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武夫當國在線閱讀 - 第120節(jié)

第120節(jié)

    【元宵節(jié)快樂!】

    第84章,趁勢發(fā)展

    次日,袁肅千等萬盼總算在淮安迎來了北京發(fā)來的命令,中央政府批準他之前的保舉,允許設立淮安和淮北兩處警備司令部,以及對陳祿衫的上任鹽城縣長的安排。有了這份命令,接下來的建制擴充便更有底氣。

    自從向北京發(fā)去電文,到等到北京回復電文,這過去的近一周時間里,袁肅一直都在忙碌著籌集資金和安排人員采購軍火。這件事進行的很順利,前后只用了三天時間,淮安和淮北兩縣縣長的位子便賣了出去,可見覬覦此位的人大有人在。

    淮安是富庶之地,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七萬的價格拍板決定下來。而買下縣長一職的反而不是本地最富有的商戶,偏偏就是前任淮安知府盧有道。據(jù)下面的人打聽來說,盧有道本身雖然有一些積蓄,可遠遠還不夠出七萬元的現(xiàn)款,最后卻是由幾個商人出資幫助盧有道買下縣長,盧有道則承諾今后必然會保障這些商人的政治利益。

    淮北想必淮安要差很多,不過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好在占據(jù)淮河的一個頭。陳文年與當?shù)氐氖考澝鱾円环簧妫詈筮€是以四萬五千元的價格成交。買下縣長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上一任縣長自己。

    淮北不像淮安之前經(jīng)歷過一場戰(zhàn)斗,所以省府是有口實有名義將前縣長撤職查辦。淮北從南北內(nèi)戰(zhàn)一開始就沒什么大的動靜,陳文年率部抵達時,該縣縣政府是五臟六腑俱全,從縣長到吏員都有人在崗。

    簡單的來說,也不算是把淮北縣長賣出去了,無非是隨便找了一個借口勒索了現(xiàn)任縣長一筆。對于現(xiàn)任縣長來說雖然是怨聲不止,可又能怎么辦?豈不說這些人有刀有槍,再者背后還是大總統(tǒng)侄子在撐腰,只怕連安徽省長都不敢吱聲。

    陳文年事先早已把淮北的情況匯報給了袁肅,袁肅打心底里確實也不想敗壞自己的名聲。但相比于眼前實際的利益來說,有時候還是有果斷的做出取舍。

    收上來這十一萬多的款子,加上第一混成旅本身攜帶的現(xiàn)款,再又從北方銀行貸款八萬多,袁肅手中總算湊齊了三十萬元的啟動資金。

    當然,在湊資金的同時,該進行的工作一點都沒有拖拉。

    郭文遠一抵達淮北就馬上在郊區(qū)買下一座莊園,又吩咐縣府把淮北警備司令部的招牌連夜趕制出來。莊園前后經(jīng)過兩天不停息的修繕、添置和更改,兩天之后立刻變成了威嚴的警備司令部大樓。大樓里該有的辦公物什、電報機、宿舍、地圖儀器等等,主要的陳設一應齊全,至于剩下的小物件則今后一點一點再做添設。

    第二團早先還專門在郊區(qū)開辟了一處營盤,是以一個廢棄的農(nóng)園為基礎(chǔ),從第二團抵達淮北便開始著手布置。起初是打算讓給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分散到各地的部隊在收攏時所用,后來索性就直接讓給警備司令部充當兵營。

    關(guān)于警備司令部建軍的事宜,郭文遠同樣不敢怠慢,在與陳文年協(xié)商之后,先將第二團分出來的一個營進行編制,再把本地的警方、救火營乃至縣府衛(wèi)隊全部收編起來。如此一來大約湊齊了兩個營七百余人。

    隨后又立刻打出旗號,正兒八經(jīng)的開始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完全是按照第一混成旅的規(guī)格,報名參軍者一人發(fā)十塊錢安家費,安家費不會交給士兵而是直接郵寄到家中。警備司令部的士兵日常生活待遇也盡可能參照第一混成旅,一日三餐,按時提供被服用品。

