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tài)辣)
自從崔若韻完成了標準炸藥配方,并且制定了一個標準化的炸藥制造工序后。 李炎立刻下令懂得化工的玩家,在瓜州城外成立了一個“火藥局”,專門負責炸藥的生產(chǎn)。 這一次出征,尉遲信自然帶上了火藥局庫存的全部火藥。 “絕對沒問題的!我都是測算過,這次爆炸絕對能炸斷山石!”一名鑿山的玩家抬起頭說道。 “閉嘴!好好鑿山!就是你小子非要獻策炸山,害的兄弟們鑿了半天了!”秦川沒好氣的說道。 余俊杰郁悶的低下頭,這個炸藥炸山的計策是他想出來的。 余俊杰,正宗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他的專業(yè)方向比較小眾,叫做定向爆破。 這炸山對他來說也是專業(yè)對口,只不過提出這個方案后,苦了工程隊的兄弟們。 秦川他們剛剛修好營寨,就被抓過來鑿山買炸藥了。 說好的策馬奔騰!千人同屏大決戰(zhàn)呢? 為什么輪到老子就是挖地砌墻鑿山,玩?zhèn)€游戲還要當牛馬! 要不是給的貢獻點實在是太多了,誰肯干這個?。?/br> 日落前,秦川等玩家終于將炸藥包埋進了山石里,他們埋伏在爆破點邊上,潛伏在三危山上。 果然不出尉遲信所料,沙校尉還是派出斥候,重點偵查了三危山口附件有沒有伏兵。 只不過沙校尉偵查的是大部隊,秦川這幾個玩家藏在山里,斥候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 幾個斥候留在三危山口,天色漸晚,這些斥候也沒看到藏在山麓森林里的玩家營地。 剩余的斥候立刻向沙校尉回報。 聽到斥候的報告,沙校尉松了一口氣,他感慨自己年紀越大,膽子反而越小了。 兵貴神速,鹽池那邊的建寧王軍情報再快,也不可能先自己出戰(zhàn)吧? 只要抵達了鹽池,那附近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自己一千對戰(zhàn)五百,那還不是優(yōu)勢在我? 沙校尉忍不住浮想聯(lián)翩起來,要不然乘機攻了瓜州城,抓了那個勞什子的建寧王?來個挾建寧王以令隴右?也向朝廷求一個節(jié)度使當當? 又或者把這個建寧王獻給太子,給子孫后代謀一個前程? 沙校尉越想越覺得這是個機會,建寧王也就這么一支墨離軍,只要滅了他的主力,那豆盧軍就可以借著春防的名義占了瓜州! 沙校尉催促手下加快行軍,明日一大早就開拔,渡過三危山口,直取鹽池鹽場營地! 第七十七章 炸山 清晨,太陽努力爬上地平線,卻被早春的霧氣擋住了光芒。 秦川和余俊杰從睡袋里鉆出來,這個睡袋是孫建國羊毛店最新的產(chǎn)品,用的帶皮羊毛制作的,能夠在野外露營的時候保暖。 太陽雖然出來了,但是山上的霧氣依然濃郁,這種天氣豆盧軍絕對不會進軍的,所以兩人坐在是埋好炸藥的山石邊上,看著逐漸升起的紅日。 “千里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庇嗫〗芡蝗幌肫鹨皇自~,不自覺的念了出來。 這景色也太美了,在城市長大的余俊杰,何曾見過山高地闊的場景,一時間都癡了。 “好詩好詩,這詩人還活著嗎?”秦川突然問道。 剛進游戲的那時候,玩家們也學著穿越小說,搞起了文抄公,搬運起古代詩詞,想要把自己偽造成大文豪。 可是這些歷史盲玩家們,拿出了李白杜甫的詩才發(fā)現(xiàn),這個時間點李白杜甫都還活著呢! 這就尷尬了! 又有聰明人開始抄冷僻一點的詩人,比如王維高適什么的,卻也赫然發(fā)現(xiàn)這兩位也活得好好的。 拿出宋代之后的詩詞,又因為音律是詩詞格式的變化,得不到這個時代文人的認可。 搞得這些文抄公玩家非常的尷尬。 所以每次玩家念叨九年義務階段課本上的詩詞,都會本能的問一下詩人還活著嗎,要是冒充正主被人發(fā)現(xiàn)可就尷尬了。 余俊杰說道:“這是宋代柳永的詞,他爺爺還沒生呢?!?/br> “沒事沒事,那你繼續(xù)?!?/br> “算了算了,我也不記得后面的詞了,秦大神我們要等到什么時候。” “等到敵軍一半部隊進入三危山口的時候?!?/br> 清晨的霧氣終于被朝陽驅(qū)散,沙校尉也帶領部隊從臨時營地里出來,向著鹽池方向繼續(xù)前進。 昨天沙校尉做了一個美夢,夢中他攻占了瓜州,讓那個建寧王搖尾乞憐。 他騎在馬上,走在整個大軍的中軍位置。 豆盧軍原本是有騎兵的,但是皇帝詔令隴右道各軍鎮(zhèn)平叛,豆盧軍的精銳騎兵都被抽調(diào)進了關中。 潼關一戰(zhàn)全部覆滅,留守的騎兵都被沙校尉收編成親衛(wèi)或者斥候,如今豆盧軍成了一支純步兵。 這也是為何在面對吐蕃侵邊的時候,豆盧軍只能防御沙州和幾個主要據(jù)點,卻無法主動出擊的原因。 隴右道水草豐美,曾經(jīng)是大唐最著名的馬場,如今卻連一支騎兵都組建不起來。 不過大唐的步兵依然冠甲天下!這些身穿鎧甲的大唐步卒,手持陌刀背負弓箭,若是正面作戰(zhàn),也不懼怕那吐蕃騎兵的! 沙校尉整頓兵馬,本想要將五校尉的軍馬全部打散混編,卻遭遇了軍中的阻力。 王吳石三家明確反對分兵,就連康校尉派來的那個旅帥也猶豫起來,不愿意將手下打散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