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于是低頭道:“義父因為靖難之事被家人所不接納,所幸這些年來已經(jīng)修復了關(guān)系,終究是血脈相連,所以義父臨終前,曾說懇請陛下厚恤家人?!?/br> 厚恤家人? 沒有的事,這種話姚廣孝根本不會說。 而且姚廣孝也知道他的家人是什么品行,兄弟和侄兒都沒讀過書,根本不可能入朝為官,關(guān)鍵姚廣孝若想為家人謀時代富貴,何須等臨終。 隨便他什么時候提出,朱棣都會同意的。 所以姚繼口中的厚恤家人,不過是想讓朱棣給他升官而已。 所以姚繼這話一出來,一旁的于謙就在暗暗頓足,小家子氣了,你這話不說還好,陛下再怎么著也不會虧待了你。 畢竟姚廣孝沒有后人,你這個義子就算是他的后人了。 可你這么說…… 陛下會信才有鬼,反而顯出了你的品行。 果然。 朱棣一聽姚繼這么說,臉有韞色,他豈能不了解姚廣孝,姚廣孝早已經(jīng)拋卻了俗世的親情,曾經(jīng)親口對朱棣說:“為僧者,與家絕。” 姚廣孝根本不會為了一個養(yǎng)子來求自己。 所以朱棣斷定姚繼在說謊。 不過此刻在姚廣孝的靈堂前,朱棣也不好發(fā)怒,你把姚繼攆走了,誰來給老朋友守靈,但姚繼話都這么說了,朱棣也不能裝聾作啞,畢竟要給老朋友這“遺愿”一點面子,想了想,“尚寶司少卿空缺著,待你守孝后,去尚寶司罷?!?/br> 姚繼謝恩。 于謙暗暗搖頭,愚蠢,區(qū)區(qū)一個尚寶司少卿就把你打發(fā)了,你若是不這么小氣,又讀過書,被少師教育多年,何至于去尚寶司,說不得便有可能進入六部甚至內(nèi)閣。 可惜了。 同時又萬幸,幸虧你小家子氣,若是被你這品行的人進入朝堂中樞,非百姓之福。 適時,薛祿滿頭大汗的帶著溥洽趕來。 被關(guān)在詔獄十多年,溥洽已沒有和尚的影子,頭上已是長發(fā),且全白,顯然這些年在詔獄的日子不好過——詔獄里能好過才有鬼。 也就楊榮這種硬氣的讀書人受得了。 溥洽因為牽扯到建文帝,所以在詔獄里沒受到什么刑罰——怕他死了,不過也瘦得不成人樣子,畢竟伙食和環(huán)境實在太差。 在詔獄里能過得愜意的,數(shù)來數(shù)去,自詔獄成立以來,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黃觀,進了詔獄當了一回大爺,還有一個則是黃昏,進了兩次詔獄,都是去當大爺?shù)摹?/br> 朱棣揮揮手,示意康寧留下,其余人都退下。 待人退下之后,朱棣看向溥洽,“少師在臨終之前,說可憐溥洽,少師既然提到你了,朕也知道他的意思,所以朕現(xiàn)在就問你一句,你到底知不知道允炆在何處?” 溥洽搖頭,“罪臣真不知曉?!?/br> 朱棣沉默了一陣。 他明白姚廣孝的意思,如今天下歸心,建文帝已經(jīng)沒有卷土重來的土壤,不管建文帝在哪里,生死與否,都不是重要的事情了。 那么這個溥洽也沒有繼續(xù)關(guān)著的必要了。 可憐溥洽? 姚廣孝終究是還是對高僧有著慈悲之心。 他是在通過張定邊的口,請求自己放了溥洽,這才是他真正的臨終遺愿。 罷了。 朱棣道:“既然你不知道,少師又為你說情,今日起,朕還你自由,是在京畿擇一廟宇,還是去京畿之外,你自行選擇罷。” 幸福來的太突然。 十五年了,終于得見天日了么,溥洽在原地怔怔發(fā)呆了許久,甚至忘記了謝恩,等他反應過來,朱棣已經(jīng)離開建初寺回宮了。 溥洽踉蹌著走到內(nèi)堂,跪倒在姚廣孝尸首前,痛哭流涕,“吾余生,少師所賜也,再生之恩,猶父母,請許我為你送最后一程?!?/br> 溥洽也是高僧,于是留在建初寺為姚廣孝做法事。 另一邊,朱棣回到乾清殿,路上顯然就已經(jīng)想好了,很快頒發(fā)圣旨:追贈姚廣孝為推誠輔國協(xié)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 這個追贈就非常有誠意了。 其實以姚廣孝的功德,別說追贈,在世的時候都能獲得這些殊榮,可惜姚廣孝不要,所以頒發(fā)圣旨后,朱棣仰天嘆了口氣,“少師,這一次你推辭不了罷?!?/br> 話落,眼角也有淚水滾落。 有什么用呢。 你終究還是走了啊。 帝王不柔情,朱棣很快收斂心神,對康寧道:“關(guān)于少師的謚號,朕要親自想幾日,再給他賜謚號,不過神道碑,朕現(xiàn)在就可以為他親自書寫,另外……” 朱棣想了想,“沒有了,去建初寺宣旨罷。” 因為皇后來了。 殿外的內(nèi)侍尖銳著聲音喊了聲娘娘駕到,不需要等人通報,徐皇后徑直走了進來,康寧懂事的帶著所有人退出乾清殿。 徐皇后走到丈夫身邊,溫柔的挽著丈夫的胳膊,“少師八十有三,喜喪,陛下不要憂傷了,聽說少師昨日還和陛下一起把酒高歌,想來走得沒什么痛苦?!?/br> 朱棣嗯了一聲,鼻頭有些酸。 第1282章 何等弘大的藍圖?! 罷朝兩日,只是朝會不開而已,各部門還是在運轉(zhuǎn),而在姚廣孝下葬后,朱棣第一時間將于謙宣召到乾清殿。 于謙和劉寧然同歲。 今年都及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