    消息一經(jīng)傳出,淮北城內(nèi)響應者并不多,畢竟城中老百姓生活還算不錯,沒必要在這個亂世去參軍。倒是下面那些鄉(xiāng)鎮(zhèn)有不少人紛紛趕來投軍,大部分是農(nóng)民子弟,也有一些無業(yè)游民,反正為的就是混一口飯吃。

    至北京把命令發(fā)下來的這天,淮北這邊已經(jīng)有近八百人被錄入新兵營。平均每天報名的人數(shù)實際上是有三百余人,但并不是什么人都會被錄入,還是要經(jīng)過一番基本的篩選。

    郭文遠干了一年的民兵工作,對組織訓練方面很有心得。他決定一邊繼續(xù)招募,直至招滿到兩千人為止,一邊分批次組織訓練。預計前后分為三批,一批訓練三百五十人。

    在新軍軍官安排上,他是從第二團當中抽調(diào)基層士官破格升任為新軍的軍官,也就是說原先第二團的排長調(diào)入新軍擔當連長,諸如此類。其目的就是在擴充軍隊的同時,保留第一混成旅的骨干,不至于因為新軍而消弱第一混成旅自身的實力。

    同時為了保證軍官人才的培養(yǎng)和后續(xù)補充,他還仿照何其鞏在灤州開辦的隨營學堂,建立警備司令部教務處,教務處下設速成隨營學堂。學制和學習內(nèi)容與灤州隨營學堂一樣,文化知識聘請當?shù)氐姆蜃觼硎谡n,政治方面則由郭文遠親自督導,軍事教育則由二團團部來負責直接教練。,

    新軍番號暫時設為淮北治安隊,遵照袁肅之前的吩咐先編滿五個營。

    在這五個營當中,二團分出的一個營抽調(diào)部分主干,組成一個表率及領(lǐng)導作用的教導營。教導營視為治安隊精銳所在,也負責培養(yǎng)士官和部分基層軍官。

    相比于淮北,淮安這邊幾乎與郭文遠的做法不謀而合,不過因為袁肅親自坐鎮(zhèn)此處,在進展上是要比淮北更開。到六月二十一日這天,淮安警備司令部已經(jīng)招滿了五個新兵營,配合第一團分出去的一個營,在編人員已經(jīng)有兩千人。

    當然,這還遠遠沒有到達第一期的標準。好在淮安富庶之地,人口眾多,再加上之前南北內(nèi)戰(zhàn),造成許多其他地方的流民盤踞附近,因此在招募方面并不算太難。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都設有新兵報名處,本地士紳階級雖然很擔心此間軍事力量膨脹太快,引發(fā)縣政府過多負擔,可考慮到是大總統(tǒng)的侄子而且又是中央的命令,也只能強顏歡笑的積極配合。

    在淮安警備司令部的番號上面,袁肅沒有像淮北那樣取一個很土的番號,而是分為內(nèi)外兩個稱呼,對外則稱謂淮安警備旅,對內(nèi)則稱為“淮安旅”。內(nèi)部稱呼是方便回到灤州之后,統(tǒng)計個人麾下兵力所用。也許用不了多久,第一混成旅也會改稱為“灤州旅”。

    淮安的新兵訓練設為兩個新兵營同時開訓,袁肅親自坐鎮(zhèn)指導,第一團和第三團軍官盡數(shù)出馬。他自然不會在淮安停留很久,所以要在返回灤州之前,馬力全開的協(xié)助淮安旅完成各方面的建設。

    兩地警備司令部軍隊已然成形,接下來袁肅要關(guān)心的除了日常訓練之外,便是軍火采購方面的問題。事實上,在兩淮警備司令部開始組建軍隊之初,各地軍火商已經(jīng)絡繹不絕的趕到淮安推銷軍火,其中不乏有從上海跑來的外國商人。

