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呃……”劉協(xié)曲指輕叩額頭。一時出神,說漏嘴了?!巴?。” 蔡琰眼神疑惑,卻沒有再說。 —— 行軍兩天后,劉協(xié)到達平陽。 平陽歷史悠久,號為堯都,是最早的中國所在。 三家分晉時,韓以平陽為都。 秦并天下,平陽屬河東。 漢滅秦,開國功臣曹參封平陽侯,傳六世而除。 對劉協(xié)來說,他最熟悉的平陽人不是什么平陽侯,甚至不是號稱為劉漢先祖的堯,而是衛(wèi)青。 衛(wèi)青的故里成了匈奴人的牧場,讓他怨念極重。 這不僅是衛(wèi)青的悲哀,更是整個東漢的悲哀。 推崇德政的儒家成了主導(dǎo)思想,讀書人一心追求王道,卻對近在肘腋的威脅視而不見,真不知道他們是選擇性失明還是先天性無能。 劉協(xié)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在匈奴人的駐地外列下陣勢,然后命呼廚泉招部下來見。 即使呼廚泉不如蔡琰敏感,也感覺到了天子的情緒不好,隨時有發(fā)作的可能。 他不敢離開一步,生怕劉協(xié)背著他玩陰的,讓人帶著能代表他的金牌趕回大營,召左右賢王等部下來見。他本人陪在劉協(xié)左右,寸步不離。 大鴻臚楊彪匆匆趕來求見。 “陛下,為何列陣而戰(zhàn)?” 劉協(xié)搖著馬鞭,不緊不慢地說道:“大鴻臚不必多慮,只是有備無患罷了?!?/br> 楊彪松了一口氣,隨即又道:“單于在此,忠誠可鑒,其部焉能有異心?陛下謹慎些自是好的,只是動靜太大,只怕會引起誤會。” “不然?!眲f(xié)說道:“匈奴人不守禮義,以強者為尊。單于年少,難免會有大臣心生異志?!?/br> 楊彪直皺眉,天子這話怎么像是有所指呢? 他仔細打量了劉協(xié)一眼,卻看不出劉協(xié)是否有其他的意思。 劉協(xié)看著遠處的山巒,神情堅毅。 “再者,朝廷威嚴掃地久矣,匈奴人對朝廷多有輕視。若不能震懾其心,如何能驅(qū)其為鷹犬?鮮卑之教訓不可忘,大鴻臚當留意?!?/br> 楊彪微怔,隨即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心中感慨。 天子所說的鮮卑教訓,當是指當年孝桓帝想息事寧人,欲和親于鮮卑大王檀石槐,卻被檀石槐拒絕,其后鮮卑人輕視大漢,屢交入侵的故事。 說起來,那真是對幾百年的和親之議一次重大打擊。 若無武力撐腰,就算想和親也不可得。 這次天子親征,就是想示之以威,震懾北疆的胡族,為朝廷中興爭取一絲喘息之機。 風險很大,勇氣卻可嘉,亦有其不得不行的無奈,是以獲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雖然在具體執(zhí)行上存在不小的分歧。 “陛下思慮深遠,臣自愧不如。” 劉協(xié)眼皮輕挑,示意虎賁為楊彪搬個小馬扎來。 楊彪身材高大,胡須一大把,站在面前的壓迫感太強,蹲在小馬扎上好多了。 看著小馬扎,楊彪直皺眉。 他很不習慣這種坐姿,但天子賜座,他又不能不坐。 謝了恩,雙手攏好衣擺,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下。雙手抱膝不是,擺在膝蓋上也不是,威嚴不見,反倒有些滑稽。 “不習慣吧?”劉協(xié)關(guān)切地問道。 楊彪嘆息道:“陛下,臣的確不太合適。” “朕也這么覺得。”劉協(xié)順勢說道:“要不,這次你就別跟著去了,有德祖同行即可?!?/br> 楊彪沉默不語。 天子要獨行,不讓公卿們跟著,他們當然不放心??墒沁@些天從安邑走來,他們也意識到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天子年輕,可以天天騎馬,他們這些老臣卻適應(yīng)不了馬背上的長途跋涉。 與匈奴人作戰(zhàn),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騎對騎,坐車肯定不適合。 他可以短途以馬代步,連續(xù)奔馳卻不行。 “陛下,臣慚愧,身為大鴻臚,卻不能隨陛下遠征蠻胡?!?/br> “老臣運籌朝堂,少壯征戰(zhàn)沙場。各展其長,何必慚愧?”劉協(xié)伸手拍拍楊彪的膝蓋,以示安慰?!按篪櫯F在太原住幾天,正好與諸公商量一下大漢的未來。欲行王道,僅有荀彧、裴茂是不夠的,當群策群力,眾志成城?!?/br> 楊彪微微頜首。“既然陛下決心已定,臣也毋須贅言,當以犬子代臣服侍陛下。只望陛下謹守誓言,以長城為限。放長眼量,不求成功于一時。” 劉協(xié)有些感動。 楊彪年過半百,只有楊修一個兒子。他讓楊修隨駕,就等于壓上了最珍貴的籌碼。 “楊公不負大漢,大漢必不負楊公?!?/br> 第二百六十一章 為我所用 楊彪起身,深施一禮,眼眶有些濕潤。 “聞陛下此言,臣縱使此刻命絕,也能含笑九泉,無愧于先帝與楊氏列祖列宗?!?/br> 劉協(xié)也站了起來,挽著楊彪的手,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嘆息。 他憋屈的這幾天,楊彪等人也不好過。 正當他考慮該說些什么來回應(yīng)楊彪時,楊彪霍然轉(zhuǎn)身,向遠處走去,眼神也在轉(zhuǎn)身的剎那變得凌厲起來。 劉協(xié)順著他的方向看去,一眼看到幾十騎奔馳而來,馬背上全是頭載氈帽的匈奴人。 楊彪拱手,在十幾步站定,身軀挺直如松。 匈奴人奔到百步開外,紛紛下馬,快步走到楊彪面前,停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