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一路OOC[快穿]、庶女撩夫日常、末世之滅世之龍、你的報應(yīng)就是我[快穿]、超獸無敵、傾我一生、我把天才虐成廢材的日子、超神學(xué)院之老爹、在逃生游戲里被迫當海王、不滅通天
此時蔣班也出來求請。 諸葛誕盛怒不已,深恨二人不能體諒自己,連蔣班也要一同斬首。 二人為諸葛誕心腹多年,在淮南軍中也有不少人脈,眾人紛紛為其求情。 諸葛誕這才饒了二人性命,當眾鞭笞一頓。 二人受辱,最后一點情分也沒有了,知諸葛誕必敗,連夜逃出壽春,投降司馬昭。 將城中虛實俱報于司馬昭。 而壽春城中士氣更為低落,連蔣班、焦彝兩個跟隨諸葛誕多年的心腹都棄城投敵,其他人心中能怎么想? 馬隆望著飄蕩在壽春城上空的浮云,忍不住長嘆一聲。 淮南大戰(zhàn),即將迎來最后階段。 第四百二十七章 遠交 諸葛誕能不能救,怎么救。 楊崢一直在思考這兩個問題。 人的性格就是其命運,諸葛誕一心一意割據(jù)淮南,不圖進取,其敗亡就已經(jīng)注定了。 這也是歷史的巨大慣性所在。 東吳傾國馳援,與魏軍連連血戰(zhàn),諸葛誕卻在壽春城中袖手旁觀,只讓文欽等東吳兵馬出城接應(yīng)。 算計太多,有時候反而會害了自己。 都兩座泰山壓頂了,還這么多心思,這樣的人救不了,也救不過來。 即便楊崢派人去說今年淮南大旱,恐怕諸葛誕第一反應(yīng)是殺自己派去的使者,而不是思索對策。 再說以如今的形勢,淮南戰(zhàn)場上已經(jīng)不需要對策,就是你死我活的扳手腕。 天下大勢基本清晰明朗,司馬昭平定淮南之后,一定會出兵西北。 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淮南傳回的情報看,孫綝退兵之后,諸葛誕就岌岌可危了。 其實這種泰山壓頂?shù)母惴ㄗ顭o解。 司馬昭根本不跟你玩虛的,就堂堂正正的碾壓。 東吳、淮南根本不是對手。 相當于,司馬昭一個人單挑諸葛誕、孫綝、姜維、以及自己。 雖然在雍涼丟掉了隴右,但在大局上,司馬氏仍舊是獲利的。 吳國經(jīng)歷這次挫敗之后,未來估計沒有心勁北伐。 蜀國一言難盡,到現(xiàn)在還沒啃下陳倉,還拒絕了周旨的援助。 楊崢感覺自己的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這也說明姜維越來越不信任自己。 “第六批河南地狩獵騎兵今日回到姑臧大營,共俘獲牲畜一萬多頭,奴隸四千人?!泵嫌^欣喜來報。 這個數(shù)字并不奇怪,漢衛(wèi)青橫掃河南地,俘獲牲畜近百萬頭。 現(xiàn)在是十月,正是牲畜出欄的季節(jié)。 今年不是豐收,但府庫收糧依然達到三百七十萬石,河湟、河曲、涼州、河套牲畜一共出欄十三萬匹,涼州府庫頓時充盈起來。 索靖完成了楊崢一年四萬匹馬的要求。 一萬多匹戰(zhàn)馬,搭配兩萬多匹馱馬、駑馬,讓親衛(wèi)軍全都能騎在馬背上。 步卒也能分到兩匹馱馬。 漠北馬今年才開始大規(guī)模培育,按照這個速度,不需三年,就能投入軍中。 騎兵就是涼州的命根子,也是將來唯一能破局的利器。 所以涼州上上下下都極為重視。 除了戰(zhàn)馬,另一個命根子就是糧食了。 糧秣司在姑臧、金城、天水、朔方、張掖、西海各自修建了糧倉,以作屯糧之用。 除了自己產(chǎn)的糧食,還從蜀地零零散散走私進不少糧食。 如今的蜀國處處漏風(fēng),自從衛(wèi)瓘主理蜀國事務(wù)之后,涼州與蜀國的捆綁就越為緊密。 公開貿(mào)易,蜀錦、茶葉、漆器、布帛等等源源不斷送入涼州,在姑臧交易,換回皮革牲畜戰(zhàn)馬。 暗中貿(mào)易,從江油北上,穿過陰平,什么都賣。 軍械、盔甲、連弩、糧食等等,換回大量奢侈品。 甚至連弓弩盔甲的圖紙也買到了。 一個蜀國工匠,涼州價格開到三十兩黃金。 無論是自己來,還是被人賣過來,都可以領(lǐng)到這筆錢。 拜這些工匠所賜,隴西和金城興起了制陶業(yè)。 紙張的質(zhì)量越來越好。 鐵坊、木坊也迎來長足發(fā)展。 別的不敢說,涼州的刀劍盔甲越來越精良。 弩機在五十步內(nèi),能射穿鐵甲。 按照楊崢的要求,床弩、車弩都被打造出來,射程能達到四百步,一弩射出,真正的人馬俱碎! 這玩意兒雖然笨重,但裝備在城墻上,就是守城的利器! 楊崢直接下令鐵坊、木坊火力全開,之上弄出三百架來,裝備到蕭關(guān)和隴山防線,到時候給司馬昭喝一壺。 這年頭什么盟友都沒有發(fā)展自己有用。 換句話說,你強大了,盟友也就多了。 你弱小了,到處都是盯著你的餓狼。 “劉珩他們到哪兒了?”內(nèi)政之事基本不需楊崢cao心,只要人用對了,再以宣義司監(jiān)管、九野營為耳目,涼州各地的郡丞、縣令基本還是用心做事的。 所以楊崢可以分出精力,主抓軍務(wù),事無巨細,親自經(jīng)手。 “昨日傳回的消息,在云中城休整完畢,正欲出兵幽州,只是……”孟觀欲言又止道。 “只是什么?” “鮮卑索頭部拓跋力微拒絕我軍過境。” 東漢末年,代郡出生的檀石槐統(tǒng)一鮮卑諸部,成為草原新的霸主,向南掠奪東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余,向西進擊烏孫,一度恢復(fù)匈奴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