    任誰都看得出來,袁肅此番在淮北、淮安的動作不小,一口氣計劃編起近五千人的部隊,其中所需要的軍火數(shù)量不言而喻。更何況軍火商最喜歡尋找那些新建部隊來合作,因為軍火不是一次性商品,之后的補給、維護、更新都是長久的利益所在。

    不過袁肅還是很有理性,并沒有因為這些軍火商開出的小利小惠而所動。他很清楚自己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狀況,雖然占據(jù)了淮安、淮北,可即將供應的部隊也翻了兩倍,再加上淮安、淮北也不是立刻就能提供經(jīng)濟來源,從長遠角度來說,還是必須有所節(jié)制。

    最終,他還是敲定了南京的兩批次軍火,一批是通過賄賂,以每支三十元的低價購買了兩千支第八鎮(zhèn)俘虜?shù)奈淦?;另外一批則是從金陵制造局以每支七十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千支儲存的新槍,并且又以一支六十二元的價格,預定了三千支在產(chǎn)步槍。

    金陵制造局知道袁肅是大總統(tǒng)侄子,而且又有中央的命令,自然也不敢亂開價。所預定的三千支步槍計劃分三次家伙,分別今年八月底、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底。

    除此之外,灤州旅部儲備的軍火當中也抽調(diào)了一千支保養(yǎng)最好的漢式步槍,預計月底之前便能全數(shù)送到淮安。

    到了六月二十五日,南京的軍火陸續(xù)送到淮安。經(jīng)過袁肅和趙山河的統(tǒng)計之后,又分出一半轉(zhuǎn)送到淮北。嚴格的說,淮安這邊需要的槍械是大數(shù)字,畢竟淮安一開始要招募的士兵多不少,而且單單招募的進度上也要快過淮北。

    不過綜合考慮,與其兩邊都缺槍,還不如先把一邊湊齊全了,另外一邊再慢慢來填補。

    再者淮安終歸距離南京很近,又有京杭運河的交通樞紐。金陵廠后續(xù)生產(chǎn)的新槍很快就能送達,若是今后一點一點的轉(zhuǎn)送到淮北,反而還更麻煩、更消耗運輸力。

    淮北、淮安的武器清一色為漢式步槍,至于軍服暫時沒有訂做,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論證。而購置了這么一大批武器,子彈方面卻得另外想辦法。袁肅在淮安、淮北這邊的大動作,合肥、南京方面即便再忙也不會坐視不理。

    原本倪嗣沖和馮國璋都打算追究此事,倪嗣沖甚至早先連發(fā)了好幾封電文催促淮北撤軍,為此還調(diào)動一個團的部隊抵達宿縣,儼然擺出一副劍拔弩張的姿態(tài)。袁肅只拖延了幾日,中央命令便派了下來,隨后他便直接以中央的命令做了回復。

    第85章,中央命令

    倪嗣沖頓時啞口無言,心中百般的不樂意。在南邊有段芝貴的一路人馬,兵強馬壯招惹不起;在北邊又有袁肅的一路人馬,雖然兵力不多,可偏偏是大總統(tǒng)的侄子,同樣招惹不起。無可奈何之下,他也只能把這股怨氣壓在心頭,好在現(xiàn)在自己控制了合肥,不至于什么好處都沒撈到手。

    馮國璋對袁肅的做法同樣很不滿,可看過中央的命令之后,漸漸意識到若非大總統(tǒng)背后支持,袁肅豈敢如此肆無忌憚?想想也罷,他剛剛在南京站穩(wěn)腳跟,張勛江防營還賴在南京不走,這邊是需要應付的,沒空理會淮安的情況。再者蘇北是張勛盤踞的勢力,今后權(quán)當淮安是一面墻,多少可以擋著張勛。

    即便二人沒有追究袁肅,可二人心里都不好過,因此在袁肅購置軍火時,暗地里還是施加阻擾,嚴令安慶軍械所和金陵制造局不準出售軍火給袁肅。

    安慶軍械所一直都在倪嗣沖的掌握之中,因此很快便執(zhí)行了這項命令。倒是金陵制造局原先是在程德全手里,馮國璋攻克南京后方才派人接管,前前后后需要一段時間交接。袁肅正是趁著這段時間與金陵廠交涉,搶先簽下了訂單。然而雖然簽下了槍械訂單,可隨后廠方便不再接納袁肅其他的訂單,也不再向袁肅出售其他的軍工用品,以至于袁肅沒辦法從南京這邊訂購到漢式步槍的子彈。

