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五章 入川
書迷正在閱讀:閃婚V5,戰(zhàn)少約吧!、心里有個兵工廠、FATE英靈殿、強取豪奪(np)、我和我的兩個大號、游離境、反撲攻略舊愛(1v1h)、綠茶影帝飼養(yǎng)手冊、超級英雄之惡鄰、凝霜(小媽 年下 H)
聽說天策軍打到岳州后,大西政權(quán)高層在長沙原吉王府召開緊急會議。 “大王,天策軍有備而來,恐怕岳州難以抵擋,末將愿率一支人馬,增援岳州?!敝熊妼④娡跎卸Y請纓道。 “恐怕為時已晚吶?!贝笪髡?quán)左丞相兼刑部尚書的徐以顯嘆息道:“大王已在岳州布置了三萬兵力,如果抵擋不住天策軍的進攻,再派援兵也是杯水車薪,不如通知白將軍若事不可為,立刻相機撤退,方為上策?!?/br> “退,又該往哪里退呢,天下之大,難道沒有我張獻忠容身之地嗎?”一聽天策軍來了,張獻忠立刻想到的也是跑路。 “不如逆江而上去四川?!庇邑┫嗤粽作氲?。 張獻忠聞言精神一振道:“兆麟,你說說,為何要取四川?” 當年被楊嗣昌追著打的時候,張獻忠在四川流竄過,所以他對四川并不陌生。 汪兆麟站起來侃侃而談:“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物產(chǎn)豐盛,并且北有秦嶺,東有三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高祖因之而成帝業(yè),唐高祖得之一統(tǒng)天下,三國時劉備、十六國時李雄、五代的王建、孟知祥都在此地建國立號,稱雄一時。 “近十余年,天下荒亂,唯此一隅尚稱完好,我大西進占四川后,北可取漢中,東可下荊襄,必能成就一番功業(yè)。而且四川形勝,我軍足以與天策軍周旋。” 汪丞相提出了一個氣魄雄大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一席話說得文臣武將們都頻頻點頭。 張獻忠高興得一拍大腿,朗聲大笑:“兆麟,真有你的!孤意已決,發(fā)兵四川?!?/br> 說著他又轉(zhuǎn)首對安西將軍李定國道:“定國,那長沙就交給你了,但是你一定要保證活著回來?!?/br> “孩兒遵命!”李定國大聲道。 當前天策軍是大西軍最具威脅的敵人,所以張獻忠進入湖南后,重點防范的就是天策軍可能的南下。 為此李定國提出了一個梯次防御的戰(zhàn)略設(shè)想,以防被天策軍打個措手不及,遂被張獻忠采納,這個戰(zhàn)略的實施者也選定了李定國。 這個防御計劃規(guī)模宏大,思維縝密,已初步體現(xiàn)了李定國的軍事才能。 按照李定國的設(shè)想和湖南全省的地形,在天策軍拿下岳州后,將與長沙隔洞庭湖平原相望,進攻路線必然是溯湘江南下。 然而這條通道西邊是廣闊的洞庭湖與湘江水系的天然屏障,東邊是崇山峻嶺的湘東山地,兩道天塹包夾著這條通道,讓天策軍的進攻方向選擇余地并不多。 在這條通道上,又有由北向南的新墻河、汩羅江、撈刀河與瀏陽河四條天然防線,不利于天策軍的重武器與機械化部隊的行動,而大部隊在這一地區(qū)也難以展開。 在洞庭湖與東側(cè)山地包夾之下,長沙以北有著四條天然防線,李定國認為只要合理利用長沙周邊的有利地形,加之以正確的戰(zhàn)術(shù),完全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借著天策軍進攻長沙的機會痛擊之。 李定國對天策軍做過了細致的研究,天策軍是一支火力強大的純火器部隊,大西軍很難在正面擊敗天策軍。 所以他制定了“后退決戰(zhàn),爭取外翼”,“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作戰(zhàn)策略。 為此,張獻忠給他調(diào)撥了五萬人馬,并征調(diào)湖南全省四十萬民夫供他聽用,歷時三個月,該計劃已布置完成。 正是有了此計劃,張獻忠的大西軍才能從容撤退。 李定國的這個作戰(zhàn)計劃,總體上看有些像歷史上中日長沙會戰(zhàn)時,總指揮薛岳制定的作戰(zhàn)策略,即“天爐戰(zhàn)法”。 最大的不同是,雙方的技術(shù)代差比歷史上中日之間的代差更大,不過李定國的訴求與薛岳不同。薛岳是要重創(chuàng)日軍,而李定國則是為遲滯天策軍。 湘江是湖南境內(nèi)除長江外最重要的一支河流,在后世筑壩蓄水后,已可通行千噸以上的船只,在本時空天策軍海軍戰(zhàn)艦噸位最小的海警戰(zhàn)艦也無法通行。 雖然現(xiàn)在是豐水期,最多也只能通行五百噸左右的船只,新墻河、汩羅江、撈刀河與瀏陽河的水位更低。 所以天策軍的后勤物資轉(zhuǎn)運,一是靠加裝了馬達的木質(zhì)帆船;二是靠機動車輛;三是靠四輪馬車。 其中木質(zhì)帆船在湖南境內(nèi)仍是后勤主力,機動車輛主要運送的是油料和隨軍彈藥糧食等。 因為天策軍空軍的頻繁偵查,李定國在岳州至長沙一線的布置雖然不是一目了然,也基本看了個大概。 “張獻忠手下有能人呀。”天策軍參謀長李子雄感嘆道。 岳州被攻下后,天策軍前線指揮部已前出至岳州。 王越呵呵一笑道:“現(xiàn)在到了考驗我們天策軍的時候了?!?/br> 天策軍作戰(zhàn)基本都是平推,在作戰(zhàn)經(jīng)驗上,其實是比不了張獻忠這些打了半輩子仗的土匪。 由于李定國的布置和湖南地形的特殊情況,天策軍要想快速拿下長沙,并不如想象種那么容易。 王越的本意也不是要完全消滅大西軍,天策軍這些年打的太順了,湖南、再往西南去,地形越發(fā)復雜,其實對天策軍也是一種鍛煉。 七月二十八日,大西軍主力撤出長沙,各府縣的大西軍也開始陸續(xù)撤離,跟隨主力向湘西的辰州(今懷化)開拔。 大西軍為了應對天策軍,在湖南再次擴軍,十多萬青壯被強征入伍,使大西軍兵力達到了約四十五萬人,這次入川的主力部隊人數(shù)約有三十七萬人。 大西軍留守長沙的主將是安西將軍李定國,大西政權(quán)左丞相兼刑部尚書的徐以顯也留下來跟隨李定國一起組織長沙防御。 徐以顯常自比諸葛亮,軍事謀略方面不知道水平怎么樣,但是他在民政方面確實是一把好手。 因長沙保衛(wèi)戰(zhàn)征調(diào)的民夫眾多,為了讓李定國沒有后顧之憂,全力應戰(zhàn),徐以顯自愿留下調(diào)度民事和后勤物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是諸葛亮的名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