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雄霸沒有聽到回答,但他已經(jīng)知道答案。 點頭,“很好?!?/br> 是時候用我腰間的長刀,讓吳哥那群高高在上的人知道,讓那個寧愿給狗吃排骨也不施舍百姓一碗粥的大將軍知道,什么是來自泥濘里的那些血淚的憤怒! 腰間長刀,名字就叫“血淚”! 第923章 王朝喪鐘!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詩句中,有很多描繪了富貴人家都生活,而我們后人知道更多的,也是富貴人家的生活。 后世的讀書人,包括黃昏,歷朝歷代中最喜歡的是宋朝。 因為宋朝的讀書人生活最安逸。 但沒有人去探究過,在這些王朝富庶的陰影下的角落里,那些底層人士是怎么在泥濘里用血淚來譜寫時空里流逝著著的無人知曉的故事。 所以有了一些詩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等等。 我們從詩句中知道,上層建筑吃著底層百姓的膏腴,但僅僅是知道而已,我們并不清楚,那個年代的窮人究竟是何等的水深火熱。 也許是像白毛女。 也許比白毛女更凄慘。 我們無法想象,因為我們活在整個中華歷史最為繁華的一個時代。 而讀書人向往的大宋,農(nóng)民起義一百多次,很能說明問題。 富宋尚且如此,何況其他。 吳哥王朝,歷三十四代君王,628年國祚,是東南亞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但在永樂十二年,也就是1425年,吳哥王朝已經(jīng)處于末期。 王朝末期社會現(xiàn)狀如何,我們可以從唐宋元明清的末期窺視一二。 但吳哥終究是一個龐大的王朝。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王朝。 明末。 清兵入關(guān),可就是這樣,已經(jīng)爛到了骨子里的大明軍隊,也曾用他們從永樂時代傳下來的破爛火銃,打得滿清八旗痛不欲生。 雄霸的一萬四千人,游走在瀾滄國境內(nèi),像一個幽靈。 棠古尼昂沒有去管他們。 他也沒心思去管。 更不想管。 吳哥王朝的事情,瀾滄這邊也想看熱鬧,反正棠古尼昂是不相信,區(qū)區(qū)一萬四千人,能夠掀翻一個王朝——你雄霸又不是書生佩劍的大唐王玄策。 無論你有多么強大的戰(zhàn)力和野心,一萬四千人進入?yún)歉缤醭瘒常际秋w蛾撲火。 哪怕是一萬四千多神機營也一樣。 戰(zhàn)爭,有一個永遠不可忽略因素。 兵力對比。 和棠古尼昂一樣,大明的三線將領(lǐng),包括徐輝祖在內(nèi),也不認為雄霸進入?yún)歉缤醭竽芟破鸲啻蟮睦嘶?,他們都認為雄霸是陛下用來惡心吳哥王室的一個棋子而已。 事實卻給了眾人一個大大的耳光。 巴色。 是雄霸進入?yún)歉缤醭蟮谝粋€目標,也是整個吳哥王朝北方的最大重鎮(zhèn),自大軍撤回吳哥后,為了防止大明雄師追過來,吳哥王朝在此屯兵十萬,由那位大將軍領(lǐng)軍駐守。 在吳哥王朝的軍政界,所有人都認為,十萬雄師占據(jù)地利高城,大明沒有二十萬人,絕對功不下巴色,更不敢繞開巴色繼續(xù)南下。 巴色不破,則吳哥穩(wěn)如泰山。 雄霸的一萬四千人,從邊境線上叩關(guān),迅速進入巴色以北的山脈之中,占據(jù)了一座名叫燎原的小城作為據(jù)點,開始籌謀攻取巴色。 雄霸大軍,掛的不是大明王旗。 而是他自己的軍旗。 這一場飛蛾撲火的戰(zhàn)事,是給大明的投名狀,但雄霸也是為他自己,為他麾下的一萬四千兒郎,也為整個吳哥王朝那些在泥濘里用血淚求生的人們而打。 大將軍羅貞陀羅,出身王室。 年少驍勇善戰(zhàn)。 不過人都會老,雄心也會老,羅貞陀羅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戰(zhàn)無不勝的大將軍,此刻他站在巴色的城墻上,看著遠處地平線處的叢林,滿是皺紋的臉上十分平靜。 他知道,在叢林的后面很遠處,有一群帶著復仇之焰的惡狼。 群狼之首是雄霸。 一條自己養(yǎng)出來的狗。 羅貞陀羅至今還記得他第一次見到雄霸,當時他用一把柴刀砍死了自己五條狗,他就在泥濘里,撕著狗rou生吞。 羅貞陀羅問他叫什么名字。 雄霸沒有抬頭。 他只是專心的吞咽著獻血淋漓的狗rou,然后悄悄握緊了柴刀。 在那一刻,羅貞陀羅就知道,那個少年會是一條血腥的惡狼。 只是他沒想到。 多年后,這條惡狼張開了獠牙,要撕咬的人竟然是自己這個主人。 羅貞陀羅一點也不意外。 羅貞陀羅太清楚王朝當下面對的困境——一個已經(jīng)腐朽到了骨子里的王朝,能有什么下場,就算這一次沒有大明,也有其他邦國來吞食吳哥的國土。 只不過是早一步和晚一步滅亡而已。 羅貞陀羅沒有懊惱。 作為一個軍人,他只知道一點,他是王朝的王室,他是王朝的大將軍,只要他活著一天,就不允許任何刀鋒揮舞著砍向在都城吳哥的王室。 除非踏過他羅貞陀羅的尸首! 生于王室。 那便為王室而死。 一生所為,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