    直到軍火陸續(xù)開始裝配到新兵營時,所有槍械依然是空膛。第一團、第二團因為是英式步槍,也不可能說分一部分子彈出來。

    然而,即便是遭到南京和安慶的封鎖,袁肅照樣是有辦法能購進子彈,無非是時間和花費上的問題罷了。他立刻發(fā)回電報到灤州,讓王磷同派人到關(guān)外聯(lián)絡張作霖,從奉天購置一次性購置大批漢式步槍的子彈輸送過來。

    再者之前第一混成旅沒有裝備英式步槍之前,照樣是有漢式步槍的儲備彈藥。一邊聯(lián)絡關(guān)外的軍火供應,一邊先把灤州儲備的彈藥運送過來。反正淮北和淮安現(xiàn)在并不是很著急,哪怕是用在訓練也還沒到實彈射擊的階段。

    在忙完了軍事上的事務之后,袁肅也漸漸開始著手在淮北、淮安建立一套適宜掌控的政治體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化本地警備司令的職權(quán),名義上軍政分離、互不干涉,但實際上一定要讓軍權(quán)凌駕于政權(quán)之上。

    他不僅多次找盧有道談話,也多次與淮北縣長電報聯(lián)絡,一邊進行態(tài)度上的拉攏,另外一邊也在強調(diào)警備司令與縣政府之間的關(guān)系。兩淮的縣長不是笨人,一早就知道袁肅的用意,如今袁肅又煞有其事的這般建立聯(lián)絡,顯然就是要加強本人對兩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

    做縣長的當然也知道如今這個世道的規(guī)矩,正所謂武夫當國,他們這些民政官員只能在這些軍人下面老老實實做事。雖然是給軍人打下手,可反過來這些軍人也能為他們撐腰。只要兩邊合作的愉快,不僅可以雙雙保證利益,更能長久的保證個人地位。

    為了完全掌控淮北、淮安的政權(quán),袁肅還特別制訂了一系列政體規(guī)則,比如強化諮議局的一些職能,賦予諮議局在立法權(quán)上的更多分量,以此來分化縣長的權(quán)力;一旦縣長有所受制,自然只能求助于警備司令部。又比如在縣政府設置大都督府特派廉政專員,該專員不會干涉縣政,卻全權(quán)負責廉政紀律,并且專員的針對范圍還包括諮議局議員。

    特派廉政專員直接向袁肅負責,由當?shù)鼐瘋渌玖畈繀f(xié)助執(zhí)行。

    除此之外,在稅政上自然而然要與灤州步調(diào)一致。袁肅深知淮北、淮安太過遠離他的轄區(qū)之外,稅政上又要經(jīng)過當?shù)厥「栽谥朴唭煽h稅政方面也是進行了許多推敲和商議。最終他決定兩縣每季度稅收取三成用以維持警備司令部開支,另外一成則上繳到大都督府,剩下六成則由本縣自由開支。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不僅僅是全部稅收落入軍閥之手,軍閥甚至還會更多的巧立名目橫征暴斂。袁肅前前后后只要四成的稅后,已經(jīng)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

    當然,為了杜絕政府稅后被過度的貪污腐敗揮霍浪費,袁肅還嚴肅的制訂規(guī)矩,每年大都督府頒布的發(fā)展政策必須落實到位,一旦有無法達標的地方,必會派遣廉政專員進行詳細調(diào)查,查實罪名必依法辦理,絕不姑息容情。

