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一章 借道入緬
書迷正在閱讀:閃婚V5,戰(zhàn)少約吧!、心里有個兵工廠、FATE英靈殿、強取豪奪(np)、我和我的兩個大號、游離境、反撲攻略舊愛(1v1h)、綠茶影帝飼養(yǎng)手冊、超級英雄之惡鄰、凝霜(小媽 年下 H)
王越通過電報上奏崇禎,詳細說明了大西軍歸順朝廷后的安置方案:大西軍殘部將在李定國的率領下退出大明境內(nèi),進入緬甸發(fā)展。 因王越的提議,這一另類的安置方案在朝堂上引起了強烈的爭執(zhí),經(jīng)過多封電報的協(xié)商和溝通,朝廷勉強同意了王越的提議。 不過,因為大西軍要借道貴州和云南退往緬甸,朝廷對大西軍歸順將領將不做封賞,并且崇禎還在下達的旨意中著重強調(diào),沒有朝廷的調(diào)令,大西軍不得再回到大明境內(nèi),否則將被視為叛軍。 按照一般流程,像李定國這樣的投誠人員,朝廷都會發(fā)一些官帽子,以示寬容。 但是將大西軍安置到緬甸,這意義就不同了。 明朝中國人所說的“緬甸”,所指的只是今日緬甸地理范圍之內(nèi)諸“蠻夷”王國及部落之一。 洪武與永樂年間,明廷稱這類政治實體為“宣慰司”(但并不指派官吏),規(guī)定須按期朝貢,從而確立了對它們的主權,所以緬甸在這一時期還不是一個國家。 緬甸在萬歷年間逐漸興起并統(tǒng)一,自我感覺強大起來的緬甸,竟然越過向來不明確的中緬邊界,侵入云南境內(nèi)。 在十六世紀的最后三十年,云南明軍與“緬甸”軍以邊界諸弱國為棋盤上走卒,相互攻擊。 到了十七世紀初,也就是明光宗時期,“緬甸”終于正式成為中國藩屬,但雙方關系一直緊張,而且自萬歷末期以來并無過多接觸。 到現(xiàn)在緬甸在名義上還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朝廷不可能正式承認大西軍,否則會引起其他藩屬的恐慌,這是大明朝廷對國際關系的考量。 但是大西軍入緬,對朝廷來講,其實利大于弊。 大西軍曾經(jīng)多次反叛,即使招撫了大西軍,朝廷也難以信任,全部禮送出境,省錢省力還省心,可謂一勞永逸。 而緬甸在洪武、永樂年間在形式上也算是大明國土,可是統(tǒng)一后的緬甸卻成為大明邊境上的不穩(wěn)定因素,將大西軍送出國境去禍害緬甸,對朝廷來說可謂兩全其美。 以朝廷看來,大西軍孤軍深入緬甸,如果不發(fā)生奇跡,大西軍終將全軍覆沒,難以幸免。 理論上也確實如此,緬甸地處南疆,窮山惡水,瘴氣遍地。即使云南也是到了元朝時期,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更別說緬甸了。 所以朝堂上最終同意了這種讓兩個不穩(wěn)定勢力自相殘殺,相互削弱,自生自滅的安置方案。 但是王越卻不這么看,歷史上大西軍余部保護著永歷帝進入緬甸后,可是把緬甸軍打的鼻青臉腫,如果不是李定國等人的主要敵人是滿清,緬甸的國都阿瓦也要被攻克了。 歷史上的大西軍客居緬甸,不可能兩面為敵,為了永歷帝能有個安身之地,對緬甸當局一再退讓,可是現(xiàn)在的情況卻不同了。 雙方在桐梓會晤之后,天策軍分批釋放了近萬名大西軍骨干成員。 大西軍分散在各地的潰兵也紛紛通過天策軍的防區(qū),向遵義地區(qū)匯集,大西軍總兵力逐漸恢復到六萬多人。 王越又將繳獲的大批糧食、馬匹、軍械等運抵遵義,并附贈大西軍電報機十臺,三七式步槍五千支,三七式火炮五十門,起點城產(chǎn)四輪馬車一千輛,以及大量的彈藥,大西軍終于脫胎換骨,恢復了強大的戰(zhàn)力。 電報機和武器彈藥現(xiàn)在只是贈品,大西軍體驗過后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自然會逐步換裝成三七式裝備,后期的武器彈藥大西軍只能通過采購獲得,從而與天策軍建立起武器供給關系。 王越相信在二十年內(nèi),大西軍是不可能仿制出三七式武器的,這其中的關鍵是由冶金技術所決定的。 所以大西軍全部換裝完成后,其軍隊后勤將嚴重依賴天策軍。 正是通過控制軍火的輸出,王越根本不擔心李定國等人會脫離天策軍的掌控。 大明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八月十九日,休整過后的大西軍全軍從遵義啟程南下,浩浩蕩蕩奔赴南疆。 為保障大西軍能夠安全出境和出現(xiàn)意外反復,天策軍第四師又兩個旅將一直互送到云南。 大西軍沿途的糧食補給也由天策軍提供,物資充足的大西軍在天策軍的監(jiān)視下,很難出現(xiàn)sao擾地方的情況。 八月二十六日,大西軍進入云南,八月三十日,大西軍通過昆明郊區(qū)繼續(xù)向南挺進,同日,天策軍第四師前鋒也抵達了昆明城外,治安軍兩個旅繼續(xù)跟隨大西軍南下,第四師暫留昆明。 此時的云南并不平靜,今年四月云南境內(nèi)剛剛發(fā)生了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亂。 云南的管理體制在整個明朝時期顯得與眾不同,除了常規(guī)的布政司、按察司和巡撫之外,還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土司。 土司又稱土官,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其權利很大,基本相當于當?shù)氐耐粱实?,擁有私人軍隊?/br> 為了管理這些土司和他們的部族,朱元璋封養(yǎng)子沐英為西平侯(后來其次子被晉爵為黔國公),負責管理云南的土司并且世代鎮(zhèn)守云南,現(xiàn)在的黔國公名叫沐天波。 到了明末,大明對邊疆的控制力越發(fā)薄弱,從而發(fā)生了一些列的土司叛亂。 首先是天啟年間的奢安之亂,前后持續(xù)了十七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傷百余萬人,大規(guī)模交戰(zhàn)就持續(xù)九年。 由于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在從征“奢安之亂”后,實力大增,于崇禎四年普名聲發(fā)動了叛亂,崇禎五年普名聲被擊敗處死,叛亂暫告平息。 但其妻萬氏仍領其眾,繼續(xù)為亂滇南,后萬氏招蒙自土司沙定洲為婿,沙普合流,沙定洲的勢力越加壯大。 去年底,張獻忠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權以后,黔國公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會商征調(diào)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機作亂。 叛軍先后攻下大姚、定遠、姚安,全滇震動。(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