的變心要略晚一些。 “嗯?!?/br> 甄宓點頭應(yīng)道。 “典韋,最近一段時間你要多費些心,尤其是夜里,絕不能出現(xiàn)絲毫疏漏?!?/br> 吳良又對典韋說道,“另外,我給你準備了一樣秘密武器,無論有任何東西闖入府內(nèi),都可助你將其擒下……” …… 狐仆對戲志才頭顱的追蹤仍在繼續(xù)。 只是追蹤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加,因此一時半會還無法得到結(jié)果。 吳良倒也并不著急,吃過了晚飯之后便早早回房睡下了,結(jié)果才到了子時,他的美夢便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 “誰?” 吳良起身問道。 “公子,是我!” 屋外傳來典韋的聲音,語氣略微有些激動,“公子,你給我的秘密武器果然厲害,一擊便擒住了一條大魚,韋不敢擅作主張,又怕誤了公子的事,因此只得深夜將公子叫醒?!?/br> “大魚?” 吳良一骨碌從床上跳了下來,趿拉上鞋子隨便披了件衣服便跑去開門。 房門之外。 典韋已經(jīng)長出了四分之三的左手持著火把,右手則提著一團黑色的網(wǎng)兜。 這玩意兒正是百里香最近才交給吳良的秘密武器——困仙球。 而再網(wǎng)兜之中,正困有一個皮球大小的圓物。 那圓物見房門打開,當即掙扎了兩下,結(jié)果典韋毫不客氣,當即掄圓了網(wǎng)兜“砰”的一聲狠狠在地上摔了一下。 圓物隨即發(fā)出一聲痛叫,立刻老實了下來。 “王莽頭?” 吳良總算看清了那個圓物的真面目,驚喜叫道。 他算準了兇手若要掩蓋真相,下一個目標極有可能就是他,結(jié)果沒想到當天夜里王莽頭就送上門來了。 也是百里香的“困仙球”研發(fā)的正是時候。 這東西絕對是王莽頭的克星,只要能夠命中便絕沒有可能再教它跑掉,尤其“困仙球”所用的漁網(wǎng)還是孫業(yè)這個魯班傳人定制的墨斗線,對王莽頭這種邪物還有一定的壓制作用,簡直就是為它量身定制。 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心二用? 而如今能夠擒得王莽頭,亦是確定了一件事。 呂布就在陳留附近,雖然尚不知具體的藏身之處,但肯定不會太遠。 前些日子庸丘出現(xiàn)的一系列詭事,恐怕也與呂布不無關(guān)系,因為無論是那無頭女尸,還是后來三個男童所見的怪人, 看起來都與王莽頭關(guān)系密切。 “陳金水!” 確定網(wǎng)兜里面的就是王莽頭之后,吳良當即對跟在典韋身后的陳金水道,“我記得后院有一處藏酒用的地窖,你立刻命人將那地窖騰出來,我有用處。” “諾!” 陳金水應(yīng)了一聲,剛打算帶人去辦。 吳良卻又緊接著說道:“再用飛奴傳信,命瓬人軍駐地內(nèi)的工匠連夜打制一個精鐵籠子送來過來,越快越好?!?/br> “諾。” 陳金水這才跑去辦了。 精鐵籠子與地窖當然是用來關(guān)押王莽頭的,這玩意兒除了會飛之外, 不知道還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本事,吳良既然將其擒住,便絕對不可能再教它跑掉,因此必須用一些非常手段將其牢牢控制。 交代完了這些,吳良終于沖典韋點了點頭:“典韋,你先進來。” 于是典韋提著裹住王莽頭的網(wǎng)兜走入了屋內(nèi),而吳良則第一時間插好了門栓,根本不給王莽頭一丁點機會。 至于窗戶,則沒有多大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的房屋窗戶設(shè)計的都不大,并且因為沒有玻璃,紙張又頗為稀少珍貴,因此房屋的窗戶都使用一塊完整且結(jié)實的木板遮擋,只有白天透氣的時候才會撐起來,到了晚上放下來亦會似房門一樣使用一個栓子固定。 何況如今房內(nèi)還有典韋守著。 王莽頭若是敢不老實,吳良自然不會將它當作文物一樣輕拿輕放, 少不了要教它知道鼻青臉腫怎么寫, 花兒為什么那樣紅。 從進門前的表現(xiàn)來看,王莽頭應(yīng)該還是害怕挨揍的,否則為何典韋一摔它就老實了下來。 如此進到屋內(nèi)。 典韋依舊拎著網(wǎng)兜不曾將其放下,并且隨時都是一副要繼續(xù)摔打它的防范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