    七月一日,盧有道正式舉行上任典禮,在袁肅的捧場之下就任懷安縣新一任縣長。

    無論是淮安還是淮北,兩地的地方士紳們對袁肅的態(tài)度褒貶不一,有人厭惡也有人看好。但是真正有些見識的人,還是能一眼看破袁肅的勃勃野心。他們相信之前袁肅在直隸時的名聲是真的,清正廉明,沒有任何強取豪奪,可偏偏南下江蘇之后卻干了幾件不光彩的事。

    究其原因,還是為了盡快擴充軍備力量,在此地站穩(wěn)腳跟。

    之所以說這些人愿意相信袁肅之前的名聲,這從袁肅制訂的稅收政策上就看出。倘若真是一個貪財之徒,已經(jīng)露出尾巴了何必還要遮遮掩掩,索性把財政全部攬入手中豈不更好?可袁肅偏偏沒有這么做,相反只取四成稅收,這可是舉世罕見的現(xiàn)象。

    不管怎么說,如今袁肅已然站穩(wěn)腳跟,接下來也就只能期待這位少年將軍能夠有一番做為,不至于做的比以前的官員還要差。

    就在盧有道上任典禮結(jié)束之后,袁肅剛剛返回行營,杜預匆匆忙忙的便送來一份電文。

    “都督,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總統(tǒng)專門發(fā)來的電文?!倍蓬A十分興奮的說道。

    “哦,是嗎?”袁肅本以為叔父能夠同意他的保舉,這已經(jīng)算是好消息,沒想到今天又有一個更好的消息。他懷著期待的心思接過電文,仔細過目了一遍。

    陪同在一側(cè)趙山河、李勁夫二人不由的翹首以盼。

    “果然是好消息,國府已經(jīng)批準成立中央軍,并且還批給了我三個中央軍的番號?!痹C臉上有難以掩飾的得意之色,他這次投機算是取得了重大成功,利用大總統(tǒng)叔父目前的心理環(huán)境,成功獲得其大力扶持。今后的道路雖然為愈發(fā)危險,但也是一次極大的發(fā)展機會。

    “什么?這是真的嗎?”趙山河同樣很高興的問道。對于袁肅之前向北京發(fā)去的建議書,所有人都是知道這件事的,也都明白這其中是什么道理。

    “這樣真是太好了,咱們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不必再看第二鎮(zhèn)總鎮(zhèn)的臉色了?!崩顒欧蛞彩治枳愕傅墓笮Φ?。

    “我部自即日起立刻整改番號,第一混成旅改為中央陸軍第一旅。老趙你這邊就改編為中央陸軍第二旅。至于第三旅,暫時先擱置下來,淮北那邊還需要一段時候才能成形,等淮北那邊差不多了,再整改為中央陸軍第三旅?!痹C當即便做出了決議。

    “是?!?/br>
    第86章,三旅番號

    沒過多久,中央軍番號的消息便傳遍開去。北洋上上下下有點遠見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信號,不過所有人并沒有關(guān)注袁肅手里握著的三個中央陸軍旅的番號。早在這項命令傳到到淮安之前,北京已經(jīng)開始了中央軍的整編,南苑、北院兩個警備師首先被改編為中央第一師、第二師。駐扎在山西、熱河一帶的第四鎮(zhèn),則被更改為中央第三師和第四師。四師師長依次分別為田文烈、雷震春、唐天喜、何宗蓮。

    不僅如此,總統(tǒng)府也公布了直隸都督最新委任,暫由國務總理趙秉鈞代理。

    趙秉鈞并不前往保定上任,而還是在北京直接遙領(lǐng)。同時在保定設置中央軍第五師籌備處,由朱泮藻為籌備總長,負責整頓直隸省零散軍務,并以直隸陳光遠部、天津蔡成勛部為基礎(chǔ)編練中央陸軍第五師。

    同時指派蔡成勛前往山東,與王懷慶部就地擴招為中央陸軍第六師,駐防濟南。第六師師長為蔡成勛,副師長為王懷慶。

    在察哈爾、熱河分別又以地方部隊為基礎(chǔ),進行整頓和擴編,分別設置中央陸軍第七師和中央陸軍第八師。第七師師長為張永成,第八師師長為李長泰。

    又調(diào)遣嫡系心腹陳宦統(tǒng)率本部人馬南下四川,再以陳宦本部陸軍第十一旅、伍祥禎陸軍第二十四旅為基礎(chǔ),擴編為中央陸軍第九師,駐防重慶、瀘州和岳陽三地。

