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網(wǎng)游小說 -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在線閱讀 - 第1094章

第1094章

    幸運的是越王已經(jīng)向前線派出了中書舍人們,如今前線軍將玩家也全部都被動員起來,他們要向有功的士兵解釋宣傳朝廷的政策,發(fā)放他們的獎勵讓他們返鄉(xiāng)。

    郭子儀麾下的軍隊,除了收編中原地區(qū)的軍隊,主體是神策軍。

    而神策軍,基本上是關(guān)中和隴上靈武等地區(qū)募集的士兵。

    很顯然如今河東三鎮(zhèn)的叛亂已經(jīng)徹底的平定,不再需要這么多的士兵了,政事堂拿出的意見,是將現(xiàn)在前線的軍隊裁撤掉一半。

    要給有功的士卒分田,要安撫中原地區(qū)受創(chuàng)的地區(qū),林林總總工作繁重,此時朝堂上下都將目光盯向了吏部。

    這些工作都是需要官員的,而選官任官的工作,就是吏部的工作。

    在上一次中書舍人們清理六部的時候,吏部受到的牽連最小,這不是因為吏部最干凈,相反無論是越王還是朝廷重臣們都清楚,吏部一定是六部中最大的爛攤子。

    只是選官任官這件事,不像是戶部工部賬冊那么清楚,也不像是刑部卷宗那么明確,到底選拔的人是賢能還是愚蠢,從勘磨和檔案上也是看不出來的。

    中書舍人們處理了幾個明目張膽收受賄賂的吏部官吏,可是朝廷在選官任官上的積弊,可不就僅僅是受賄這么簡單。

    吏部官吏們洋洋得意,他們以為越王和朝堂離不開他們,反而更加有恃無恐起來。

    朝廷剛剛平定戰(zhàn)亂,關(guān)中、中原、齊魯、河東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壞。

    平定戰(zhàn)亂雖然容易,但是想要讓平定的地區(qū)重新恢復生機,那就需要大量合格的官員。

    就在朝堂還在為了官員缺口而發(fā)愁的時候,翰林學士崔濤從靈州趕到了長安,而隨著崔濤而來的,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

    崔濤一到長安,就給朝堂送上了一份名冊。

    這份名冊上,足足有兩千個名字,是崔濤建議填補關(guān)中和中原地區(qū)官吏空白的名單!

    除了名字之外,這些名字后還有他們在隴右官場任職的職位,以及從事這些工作的時間。

    這份名單讓吏部上下官員看的發(fā)寒,這可是兩千多個有治政經(jīng)驗的官吏??!

    要知道朝廷可不是年年開科舉的,就算是滿打滿算每年都開科舉,每年錄取的候補官員也不過兩百人不到。

    加上蔭補入仕,因功入仕,每年能夠補充到官場官員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四百人。

    而這些能寫能算,有行政能力的官員,每年還要補上致仕退休病死官員的缺口。

    所以大唐面臨一個奇怪的情況,每次科舉考試卷的不行,每次科舉的錄取率都在降低,考生越來越多。

    但是吏部選官的時候,好的職位又越來越少,候補官員寧可多等一年,也不愿意去個不好的地方上任。

    大唐缺乏的從來不是讀書人,而是能夠沉下心來做事的基層官吏。

    越王竟然能夠一下子逃出來兩千個有治政經(jīng)驗的官吏,這著實讓朝堂上下震撼無比。

    越王在隴右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官吏,這份心思著實深遠,看來早就有了奪嫡之心。

    且不論其他官員怎么想,對吏部的官員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末日!

    要知道選任官員才是吏部官吏的權(quán)力來源,之所以吏部能夠高于其他五部,吏部的官員被稱之為天官,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這份權(quán)力。

    如今越王直接越過了吏部,一下子填補了兩千多空缺職位,那就意味著吏部徹底要喪失了權(quán)力。

    很顯然,吏部是不愿意放棄這份權(quán)力的。

    不過在見識到了其他各部的鐵拳之后,吏部官員也不敢明著對抗,只能玩起了消極怠工的抵抗。

    很顯然,這些官吏是看不起隴右來的這幫“土包子”的。

    他們能夠玩得轉(zhuǎn)戶部,因為隴右是絲路的通道,越王麾下有精通財計的官員也不稀奇。

    工部、刑部、兵部、禮部也是如此,可是唯獨吏部不一樣,這可是朝堂真正的心臟,其中門道極多,牽涉的關(guān)系也極廣,這可不是隴右出身的土包子能玩得轉(zhuǎn)的。

    不過對于吏部這種抵抗,崔濤只是微微一笑,這位年輕的翰林學士直接搬進了吏部,開始指揮手下填補怠工官吏的職位,迅速將一道道命令發(fā)向全國。

    這些老官吏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威脅朝堂的手段不僅僅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因為自己怠工而被擠出了權(quán)力中央。

    等到了這些官吏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崔濤已經(jīng)將兩千多名隴右官吏安排妥當,他們被分到了空缺的職位上。

    不僅僅如此,在崔濤的主持下,一份對全國州刺史和縣令為主的地方主官的考核工作方案,也被送到了政事堂的案頭上。

    唐代對官員的考核是由吏部考功司來完成的,考功司的郎中負責對在京官員的考核,員外郎負責對長安外的地方官員考核。

    所有流內(nèi)官員,按照四善二十七最這個標準,根據(jù)考核的結(jié)果分別給與升降官職的處理。

    不過雖然聽起來這個標準很詳細,但是在長安的吏部也不可能知道每一個地方官員的德行,對于州里普通官員和縣令一級官員的評定,權(quán)力掌握在州刺史的手里。

    而對于縣內(nèi)官員的評定,則掌握在縣令手里。

    這也是唐代州縣二級主官權(quán)勢大,對于屬下升遷往往擁有決定性影響力。