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tài)辣)
“日后我們武威王家說不定還能再出一個貢生!再出一個進士!” 王峻有些慚愧,他連忙說道:“兒子已經(jīng)在復(fù)習刺史府的考試了,這次一定要考上!” 王茂說道:“籌建工坊的事情你先放一放,還是刺史府的考試要緊。” “你族叔還沒啟程去鳳翔府吧?最近你多去走動一下,打探一下衙門里的情況?!?/br> “若是你族叔愿意提攜你,我們王家在武威就無憂了?!?/br> 王茂所說的族叔自然是玩家王成偉了,他如今已經(jīng)正式入了太原王氏的籍,成了王氏一族的族人。 王峻連忙說道:“族叔已經(jīng)帶我見了不少人,也和我講解了幾分過去的考卷,兒子有信心能夠考上!” 王茂點點頭,他們這些大家族自然知道,最靠近權(quán)力的錢是最好賺的。 所以培養(yǎng)兒子出仕刺史府,也是為了王家的未來。 王成偉已經(jīng)在打包行李了,作為涼州推薦的貢生,他即將參加九月份在鳳翔府舉行的科舉考試。 隴右一共十七名玩家獲得了刺史府的推薦,他們將會結(jié)伴前往鳳翔府。 這些即將參加科舉考試的玩家們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前往鳳翔府,接著還要打點關(guān)系,打響名聲。 所以雖然九月份末才會開始科舉,時間依然非常的緊張。 王成偉已經(jīng)準備好出行的東西,這十七個玩家又雇傭了十個軍將玩家做護衛(wèi),一同前往鳳翔府。 “世叔,您明日就要走了?”王峻提著禮物,剛進門就聽家丁說王成偉要前往鳳翔府趕考的消息。 王成武將王峻迎接進屋,他說道:“隴右的貢生相約結(jié)伴前往鳳翔府,再不走就要單獨上路了?!?/br> 王峻的眼中滿是羨慕。 太原王氏是大家族,但是太原府是上州,每次也只有三個貢生名額。 而且太原的大家族也不少,王峻不過是太原王氏的旁支,根本拿不到貢生的資格。 王成偉能夠成為涼州的貢生,也讓王峻看到了一條路。 若是能在涼州扎根,日后說不定也能被州刺史府推舉,參加朝廷的科舉! 王峻放下禮物說道:“族叔,這是我阿爺交給我送給您的。” 王成偉接過一疊信,看到信封上的字后大喜過望。 原來這是這支太原王氏旁支寫給京師達官貴人的信。 這其中都是王茂交往的朝廷公卿,最上面的一封是寫給宰相裴冕的信。 這下子王成偉大喜過望,自己想辦法認了太原王氏這門親戚,就是為了能夠和靈武朝廷里的大官搭上關(guān)系。 裴冕出自于河東裴氏,是如今裴氏的家主。 王峻說道:“家父年輕的時候,和裴相公有些交往,這些年一直書信不斷?!?/br> “本來父親想等我們在武威安定下來后,就讓我拿著信去裴相公門下做一個署吏?!?/br> “但是聽到族叔被州刺史推舉,參加本次的秋闈,阿爺立刻寫信讓我?guī)Ыo您,希望能幫助族叔高中!” 王成偉心中火熱,這次認下王家這么親戚真的對了! 也不枉他做了這么長線的任務(wù)! 不過王茂將自己的關(guān)系都交給王成偉,這可是一份厚重的禮物。 禮下于人必有所求,王成偉也明白王茂的心思。 他從書房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小冊子說道:“這是刺史府吏員考試的往年試題,你拿回去好好復(fù)習一下?!?/br> 接著王成偉又拿出了一本算學入門的書交給王峻。 “若是要考和財政稅收有關(guān)的崗位,還要加一門算學的考試,這本書你先看著?!?/br> 這些都是王成偉剛進入游戲,公考之家發(fā)下來的教材,如今都被王成偉送給了王峻。 王成偉又說道:“武威城有一間教授基礎(chǔ)算學的夜校,收費不高,只要給錢就能旁聽,但是效果很好,你如果看不懂就可以去那間夜校聽聽課?!?/br> 王成偉繼續(xù)說道:“以你的才學,考上吏員的難度不大。如今涼州百廢待興,只要肯吃苦,一定是能夠出頭的?!?/br> “按照我的建議,負責治安和財政的官吏,升職的機會最大?!?/br> “財務(wù)工作繁雜,治安工作艱苦,你要是能吃苦,可以選擇這兩類職位報名試試?!?/br>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杜甫遭貶 鳳翔府。 中書門下是大唐最高的權(quán)力機關(guān),也被稱之為政事堂。 不過中書門下是一個大機構(gòu),不僅僅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的宰相在內(nèi)辦公。 也有各級官吏輔佐參贊宰相工作。 “拾遺”就屬于中書門下,是和御史臺差不多的諫官系統(tǒng)。 拾遺就是拾遺補缺的意思,和補闕、正言、司諫一同稱之為諫議大夫。 諫官一向是位卑而權(quán)大的,左拾遺也就是七品的官,不過有參奏百官,進諫皇帝的權(quán)力。 不過此時中書門下的氣氛有些緊張,一名老者走進了諫議大夫辦公的明鏡廳后,眾人更是紛紛遠離了他。 走進門的是一名胡須發(fā)白的老人,他穿著七品官員的朝服,臉上始終帶著愁苦之色。 這個老人名叫杜甫,目前任左拾遺。 要說這個杜甫也是仕途多舛,天寶六載上皇召集天下賢才去長安應(yīng)試科舉。 當時的宰相李林甫卻上奏朝廷,“賢君在位,野無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