    中央陸軍前九個師都是有根基的部隊,而且縱觀九個師的整編,大部分都是袁世凱執(zhí)掌多年的嫡系部隊,又或者是刻意的兼并段祺瑞、馮國璋麾下的部隊。而九個師師長的任命更是昭然若揭,其中五個師長是當年在朝鮮追隨過袁世凱的老部下,另外四個也都是小站練兵時便嶄露頭角的人物

    預計九個師的整編用不了兩個月的時間。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總統(tǒng)府在發(fā)出九個中央陸軍師的消息之后,緊接著又做出公示,將會在兩年之內(nèi)余全國各省都建立一支中央師,共計要到達三十個師的編制。

    而立刻開始籌備的,便是河南中央陸軍第十師、第十一師,籌備總長分別為張錫元、何豐林;陜西第十二師,第十三師,籌備總長為陳樹藩和閻相文。第十到第十三四個師預計在明年開春之際便能完成建制,至于剩下十六個師則得視情況而決定。

    面對此次中央政府大刀闊斧的整改,外界認為這是袁世凱再重新打造全新的“北洋新軍”。當初清政府時期所預計的全國新式陸軍番號是三十六個,而如今雖然減少了六個,可在編制上去大大超過了之前的“鎮(zhèn)”。

    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袁世凱此次籌備中央軍系故意撇開了許多昔日的得力干將,其中的深意實在是不言而喻。

    北洋內(nèi)部對于此次整改一直是默然不語,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凱的用意,只是知道歸知道,萬萬是不能說出來。如今的北洋完全就倚靠著這層窗戶紙連接在一起,一旦有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整個北洋集團必然會四分五裂。

    民國才剛剛建立,北洋各路人馬也才剛剛站穩(wěn)腳跟,甚至不少人還沒有站穩(wěn)腳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豈能引發(fā)內(nèi)亂發(fā)生?

    許多擁護袁世凱的北洋中央系政客們倒是對此十分支持,他們都能感覺到北洋從始至終的松散,所以期盼能夠通過這次建立中央軍來強化團結(jié)。當然,往個人利益上來說,他們這些沒有兵權(quán)的政客最怕的就是受軍閥威脅,像段祺瑞、馮國璋這樣大權(quán)在握的人面前,顯然要捉襟見肘。簡單的來說,也是因為個人政治利益所在。

    在“三十個中央陸軍師”的氣勢之下,袁肅手里掌握的三個中央旅番號顯然沒有可以炫耀的光澤。當然這對袁肅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省的成為槍打出頭鳥的目標。

    過完七月上旬,淮安和淮北的情況已然穩(wěn)定下來。

    正當袁肅開始安排啟程返回灤州的行程計劃時,北京再次發(fā)來電文。此次電文包含兩部分內(nèi)容,一部分是中央軍的詳細建制,包括各級部隊的規(guī)范,軍紀軍規(guī),軍餉和糧草的開支方案,軍服和武器裝備的制式化等等;另外一部分則是中央政府特別批下三十萬軍事經(jīng)費,用作三個中央旅的建設工作。

    這當真又喜從天降,雖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用錢的階段,但有錢肯定不是壞事。

    有了這筆三十萬的經(jīng)費,不僅可以更快速的幫助淮北、淮安兩地警備司令部建設,更能加快中央第二旅和第三旅的擴編工作。

    袁肅在領(lǐng)到款項之后,立刻把錢派發(fā)下去,催促郭文遠、趙山河抓緊編制。

    在關(guān)于中央軍詳細建制的里面,還提到中央軍的服色,將統(tǒng)一規(guī)劃為土黃色的軍服。以區(qū)別于各地方零零散散其他顏色的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