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華琬知道陶嬸娘疼她,可爹和娘都說人不但要會感恩,還要會報恩,她現(xiàn)在非但沒有能力報答陶嬸娘,還一味地索取,她自己心里常覺得惶恐和過意不去的。 我和你都用不著薰陸香,若不拿回去給你舅舅用,過些時日香味兒散盡,會被小陶當雜物給扔了,豈不浪費。陶學錄將裝了薰陸香的銀盒隨手放在華琬的桌案上,安掌柜送的沉香倒是極好的,可以去惡氣,咱們置物房呢,能偶爾點上一點。 可是 陶學錄不理會華琬了,自去喚小陶到長廊一道清點少府監(jiān)新送來的一批物料,留了華琬一人在那顰眉糾結。 好端端一匣薰陸香丟了多可惜,可這么拿走她臉皮子也太厚了,抓耳撓腮好一會,華琬忽然聽到屋外傳來陸博士不滿的高喊聲,華琬,我讓你到置物房幫忙,現(xiàn)在學錄大人在這辛辛苦苦做事,你倒好,躲在屋內(nèi)偷懶! 華琬嚇得跳起,迅速將薰陸香收進她的櫥格內(nèi),待大后日回云霄鄉(xiāng)時帶走,再風一般地沖向長廊,她隱約聽見陶學錄替她解釋的聲音,華琬羞愧的無地自容。 第二日辰時華琬從閽室拿到慶國公府鄭老夫人與陶學錄的回信。 陶嬸娘,鄭老夫人的信。華琬跑回置物房,喜滋滋地靠在陶學錄的春藤高背椅上,昨兒下午嬸娘才遞的拜帖,今兒一早就收到回信,可見鄭老夫人是不擺架子的人。 陶學錄接過信,看完后朝華琬玩笑道:初二十一鄭老夫人有空,那日旬假過了,你與我一塊去,鄭老夫人定的金簪幾乎都是你制的,我可不能貪功。 是嬸娘教學生制的的,本來就是嬸娘的功勞。華琬一臉嚴肅,她不滿陶學錄的貪功說法,她被懲罰入置物房后,若非陶學錄,她就只能做雜事,一事無成。 前往慶國公府的前一日放旬假,華琬在置物房用過午食,叮囑小陶好生照顧陶學錄后,便回齋舍整理書簍,準備與何矜一道回去。 其實往常回鄉(xiāng),除了工學堂發(fā)的學錢,也無甚可帶,今日書簍里不過多了一份薰陸香。 阿琬,這是我家送來的墨子酥,可香了,你帶一包回去給表哥他嘗嘗。林馨一見華琬回齋舍便粘了上來,挽著華琬的手臂,嘰嘰喳喳地很熱情。 華琬直起身子,傻乎乎地看著林馨,只有表哥能嘗嗎。 林馨翻了個白眼,真不知華琬是故意呢還是真的笨,嗯,當然是讓你們?nèi)叶紘L,我不過是擔心你貪嘴,才那么一說的。對了,我這兒還有包打開的豌豆黃,你嘗一塊,我尋思著,表哥可能嫌豌豆黃甜,所以才留了特意少放糖的墨子酥。 還真是三句不離表哥。 華琬沒啥反應,一旁的王芷蓉冷笑著呲一聲,若非被謝如英警告過,她就要開口貶損幾句了。 第39章 鄭家之榮 這是送表哥和舅舅、舅娘的,你可不能自作主張地拒絕。林馨見華琬沒接,又說道。 華琬笑著拿過墨子酥放進書簍里:我舅娘做的酥餅也很香呢,明兒我?guī)Я四銍L嘗。 真的嗎,聽得我都饞了,阿琬,太學放榜的日子可是定下了?表哥那日要進京么?林馨殷勤地替華琬將肩上栓書簍的麻繩擺正了。 嗯。華琬點點頭,初二十六放榜,哥哥會在當日進京的。 怎不提早一日,說好請我們吃金橘團的。林馨的心像懸在井口的水桶,晃晃蕩蕩觸不著底兒,她擔心李仲仁考太學失利,如此定然心情不佳,說不準就忘了上月的承諾。 門外何矜探進顆腦袋,朝華琬喚道:你在磨蹭什么呢,快走。 誒,來了來了。華琬著忙答應一聲,又安撫林馨道:你放心,哥哥一向說話準數(shù)。 申時未到,華琬回到了云霄鄉(xiāng),看見舅舅已經(jīng)可以下地走路,放心不少,將工學堂里帶回來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交于葛氏。 葛氏心里高興,數(shù)落人時嘴角都揚著,當初你舅將你領回來,我還擔心你會是只喂不熟的白眼狼,如今看來還有點良心。 見葛氏左右打量那包墨子酥,華琬笑道:糕點是同窗送咱們的。 哪位同窗?為何憑白送東西與你?葛氏一邊說一邊打開油紙包,濃郁的芝麻香撲鼻而來,拿人手短,明兒記得帶些吃的去還她。 華琬早猜到舅娘會這般說,笑得一雙翦水杏眼瞇成條線,是一名喚作林馨的女娘,我們住同一間齋舍,她很熱情,是孩兒的好朋友,而且這墨子酥再香也沒有舅娘做的七色酥餅香,舅娘做七色酥餅讓兒帶去工學堂好嗎? 我看是你自己饞了。葛氏點了下華琬光溜溜的腦門。 李仲仁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參加完太學補試后,雖仍有去經(jīng)館,但能正常休旬假了,原本淡雅如無風鏡湖的神情,在聽到華琬提及林馨二字后,想起那日逛廟會時林馨請去酒樓的情景,皺了皺眉,神色頗有些別扭。 葛氏要替李昌茂擦身子,令李仲仁帶了華琬和墨子酥去廚房,就著白水先吃點墊肚子。 華琬注意到墨子酥的油紙包上印了會仙樓的紅印,是林馨家的小酒樓做的,吃著果然不會很甜,芝麻香里裹著紅棗泥的清甜。 華琬同李仲仁說起她后日將去慶國公府拜訪鄭老夫人一事,原本神色淡淡的李仲仁打起了精神,雖知華琬只是去慶國公府內(nèi)宅,同女眷亦只會聊首飾簪子,對朝堂學問之事半點不知,可仍饒有興趣地說道:阿琬,那慶國公府很是了不得。 華琬知國公是從一品勛爵,是祖上世襲罔替下來的,新宋建朝八十余年,世襲罔替的國公爵不過三人,所以華琬對即將去慶國公府拜見鄭老夫人一事,是又期待又忐忑。 李仲仁見華琬嘴角粘了芝麻,笑著抬手替她擦去,接著說道:新宋國如今僅有三位國公,除了慶國公府,另兩府只是承虛爵,空領朝廷俸祿和食封罷了。 慶國公府不是一樣么。華琬見表哥不吃墨子酥,不想浪費了,埋頭開始吃第二塊。 李仲仁搖搖頭,慶國公府鄭家家風極嚴,子嗣皆苦學文法武藝,現(xiàn)今的慶國公鄭大人除了從一品爵位,同時文散官至開府儀同三司,職官乃工部尚書,阿琬說是一樣的嗎? 華琬終于放下墨子酥,震驚地看著哥哥,開,開府儀同三司? 是啊。李仲仁見華琬吃驚的模樣忍俊不禁,慶國公府的孫輩亦十分出息,除了襲爵的世孫,大房的嫡次孫入國子監(jiān),后自請進貢院,科舉中二甲頭名,二房和三房的嫡孫,則分別憑真本事考入新宋四大書院的東林書院和衡陽書院。 好厲害。華琬幾乎是目瞪口呆了。 其實入國子監(jiān)和太學,都無甚了不得的,能進入四大書院才是本事,衡陽書院崇忠善廉節(jié),每年只收五十名學生,東林書院更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美譽。李仲仁耐心地解釋道,他就差沒叮囑華琬好生感受慶國公府的世家底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